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736616
这里有关于老北京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化渊源。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北京、地地道道的北京。
这里*能体现北京文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
老北京的胡同里展现着*地道的北京风土人情,讲述着*动人的老北京故事。胡同是老北京*鲜亮的风景画,是老北京文化*主要的承载体,是沟通老北京各个肢体的毛细血管。老北京的胡同里,卧虎藏龙,坐落着衙门府邸、庙宇观庵、商家店铺,以及数不胜数的普通民宅;有将军学士,有侠客流氓,有走街串巷的小贩,也有倚门卖笑的风尘女子;有影响庙堂的国家大政,也有邻里邻居的家长里短,也有辛苦挣命的苦难艰辛。建都八百多年、历经元明清三朝的老北京,不论城头的大王旗如何变幻,胡同始终冷眼旁观,记录着发生在在这里的爱恨情仇。
北京胡同的老前辈——三庙街胡同
老北京的商务中心——大栅栏
老北京的金融街——钱市胡同
京城文化圈——琉璃厂大街
黑猴百货——鲜鱼口胡同
“大刀队”总教官——粮食店街
胡同里供海神——薛家湾胡同
名妓赛金花的忠仆——陕西巷
玉堂春落难遇夫——胭脂胡同
缘起王寡妇——棕树斜街
京剧源头——百顺胡同
从官员到戏子——石头胡同
史上个专业作家——韩家胡同
王恭厂大爆炸——光彩胡同
《中国女报》——菜市口胡同
一座法源寺,半部中国史——教子胡同
贪“吃”的李广——柳荫街
皇上离婚上报纸——白米斜街
公主遭难——小石虎胡同
水淹火攻——西什库
不做皇帝做道士——光明胡同
贰臣宰相——南锣鼓巷
鼓奏钟鸣——烟袋斜街
宗社党与炸弹——大红罗厂街
元朝帝师——砖塔胡同
“垂帘听政”——帘子库胡同
后一位太监——恭俭胡同
丘处机说成吉思汗——白云观街
刘墉奇人奇事——国子监街
“庆那公司”——金鱼胡同
冲冠一怒为红颜——府学胡同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丞相胡同
吃仓讹库——禄米仓胡同
宋姑娘出嫁——颂年胡同
《大宅门》取景处——礼士胡同
贪官李侍尧——东四九条
前言
老北京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
北京山川形胜,“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既是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过渡地带,也是连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隘。因此,这里历来便是五方之民汇集之地,既有中原的汉族居民,也有北边的游牧民族和渔猎民族。自元朝定都大都之后,更是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官员举子、豪商巨贾、贩夫走卒,甚至有大量来自西亚乃至欧洲的“色目人”。
且近千年以来,每有战乱变局,北京皆无法避免,凡是中华的大灾大难,北京定首当其冲。尤其是清朝末年以来,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欧洲诸国的通商传教之人,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极大地冲击了中华传统文化。北京乃是中外思想文化交锋的前线,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市井民间,皆承受了种种阵痛。
这些有着不同文化习俗、操着不同的口音、有着不同思维方式的人们,在各种文化交融、时局变幻莫测的局面之下,为各自的坚持,相互碰撞,演绎出一个又一个精彩故事。
老北京有意思系列图书,分为五册,分门类别讲述了一些身处庙堂朝廷、市井江湖、五行八作的人,以及一些发生在深宅大院、寻常人间、街头巷尾的人。既有皇室后宫的逸事,也有高官贵族的趣事,更多的是市井民间的奇人妙事,并着重摘取记录了人们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皇帝太后、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在辛苦挣扎、痛苦转变的那一瞬间。有人惶恐不安,有人处变不惊;有人顺应潮流,有人故步自封;有人慷慨赴义,有人蝇营狗苟……种种怪状,不一而足。
在讲述这些故事的过程中,作者花费了大量笔墨将老北京这块热土上诞生的“京味儿文化”记录了下来,描摹出特色的老北京韵味,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和谐地融为一体。不仅如此,本书还配有大量珍贵的老照片,以让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北京文化。
在成书的过程中,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参考了大量前贤佳作,力求精彩,兼顾真实,只为描摹出老北京纵横激荡的场景。但由于笔力有限,才学不足,若有错漏之处,敬请指教。
什么是胡同呢?胡同,源于蒙古语,元人称呼街巷为胡同,后来逐渐演变为北方街巷的通称。明清北京城是以元朝的元大都为基础重新修建的,元大都一共有十一座城门,城门里是由若干条大街构成整个大都的主干道,而这些主干道相交形成了长方形的百姓居住区,居住区里又有一些小巷子,这些小巷子便被称为胡同。当时规定大街宽二十四步,小街宽十二步,而胡同的宽度则为六步,于是,胡同、小街、大街纵横交错间构成了元大都完整的都城街道体系。
北京的胡同到底发展到多少条了呢?民国时期在华日本人多田贞一在《北京地名志》一书中记载,当时北京城的大小胡同一共有三千三百多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城的胡同也随着人口的增加而不断增加,1982 年由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的《古今北京》一书中说道:“至今,北京城区的胡同约有四千五百五十多条。”1986 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北京街巷指南》中说,北京城四个城区中有胡同三千六百六十五条。1990 年张清常的《再说胡同》一文统计,1980 年北京的街巷胡同有六千零二十九条。
这些数以千计的胡同里,拐弯多的胡同是九弯胡同,窄的胡同是钱市胡同,风情的胡同是八大胡同,长的胡同则被称为巷,便是东、西交民巷,而古老的胡同便是三庙街胡同。
1260 年,忽必烈即汗位,拟定都燕京,但见燕京残垣断壁,破败不堪,便将都城的位置定在金国中都的东北部,即现在北京城的位置。故辽国南京、金国中都的中心位置都在如今北京城的西南,主要集中在如今西城区的南部(原宣武区)。三庙街一带是辽、金时期北京城为繁华的富庶之地。
明朝时,这里因为有一座紫金寺,被称为紫金寺街。到了清朝,宣武门外建起了三座关帝庙,头庙、二庙均在上斜街,三庙所在的紫金寺街,则易名为三庙街。三座关帝庙中,头庙的建筑格局一直保持至今,二庙则已经改为民居,而三庙毁于 20 世纪 40 年代。
仅宣武门外这一小片区域,就有三座关帝庙,是不是有些太拥挤了呢?但是,如果你知道北京城里有多少关帝庙,就不会这么认为了。据《京师乾隆地图》所录,当时北京城内专祀关帝和以祀关帝为主的庙宇加起来竟有一百一十六座,真可谓寺观之了。
历史上的关羽,仅仅是蜀国的一名武将,但是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却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帝王。中国传统的儒、释、道三家,都对关羽倍加赞誉。儒家称关羽为“文衡帝君”,尊为“武圣”,与孔子相提并论。佛教尊关羽为伽蓝护法,在很多寺庙里都有伽蓝殿,专门祭祀关羽。道教则尊关羽为“关圣帝君”,系道教非常重要的一尊神。
从宋朝开始,历代皇朝都对关羽有过加封。宋朝徽宗封关羽为“武安王”,明朝万历封其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到了清朝,满族贵族对关羽更为推崇,顺治时期就封其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之后九个皇帝中,先后有八个皇帝共十三次封谥关羽,后变成“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帝君”,成为与孔夫子齐名的“武圣”。
民间对关羽更为推崇。早在南北朝时期,荆州地区就开始祭祀崇拜关羽死后的化身“关三郎”。隋朝时期,关羽成为佛教“伽蓝护法神”,后来又被笃信道教的宋徽宗封为“崇宁真君”。随着佛教、道教的扩散,关羽成为民间知名的神灵。
到了明朝,关帝庙已经遍布全国。差不多在明朝晚期,朝鲜、越南、日本等周边国家也开始有了关帝庙。到了清朝,随着华人的足迹,关帝庙几乎遍布世界各地。
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日本的神户、横滨、长崎、函馆等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关帝庙。
而作为明清两朝首都的北京城,关帝庙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可以称之为历朝之。
由于北京城里的关帝庙太多,为了区分,人们给不同关帝庙起了许多别名,如乾隆年间有二十五座关帝庙被称为“伏魔庙”。西四北大街上的双关帝庙内关羽、岳飞合祀,因为民间有岳飞是关羽转世的说法,所以二人合称“双关帝”。
北京城里有很多座红庙、白庙,也都是关帝庙的别称。北京城内外还有许多座三义庙,合祀刘备、关羽、张飞。天坛东边有一座五虎庙,合祀蜀国的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
还有多座七圣庙,都是以关羽为主,配祀其他神灵。鼓楼西边有武庙,也称关岳庙。据《明宫史》记载,紫禁城内的宝善门、思善门、乾清门、仁德门及皇城各门,都供有关圣帝君之像。及至清朝时钦安殿、万春亭等处亦供有关帝像,而在皇家园林圆明园中,也有几座关帝庙。在北京内城九座城门的瓮城内,各有一座关帝庙。把关帝庙修在瓮城内,显然是让关圣帝君把守住北京的城门。然而,1860 年英法联军、1900 年八国联军还是入侵了北京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