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艺术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4783262
神话传说不仅是故事,也是文化之根,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源头。从《山海经》到少数民族史诗,《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一部讲述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与传统文化的优秀通识读本;一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与初民原始想象的图文盛宴。
★ 讲述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同根同源、多姿多彩的原生神话传说与传统文化知识。
★ 中国图书奖获得者,知名人类学、神话学学者萧兵积数十年研究成果创作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读本。
★ 精彩故事、延伸知识、学术考据、多民族文化展示与阐述,讲中国故事,更讲中国文化。
★ 八零后新锐插画师雪鱼倾力创作数十幅精美插图,全彩印制,巨幅拉页,惊艳呈现。
★ 同时修复并收录《山海经》等古籍插图、考古资料、民间艺术品等上百幅图片,多角度呈现中华文明变迁与各民族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是讲述、介绍中华大地上五十六个民族同根根源、多姿多彩的代表性神话传说、传统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通识读本。本书的宗旨是“用故事说文化,用文化讲故事”,内容包括精彩故事、延伸知识、学术考据、多民族文化展示与阐述等,兼具趣味性和知识性。
不同于市面上已有的很多神话故事书,《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以大家耳熟能详的汉族神话传说作为切入点延展开去,展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原生神话传说,并对其起源和细节进行科学的考据与阐释。全书在有趣的神话传说中间穿插“补充知识”,随时扫除阅读时的知识盲区,帮助理解;故事后附有“延伸阅读”,阐述故事背景、民族文化、文献遗珠等,可视为故事文本的进阶阅读。如此这般,《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深入浅出地以初民的原始想象为线索,将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串联起来,呈现出一个同根同源、相生相依、同生共长的有机整体。读者将切实地感受到,中华大地五十六个民族是一个拥有共同文化血脉的大家庭。
除了在文字内容方面精雕细琢之外,《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的视觉呈现可谓惊艳震撼。新锐插画师雪鱼倾力创作数十幅精美插图,其中包含巨幅拉页,华美梦幻,完美呈现中华文化的瑰丽绚烂。同时修复并收录《山海经》等古籍插图、考古资料、民间艺术品等上百幅图片,从考据的角度呈现中华文明变迁与各民族传统文化。在装帧设计方面,全书采用平装裸脊的设计,古色古香;内文使用特殊的艺术纸,全彩印刷,忠实还原插图的细腻精致。图文结合,不啻于一场中华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
上卷
前言
“混沌”的解破
盘古分天地(古苗人)
英叭创造世界(傣族)
支格阿龙改造万物(彝族)
司岗里:出葫芦记(佤族)
夸父盗火(华夏—汉人)
羌族取火者:猴子冉必娃(羌族)
阿丹寻火种(回族)
共工头触不周山(华夏—汉人)
女娲补天(华夏—汉人)
密洛陀(瑶族)
天公地母创建世界(阿昌族)
小英雄分日月(高山族)
日蚀和月蚀(朝鲜族)
地震的由来(布朗族)
后羿射日(古夷人)
倒霉的河伯(古夷人)
嫦娥奔月(古夷人)
英雄之死(古夷人)
杜朝选:杀怪成婚(白族)
段赤城杀蟒(白族)
精卫填海(古羌人)
愚公移山(华夏—汉人)
半拉山仙草(蒙古族)
李冰斗江神(华夏—汉人)
退位神与青年英雄的冲突(拉祜族)
秃尾巴老李(汉族)
望娘滩(汉族)
粮种是哪里来的(藏族)
泼水节(傣族)
坚美仔耍外公(瑶族)
人变猴子(傈傈族)
白云格格(满族)
下卷
黄帝——轩辕氏(华夏—汉人)
早的“气候战”(华夏—汉人)
蚩尤:苗人的英雄(古苗人)
龙图腾与黄帝族(华夏—汉人)
先蚕娘娘:嫘祖(古羌人)
炎帝——神农氏(古羌人)
从火神到灶神(古羌人)
槃瓠:神犬藏獒(古苗人)
鸟蛋王(古夷人)
凤凰及其模特(古夷人)
大太阳与小太阳(古夷人)
颛顼:扁长头的海豚王(古夷人)
尧考验并选择舜(古夷人)
鲧盗息壤(华夏—汉人)
大禹治水(华夏—汉人)
涂山氏之子:夏启(华夏—汉人)
伏羲与女娲:洪水遗民(古苗人)
廪君和盐水女神(古巴人)
从人到仙的西王母(华夏—汉人)
“三弃三收”的后稷(华夏—汉人)
小朱蒙(古朝鲜人)
神鸟衔果天生儿(满族)
天鹅之爱(哈萨克族)
太阳蛇卵的后代(高山族)
人祖英雄阿巴达尼(珞巴族)
沙壶生九龙(古哀牢夷)
竹王(古夜郎)
树生儿(维吾尔族)
狼王子(古突厥族)
格萨尔王的诞生(藏族)
崇仁利恩抗天帝(纳西族)
熊亲人(鄂温克族)
风姑娘(哈尼族)
白蝙蝠取经记(纳西族)
听懂鸟兽话的小孤儿(哈尼族)
牛郎和织女(汉族)
后记
讲中国神话故事的书很多,在这本书里,我们准备“用神话讲文化,由文化讲神话”,结合神话传说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一些知识。
神话主要是讲人类与自然复杂关系的幻想性故事,传说主要是远古或上古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民间传闻,也带幻想性或虚构性,但“真实”的成分也不少。它们的区别,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讲得比较明白。神话是关于“神”的故事,传说是“人”而兼“神”的奇闻。“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然而并不容易区分。传说里的伟大祖先业绩,有重大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故事,有的书归为“祖先神话”或“英雄神话”。我们则据其内容的侧重而划分。古人坚信为“历史”的三皇五帝事迹,一般列为传说,跟历史不同,难免添油加醋。我们写时,也有些想象、发挥。有时,传说人物的故事并不多,光辉业绩倒有一大堆,有些连当作“传说”都不可信,那是后世专制王朝的代言人杜撰的。我们试图根据较可靠的先秦(少量为汉魏)古籍挑选一些古老传说来讲述,必要时尽可能揭示其历史真相。我们的写法,大致是先简介神话传说人物的名字、事迹,再讲一些有趣故事。后面附“延伸阅读”,交代故事的背景、意义或问题。
汉字有个重要特征:它的字形、读音大多与其意义(能指和所指)相关,是用“象意”表示“意象”,“每一个字都是一部文化史”,有时居然能由人物的称号或名字推演出其“真面目”来。这跟西方的记音文字完全不同。那至多能由其语源推测出其意义变化来。而且,汉字古音相同或相似者,意义多有关联,可以从它们推知“文化关系”。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已开始迈在“跨文化”与“跨学科”的通衢大道上,作为一本趣味性的知识普及读物,供读者开拓心胸,扩大眼界,发挥想象,提高创造性和鉴赏力,本书有意保留少量的“文言文”,对于学习历史、学习传统文化,都是有用的。
“延伸阅读”部分,有些内容小读者一时看不懂,可以暂时放置一边,将来有需要时再来读一读,也许会读出新的趣味来。这叫作“阶梯性阅读”。兴趣是会改变的,特别是会受时间、地点,或条件、水平的影响。当然可以跳着读。也可以倒过来读,翻来覆去地读。“阶梯”总是可上可下,可以反复走的。
我们希望这一套书能够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具有“长期使用率”,不至于成为信息时代“看过就丢”的快餐文字。如果几年后,还能在各位的书架上看到这一套书,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再者,创作这一套书,采用这种写法,还有一层意图:让一些“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要接触一些研究。所谓研究,无非是比较、分析大量资料,实事求是地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或真实性的事理来。神话传说,同样包含某些事实乃至真理。我们做个尝试,不着痕迹地介绍一些方法或道理,希望在机会适当或成熟之时,有助于读者们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这样,每一位读者好根据自身特点,分层次、有步骤地阅读本书,各取所需。
中华多民族神话资源异常丰富,本书图文并茂呈现其中的精彩华章,老少咸宜,雅俗共赏。一代名家大手笔,不仅开卷有益,而且值得珍藏。
——叶舒宪,中国神话学会会长、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首批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萧先生是中国文化研究的大家,对中国神话与传说了如指掌,善于将文化阐释融入传统神话与故事中,故事讲得深入浅出,而且图文并茂,定能给孩子们带来阅读快感与知识收获。很喜欢宋老师的编辑风格,清新古典,风格独特,非常适合展示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
——胡建升,上海交通大学中文系教授
没拿到书之前以为是传统的偏儿童阅读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拿到后意外发现萧老的写法和以往的同类书完全不一样,同一个主题有各种比较和延伸阅读,梳理得很全面,更像是中华各民族神话和民间传说探源和文化寻根。这套书的装帧设计也*是*炫民族风,而且还有和国外各民族文化同主题的比较,视野很开阔的一套书。
——黄荭,南京大学教授
《中华民族神话与传说》一书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多民族神话,体现了萧兵这位学者多年来从人类学视角探讨中华民族神话的基本立场与态度:中华民族的神话,不应该是以汉族为中心的汉族主义神话共同体,而是多民族和谐共存的多元一体的神话共同体。
——王倩,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盘古分天地(古苗人)
我们看古时/哪个生早/哪个算老?
他来把天开/他来把地造……
《苗族古歌》一开头就有此一问。先说是巨人姜央,又说他不算老。由后向前推:府方、养优、火耐、剖帕、修狃(巨兽)、黄虎、扒山扒岭与钻山潜水(半人半兽)……犹豫不定,古老的巨人或巨兽,似乎很难判断。这种“混乱”或“模糊”正是神话原生态的一个特征。
“天地”总算从中“生”出来了
天地刚生下,相连在一起。
筷子戳不进,耗子住不下。
虫虫压里头,水也不能流。
“哪个是好汉,辟开天和地”。是“剖帕”。
剖帕是好汉,打从东方来。
举斧猛一砍,天地两分开……
“剖帕”或“帕”,古音接近“槃”或“盘”(久处西南的苗族,自认从“东方”,即长江中游迁来)。他用大斧“剖”开天地,跟古傩戏的“开山盘古”形象完全一致。所以,较古老的“盘古分天地”神话,很可能传自苗人集群。
西南民族有丰富的“盘古(式)”开辟神话。
老话说:那时没有天,也没有地。只有一团圆滚滚的“黑气”在翻滚着,飞旋着,像圆圆的葫芦,又像巨大的鸟蛋,人们叫“混沌”。如彝族支系阿细人的《创世记》所说:“古的时候,不分地和天。天和地不分,混沌如鸡蛋。到了盘古时,天造出来了,地造出来了。”混沌“黑气”中,含有生命种子的部分,慢慢凝聚成一个巨大无比的“人神”,叫盘古氏,他手执一柄大斧,威风极了(现在南方的古老“傩戏”里还有一位领头带路的大神,手执“开山大斧”,便是“盘古氏”)。这个盘古是“人格化”的混沌。
土族诗歌说,盘古出现时,浑身是毛,顶天立地,“左手拿了开天钻,右手拿了劈地斧”。便用这“钻”与“斧”开天辟地。
侗族《开天辟地》里,唱道:
又是盘古开天地,开天辟地生乾坤。
生得乾坤生万物,生得万物人灵。
四大名山为境界,天上日月分阳阴。
盘古分开天地以后,身子成为“支天”的“天地柱”。天向上升一丈,盘古就高一丈;地向下洼一丈,盘古就长一丈。他始终把天地分开着,支撑到天地相对固定为止。
“盘古分天地”,首先是他自己,全身解破,变生万物。华夏—汉人记录槃瓠或盘古故事,恐怕不会早于汉末。例如:
(盘古)气(呼吸)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山),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纹路),肌肉为土田,发髭(须)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五运历年记》)
盘古身上的虫子,风一吹,就变成了人类。
“盘古”又叫“槃瓠”。“瓠”是瓜,又叫“朴”,“朴散则为器”,“瓜:瓠”或葫芦,解破成为人类和万物。“瓜:葫芦”,有时被“蛋”所替代,蛋里也有生命,蛋破成万物。如《三五历记》所说:“天地混沌如鸡子(蛋),盘古生其中。……一日九变。”土族古歌《混沌周末》也说:
周天一气生混沌,无天无地并无人。
有朝一日石卵破,内中走出盘古仙。
女娲(女瓜)也是“一日七十变”,变为宇宙万物,例如她的肠子,便化为神或神山(其它器官的变化,被“失落”了)。这些都叫做“身化宇宙”神话。
有时,这种创世大神“身化宇宙”的神话,演变为杀掉或者解破某种(或神圣/或妖异的)动物,使其变为宇宙万物;例如把它的肉变成土地,把它的骨变成山,把它的血变成海,把它的双眼变成日、月……
湘西流传的“苗族史诗”中有《创天立地歌》,说到盘古和晴皓共同开辟天地,并创造万物,方法就是打死一只巨兽——“崩苟达王”(可惜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
剥它的皮做青天啊,
用它的皮来做地,
眼睛来做星辰;
毛发来做竹木生灵,
拿它的肉汁做盐井油泉,
拿它的血液做泉洼水源;
脊骨来做天梁,
四根上腿骨来撑青天,
四根下腿骨来撑天顶……
从这里可以看到所谓“被动式”的身化宇宙万物;也可以知道在“另类神话”中,盘古也曾用巨兽或怪物制造万物。湘西苗族正是盛传槃瓠(神犬)故事的古苗人的大支。
四川宜宾的苗族有神话说,太古有“泥”两团,聚变为“盘”状。它像“息壤”那样能自我生长,亿万年后变成“卵”形(宇宙卵)。槃瓠王昏睡其中,因打喷嚏而醒,不愿处于“黑暗”中,遂用手脚破卵,卵的上半成了天,下半变为地,蛋白为大海,蛋黄是地心。槃瓠以手撑天。后来他的左眼变太阳,右眼变月亮,毛发化为草木,血液成为河流。虽然没有说他曾是犬身,但写成“槃瓠”却很值得注意。
延伸阅读
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如藏族、珞巴族、白族、彝族、纳西族、布朗族、苗族、瑶族、拉祜族、布依族、哈尼族、普米族、土家族、高山族等,都有类似“大神”(或神兽)“身化宇宙”的故事,只是或完整、或零散,或典型、或改型而已。很重要的一种,不是大神自己,而是大神把动物解破成为万物。世界各大古族也多有这类神话。明显的是古印度的巨怪“布路沙”的身体各部分,被诸神变成了宇宙万物(有人还说,这影响了“盘古”神话)。
南方苗人集群的传说祖先——槃瓠的主要事迹是,以“龙犬”之神,为自己的群团杀了敌人首领,与小公主结婚,繁衍后代。(详情请参看下卷“槃瓠:神拳藏獒”一章。
巨犬“槃瓠”,也可能像“盘古”那样,躯体各部变成万物。两支神话,有分有合,时合时分。
或说这只巨犬,同时也是一枚“巨瓠”,即大葫芦,盘古用“开山”大斧一劈,劈开两半(瓢):上半的瓢为天,能够滴下水来,滋润万物;下半的瓢为“地”,把滴下的水接住,汇入江河湖海。可惜,明确讲到“巨犬”被解破为万物的神话还有待“发现”或“再发现”。
盘古分天地(图注)
原初是不分天地,阳阴的“混沌”,盘古劈开“封闭”与“黑暗”,分开了天地,区别了阳阴,才有了万物与人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