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30670021
编辑推荐
食用菌,资源利用,甘肃,食用菌,蔬菜园艺
内容简介
《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介绍了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及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分析了甘肃省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优势、食用菌科技发展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思路,阐述了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收集保藏与研究利用进展,总结了平菇、香菇、双孢蘑菇、海鲜菇等甘肃省食用菌主栽种类在优良品种筛选、新型基质配方、栽培设施建造及规范化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理论成果,提出了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及技术要点。《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所提各项技术新颖,实用性强,注重理论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用性,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目 录
目录
**章食用菌产业概述1
**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1
一、营养学意义1
二、生物学意义3
三、经济学意义3
四、社会学意义4
五、生态学意义5
第二节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5
一、产业发展概况5
二、科技发展成效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4
四、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16
主要参考文献24
第二章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采集、保藏与利用25
**节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概述25
一、研究意义25
二、研究进展26
第二节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调查采集与保藏29
一、调查采集29
二、保藏技术40
第三节甘肃省祁连山食用菌野生资源的利用45
一、开发利用现状45
二、采集鉴定46
三、利用研究49
主要参考文献63
第三章平菇高效栽培技术67
**节概述67
一、分类地位67
二、特征特性67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67
第二节优良菌株与栽培基质筛选69
一、优良菌株筛选69
二、新型基质配方筛选82
第三节袋料规范化栽培技术107
一、栽培季节与设施选择107
二、菌株选择108
三、培养料选择与配方108
四、栽培袋制作109
五、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14
六、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14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116
第四节甘肃省平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16
一、熟料袋栽技术模式116
二、发酵料栽培技术模式119
三、生料栽培技术模式120
主要参考文献120
第四章香菇高效栽培技术123
**节概述123
一、分类地位123
二、特征特性123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123
第二节优良菌株与栽培基质筛选125
一、优良菌株筛选125
二、新型基质配方筛选132
第三节袋料规范化栽培技术138
一、栽培季节与设施选择138
二、菌株选择138
三、培养料选择与配方139
四、栽培袋制作139
五、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40
六、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41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142
第四节甘肃省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2
一、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2
二、六盘山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5
三、秦巴山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6
主要参考文献146
第五章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48
**节概述148
一、分类地位148
二、特征特性148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148
第二节栽培技术150
一、优良菌株筛选150
二、高效栽培设施选择155
三、培养料配方筛选及发酵技术164
四、覆土技术175
五、种植时间选择189
六、铺料厚度选择191
七、栽培水分利用技术194
第三节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模式199
一、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区夏季反季节栽培技术模式199
二、陇东南地区秋冬栽培技术模式201
三、荒漠绿洲区越冬栽培技术模式202
第四节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流程及技术要点203
一、原材料选择204
二、培养料配方204
三、培养料隧道发酵工艺204
主要参考文献207
第六章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209
**节概述209
一、分类地位209
二、特征特性209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209
第二节栽培技术210
一、优良菌株筛选210
二、栽培袋制作及培养技术214
三、培养料配方筛选215
四、液体菌种生产与优势218
五、菌袋自动化灭菌技术219
六、菌袋降温技术220
主要参考文献220
附录一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221
一、范围22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21
三、术语和定义221
四、菇场要求222
五、原料要求223
六、栽培工艺223
七、栽培技术管理224
八、病虫害防治227
附录二甘肃省高原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229
一、范围229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29
三、术语和定义229
四、场地选择及厂房建造230
五、工艺流程231
六、生产技术231
七、病虫害防治234
**章食用菌产业概述1
**节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1
一、营养学意义1
二、生物学意义3
三、经济学意义3
四、社会学意义4
五、生态学意义5
第二节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5
一、产业发展概况5
二、科技发展成效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4
四、发展思路、目标及重点16
主要参考文献24
第二章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采集、保藏与利用25
**节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概述25
一、研究意义25
二、研究进展26
第二节甘肃省食用菌野生资源调查采集与保藏29
一、调查采集29
二、保藏技术40
第三节甘肃省祁连山食用菌野生资源的利用45
一、开发利用现状45
二、采集鉴定46
三、利用研究49
主要参考文献63
第三章平菇高效栽培技术67
**节概述67
一、分类地位67
二、特征特性67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67
第二节优良菌株与栽培基质筛选69
一、优良菌株筛选69
二、新型基质配方筛选82
第三节袋料规范化栽培技术107
一、栽培季节与设施选择107
二、菌株选择108
三、培养料选择与配方108
四、栽培袋制作109
五、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14
六、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14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116
第四节甘肃省平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16
一、熟料袋栽技术模式116
二、发酵料栽培技术模式119
三、生料栽培技术模式120
主要参考文献120
第四章香菇高效栽培技术123
**节概述123
一、分类地位123
二、特征特性123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123
第二节优良菌株与栽培基质筛选125
一、优良菌株筛选125
二、新型基质配方筛选132
第三节袋料规范化栽培技术138
一、栽培季节与设施选择138
二、菌株选择138
三、培养料选择与配方139
四、栽培袋制作139
五、菌丝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40
六、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管理141
七、采收及采后管理142
第四节甘肃省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2
一、河西走廊沿祁连山冷凉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2
二、六盘山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5
三、秦巴山区香菇高效栽培技术模式146
主要参考文献146
第五章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148
**节概述148
一、分类地位148
二、特征特性148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148
第二节栽培技术150
一、优良菌株筛选150
二、高效栽培设施选择155
三、培养料配方筛选及发酵技术164
四、覆土技术175
五、种植时间选择189
六、铺料厚度选择191
七、栽培水分利用技术194
第三节甘肃省双孢蘑菇栽培技术模式199
一、河西走廊沿山冷凉区夏季反季节栽培技术模式199
二、陇东南地区秋冬栽培技术模式201
三、荒漠绿洲区越冬栽培技术模式202
第四节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流程及技术要点203
一、原材料选择204
二、培养料配方204
三、培养料隧道发酵工艺204
主要参考文献207
第六章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209
**节概述209
一、分类地位209
二、特征特性209
三、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209
第二节栽培技术210
一、优良菌株筛选210
二、栽培袋制作及培养技术214
三、培养料配方筛选215
四、液体菌种生产与优势218
五、菌袋自动化灭菌技术219
六、菌袋降温技术220
主要参考文献220
附录一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221
一、范围221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21
三、术语和定义221
四、菇场要求222
五、原料要求223
六、栽培工艺223
七、栽培技术管理224
八、病虫害防治227
附录二甘肃省高原袋栽海鲜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229
一、范围229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229
三、术语和定义229
四、场地选择及厂房建造230
五、工艺流程231
六、生产技术231
七、病虫害防治234
免费在线读
**章 食用菌产业概述
**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循环和低碳等特征于一体并具有显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丰富蛋白质供给来源、拓展蛋白质供应渠道和增强食物供给能力意义重大。食用菌产业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平衡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朝阳产业,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阳光产业,同时也是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养学意义
膳食结构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常引发各类疾病,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严重影响婴幼儿发育,过多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易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良好的膳食结构或合理的膳食添加将有助于人类健康。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益于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作为传统膳食食用,也可以作为营养滋补品以养生为目标定量摄入(张金霞等,2016)。
(一)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营养价值优于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传统农业可划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所生产的粮食、果蔬是人类必需的营养来源。但是,种植业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不能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于是人们就发展了畜牧业,从动物性食品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但动物性食品中脂肪含量很高,不利于人体健康。食用菌是介于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之间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比植物性食品高很多,干品蛋白质含量与肉类相差不大,但脂肪含量却很低(吴立锋等,2012),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类的营养需要。食用菌的这一营养特色对于预防因高脂、高糖引起的“城市富贵病”非常有效,被称为“健康美味食品”。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以干品计算通常在19%~40%,是稻米、面粉的2~4 倍;以鲜品计算通常在1.75%~3.63%,是水果、蔬2 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菜的2~4 倍。而食用菌的脂肪含量仅为4%,且其中72.6%~85.4%为不饱和脂肪酸,14.6%~27.4%为饱和脂肪酸(张金霞等,2016)。食用菌含糖量低,释放的热值低,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护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维生素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人们大多通过食用果蔬来获取身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而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例如,公认维生素含量很高的大白菜每100g 中维生素C 含量约为31mg,而100g 鲜草菇中维生素C 含量可达206mg(吴立锋等,2012)。香菇中大量的维生素D2 前体——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2,使人体钙的吸收率大大提高,可有效预防儿童钙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张金霞等,2016)。不同食用菌的维生素类别和含量有所不同,有的富含B 族维生素、烟酸、麦角甾醇,有的富含维生素C、泛酸、吡多醇、胡萝卜素、维生素E,有的富含维生素A(鸡油菌和蜜环菌)。多食用食用菌有利于提高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使人体保持健康。
食用菌的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其中大量元素是K,占矿物质的40%左右。食用菌对无机盐有良好的富集作用,能将培养基质(朽木、腐草、牛羊粪等)中的无机盐富集到菇体中。因此,不同食用菌、不同培养基质、不同培养环境(土壤)都会影响食用菌中无机盐的含量。例如,木耳中所含的钙、镁比其他食用菌高,含铁量比当前已知可食用植物高,新鲜的黑木耳每100g 含铁98mg,是肉类含铁量的100 倍以上(张金霞等,2016)。食用菌是低钠膳食需要者的理想食品,也是理想的植物性补铁食物。
(三)含有特殊的活性成分,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将许多食用菌视为治病的药物。灵芝被传说成能够起死回生的“仙草”。银耳被历代中药大家认为是“润肺、补气、美容”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能够起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在民众更加重视食疗作用的今天,食用菌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信赖。
食用菌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缓解亚健康。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占干重的60%左右)可提供人体需要的多种糖类,如单糖、双糖、多糖、氨基糖、糖醇等。真菌多糖是食用菌食疗保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真菌多糖在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活性,对人体细胞的作用**:修复受损细胞;激活衰老和假死细胞;代谢排出已经死亡的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食用菌中含有的腺苷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微循环,抗缺氧,镇定安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防治血栓和糖尿病,提高血液供氧能力等功效,可治疗心脑及其组织因供氧不足所产生的各种疾病。三萜类物质具有止痛、镇静、抑制组织胺释放、解痉、保肝解毒、杀死肿瘤细胞的功效。除此之外,有些食用菌还含有特殊的功效成分,如蜜环菌素可护肝,解毒,提高肝功能,治疗肝炎;朴菇素是一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蛋白质;香菇素可加速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张金霞等,201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应符合3 个原则:天然、营养、保健。也就是要求新食品资源应具备以下三种功能。**是营养功能,能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第二是嗜好功能,色、香、味俱佳,口感好,适口性强,可以增进食欲。第三是生理功能,具有保健作用,食后能参与人体代谢,维持、调节和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治病的能力,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用菌正是具备了这三种功能,所以发展潜力较大。
二、生物学意义
人类通过养殖高等动物来获得肉、蛋、奶、毛皮等,通过种植高等植物来获得粮食、水果、蔬菜、木材等。现在,人类同样可以通过栽培高等真菌(食用菌)来获得一种高级食品。食用菌利用的是植物体中动物(包括细菌等微生物)不能利用的部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有益微生物和酶可将秸秆中动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动植物可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出过菇的菇渣可稍加改良作动物饲料,也可作肥料改良土壤或作农作物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从生物学地位来讲,食用菌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经济学意义
种植食用菌只需棉壳、玉米芯、锯末、玉米秆、麦草、油菜壳、豆秆等农林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作主料,配以麸皮、玉米粉等辅料等。这些原料在我国随处可见,取材广泛而便宜。食用菌生长快,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天左右,平菇种植后一个月即可出菇采收,生产周期短。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菇房的同一个菇房内,每年可以种植4 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8 次,每年可生产鲜双孢蘑菇160kg/m2,按我国市场双孢蘑菇8 元/kg 的均价,年产值可达1280 元/m2。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四、社会学意义
(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食用菌种植除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灵活性大及原材料利用广泛的行业优势外,还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生态优势,以及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特点。食用菌的生产既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又不需要大量水(一般每667m2 食用菌全生育期只需用水50m3,需水量约为蔬菜的1/5),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即可,是一种“短、平、快”的农业生态型节水项目。食用菌生产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多种栽培模式,具有现代高效农业的特点,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食物生产依赖的耕地面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沙化、荒漠化,以及洪涝、风雹、冻害等自然灾害等,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困难。国际上许多专家提出,食用菌产业将是解决未来人类粮食来源的重要途径。有专家测算,目前,全世界每年由于农业生产产生的作物秸秆近40 亿t,如果将其中的1/4 用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可以生产出10 亿t 鲜菇。有科学家测试,一个体重70kg 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不到1kg 的鲜菇,就可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因此,10 亿t 的鲜菇就可以养活28.57 亿人(吴立锋等,2012)。利用木质素和纤维素生产食用菌将是人类获取食物的新途径。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食用菌生产一半是工厂化生产,一半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村剩余的大量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生态学意义
种植食用菌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环境。种植食用菌所用的原料主要为棉壳、玉米芯、玉米秆、麦草等农作物下脚料,其主要组织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被直接利用,故而以前农民总是在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就地焚烧或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这也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用这些原料栽培食用菌时,食用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酶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使粗纤维降低50%,木质素降低30%,粗蛋白增加6%~7%,粗脂肪增加1 倍左右。利用这些原料生产食用菌不仅可以生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的菇类,而且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仍含有大量的菌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及铁、钙、锌、锰等营养成分,经加工处理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料施入农田,改良土壤结构,又可作为当地农户饲喂牛、羊的饲料,经过配方调整也可继续作为原料栽培其他种类的食用菌,使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循环、再生的利用,形成循环农业和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生态效益良好。食用菌产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是一个年轻产业。食用菌栽培历史不足百年,但是发展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从1997 年开始,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和果品的第四大种植产业(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在农民就业增收、农业转型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贡献。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8 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3842.04 万t(鲜品,下同),较2017 年的3712.00 万t 约增长3.50%,产值2937.37 亿元,较2017 年的2721.92亿元约增长7.92%(中国食用菌协会,2018)。初步形成了传统品种、工厂化品种、药用菌品种和野生食用菌四大品类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75%以上,同时也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多的国家,30 多种商业化栽培的种类几乎都有栽培。产量位居我国前7位的种类依次是:香菇(1043.12 万t)、黑木耳(674.03 万t)、平菇(642.82 万t)、双孢蘑菇(307.49 万t)、金针菇(257.56 万t)、杏鲍菇(195.64 万t)和毛木耳(189.85 万t)(中国食用菌协会,2018)。排在前7 位的种类年总产量占全国全年食用菌总产量的86.17%,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常规主栽种类。
(二)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的食用菌产业相对于我国其他省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甘
**节 发展食用菌产业的意义
食用菌产业是集高效、循环和低碳等特征于一体并具有显著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丰富蛋白质供给来源、拓展蛋白质供应渠道和增强食物供给能力意义重大。食用菌产业不仅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是平衡农产品贸易逆差的朝阳产业,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阳光产业,同时也是资源循环利用型的生态产业。发展食用菌产业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环境友好具有重要意义。
一、营养学意义
膳食结构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常引发各类疾病,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严重影响婴幼儿发育,过多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易导致各类心脑血管疾病。良好的膳食结构或合理的膳食添加将有助于人类健康。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含有多种益于健康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作为传统膳食食用,也可以作为营养滋补品以养生为目标定量摄入(张金霞等,2016)。
(一)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营养价值优于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传统农业可划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种植业所生产的粮食、果蔬是人类必需的营养来源。但是,种植业产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很低,不能满足人类的营养需求。于是人们就发展了畜牧业,从动物性食品中获得大量的蛋白质。但动物性食品中脂肪含量很高,不利于人体健康。食用菌是介于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之间的食品,其蛋白质含量比植物性食品高很多,干品蛋白质含量与肉类相差不大,但脂肪含量却很低(吴立锋等,2012),能够很好地满足人类的营养需要。食用菌的这一营养特色对于预防因高脂、高糖引起的“城市富贵病”非常有效,被称为“健康美味食品”。食用菌中蛋白质含量以干品计算通常在19%~40%,是稻米、面粉的2~4 倍;以鲜品计算通常在1.75%~3.63%,是水果、蔬2 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菜的2~4 倍。而食用菌的脂肪含量仅为4%,且其中72.6%~85.4%为不饱和脂肪酸,14.6%~27.4%为饱和脂肪酸(张金霞等,2016)。食用菌含糖量低,释放的热值低,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二)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维护人体健康意义重大
维生素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水果和蔬菜中含量较高,人们大多通过食用果蔬来获取身体必需的各种维生素。而食用菌中的维生素含量高于大多数果蔬产品。例如,公认维生素含量很高的大白菜每100g 中维生素C 含量约为31mg,而100g 鲜草菇中维生素C 含量可达206mg(吴立锋等,2012)。香菇中大量的维生素D2 前体——麦角甾醇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2,使人体钙的吸收率大大提高,可有效预防儿童钙缺乏症和骨质疏松症(张金霞等,2016)。不同食用菌的维生素类别和含量有所不同,有的富含B 族维生素、烟酸、麦角甾醇,有的富含维生素C、泛酸、吡多醇、胡萝卜素、维生素E,有的富含维生素A(鸡油菌和蜜环菌)。多食用食用菌有利于提高人类机体的抵抗力,使人体保持健康。
食用菌的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其中大量元素是K,占矿物质的40%左右。食用菌对无机盐有良好的富集作用,能将培养基质(朽木、腐草、牛羊粪等)中的无机盐富集到菇体中。因此,不同食用菌、不同培养基质、不同培养环境(土壤)都会影响食用菌中无机盐的含量。例如,木耳中所含的钙、镁比其他食用菌高,含铁量比当前已知可食用植物高,新鲜的黑木耳每100g 含铁98mg,是肉类含铁量的100 倍以上(张金霞等,2016)。食用菌是低钠膳食需要者的理想食品,也是理想的植物性补铁食物。
(三)含有特殊的活性成分,药用和食疗价值较高,是一类少有的安全食品
在我国历史上,人们很早就将许多食用菌视为治病的药物。灵芝被传说成能够起死回生的“仙草”。银耳被历代中药大家认为是“润肺、补气、美容”的良药。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食用菌中含有的大量菇类多糖能够起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在民众更加重视食疗作用的今天,食用菌作为一类新型的保健食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信赖。
食用菌可调节机体免疫水平,缓解亚健康。食用菌中的碳水化合物(一般占干重的60%左右)可提供人体需要的多种糖类,如单糖、双糖、多糖、氨基糖、糖醇等。真菌多糖是食用菌食疗保健功能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真菌多糖在调节免疫功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清除自由基、保护肝脏、抑制肿瘤等方面具有特殊的活性,对人体细胞的作用**:修复受损细胞;激活衰老和假死细胞;代谢排出已经死亡的细胞;增强免疫细胞活性,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繁殖。
食用菌中含有的腺苷活性成分具有降低胆固醇、血黏度,抑制血小板凝集,改善血液微循环,抗缺氧,镇定安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防治血栓和糖尿病,提高血液供氧能力等功效,可治疗心脑及其组织因供氧不足所产生的各种疾病。三萜类物质具有止痛、镇静、抑制组织胺释放、解痉、保肝解毒、杀死肿瘤细胞的功效。除此之外,有些食用菌还含有特殊的功效成分,如蜜环菌素可护肝,解毒,提高肝功能,治疗肝炎;朴菇素是一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蛋白质;香菇素可加速胆固醇代谢,降低胆固醇(张金霞等,2016)。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新食品资源的开发应符合3 个原则:天然、营养、保健。也就是要求新食品资源应具备以下三种功能。**是营养功能,能提供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第二是嗜好功能,色、香、味俱佳,口感好,适口性强,可以增进食欲。第三是生理功能,具有保健作用,食后能参与人体代谢,维持、调节和改善体内环境的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防病、治病的能力,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用菌正是具备了这三种功能,所以发展潜力较大。
二、生物学意义
人类通过养殖高等动物来获得肉、蛋、奶、毛皮等,通过种植高等植物来获得粮食、水果、蔬菜、木材等。现在,人类同样可以通过栽培高等真菌(食用菌)来获得一种高级食品。食用菌利用的是植物体中动物(包括细菌等微生物)不能利用的部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有益微生物和酶可将秸秆中动植物不能有效吸收利用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动植物可以利用的小分子物质。出过菇的菇渣可稍加改良作动物饲料,也可作肥料改良土壤或作农作物有机肥料,形成循环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因此,从生物学地位来讲,食用菌产业与种植业、养殖业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三、经济学意义
种植食用菌只需棉壳、玉米芯、锯末、玉米秆、麦草、油菜壳、豆秆等农林废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作主料,配以麸皮、玉米粉等辅料等。这些原料在我国随处可见,取材广泛而便宜。食用菌生长快,生产周期几乎比任何种植业、养殖业的周期都短。草菇从栽培至采菇仅需10 天左右,平菇种植后一个月即可出菇采收,生产周期短。在工厂化高效栽培菇房的同一个菇房内,每年可以种植4 甘肃省食用菌资源利用与高效栽培技术食用菌8 次,每年可生产鲜双孢蘑菇160kg/m2,按我国市场双孢蘑菇8 元/kg 的均价,年产值可达1280 元/m2。食用菌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以远远超越种植业和养殖业。
四、社会学意义
(一)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食用菌种植除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灵活性大及原材料利用广泛的行业优势外,还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生态优势,以及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特点。食用菌的生产既不需要肥沃的土壤,又不需要大量水(一般每667m2 食用菌全生育期只需用水50m3,需水量约为蔬菜的1/5),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光照即可,是一种“短、平、快”的农业生态型节水项目。食用菌生产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气候和地理环境形成多种栽培模式,具有现代高效农业的特点,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二)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的进步,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对食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然而食物生产依赖的耕地面积,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沙化、荒漠化,以及洪涝、风雹、冻害等自然灾害等,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粮食总产量的增加变得越来越困难。国际上许多专家提出,食用菌产业将是解决未来人类粮食来源的重要途径。有专家测算,目前,全世界每年由于农业生产产生的作物秸秆近40 亿t,如果将其中的1/4 用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可以生产出10 亿t 鲜菇。有科学家测试,一个体重70kg 的成年人,每天食用不到1kg 的鲜菇,就可以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要。因此,10 亿t 的鲜菇就可以养活28.57 亿人(吴立锋等,2012)。利用木质素和纤维素生产食用菌将是人类获取食物的新途径。
(三)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食用菌生产一半是工厂化生产,一半是半工厂化生产,其产业化率高,管理上要求比较精细,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农村剩余的大量劳动力很难在城市长期生存。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就地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农村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五、生态学意义
种植食用菌可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护环境。种植食用菌所用的原料主要为棉壳、玉米芯、玉米秆、麦草等农作物下脚料,其主要组织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这些大分子物质不易被直接利用,故而以前农民总是在作物收获后,将秸秆就地焚烧或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这也成为困扰地方政府的难题。用这些原料栽培食用菌时,食用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酶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可使粗纤维降低50%,木质素降低30%,粗蛋白增加6%~7%,粗脂肪增加1 倍左右。利用这些原料生产食用菌不仅可以生产出高品质、高效益的菇类,而且食用菌收获后剩下的培养基(菌糠)仍含有大量的菌类多糖、蛋白质、氨基酸及铁、钙、锌、锰等营养成分,经加工处理既可作为绿色有机肥料施入农田,改良土壤结构,又可作为当地农户饲喂牛、羊的饲料,经过配方调整也可继续作为原料栽培其他种类的食用菌,使废弃物得到整体、高效、循环、再生的利用,形成循环农业和可持续性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格局,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生态环境与生存环境,生态效益良好。食用菌产业是实现生态农业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及科技发展概况
一、产业发展概况
(一)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食用菌产业无论在我国,还是国外,都是一个年轻产业。食用菌栽培历史不足百年,但是发展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从1997 年开始,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增长速度,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粮食、蔬菜和果品的第四大种植产业(中国产业信息网,2018),在农民就业增收、农业转型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不断做出新的贡献。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8 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3842.04 万t(鲜品,下同),较2017 年的3712.00 万t 约增长3.50%,产值2937.37 亿元,较2017 年的2721.92亿元约增长7.92%(中国食用菌协会,2018)。初步形成了传统品种、工厂化品种、药用菌品种和野生食用菌四大品类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食用菌总产量的75%以上,同时也是世界上食用菌栽培种类*多的国家,30 多种商业化栽培的种类几乎都有栽培。产量位居我国前7位的种类依次是:香菇(1043.12 万t)、黑木耳(674.03 万t)、平菇(642.82 万t)、双孢蘑菇(307.49 万t)、金针菇(257.56 万t)、杏鲍菇(195.64 万t)和毛木耳(189.85 万t)(中国食用菌协会,2018)。排在前7 位的种类年总产量占全国全年食用菌总产量的86.17%,是我国食用菌产品的常规主栽种类。
(二)甘肃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概况
甘肃省的食用菌产业相对于我国其他省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20 世纪80 年代以后,甘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