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393686
作序专家:
陈文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微生物学家
南志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草业科学家
张福锁 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植物营养学家
李新一 全国畜牧总站处长
主审专家:
李颖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北京代表处
张英俊 中国农业大学
陈 谷 百绿国际草业(北京)有限公司
本书译自美国可持续农业研究与教育项目编著的Managing Cover Crops Profitably(第三版)。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美国主要覆盖作物及其管理和利用方式。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为”总论”,系统概述了覆盖作物的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与耕性,防治有害生物,覆盖作物的选择方法,覆盖作物在轮作制和保护耕作制中的利用方式;第二部分为”各论”,按种(或类别)具体描述了各种覆盖作物的适宜区域、作用与功能、建植与管理措施、适宜的农作制度以及与其他种类的对比特性。
如何利用本书? 1
覆盖作物的功能 4
选择最佳覆盖作物 8
利用覆盖作物增加土壤肥力和耕性 14
利用覆盖作物控制有害生物 25
与覆盖作物轮作 35
保护性耕作覆盖作物的管理 46
表格介绍 67
非豆科覆盖作物概述 78
多花黑麦草(Annual Ryegrass) 79
大麦(Barley) 83
芸薹属作物与芥菜(Brassicas and Mustards) 88
荞麦(Buckwheat) 98
燕麦(Oats) 102
黑麦(Rye) 107
高丹草(Sorghum-Sudangrass Hybrids) 116
冬小麦(Winter Wheat) 122
覆盖作物混播的优势 128
豆科覆盖作物概述 130
亚历山大三叶草(Berseem Clover) 131
豇豆(Cowpeas) 139
绛三叶(Crimson Clover) 144
紫花豌豆(Field Peas) 149
毛苕子(Hairy Vetch) 157
苜蓿(Medics) 167
红三叶(Red Clover) 176
地三叶(Subterranean Clovers) 182
草木樨(Sweet Clovers) 190
白三叶(White Clovers) 199
毛荚野豌豆(Woollypod Vetch) 205
附录A 在农场做覆盖作物试验 210
附录B 具有发展前景的覆盖作物 213
附录C 种子供应商名单 218
附录D 覆盖作物领域的专业组织机构 224
附录E 各地区专家信息汇总 227
附录F 参考文献汇集 234
附录G SARE出版物 259
覆盖作物最初是指在主栽农林作物生产系统中,为避免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出现的土壤裸露期而专门种植的一类作物。但现在覆盖作物技术的作用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如覆盖土表、抑制杂草、防止土壤侵蚀、维护并提升土壤质量、控制病虫害、增强生物多样性和土壤生态服务功能等。《覆盖作物高效管理》一书系统地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美国在覆盖作物管理与利用方面积累的经验与做法,内容丰富,数据翔实,实用性强。该书中文翻译版忠于原著,译文准确,文字流畅,可以使国内从业者更直接、更有效地了解并系统学习国际上覆盖作物先进的管理方式方法。毋庸置疑,本书的修订版对推动“覆盖作物”知识的普及,促进“覆盖作物”技术在我国农林生产系统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业在增产和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粮食产量的增长速率远远超过人口增长,这不仅保障了我国13亿人的吃饭问题,而且显著降低了全国营养不良人口的比例,并且也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看到这些伟大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例如,为能持续高产再高产,我们放弃了祖先们千百年来摸索创造的轮作、多样化种植和用养结合等农业技术,采用单一作物长期连作和依靠化肥农药大量投入的生产方式,导致重迎茬问题严重,连作障碍突出,病、虫、草害加剧。为此,不得不大量施用农药等化学品,导致出现农药残留超标、作物产量和农产品品质下降、农产品安全受到威胁等一系列问题。不仅如此,连作还造成土壤生物学性状恶化,土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等。农药化肥的不合理和过量施用,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且也造成了水、土、气等环境污染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过量施肥造成农田土壤酸化加重,中微量元素营养失调,甚至引起重金属元素活化和食物链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人类健康。在这种形势下,“覆盖作物”技术成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因为它不仅能够减缓或克服连作障碍问题,而且可以节药节肥,培肥土壤,增加生物多样性,减少病虫草害,有助于作物增产、资源增效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绿色技术之一。
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大幅度降低农业化学品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减少环境污染,产出更多、更好、更营养、更健康的绿色农产品,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真正实现农业绿色发展。覆盖作物技术在此将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盖作物高效管理》为协同作物生产、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让我们在继承和发扬我国千年农耕文明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为绿色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张福锁
2020年6月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等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和美国中国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调整。这些思想观念的变化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国草业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我国种植绿肥的历史十分悠久,老百姓也有将饲草作物与粮食、经济作物轮作、间作、套作的习惯,只是近些年在大力推进耕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大背景下,改变了传统的农耕习惯,以种植单一粮食作物为主,虽然保证了口粮安全,但也造成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病虫害滋生、农药化肥污染等问题。如何促进“三元结构”调整,加大饲草作物种植力度,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摆在广大草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值此关键时期,王显国、刘忠宽两位专家组织翻译的《覆盖作物高效管理》(第三版)(修订版)一书正式出版发行。本书系统介绍了美国在农田的冬闲期、夏闲期和全年休耕等时间种植以饲草作物为主的覆盖作物,开展覆盖作物与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轮作、间作的具体做法,全面论述了覆盖作物在增加土壤肥力和耕性、控制有害生物和顽固杂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当前开展农田保护性耕作,推进饲草作物种植,落实“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治理农村污染等工作均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覆盖作物高效管理》(第三版)在美国是一部工具书,对我国而言是一部难得的参考书。通读全书,我有很多收获和体会:一是全本译著的价值,正如南志标院士在本书序言中所述:“英语等已逐渐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熟练应用的工具,译著逐渐减少,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我国发展草业的过程中,充分借鉴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通过查阅国外文章获取信息的做法,难免出现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甚至以偏概全、导入误区等问题,本书作为美国农业生产的工具书,逻辑性和操作性都很强,译著出版后,对我国草业生产无疑具有更大和更可靠的参考价值;二是饲草作物的作用,虽然我国利用耕地种植饲草作物的历史悠久,但是从试验和科学的角度,通过实证和例证深入分析饲草作物在降低肥料成本、减少除草剂使用、改良土壤增加作物产量、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水分、保护水质、保护公众健康,以及其他累计效应等方面的作用还是很不充分的,本书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和成果应用拓展了视野、提供了借鉴;三是作物品种的介绍,本书较为详尽地描述了多花黑麦草、大麦、荞麦、燕麦、黑麦、高丹草、冬小麦等非豆科作物和三叶草、绛三叶、紫花豌豆、毛苕子、苜蓿、红三叶、草木樨、白三叶、野豌豆等豆科作物的生产要点,这些覆盖作物在我国基本上都有种植,一些科技和推广类书籍也做过介绍,但与本书相比,关于作物功能及不同情况下的建植、灭生等技术的描述还很欠缺,专家学者可以借鉴本书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四是社会服务的理念,本书处处体现了从实际生产出发、为生产者服务的色彩,无论是篇章结构设计,还是引用的数据和案例,以及附录提供的《在农场做覆盖作物试验》《种子供应商名单》《覆盖作物领域的专业组织机构》《各地区专家信息汇总》等,都为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展草业研究与技术推广,密切与生产者的联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覆盖作物高效管理》全书250多页,通读下来不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容易理解和记忆,这离不开原著编写的清晰性和实用性,更离不开译者深厚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王显国、刘忠宽两位同志长期从事草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工作,长期参与国家草业政策设计和项目落实等事宜,本译著的出版发行,体现了他们对专业的执着追求和对农牧民群众的深情奉献。
希望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展译著工作,把产业发达国家发展草业的经验做法引进来,也希望有更多的读者在本书的引导启发下,进一步做好饲草作物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应用工作,推动我国草业事业加快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李新一
全国畜牧总站草业处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