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77715
本书是目前难得一见的,根据不同比赛级别设计的象棋强化训练手册。作者以独特的设计、提问,带领读者深入思考棋形,扩展思路,将已掌握的着法、布局融会贯通。本书可帮助欲参加升级赛的棋手迅速提高棋艺水平,并可作为象棋爱好者的自测用书。
本书作者为象棋*裁判,对目前国内象棋升级赛水平了如指掌。本书按照每日60分钟的时间,从杀法、残局、布局、中局、棋形对比5个方面,进行专项强化训练。书中独特的练习方式,摆脱传统教科书中的常规练习形式,注重实战着法拆解和预知结果后反推着法过程的逆向思维训练,可使读者扩展思路的同时,进行主动性思考和记忆,在完成习题的过程中,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本书可帮助欲参加升级赛的棋手迅速提高棋艺水平,并可作为象棋爱好者的自测用书。
第1天训练 1
第2天训练 7
第3天训练 13
第4天训练 19
第5天训练 25
第6天训练 31
第7天训练 37
第8天训练 43
第9天训练 49
第10天训练 55
第11天训练 61
第12天训练 67
第13天训练 73
第14天训练 79
第15天训练 85
第16天训练 91
第17天训练 97
第18天训练 103
第19天训练 109
第20天训练 115
第21天训练 121
第22天训练 127
第23天训练 133
第24天训练 139
第25天训练 145
第26天训练 151
第27天训练 157
第28天训练 163
第29天训练 169
第30天训练 175
参考答案
第1天 181
第2天 183
第3天 185
第4天 187
第5天 189
第6天 191
第7天 193
第8天 195
第9天 197
第10天 199
第11天 201
第12天 203
第13天 205
第14天 207
第15天 209
第16天 211
第17天 213
第18天 215
第19天 217
第20天 219
第21天 221
第22天 223
第23天 225
第24天 227
第25天 229
第26天 231
第27天 233
第28天 235
第29天 238
第30天 240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到的业余棋手很多。虽然这些棋手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无一例外都和我聊到一个话题:如何快速长棋?其实这不仅是业余棋手经常咨询的问题,也是专业棋手间经常讨论的问题,谁不想快速长棋呢。
一名棋手在棋盘上所达到的水平与很多因素有关,这里面包括环境因素、天赋因素、智力因素、训练因素等。其中科学的训练方法无疑可以使棋手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一点棋界人士已经达成共识。
那么,什么是好的训练方法呢?那就是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1)难度适合。训练题要和爱好者的水平相适应。太简单了,提不起爱好者的兴趣;太难了,会让爱好者失去成就感。
(2)阶梯发展。当爱好者已经熟练完成一部分训练后,必须要提高难度,让他们产生一种“征服”的欲望。爱好者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征服”中提高棋艺的。
(3)训练方法多样。在制订训练题时,要考虑到训练内容的多样性,题目要新颖,让爱好者既感觉有难度,又感觉有新意,这是非常必要的。
(4)因人而异。初中级爱好者在接触象棋时,因为切入点不同,有的人比较喜欢研究布局,有的人比较喜欢研究残局,而有的人认为自己的中局缠斗能力比较强。训练时应针对所掌握知识点的不同,来制订训练题,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本书是《象棋实战训练30 天》的初级,适用的级别是八级棋士到六级棋士。每次训练是45 分钟,当然也可以因人而异,加以调整。
训练题设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杀法练习,以一步杀到两步杀为主,用来提高爱好者的计算能力,并对计算的广度有一定的初步认识。第二部分为中局练习,以得子练习为主,后五课中,编排了一些形势判断和行棋计划拟定的练习,意在让棋力在业余六级左右的棋手对中局有一定的认识,为下一阶段学棋打下基础。第三部分为审子训练,练习的方式是根据给出的双方着法判断行棋目的,这是业余八级到业余六级棋手最有效的训练之一,可以帮助初学者改掉随手行棋、盲目行棋的恶习。第四部分是布局练习,考虑到本阶段棋手对布局的学习还不会太过深入,所以这部分练习重点是不断重复布局的熟练度,主要以逆向推导训练为主。第五部分是棋形对比练习,这一部分内容虽然是以布局内容为基础,但不是单纯的布局练习,而是侧重提升棋手的观察力和计算力,特别是通过对比棋形的差异,找到问题所在,锻炼棋手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一个良好的思维习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准备。
以上就是本书的设计说明,也是一个训练方法的提示,供读者参考。希望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的象棋水平能够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条条大路通罗马,本书也只是个人的浅见,希望本书能对读者的训练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荣玉杰、赵冬、王命腾、李晓春、李志刚、周晓朴、霍文会、张志强、张弘、关俊茹、宋玉彬、毕金玲、韩云、王征、刘家相等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由于编写时间比较仓促,笔者水平有限,有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刘锦祺
2020 年8 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