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0290679
目录
卷一
六帝 / 009
王绩 / 009
崔信明 / 010
王勃 / 011
杨炯 / 011
卢照邻 / 012
骆宾王 / 012
杜审言 / 013
沈佺期 / 013
宋之问 / 014
刘希夷 / 014
陈子昂 / 015
李百药 / 016
李峤 / 016
张说 / 017
王翰 / 017
吴筠 / 018
张子容 / 018
李昂 / 018
孙逖 / 019
卢鸿 / 019
王泠然 / 019
刘眘虚 / 020
王湾 / 020
崔颢 / 020
祖咏 / 021
储光羲 / 021
卷二
包融 / 022
崔国辅 / 022
卢象 / 023
綦毋潜 / 023
王昌龄 / 023
常建 / 024
贺兰进明 / 024
崔曙 / 025
陶翰 / 025
王维 / 025
薛据 / 026
刘长卿 / 026
李季兰 / 027
阎防 / 028
李颀 / 029
张 / 029
孟浩然 / 029
丘为 / 030
李白 / 030
杜甫 / 031
郑虔 / 033
高适 / 033
沈千运 / 034
孟云卿 / 034
卷三
岑参 / 036
王之涣 / 036
贺知章 / 037
包何 / 037
包佶 / 037
张彪 / 038
李嘉祐 / 038
贾至 / 039
鲍防 / 039
殷遥 / 040
张继 / 040
元结 / 040
郎士元 / 041
道人灵一 / 041
皇甫冉 / 042
皇甫曾 / 043
独孤及 / 043
刘方平 / 044
秦系 / 044
张众甫 / 045
严维 / 045
于良史 / 045
灵彻上人 / 046
陆羽 / 046
顾况 / 047
张南史 / 048
戎昱 / 048
古之奇 / 049
苏涣 / 049
朱湾 / 050
张志和 / 050
卷四
卢纶 / 052
吉中孚 / 052
韩翃 / 053
耿 / 053
钱起 / 053
司空曙 / 054
苗发 / 055
崔峒 / 055
夏侯审 / 055
李端 / 055
窦叔向 / 056
康洽 / 056
李益 / 057
冷朝阳 / 058
章八元 / 058
畅当 / 058
王季友 / 059
张谓 / 059
于鹄 / 060
王建 / 060
韦应物 / 061
皎然上人 / 062
武元衡 / 062
窦常 / 063
窦牟 / 063
窦群 / 064
窦庠 / 064
窦巩 / 064
刘言史 / 065
刘商 / 065
卷五
卢仝 / 066
马异 / 066
刘叉 / 067
李贺 / 067
李涉 / 068
朱昼 / 069
贾岛 / 069
庄南杰 / 071
张碧 / 071
朱放 / 071
羊士谔 / 072
姚系 / 072
麹信陵 / 072
张登 / 072
令狐楚 / 073
杨巨源 / 073
马逢 / 073
王涯 / 074
韩愈 / 074
柳宗元 / 075
陈羽 / 076
刘禹锡 / 076
孟郊 / 077
戴叔伦 / 078
张仲素 / 078
吕温 / 079
张籍 / 079
雍裕之 / 080
权德舆 / 080
长孙佐辅 / 080
杨衡 / 081
卷六
白居易 / 082
元稹 / 083
李绅 / 084
鲍溶 / 084
张又新 / 085
殷尧藩 / 085
清塞 / 086
无可 / 086
熊孺登 / 086
李约 / 087
沈亚之 / 087
徐凝 / 088
裴夷直 / 088
薛涛 / 088
姚合 / 089
李廓 / 090
章孝标 / 090
施肩吾 / 091
袁不约 / 091
韩湘 / 091
韩琮 / 092
韦楚老 / 092
张祜 / 093
刘得仁 / 094
朱庆余 / 095
杜牧 / 095
卷七
杨发 / 097
李远 / 097
李敬方 / 098
许浑 / 098
雍陶 / 099
贾驰 / 099
伍乔 / 100
陈上美 / 100
李商隐 / 101
喻凫 / 102
薛逢 / 102
赵嘏 / 103
薛能 / 104
李宣古 / 104
姚鹄 / 105
项斯 / 105
马戴 / 106
孟迟 / 106
任蕃 / 106
顾非熊 / 107
曹邺 / 108
郑嵎 / 108
刘驾 / 108
方干 / 109
李频 / 110
李群玉 / 110
卷八
李郢 / 112
储嗣宗 / 112
刘沧 / 113
陈陶 / 113
郑巢 / 114
于武陵 / 114
来鹏 / 114
温庭筠 / 115
鱼玄机 / 116
邵谒 / 116
于 / 117
李昌符 / 117
翁绶 / 118
汪遵 / 118
沈光 / 119
赵牧 / 119
罗邺 / 119
胡曾 / 120
李山甫 / 120
曹唐 / 121
皮日休 / 122
陆龟蒙 / 123
司空图 / 124
僧虚中 / 125
周繇 / 125
卷九
崔道融 / 127
聂夷中 / 127
许棠 / 128
公乘亿 / 128
章碣 / 128
唐彦谦 / 129
林嵩 / 129
高蟾 / 129
高骈 / 130
牛峤 / 131
钱珝 / 131
赵光远 / 131
周朴 / 132
罗隐 / 132
罗虬 / 134
崔橹 / 134
秦韬玉 / 135
郑谷 / 136
齐己 / 136
崔涂 / 137
喻坦之 / 137
任涛 / 138
温宪 / 138
李洞 / 138
吴融 / 139
韩偓 / 140
唐备 / 140
王驾 / 141
戴思颜 / 141
杜荀鹤 / 141
卷十
王涣 / 143
徐寅 / 143
张乔 / 143
郑良士 / 144
张鼎 / 144
韦庄 / 144
王贞白 / 145
张 / 146
翁承赞 / 146
王毂 / 147
殷文圭 / 147
李建勋 / 148
褚载 / 148
吕岩 / 149
卢延让 / 150
曹松 / 151
裴说 / 152
贯休 / 152
张瀛 / 153
沈彬 / 153
唐求 / 154
孙鲂 / 154
李中 / 155
廖图 / 155
孟宾于 / 156
孟贯 / 156
江为 / 157
熊皎 / 157
陈抟 / 15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论诗歌,唐代是绕不过的重要时期,唐诗是难以企及的。
有唐一代,诗坛英杰辈出,群星璀璨,使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然而,唐、五代诸史中诗人入传者很少,传记也十分简略。在《唐才子传》以前,还没有一部唐代诗人传记的专书。大多数诗人的生平资料,散见于唐宋人的诗文集、笔记小说、诗话、书目提要等文献中。
《唐才子传》由辛文房编纂而成。辛文房,字良史,元代西域人,曾官省郎,是一位极为热爱唐诗又非常倾慕唐代诗人的才子。但由于史料缺乏,很难考察他的详细经历,殊为可惜。
我们通过《唐才子传》可以领略辛文房那旁搜博采、驾驭史料的非凡能力,欣赏他的才思。至元代,文房对唐宋以来的大量史料广为搜罗,排比考订,并“触事兴怀”,间出精彩评论,精心结撰成《唐才子传》。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清人伍崇曜称:“其书评骘精审,似钟嵘《诗品》;标举新异,似刘义庆《世说》;而叙次古雅,则又与皇甫谧《高士传》相同。”
《唐才子传》被列为国学入门***书目之一。鲁迅先生从不向人推荐所谓“***书目”,却私下向好友许寿尚之子推荐了几本可以参看的古典书籍,其中就有《唐才子传》。
为让读者了解本书全貌,本书在编选过程中,不做删减。如果读者需要了解《唐才子传》的详细情况,可进一步阅读傅璇琮所编《唐才子传校笺》。该版本以日茂元刊十卷本为底本,校以日藏五山本、正保本、《佚存丛书》本以及《四库全书》本、三间草堂本、《指海》本等海内外世传版本,校订精审,堪称定本。
序
魏帝著论,称“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诗,文而音者也。唐兴尚文,衣冠兼化,无虑不可胜计。擅美于诗,当复千家。岁月荏苒,迁逝沦落,亦且多矣。况乃浮沉畏途,黾勉卑官,存没相半,不亦难乎?崇事奕叶,苦思积年,心神游穹厚之倪,耳目及晏旷之际,幸成著述,更或凋零,兵火相仍,名逮于此,谈何容易哉!夫诗所以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移风俗也。发乎其情,止乎礼义,非苟尚辞而已。溯寻其来,《国风》《雅》《颂》开其端,《离骚》《招魂》放厥辞;苏、李之高妙,足以定律,建安之遒壮粲尔成家,烂熳于江左,滥觞于齐、梁,皆袭祖沿流,坦然明白。铿锵愧金石,炳焕却丹青。理穷必通,因时为变,勿讶于枳橘非土所宜,谁别于渭、泾投胶自定,盖系乎得失之运也。唐几三百年,鼎钟挟雅道,中间大体三变。故章句有焦心之人,声律至穿杨之妙,于法而能备,于言无所假。及其逸度高标,余波遗韵,临高能赋,闲暇微吟,旧格、近体、古风、乐府之类,芳沃当代,响起陈人,淡寂无枯悴之嫌,繁藻无淫妖之忌,犹金碧助彩,宫商自协,端足以仰绪先尘,俯谢来世,清庙之瑟,薰风之琴,未或简其沉郁,两晋风流不相下于秋毫也。余遐想高情,身服斯道,穷其梗概行藏,散见错出,使览于述作,尚昧音容,洽彼姓名,未辨机轴,尝切病之。顷以端居多暇,害事都捐,游目简编,宅心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拟成篇,班班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各冠以时,定为先后,远陪公议,谁得而诬也!如方外高格,逃名散人,上汉仙侣,幽闺绮思,虽多微考实,故别总论之。天下英奇,所见略似,人心相去,苦亦不多。至若触事兴怀,随附篇末,异方之士,弱冠斐然,狃于见闻,岂所能尽。感倡斯盟,尚赖同志相与广焉。庶乎作九京于长梦,咏一代之清风,后来奋飞可畏,相激百世之下,犹期赏音也。传成,凡二百七十八篇,因而附录不泯者又一百二十家,厘为十卷,名以《唐才子传》云。有元大德甲辰春引。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