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6488212
•穴位养生知识碎片化,对应到四时节气,让你顺应节气好养生,两天学一招,天天做笔记,一年变行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 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程氏针灸,老百姓的靠谱家居日常保健指南!
•小病自己随时搞定;急病自救争取时间;大病日常辅助治疗增强功效。关爱家人,送家人*好的礼物。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的智慧,只要抓住二十四节气的规律,顺应天时地养生保健,便会对人的精气神的恢复与涵养有很大的益处。程凯博士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程氏针灸”的传承人,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穴位保健方法在广大老百姓中的科普和传播工作,深受百姓喜爱。
本书中,程博士将复杂深奥的穴位养生知识碎片化,并对应到四时节气,让你顺应节气好养生,两天学一招,天天做笔记,一年变行家!
新年伊始,醒神开窍 2
激发经气,预防感冒 4
肾俞、命门,温补肾阳 6
寒性腹痛,艾灸神阙 8
缓解胃痛,合谷、足三里 10
胃肠不适,走罐治疗 12
外感初起,刺激大椎 14
发热无汗,艾灸孔 16
嗜食寒凉,艾灸至阳 18
调经止痛,合谷、三阴交 20
外阴瘙痒,中都、蠡沟 22
月经不调,隐白、三阴交 24
心脾两虚,自备“归脾” 26
运化失常,点按脾经 28
承山、丰隆,巧调血脂 30
调节情志,快找四关 32
乳腺增生,天宗刺血 34
翳风压痛,面瘫预兆 36
春季护阳,太冲助之 38
风寒感冒,神阙贴敷 40
心烦意乱,按摩解郁 42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44
脾胃湿热,刺阴陵泉 46
月经不调,穴位调经 48
滋肾养肝,滋水涵木 50
眼睛红肿,耳尖放血 52
有诸内者,必行于外 54
疏通经络,扶正祛邪 56
阳逆头痛,点揉人迎 58
肩胛酸痛,刺激膏肓 60
经后养血,太溪、足三里 62
疲劳困倦,大包醒神 64
预防中风,点揉风池 66
妇科问题,选三阴交 68
擦热肾俞,生发肾气 70
胸闷气短,膻中调气 72
肾精亏虚,点揉涌泉 74
先天不足,后天补养 76
养生梳头,醒神开窍 78
内关外关,平衡阴阳 80
失眠多梦,印堂安眠 82
孔、迎香,速止鼻衄 84
牙齿疼痛,点按合谷 86
心慌胸闷,弹拨极泉 88
鼻塞鼻炎,摩擦迎香 90
安神醒脑,巧拿五经 92
肝郁气滞,四关调节 94
防治感冒,按摩合谷 96
保健要穴,按足三里 98
便秘腹泻,天枢、三里 100
腰酸腿疼,点按合阳 102
刺血拔罐,治疗鼻渊 104
先天之气,按摩关元 106
调和阴阳,华佗夹脊 108
谷雨补脾,按揉太白 110
鼻塞不适,点按通天 112
神奇手法,宠物推拿 114
小儿疳疾,提捏脊柱 116
补益气血,自然美颜 118
扁桃体炎,蒜敷合谷 120
肺脏疾病,要穴肺俞 122
烦躁焦虑,重掐劳宫 124
养心安神,神门、内关 126
止痛止嗝,掐攒竹穴 128
肩臂疼痛,上臂合阳 130
眼角除皱,按摩眼周 132
盆腔疾患,自检八髎 134
打嗝不止,点按膈俞 136
胆腑疼痛,胆囊、阳陵泉 138
健康加减,合理养生 140
巧搓双手,防治感冒 142
急性腹泻,尺泽刺血 144
经络安眠,神门、大陵 146
颜面痤疮,少商刺血 148
局部痤疮,对应五脏 150
轻松戒烟,甜美按压 152
小儿摩腹,调理中焦 154
揉小天心,速止夜啼 156
视物不清,用梅花针 158
皮肤瘙痒,点百虫窝 160
肩胛刮痧,健康美乳 162
益养五脏,灸五脏俞 164
发热无汗,合谷、复溜 166
肩背酸痛,点揉承山 168
食积腹胀,轻松缓解 170
点按大椎,护固阳气 172
小腿抽筋,点按承筋 174
小儿推拿, 清暑退热 176
治空调病,大椎、三里 178
夏日中暑,人中急救 180
治疗失眠,手梳前额 182
经络美白,曲池、血海 184
经络润肤,气海、关元 186
夏日养心,点按神门 188
三伏前后,百会加强 190
上吐下泻,尺泽拍痧 192
晕车不适,点按内关 194
长夏除湿,弹拨承山 196
寒性痛经,艾灸地机 198
眼周细纹,睛明、承泣 200
经络纤体,丰隆、阴陵泉 202
食欲欠佳,中脘开胃 204
胃胀胃痛,中脘、梁丘 206
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208
排毒养颜,按通胃经 210
调经止带,按摩脾经 212
健脾利水, 灸阴陵泉 214
醉酒不适,关冲解酒 216
补益后天,艾灸中脘 218
清肺除热,少商止燥 220
滋补肾经,按摩乌发 222
眼部按摩,眼皮去皱 224
眼睛红肿,常摩眼眶 226
面部美容,刮擦鼻部 228
面颊唇部,美容有方 230
眶上神经痛,按揉攒竹穴 232
缓解偏头痛,率谷、丝竹空 234
尺泽泻热,预防秋燥 236
悲伤忧愁,穴位护肺 238
治疗麻疹,神阙、肩髃 240
落枕按摩,风池、肩井 242
缓解落枕,曲池、外关 244
防治秋乏,大包、肩井 246
小儿颈部保健按摩法之一 248
小儿颈部保健按摩法之二 250
巧补肺气,妙润肺阴 252
慢性咽炎,针刺少商 254
短信手,揉一揉 256
“脚气”红肿,重掐太白 258
治内环境,运化丰隆 260
腰腿疼痛,承山、委中 262
齿痛不痛,合谷、颊车 264
养阴补肺,太渊、列缺 266
大便滑泄,小便淋沥 268
自我按摩,调理肝气 270
疏筋壮筋,按阳陵泉 272
敛阴止汗,阴郄掐按 274
小便不利,委阳、委中 276
振奋心阳,血压上扬 278
治足跟痛,需补肾经 280
肝阳上亢,涌泉保健 282
用眼疲劳,眼保健操 284
防关节炎, 血海、三里 286
困倦乏力,按摩上肢 288
梳理脊梁,调节脏腑 290
心烦潮热,太溪、照海 292
阴道异常,大敦刺血 294
霜降养生,手搓迎香 296
巅顶头痛,足心涌泉 298
延缓衰老,养肝脾肾 300
延缓衰老,培补元气 302
通督治腰,后溪入手 304
治胆囊炎,找胆囊穴 306
补脾益气,“四君子汤” 308
神奇耳穴,治疗失眠 310
肠道排毒,上、下巨虚 312
呼吸之毒,尺泽、鱼际 314
小便之毒,委中、委阳 316
糖尿三消,三焦同调 318
下肢风痹,常按委中 320
防老花眼,常揉耳垂 322
上肢御寒,悬灸灵道 324
经后养血,三里、太溪 326
肾虚腰痛,阴阳双攻 328
腰痛难耐,按揉有方 330
宝宝尿少,箕门来找 332
清热泻火,小儿推脊 334
便秘腹泻,推七节骨 336
手脚冰凉,激发阳气 338
自我按摩法,甩掉“蝴蝶袖” 340
活血化瘀,减少皱纹 342
两穴一官,保护脑血管 344
治心三穴,宁心安神 346
耳尖刺血,紧急降压 348
胸闷气短,膻中来管 350
慢性腹泻,艾灸神阙 352
内伤咳嗽,中府来治 354
艾灸身柱,强健体魄 356
眼睛疼痛,睛明、四白 358
小儿退烧,指推六腑 360
哮喘要穴,掌小横纹 362
颈肩腕痛,艾灸痛点 364
交通心肾,摩擦涌泉 366
新年伊始,醒神开窍
方 法:雀啄百会、四神聪穴。
穴位定位:百会穴,在前发际正中直上5 寸,当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四神聪穴,在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
开1 寸处,因共有四穴,故名四神聪。
使用说明:把五指攒成锥状,像是啄木鸟的嘴一样,然后弹击头顶部百会穴、四神聪穴。
百会为诸阳之会,对人的髓海功能的调节、对全身功能状态的调节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平圣惠方》载:“神聪四穴,理头风目眩,狂乱疯痫,针入三分。”现代针灸学记载该穴有镇静安神、清头明
目、醒脑开窍的功用,可治疗头痛、眩晕、癫狂、痫症、失眠、健忘、中风、震颤麻痹、脑炎后遗症、内耳眩晕症
等疾病。
激发经气,预防感冒
方 法:灸足三里穴。
穴位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穴连线上。
使用说明: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距离皮肤2~3 厘米,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灸10~15
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止。一天之中的艾灸时间是上午,因上午阳气生发;晚上10 点之后好不要施灸。
针灸治疗感冒,是通过激发经气、运行气血、协调阴阳,发挥其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能,使阴平阳秘,机体恢
复到正常状态。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强壮穴。针灸足三里穴不仅能疏通经络,激发经
脉之气,协调阴阳,还能调理中焦,振奋胃气。胃气旺盛则气血得生,从而增强人体抵抗力。故可强身壮体、防病
增寿,有预防和治疗感冒的作用。
肾俞、命门,温补肾阳
方 法:艾灸肾俞、命门穴。
穴位定位:肾俞穴,位于第2 腰椎棘突下缘,后正中线旁开1.5 寸;命门穴,位于腰部第2 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
正中线上。
使用说明:将艾绒或艾柱装入温灸盒中,点燃后,将温灸盒放置在背部肾俞、命门穴,进行熨灸,直至所灸部位的
皮肤红润为度。一般灸15~30 分钟。艾灸时家人应在旁边给予帮助,以防止烫伤。
小寒时节,外界温度很低,身体内血管就会收缩,致使回心血量增加,容易出现一些心脑血管的疾病,若再加上体
内阳气不足,则动力不足,血行减缓,如此将会更加危险。所以小寒时节艾灸显得更加重要。艾灸肾俞、命门可让
体内阳气充盈,使督脉阳气通畅,以防卫外部的寒冷气候对身体产生的负面影响。
寒性腹痛,艾灸神阙
方 法:艾条灸神阙穴。
穴位定位:神阙穴位于上腹部,脐之中央。
使用说明:将艾条点燃后,熏灸神阙穴(肚脐),距离要适当,以舒适无灼痛为度。不断旋转艾条,使腹部产生温
热感,直至疼痛消失。此法对寒邪入侵所致腹痛的治疗效果尤为显著。若平时易受凉、腹泻,或经常腹痛,痛时怕
冷,则可时常艾灸神阙穴,每次15~20 分钟。
神阙,是人体生命隐秘的要害穴,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是先天与后天的关键联系点,是先天经络系统的核心。我
们以脐为界,上居脾胃后天之本,下居肝肾先天之本,神阙穴居中通于脾胃、肝肾,两者皆治。艾灸可温经散寒,
神阙穴可通于后天之本,故艾灸神阙穴治疗寒性腹痛效果极佳。
缓解胃痛,合谷、足三里
方 法:点按合谷、足三里穴。
穴位定位: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位于第1、2 掌骨之间,当第2 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小腿前侧,犊鼻下3 寸,犊鼻与解溪穴连线上。
使用说明:当胃痛发作时,对合谷、足三里穴进行持续的强刺激,直至胃痛缓解。根据三才针法,针刺人部有通经
止痛的功效,针刺合谷穴要沿骨膜处刺入。平常自我止痛时,点按合谷穴要向第2 掌骨掌侧骨膜用力,以产生明显
的酸胀感为度。点按足三里穴时,要使酸胀感传至足部。
《素问·举痛论》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急引而痛。”寒凉腹痛一般突然发作,病人表现为怕冷,遇冷则疼痛
加剧,腹泻或得温后缓解。一旦腹部受了凉又会急性发作。点按合谷、足三里穴可缓解腹痛,同时可用热水袋敷于
腹部,或摩肚腹,使腹部产生温热感,提升阳气。
胃肠不适,走罐治疗
方 法: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穴走罐。
穴位定位: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穴,分别位于第11 胸椎、第12 胸椎、第4 腰椎、第1骶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 寸。
使用说明:在背部涂适量的刮痧油,选择大小适中的火罐,将罐吸拔于皮肤上,待罐子吸住后,沿脊柱两侧由第12 腰椎至第1 骶椎,来回反复推拉火罐,至皮肤发红或出现红色瘀点。在瘀点较多的部位进行拔罐,留罐约10
分钟。
脾俞、胃俞、大肠俞、小肠俞,皆为背俞穴。《类经图翼》说:“十二俞……皆通于脏气。”脏腑背俞穴,其位置多与本脏腑相近,与脏腑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当脏腑发生病变时,在相应的背俞穴上可表现出某些异常的变化,如皮肤色泽变化,或按压有结节,或有压痛等。临床可依此协助诊断疾病,同时也是治疗点。
外感初起,刺激大椎
方 法:搓摩大椎穴。
穴位定位:大椎穴,为督脉腧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7 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第7 颈椎为颈后隆起者,在低头时容易触及。
使用说明:用食、中、无名指轻揉,压力均匀地放在穴位上,来回搓摩。每次搓摩10~15 分钟为宜,一天做1~2 次即可。需要提醒的是,年幼、年老和骨质疏松的人在搓摩过程中手法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颈椎。
大椎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故大椎穴被称为“阳中之阳”,具有统领一身阳气的作用。感受风寒时,会出现怕冷、头晕、脖子僵硬、鼻塞、流涕等症状。对于风寒表实证的感冒,应该振奋护卫肌表的阳气。采取搓摩法等按摩手法,给穴位以温热的刺激,可以增强人体的阳气。
发热无汗,艾灸孔
方 法:灸孔穴。
穴位定位:孔属手太阴肺经腧穴,位于前臂外侧,腕掌侧横纹上7 寸,尺泽与太渊穴连线上。
使用说明:点燃艾条一端,置于孔穴上,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使温热感沿上臂或向深处传导,直至出汗。外感发热,却不出汗,且伴有头痛,为风寒表实证的典型症状。《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记载孔“治外感发热汗不出,此穴可灸三壮,即汗出”。
“孔”指通,代指一切孔道,如汗孔;“”指,,孔调通孔道的能力好。可治疗热病汗不出,调皮肤毛孔之开阖,开腠理以发汗。为什么用艾灸?因为火郁而发之,热病时艾灸有助于把热透发出来。
嗜食寒凉,艾灸至阳
方 法:灸至阳穴。
穴位定位:至阳穴,属督脉腧穴,当后正中线与肩胛下角水平线的交点处,第7 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使用说明:若因贪凉感寒或嗜食冷饮造成的寒性胃痛,可用灸法。点燃艾条悬于至阳穴上方,使局部有温热感而不至烫伤皮肤,灸15~20 分钟,使局部皮肤微微发红即可。也可将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盒,放在背上至阳穴位置。
至阳,至者达也,又极也。人身以背为阳,而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阳中之阳,即阳之至也,阳气多。艾灸此穴能调动阳气,温暖脾胃,对于寒性胃痛有非常好的缓解效果。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