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846698
果蝇已被研究生物学家研究了100多年,本书围绕果蝇研究的讲述了20多个故事,有关果蝇的学习、记忆、癌症、衰老、生物节律、睡眠、性、干细胞、成瘾、肥胖、运动、感染、再生等都有故事,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图片阐述不但使人了解果蝇本身,更让读者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
果蝇作为模式生物,已被研究了100多年,很多生物学新知识是从研究果蝇得到的。本书围绕果蝇的方方面面讲述了20多个故事,学科多,视野开阔。涉及的学科有发育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动物行为学、进化学、免疫学等,相关的话题有学习、记忆、癌症、衰老、生物节律、睡眠、性、干细胞、成瘾、肥胖、运动、感染、再生等。并在保证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精彩的图片阐述果蝇研究的各个方面。相关的科学史内容使读者在接受科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从而起到宣扬科学精神的教育效果。
前 言
|第 1 章| 果蝇与性 / 001
|第 2 章| 果蝇与诞生 / 009
|第 3 章| 果蝇与成长 / 017
|第 4 章| 果蝇与衰老长寿 / 023
|第 5 章| 果蝇与疾病 / 033
|第 6 章| 果蝇与愈合再生 / 043
|第 7 章| 果蝇与免疫 / 049
|第 8 章| 果蝇与死亡 / 055
|第 9 章| 果蝇与癌症 / 061
|第10章| 果蝇与干细胞 / 069
|第11章| 果蝇与肥胖代谢 / 077
|第12章| 果蝇与学习记忆 / 085
|第13章| 果蝇与生物钟 / 095
|第14章| 果蝇与成瘾 / 103
|第15章| 果蝇与运动 / 109
|第16章| 果蝇与细胞器 / 115
|第17章| 果蝇与生物科技 / 121
|第18章| 果蝇与进化 / 133
|第19章| 果蝇与神经发育 / 141
|第20章| 果蝇与感染 / 147
|第21章| 果蝇与共生 / 153
|第22章| 果蝇与RNA / 161
后 记 / 169
附 录 作者详细信息 / 172
大约两年前参加完JGG(《遗传学报》)在广州举办的学术会议,冀珑和我在白云机场候机时,聊起了编一本关于果蝇的中文科普书。冀珑是行动派,当场拿出纸笔,一起勾勒出主要的章节及所要邀请的专家。我们的设想是这本书应该囊括果蝇研究的方方面面,从生到死,从幼到老,从疾病到免疫,每一章由本领域的华人权威或者新星执笔。尔后我和冀珑同机来沪,在与他高中同学聚餐时,将“神奇的吸露者”这一书名确定下来,至此本书大致底定。
和冀珑相识于美国遗传学会举办的果蝇年会。当时我刚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建立起自己的果蝇实验室不久,冀珑还在卡内基研究所做博士后,其后去牛津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2011年在克里特岛上的一个果蝇研讨会上,我们同住一室,当时就有了在国内举办同样的果蝇研究PI会议的想法。冀珑后来去了上海科技大学,几经周折,在其老家同学帮助下,终于有了届(2016年)和第二届(2018年)的九江国际果蝇会议。该书大多数作者也是九江果蝇会议的参与者。
关于果蝇,很多人看到都会觉得恶心、讨厌,会不自觉地将其与苍蝇联系起来。中文里形容“蝇”的多是贬义词,比如“蝇头小利”“如蝇逐臭”“蝇营狗苟”之类。虽然说的是苍蝇,但果蝇也连带受累,似乎蝇皆一无是处。然而,果蝇确实与众不同,在被生物学家选作实验材料以后,对于生物学之贡献无出其右者。以果蝇为实验主要对象而获得诺贝尔奖的就有5次;以果蝇为材料的工作,真真实实地给生物学的各个分支都带来了开创性的突破。
果蝇却是冀珑和我所珍爱的模式生物。我入果蝇研究的门,多亏了当年在上海生化细胞研究所读研时的赵德标老师。那时是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还没有一家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德标老师刚从德国马普研究所获联合博士归来,带回了果蝇原位杂交的技术及一本影印的劳伦斯(P. Lawrence)的《蝇的成长》(The Making of a Fly)。这本书一下子吸引了我。编一本浅显易懂的中文书也成为自己的一个理想。
这本书的完成,离不开许多海内外“果蝇人”的支持,也得益于这十几年来果蝇研究在国内良好开展的势头。以果蝇为模式生物的实验室从1990年初的,到现在的成百上千;果蝇研究从上海、北京,延展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学。不少“果蝇人”在国内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也有不少国外的著名实验室搬到了国内。该书的作者们都是从事果蝇研究多年的人,对这小家伙有了感情与深刻认识,从而能够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对果蝇研究作出妙趣横生的描述。希望这本书能给更多人关于果蝇研究的科学普及性知识,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果蝇研究的热潮,从而做出更多的开创性工作。真说不定,某一位年轻的读者,也会成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邓武民
2019年6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