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3969180
本书是作者在口腔正畸领域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口腔正畸临床高效矫治的概念和理论,结合临床案例,提供了2000余幅高清图片,架起了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桥梁,可以作为正畸专业医师的工作手册。
本书从临床常见病例矫治方法入手,详细分解矫治细节,并配有2000余幅高清图片帮助解释说明,按照临床常见病分类阐述,更贴合临床实际应用。本书可以作为临床正畸医生的工作手册,能为广大临床正畸医生接受,并迅速掌握理解书中的高效矫治方法。
章 不拔牙矫治技术及临床理念 ………………………………… 1
一 不拔牙矫治技术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 8
二 不拔牙矫治如何获得牙弓内间隙 …………………………………… 13
三 不拔牙矫治如何获得前牙牙冠舌倾的负转矩(直立上前牙) …… 15
四 不拔牙矫治技术中保持下前牙直立的重要意义 …………………… 16
五 不拔牙矫治如何获得面型的变化 …………………………………… 19
六 整体内收上下前牙的矫治要点 ……………………………………… 21
七 前牙反(牙合)不拔牙矫治要点 …………………………………………… 23
八 不拔牙矫治病例 ……………………………………………………… 24
第二章 拔牙矫治技术………………………………………………… 43
一 阶段:排齐,整平 ……………………………………………… 44
二 第二阶段:关闭间隙 ………………………………………………… 48
三 第三阶段:调整咬(牙合)关系和精细调整 ……………………………… 58
四 拔牙矫治病例 ………………………………………………………… 60
第三章 拔牙与不拔牙矫治鉴别诊断 ………………………………… 85
一 年龄,生长发育潜力 ………………………………………………… 86
二 性别差异 ……………………………………………………………… 90
三 面部形态:长脸型,矮脸型 ………………………………………… 92
四 面部形态:鼻子和颏部形态 ………………………………………… 93
五 前牙的位置:唇倾,直立或者舌倾 ………………………………… 93
六 牙弓形态:是否存在牙弓狭窄 ……………………………………… 94
七 牙齿拥挤度 …………………………………………………………… 95
八 上下颌骨、牙列之间的矢状向关系、垂直向关系 ………………… 97
九 面部肌肉形态 ………………………………………………………… 98
十 牙周状况 ……………………………………………………………… 103
十一 患者的依从性 ……………………………………………………… 110
十二 矫治技术 …………………………………………………………… 112
十三 患者内心的探知和主观意愿 ……………………………………… 114
第四章 种植支抗及临床使用经验…………………………………… 119
一 上颌种植支抗 ………………………………………………………… 120
二 如何判断颊侧骨量是否足够 ………………………………………… 121
三 下颌种植支抗 ………………………………………………………… 123
四 上颌腭侧种植支抗 …………………………………………………… 125
五 上颌前牙区种植支抗 ………………………………………………… 126
六 下前牙区种植支抗 …………………………………………………… 127
七 关于种植支抗的稳定性 ……………………………………………… 127
八 种植支抗的副作用 …………………………………………………… 128
第五章 骨性Ⅱ类错畸形矫治细节 ………………………………… 145
一 骨性II类低角的矫治策略 ……………………………………………… 146
二 骨性II类矫治过程中后牙(牙合)平面的控制 ……………………………… 151
三 骨性II类高角的矫治策略 ……………………………………………… 154
四 骨性II类矫治过程中牙齿移动方向的控制 …………………………… 159
第六章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细节 ………………………………… 175
一 成人反(牙合)的拔牙矫治 ………………………………………………… 177
二 成人反(牙合)的不拔牙矫治 ……………………………………………… 188
三 骨性Ⅲ类不拔牙矫治程序 …………………………………………… 193
第七章 (牙合)平面控制与骨性错(牙合)畸形矫治的关系 …………………… 209
第八章 实用正畸头影测量 …………………………………………… 215
一 侧貌轮廓测量 ………………………………………………………… 216
二 唇部形态的测量 ……………………………………………………… 217
三 唇齿关系 ……………………………………………………………… 219
四 反应颌骨实际大小和位置的指标 …………………………………… 220
五 Bjork分析法 …………………………………………………………… 222
六 Steiner 分析法 ………………………………………………………… 223
七 Wits分析法(Wits值) ……………………………………………… 223
八 (牙合)平面的确定 ………………………………………………………… 224
九 Ricketts生物渐进技术 ………………………………………………… 226
十 切牙磨牙垂直高度的测定 …………………………………………… 228
十一 切导与髁导 ………………………………………………………… 229
第九章 正颌外科术前正畸…………………………………………… 231
一 骨性Ⅲ类的术前正畸 ………………………………………………… 232
二 正颌外科反(牙合)术前正畸病例 ………………………………………… 235
三 骨性Ⅱ类的术前正畸 ………………………………………………… 238
四 骨性Ⅱ类下颌后缩病例 ……………………………………………… 239
第十章 无托槽隐形矫治 ……………………………………………… 251
一 隐形矫治的生物力学机制 …………………………………………… 252
二 附件的设计与作用 …………………………………………………… 254
三 隐形矫治病例选择 …………………………………………………… 259
四 隐形矫治中哪些移动是困难的? …………………………………… 260
五 典型临床病例分析 …………………………………………………… 260
前 言
高效矫治是很多正畸医生的梦想状态。简单的理解应该是:掌握了高效矫治技术,正畸医生应该能快速地完成矫治,用简洁的矫治方法,治疗时间短,用少的复诊次数。
1999年我步入正畸的殿堂,从一开始我就期望能找到这种神奇的方法“高效矫治”。因此,我一直保持文献的阅读习惯,同时一直坚守临床工作。
大量的各种纷繁复杂的错畸形矫治病例让我慢慢理解了什么是高效矫治技术:
- 从来就没有好的、的矫治技术。病人的要求永远高于我们的技术
发展。
- 艰难的从来就不是错畸形本身,而是我们医生对病人的人性理解。
- 好的矫治技术从来不是出自某些经典书籍,而是来自每一位普通医生夜以继日的工作。每一位常年驻守临床的正畸医生都是秀的正畸医生。真正掌握高效矫治技术的不是别人,恰恰就是我们自己。
每天有很多医生在跟随我一起看病人,晚上下班的时候,看着他们疲惫的身影和眼神,我很感动,感谢之情油然而生。我内心想为他们做一些事(起码要对得起这些跟随我一起工作的医生的辛劳):把我每天工作的心得体会写出来给他们看。2016年9月1日,日积月累的工作之后的书写积淀成了《现代口腔正畸技术与临床思维》,这本书当年出版了2000册,已经全部售空。 这本书是高效矫治丛书的原型。 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逐步对一些矫治技术进行改进,深觉有必要重新再写一本的,包含比原来的技术和思想更能有效地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高效矫治技术。
因此,这本书蕴含了我和我的团队上万个临床病例的经验总结和我们对错(牙合)矫治技术的认识与思想,希望能对广大正畸同行有所帮助。
病人的要求永远高于我们的技术发展,这是我们工作的压力,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无休止的临床工作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句话。
张栋梁
2019年8月 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