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577736
上海图书馆的另一国*级藏品,被誉为“丛贴始祖”。
本书是上海图书馆藏碑帖丛刊特辑,以原大原彩、经折装的方式影印出版,将古代书法名迹的神采纤毫毕现、原汁原味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原碑帖题签、题跋、观款、藏印等都巨细靡遗,尽数收入,完整展示了碑帖全貌。《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另一国*级藏品。《淳化阁帖》是中国较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代表作品,其中3卷是摹刻王羲之书迹的专卷而被视为无价之宝,被后世誉为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为《淳化阁帖》较重要的版本之一,上海图书馆藏有完整全套,弥足珍贵。
册历代帝王书
第二册历代名臣书
第三册历代名臣书
第四册历代名臣书
第五册诸家古法贴
第六册王羲之书
第七册王羲之书
第八册王羲之书
第九册王献之书
第十册王献之书
北宋淳化三年(九九二),宋太宗赵炅刊刻《淳化阁帖》(下简称《阁帖》),《阁帖》遂成爲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被後世誉爲中国法帖之冠和“丛帖始祖”。《阁帖》自刊刻後,历代辗转传刻,遂遍天下,仅宋代翻刻者就多达数十种,其中以泉州翻刻尤爲着名。《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是南宋时泉州官刻的“阁帖”,主持人爲庄夏(宋淳熙八年[一一八一]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焕章阁待制),故又称“庄夏刻本”。该刻本据以翻刻的底本,当爲北宋某“阁帖”刻版,或即传说中的“马蹄真迹帖”,旧爲宋内府石,後爲末帝赵昺携至泉州,渡海离泉时埋於地下。因该本影响久远,後人称其爲“泉州帖”。
宋末至明初翻刻《阁帖》多爲“泉州帖”系统,时《阁帖》其他宋本已难觅踪迹,所见传本多爲“泉州帖”。至明嘉靖後,“顾从义玉泓馆本”、“潘允谅五石山房本”的问世,以其刊刻精良,遂取代了“泉州帖”的主导地位。继而,明万历四十三年(一六一五)“肃王府遵训阁本”的刊刻拓印,又取代了顾、潘刻本之引领地位,此後“肃府本”垄断《阁帖》数百年。
如今“泉州帖”真本极爲罕见,其刊刻谱系亦神秘莫测。
历代法帖之命名,多以刻石年月或刊刻地点爲准,因而能称“泉州帖”者,唯有南宋庄夏刻本,以其始刻於泉州者。庄本虽是淳化祖石之孙,却是泉帖之祖。
那麽“庄夏刻本”的摹刻底本又是何种《阁帖》呢?据明陈懋仁《泉南杂志》载:“《淳化阁帖》十卷,宋季南狩,遗於泉州,已而石刻湮地中,久之时出光怪,枥马惊怖,发之即是帖也,故泉人名其帖曰‘马蹄真迹’。余按沈源《释文序》云:‘是帖纳郡庠,岁远剥浊,其後庄少师复摹以传。’则今帖非马蹄真迹,乃庄氏摹刻也。”
史称“马蹄真迹帖”者,历来不知其具体刻石年月、来源何处,陈氏亦未指明“马蹄真迹帖”出自何种宋刻《阁帖》,但明确指出“马蹄真迹帖”爲“泉州帖”的摹刻底本,是宋石遗於泉州者,而非刊刻於泉州当地者。
见诸史料记载的宋代泉州早模刻《阁帖》者,唯有“庄夏刻本”,此本即据“马蹄真迹帖”翻刻而成。另据张伯英跋《宋搨泉州阁本》云:“近贤沈子培氏考论颇详,然亦未见真泉,谓‘泉’於《阁帖》中别爲一派,不知真‘泉’与《淳化》原本相似,但翻刻无一似耳。”
张氏“真‘泉’与《淳化》原本相似”一语启发作用,“泉州帖”的底本——“真泉”(即“马蹄真迹帖”)是否就是宋刻《淳化阁帖》十卷祖石遗於泉州?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返观陈懋仁《泉南杂志》中语,其言外之意可能即在於此,不然怎堪称“马蹄真迹”之显赫,又何来“光怪惊马”之神化?
然衆所周知《淳化阁帖》祖本刻於枣木板,而非刻於石,似乎这一假设又不能成立。但又见张伯英《跋泉州残帖》云:“原刻木板,南宋时已不可拓,故庄少师易以石。石复散存诸家,不易得全,故宋时少传本。”此“泉帖原刻木板”似乎进一步增加了“泉州帖”的底本(“马蹄真迹帖”)就是宋刻《淳化阁帖》原石遗於泉州的可信度。但猜测终究是猜测,“马蹄真迹帖”的身世仍不得而知。
若硬将现存的《阁帖》宋拓本与“马蹄真迹帖”对上号,那麽唯有《宋拓王右军书》有可能。此本集《阁帖》卷六、卷七、卷八之残帖另种合并一册,今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以其刊刻一流,精彩异常,不得不让後人作出如此猜想。
其次,能与“庄夏刻本”对上号的宋拓《阁帖》传世有二,一在上海图书馆,一在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明陈懋仁《泉南杂志》载:“今帖非‘马蹄’真迹,乃庄氏摹刻也。其石先属张氏,後以半质钱於族,秘匿不返,至於构讼,於是各翻木刻足之,分爲两部。今所传者既非宋遗,而庄模亦皆割裂,递更递失矣。唯蔡沙塘宪副家所藏七块,完好不剥,蔡甚宝之,甚爲难得。欲得庄刻之全与蔡之所藏,必求数家而合之,然不易也。”
上海图书馆所藏“泉州帖”,亦经两种拓法而成,拓色浓淡各异,淡墨拓帘纹清晰,拓色古朴;深墨拓帘纹不明显,拓色黝黑,且又不像残帖配补。然因旧传有“泉州本经张氏而析分爲二部,各有半部真泉”一事,以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亦分二色(其第三、第六、第九卷的麻纸帘纹较宽,墨色较淡,笔画略肥),故笔者推断上海图书馆藏本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皆非“马蹄真迹帖”,而是“庄夏刻本”,以其始刻於泉州者,故名之爲《泉州帖》当之无愧。
另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明拓《泉州本阁帖》(唐翰题题跋本)系明代翻刻本,从“庄夏刻本”系统再次翻刻而出,据此可见,《泉州帖》“庄夏刻本”在明代的地位与影响。
虽然《泉州帖》的身世仍是千古之谜,但它作爲《淳化阁帖》祖本的早期翻刻本,具有不同凡响的版本研究价值。现将其有别於《阁帖》其他通行本之特徵列举如下:
卷二标题“历代名臣法帖”下无“第二”字样。(插图1)
卷三标题“历代名臣法帖第三”底端衍一“二”字。(插图2)
卷五第二十九页(《智果书评书五则》第四十六行“索静书如飘风忽举”之“静”字起)至五十六页(卷尾)系以肃府本配补(泉州本大多如此)。
卷六《月半帖》第三行“王羲之再拜”之“拜”字刀溢出笔外。(插图3,见本图第四行末一字)
卷八标题爲“法帖(行书,位於上)晋王羲之(草书,位於下)”。而通行本则爲“法帖第八(行书,位於上)王羲之书三(亦行书,位於下)”。(插图4)
上海古籍出版社此次影印的上海图书馆藏《宋拓淳化阁帖》(泉州本),共计十册,三一六开;册高三二?六厘米,宽一七?八厘米;帖芯高二四?九厘米、宽一三?六厘米。经袁枢、袁赋诚、朱汝修、许焞、张镜菡、张玮等人递藏。各卷签题爲“淳化阁帖宋搨泉州本”,传爲米汉雯所书。卷尾有张伯英、张玮题跋。册後还黏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後期“特艺公司宣武经营管理处”标签,标价二千四百元,当年馆藏海内孤本《许真人井铭》售价亦不过八百元,可见此本之珍贵。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