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0001526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与叶蜚声、王福堂、王洪君三位同志多有讨论,他们都贡献了不少很好的意见;林焘先生为本书绘制了北京话区域分布图,蒋绍愚同志为语言年代学的百词表作了古今汉语的异同对比,这些都使本书增色不少。本书初稿于1985年初写成后,蒙华中理工大学严学宭先生详为评阅,赐教多处,使作者得益匪浅;他还指导当时的研究生张振江同志对初稿进行逐节的推敲,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0.绪论
0.1 对象和任务
0.2 死材料和活材料
0.3 理论和方法
1.语言的分类
1.1 分类的标准
1.2 语言的发生(谱系)分类
1.3 语言的类型分类
1.4 语言的地域分类
1.5 语言的类型分类、地域分类对谱系分类的影响
2.语系
2.1 语言亲属关系的假设
2.2 形态变化、语音对应和语言亲属关系的确定
2.3 书面材料的运用和亲属关系的考察
2.4 语言的分化和语系的形成
3.汉藏语系
3.1 汉藏语系的假设和汉藏语言的国邻
3.2 汉藏系语言的两种不同的系属划分
3.3 对立的分类原则
3.4 侗台、苗瑶两语族的系属关系新证
4.历史比较法(上):客观概据和拟测步骤
4.1 历史比较法及其客观基础
4.2 材料的收集和选择
4.3 同源成分的确定
4.4 年代顺序的确定
4.5 原始形式的拟测
4.6 原始语
4.7 历史比较法的成效和局限
5.历史比较法(中):规律与例外
5.1 语音的对应规律和演变规律
5.2 格里姆定律和历史比较法的雏形
5.3 格里姆定律三组例外的解释和历史比较法的改进
5.4 “音变规律无例外”和青年语法学派的音变理论
5.5 例外
6.历史比较法(下):空间和时间
6.1 时空结合的原则和书面文献资料的运用
6.2 时间与空间在汉语音韵研究中的运用
6.3 材料的欠缺对语言史研究的影响
6.4 对《切韵》性质的认识与汉语史研究的理论框架
6.5 《切韵》与方言的研究
7.结构分析法(上):结构与音变
8.结构分析法(中):音位的链移和音系的演变
9.结构分析法(下):内部拟测
10.语言的扩散(上):地区扩散和方言地理学
11.语言的扩散(下):词汇扩散
12.语言的变异(上):“有序异质”的语言理论和语言史研究的新领域
13.语言的变异(中):变异的规律和音系结构格局的调整
14.语言的变异(下):语法的渗透和例外的音变
15.文白异读(上):叠置式变异和内部拟测法
16.文白异读(下):叠置式变异和历史比较法
17.语言年代学
对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