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04925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创新的组织行为学教材,篇幅适中,内容精辟,方便使用,具有如下特点:
既保证理论的严谨性,又突出明确的实践导向。不仅对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做出了准确严谨的介绍,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组织行为与管理的现象,将理论的表述与现象紧密结合,有助于读者对组织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
既有简洁的风格,又有对行为的深入分析。比如,作者在理论的浓缩与新近研究成果的追踪上有独到之处,将个体层面的关键行为变量归纳到一个简洁的MARS模型中,帮助读者对个体行为有一个整体把握。
配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包括学习案例、量表自评、团队活动设计等材料。对于巩固课堂学习、把握关键知识要点、提升知识应用均有积极的帮助。
本书适用于我国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等专业学位课堂,也适合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既保证理论的严谨性,又突出明确的实践导向。不仅对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做出了准确严谨的介绍,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组织行为与管理的现象,将理论的表述与现象紧密结合,有助于读者对组织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
既有简洁的风格,又有对行为的深入分析。比如,作者在理论的浓缩与新近研究成果的追踪上有独到之处,将个体层面的关键行为变量归纳到一个简洁的MARS模型中,帮助读者对个体行为有一个整体把握。
配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包括学习案例、量表自评、团队活动设计等材料。对于巩固课堂学习、把握关键知识要点、提升知识应用均有积极的帮助。
本书适用于我国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研究生以及MBA等专业学位课堂,也适合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目 录
第1章组织行为学概论()
11组织行为学领域()
12组织有效性的观点()
13高绩效工作实践观点()
14组织面临的当代挑战()
15组织行为知识的锚()
16旅行由此开始()
第2章个体行为、人格和价值观()
21个体行为及绩效的MARS模型()
22个体行为类型()
23组织中的人格()
24工作场所的价值观()
25伦理价值观和行为()
26跨文化的价值观()
第3章在组织中察觉自我和他人()
31自我概念: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32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33具体感知过程及其问题()
34提升感知()
35全球化心智:跨越国界的发展性观点()
第4章工作场所的情绪、态度和压力()
41工作场所的情绪()
42管理工作中的情绪()
43情绪智力()
44工作满意度()
45组织承诺()
46工作压力及其管理()
47管理工作压力()
第5章员工动机()
51员工敬业度()
52员工动力和需求()
53动机的期望理论()
54组织行为矫正和社会认知理论()
55组织公平()
56目标设定和反馈()
57工作设计实践()
第6章决策与创新()
61决策中的理性选择模型()
62识别问题与机会()
63寻找、评估与选择备选方案()
64执行决策()
65评价决策结果()
66创造力()
67决策中的员工参与()
第7章团队动力学()
71团队与非正式群体()
72团队的优劣()
73组织效能模型()
74团队设计要素()
75团队过程()
76自我管理型团队()
77虚拟团队()
78团队决策()
第8章团队与组织中的沟通()
81沟通的重要性()
82沟通模型()
83沟通渠道()
84选择好的沟通渠道()
85沟通障碍(噪声)()
86跨文化与性别沟通()
87改善人际沟通()
11组织行为学领域()
12组织有效性的观点()
13高绩效工作实践观点()
14组织面临的当代挑战()
15组织行为知识的锚()
16旅行由此开始()
第2章个体行为、人格和价值观()
21个体行为及绩效的MARS模型()
22个体行为类型()
23组织中的人格()
24工作场所的价值观()
25伦理价值观和行为()
26跨文化的价值观()
第3章在组织中察觉自我和他人()
31自我概念:我们是如何认识自己的()
32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33具体感知过程及其问题()
34提升感知()
35全球化心智:跨越国界的发展性观点()
第4章工作场所的情绪、态度和压力()
41工作场所的情绪()
42管理工作中的情绪()
43情绪智力()
44工作满意度()
45组织承诺()
46工作压力及其管理()
47管理工作压力()
第5章员工动机()
51员工敬业度()
52员工动力和需求()
53动机的期望理论()
54组织行为矫正和社会认知理论()
55组织公平()
56目标设定和反馈()
57工作设计实践()
第6章决策与创新()
61决策中的理性选择模型()
62识别问题与机会()
63寻找、评估与选择备选方案()
64执行决策()
65评价决策结果()
66创造力()
67决策中的员工参与()
第7章团队动力学()
71团队与非正式群体()
72团队的优劣()
73组织效能模型()
74团队设计要素()
75团队过程()
76自我管理型团队()
77虚拟团队()
78团队决策()
第8章团队与组织中的沟通()
81沟通的重要性()
82沟通模型()
83沟通渠道()
84选择好的沟通渠道()
85沟通障碍(噪声)()
86跨文化与性别沟通()
87改善人际沟通()
在线试读
2008年我首次翻译了史蒂文·麦克沙恩和冯·格里诺两位教授合著的组织行为学教材,该教材理论脉络清晰,紧跟研究动态,同时,选取的管理现象经典,紧密联系组织人员管理的实践。教材出版后深受我国教师与学生欢迎,201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次印刷又很快脱销。此后,麦克沙恩的组织行为学教材几次被翻译成中文,广受欢迎。
一个品牌教材需要作者具有高水平的、严谨的研究能力,以及勤于笔耕的工作热情。本书的两位作者史蒂文·麦克沙恩和冯·格里诺充分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史蒂文·麦克沙恩博士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曾任加拿大管理科学协会主席。冯·格里诺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和管理学与国际商务教授,曾任美国管理研究协会主席(1994—1995年)。两位教授均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不仅发表过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而且十分擅长课堂教学,既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又十分了解管理实践的动态。近年来,两位教授倾心编写组织行为学教材,不断总结组织行为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推出新版教材。2013年麦克沙恩教授来到北京进行教材的宣讲和交流,大力推动了组织行为学教育的发展。此次,我和学生们所翻译的2013年版的《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下特点:
,既有明确的实践导向,又强调理论的严谨性。本书介绍了丰富的组织行为及管理的现象与经验,每章的导入性小案例和各类管理现象介绍均反映了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新近管理实践。此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员工与领导的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各种现象背后的行为学原理。为此,教材需要对相关理论做出准确、严谨的介绍。本书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优势是,用管理现象引出理论,将理论的表述与现象紧密结合,同时明确地指出理论观点的适用性,帮助人们对组织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
第二,既有简洁的风格,又有对行为的深入分析。比如,作者在将理论浓缩与跟踪新近研究成果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们把个体层面的关键行为变量归纳到一个简洁的MARS模型中,帮助读者对个体行为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作者跟踪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理论,这对分析行为世界的内在动因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作者还将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引入到组织变革的行为分析与管理中,为深入变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三,本书具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和精心打造的各类教辅材料,包括学习案例、量表自评、团队活动设计和配套的录像材料,对于巩固课堂学习、把握关键知识点、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均有积极的帮助。
因此,这是一本长短体量合适、内容精辟、方便使用的教材,适用于我国高校的MBA课堂教学以及其他管理类别的本科、研究生教学,也可供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感谢以下同学对本书的翻译工作所做的贡献,他们是郭理(1~2章及12章)、舒雪梅(3~5章)、李天慈(6~8章)、胡周萌(9~11章)、崔荔蒙(13~14章),伊丽娜参与了译稿的辅助工作。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原研究生院)的MBA学生和其他项目的研究生对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2008年译稿的使用反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郭理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海建协助进行了书稿初校,全书的审校工作由本人承担。我们认真地翻译了每章内容,由于时间压力与译者文字水平所限,可能还存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不足,敬请广大读者包容。
一个品牌教材需要作者具有高水平的、严谨的研究能力,以及勤于笔耕的工作热情。本书的两位作者史蒂文·麦克沙恩和冯·格里诺充分满足了这两方面的要求。史蒂文·麦克沙恩博士是西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院管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曾任加拿大管理科学协会主席。冯·格里诺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国际商务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和管理学与国际商务教授,曾任美国管理研究协会主席(1994—1995年)。两位教授均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学者,不仅发表过大量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而且十分擅长课堂教学,既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又十分了解管理实践的动态。近年来,两位教授倾心编写组织行为学教材,不断总结组织行为学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推出新版教材。2013年麦克沙恩教授来到北京进行教材的宣讲和交流,大力推动了组织行为学教育的发展。此次,我和学生们所翻译的2013年版的《组织行为学》具有以下特点:
,既有明确的实践导向,又强调理论的严谨性。本书介绍了丰富的组织行为及管理的现象与经验,每章的导入性小案例和各类管理现象介绍均反映了组织行为学领域的新近管理实践。此外,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发展十分迅速,员工与领导的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是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各种现象背后的行为学原理。为此,教材需要对相关理论做出准确、严谨的介绍。本书在这方面的一个突出优势是,用管理现象引出理论,将理论的表述与现象紧密结合,同时明确地指出理论观点的适用性,帮助人们对组织行为进行科学的分析。
第二,既有简洁的风格,又有对行为的深入分析。比如,作者在将理论浓缩与跟踪新近研究成果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他们把个体层面的关键行为变量归纳到一个简洁的MARS模型中,帮助读者对个体行为有一个整体把握,同时,作者跟踪了新近的研究成果,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理论,这对分析行为世界的内在动因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作者还将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引入到组织变革的行为分析与管理中,为深入变革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
第三,本书具有丰富的网上资源和精心打造的各类教辅材料,包括学习案例、量表自评、团队活动设计和配套的录像材料,对于巩固课堂学习、把握关键知识点、提升知识应用水平均有积极的帮助。
因此,这是一本长短体量合适、内容精辟、方便使用的教材,适用于我国高校的MBA课堂教学以及其他管理类别的本科、研究生教学,也可供对组织行为学有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感谢以下同学对本书的翻译工作所做的贡献,他们是郭理(1~2章及12章)、舒雪梅(3~5章)、李天慈(6~8章)、胡周萌(9~11章)、崔荔蒙(13~14章),伊丽娜参与了译稿的辅助工作。感谢中国科学院大学(原研究生院)的MBA学生和其他项目的研究生对麦克沙恩《组织行为学》2008年译稿的使用反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郭理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朱海建协助进行了书稿初校,全书的审校工作由本人承担。我们认真地翻译了每章内容,由于时间压力与译者文字水平所限,可能还存在语言表述方面的不足,敬请广大读者包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