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0368162
“失落文明”系列丛书第4种,四色印刷,裸脊锁线
附多张高清精美插图、大事年谱,营造历史想象的深邃空间
这是一本解析哥特人多面性的绝佳著作。它并非仅仅局限于历史上攻克罗马、随后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建立起兴盛王国的哥特人,同时也关注了那些生活在后世传说中的“哥特人”。这些传说中的“哥特人”,修建了中世纪欧洲的诸多天主教堂,撰写了18世纪的哥特小说,甚至再接再厉,开创了当代的哥特摇滚。从亚拉里克大帝到苏克西女妖乐队,千年的历史时光都被纳入格温的论述视野。——牛津大学教授布赖恩•沃德•珀金斯
【编辑推荐】
在“蛮族”这一多个部落的统称下,“哥特”之所以备受瞩目,很大原因在于西哥特人于公元410年攻破了罗马城,这一事件往往被看为罗马帝国陨落的开始。哥特人也因此被冠以““野蛮”之名直到如今。暗黑、恐怖、惊悚,这些和“哥特”息息相关的符号是怎样被建构出来的?为何又有人将他们视为自由和光明的化身?本书将为读者一一解读。
哥特文明是一种“失落的文明”。古代哥特部族由北而南,摧枯拉朽,攻陷罗马帝国首都,拉开了西罗马帝国衰落和崩溃的大幕。统治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历代东、西哥特国王,主宰着中世纪早期的欧洲世界。然而,就在一千多年前,哥特王国灰飞烟灭,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哥特人流落四方。之后的若干世纪中,已经销声匿迹的哥特人既被视为暴力野蛮的破坏者,也被视为追求自由的先锋。
历史耐人寻味地将真实的哥特人和以他们为基点衍生而来、至今仍在持续塑造着世界多样性的哥特文化遗产交织在一起。然而,真实存在的哥特人与大众想象的哥特之间,存在着由时空、人为制造出的鸿沟。本书穿越数千年时光,重审文明与野蛮的关系,追索习以为常的刻板印象,考量公众利益与个人自由间的平衡点,在众多以“哥特”为名的社会文化现象间寻找规律与联系。这些努力具有独特而非凡的意义。
第1 章 从传说到历史 001
第2 章 亚拉里克大帝和罗马帝国的崩溃 027
第3 章 新的世界秩序 051
第4 章 东哥特和西哥特 075
第5 章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11
第6 章 野蛮的自由 145
第7 章 为哥特而战 185
第8 章 哥特文化 225
后 记 21 世纪的哥特人和哥特文化 267
拓展阅读 271
致 谢 282
图片提供鸣谢 283
重要译名对照 285
这是一本将客观历史与人类想象相交融的书。哥特文明,的确是一种已经失落的文明。最后的哥特王国覆灭在1300 年以前,我们关于哥特人的多数知识,主要来自那之后出现的各种传奇故事,以及旁观者撰写的文献资料,而非直接来自哥特人自己。哥特人直接影响西方历史的时间非常短暂,只有从罗马帝国灭亡到中世纪这么一小段。然而哥特王国灭亡以后,哥特人的遗产却被继承了下来。从政治自由观念到国家意识,再到不断变化的文学艺术思潮,哥特人留下的历史记忆,乃至“哥特”这个知识本身,都在不断经历着建构、解构和重构。有鉴于此,本书讲述的故事也是将历史上的哥特人,以及作为一种文化遗产的“哥特”,二者相互交融起来。这二者相互交融,在现代世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过,同时也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书内容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集中关注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哥特人。他们从具有半神话色彩的起源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出发,横穿整个欧洲,一路迁徙到意大利和西班牙。其间无法绕过的重头戏,便是西罗马帝国的覆灭。这也是哥特人在历史上最为人诟病的所在。
公元410 年8 月,亚拉里克大帝统帅的军队攻陷罗马城,东哥特王国和西哥特王国随后占据了西罗马帝国留下的土地。本书第二部分的故事,就从东、西哥特王国灭亡,以及哥特人作为一个独立民族从历史上消失讲起。
哥特人销声匿迹以后的若干世纪中,以哥特文化遗产为基础,出现了两套截然相反的话语。意大利文艺复兴将哥特人描述为极具破坏性的野蛮人,与此同时,他们又被建构为勇敢和自由的象征,后一种观念在英国和德国尤为普遍。
就在围绕哥特人的历史叙事和公众认知出现分裂的同时,“哥特”这个文化符号在建筑、影视、音乐乃至流行时尚领域,被演绎出了更多的花样,从真正的旧瓶装新酒到张冠李戴,不一而足。不过,这些打着“哥特”和“哥特式”旗号的知识建构,毕竟拥有一个共同的思想基点。
无论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曾经的先辈,哥特人以及哥特人留下的遗产,都将迫使世人不断重新审视文明与野蛮间的关系,反思某些约定俗成的社会常识,考量公众利益与个人自由间的平衡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