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1565587
有助于读者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中把握中美关系
解读有创见、有深度、接地气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上*复杂的关系。中美之间既有合作也有竞争,既有共同利益也有严重分歧,既有结构性矛盾,也有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的对立。
本书以时间为序梳理了1969-2019年50年间中美关系发展史,重点以尼克松、卡特、里根、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和特朗普等任期内的中美关系为着眼点,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地阐释不同时期中美关系的发展特点和演变规律。本书有创见、有深度、接地气,对于读者了解中美关系史、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当前中美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美交往需要全民智慧(代序)
王 文
中美关系是近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难处理的大国关系之一。其原因在于:第一,中美关系是全球性的;第二,中美关系是全方位的。冷战期间美苏关系也是全球性的,但美苏之间在政治、安全、经贸、科技、人文交流等诸多领域的交集,远远不如50年来中美关系所发展出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中美关系的“全方位”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处理与研究中美关系的高难度与复杂性。
全球性、全方位、高复杂而不易处理的中美关系,却与两国将近18亿公民的切身福祉息息相关。而上述种种特征也决定了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思索绝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学者或政策人士层面。相反,它需要全民的广泛参与并贡献智慧。正是从这一角度看,我的前辈、中国著名报人谢国明先生领衔撰写的新作《中美关系50年:1969—2019》更显其独到之价值。
首先,该书可能正在开辟中国“全民的美国研究”这一新路径。而作为这一新趋势、新范式的标志性成果,该书又在如下三个领域提供了独到的视角和新颖的见解,决定了该书不仅对普通读者有极高的普及价值,就算是对专业的美国研究科研人员,它的创新思考同样能够提供诸多启发。
第一,新划分。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当下的中国国际关系学术界、美国研究界、图书市场都存在大量有关“中美关系40年”这一宏大主题的文章和著作。而该书却另辟蹊径地提出“中美关系50年”这一新说。初闻该说,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反常识,然而细细推导、考诸史实之后,又不得不承认、佩服作者的洞察力与创见。稍对中美关系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中美两国虽然是在1979年1月1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但两国政府间为“建交”而进行的努力,至少可以追溯到1969年,自基辛格秘密访华、毛泽东与周恩来会见尼克松以来,历经福特,再到邓小平与卡特……十年间风云变幻、太平洋波澜不惊。在冷战的最高峰,两国领导人与智者们却凭借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踏过意识形态的藩篱、跨越大洋、力排万难,终于实现了两国邦交的正常化。反观今日中美间由经贸问题所引发的种种不适与冲突,这段曲折的历史宛如昨日、历历在目,令人唏嘘不已。今人若不能从前人伟业中汲取经验、反躬自审,则必为后人所哂笑。所以,从“大历史”“大框架”的高度看,“中美关系50年”这一新划分着实有其新颖洞察之处。
第二,新叙事。“听故事”是人类的天性,与种族、文化、宗教无关。千百年来,纵然学者们皓首穷经,写出皇皇巨著,然而这些大部头专著若无可读性,甚至“食之无味”“味同嚼蜡”,则多半逃不脱或被人束之高阁、或置于厅堂装点门面而实则无人问津的尴尬结局。而对这本娓娓道来的《中美关系50年:1969—2019》,有幸作为书稿的读者,我是在“悦读”。提前从谢国明先生手中拿到书稿小样,便在飞往美国亚特兰大参加卡特中心“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国际研讨会”的航班上一口气读完。作者以新颖流畅的叙事讲出一环扣一环的“好故事”,让读者们获得“悦读”的享受,也是该书之第二“新”。
第三,新主体。该书系非美国研究专业的中国学者集体创作。领衔的谢国明先生系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长期奋战在新闻报道与编辑第一线的专业知识与经验,让他比多数书斋里的学者们更接地气。其他四位合作者也都发挥各自专业专长,经过长时间的砥砺切磋、锤炼打磨,终于“熬”出精品。
大时代呼唤大手笔,大手笔需要大视野。当下的中美关系正处于50年来最关键的历史时刻之一。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我真诚地感谢谢国明先生等作者能够及时地拿出这样一部有创见、有深度、接地气的大部头著作以飨读者。这本书背后所凝结的不仅仅是作者们的辛劳与汗水,更体现了谢国明先生作为资深中国报人所独具的家国情怀与职业操守。
为了让他们的这种理想、信念能够传承下去,我不揣冒昧地受谢国明先生之托,写一些读书心得,不能为序,仅为能推荐更多的中国读者从中获得启发,从民心相通的角度夯实中美关系的基础,使两国人民都能从一个友好合作、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中获益。是为写在前面的学习感言。
2019年1月20日于华盛顿返京的CA818航班上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