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9219898丛书名: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国家新闻出版署 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入选作品★★★★★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参考读物
★解读“十四五”相关规划的工具书
★做好发展改革工作的案头书
★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辅助读本
■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全面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
■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一阶段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初步考虑。
目 录
第一章
充分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节 全面揭示新型城镇化的客观规律
第二节 深刻阐述新型城镇化的重大作用
第三节 科学指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
第四节 鲜明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根本目的
第二章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的深刻体会
第一节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型城镇化的根本宗旨
第二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
第三节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第四节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第五节 城乡融合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要求
第三章
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取得重大成就
第一节 推动1亿人在城镇定居落户进展顺利
第二节 “19 2”城市群格局基本建立
第三节 城市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第四节 城乡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取得积极成效
第四章
推进新型城镇化面临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
第一节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化进程与规律
第二节 我国城镇化中长期发展的趋势特征
第三节 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四节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五章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指导
做好新型城镇化工作
第一节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第二节 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群体系
第三节 分类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第四节 促进城市更加健康安全宜居
第五节 着力完善城市治理体系
第六节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后 记
前 言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确立了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系统提出了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开启了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为在新起点上推进新型城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经济社会发展普遍规律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实践相结合的生动范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多项重大制度改革取得积极突破,城镇化发展方式总体出现深层次变革,涉及十几亿人的城镇化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潮平两岸阔,扬帆再启航。面对“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振兴实体经济和扩大内需、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人的城镇化这个核心、提高质量这个关键,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实有力保障。
本书系统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对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问题,提出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下一阶段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初步考虑。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全面深入地学习、领会、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各项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我们学思践悟还需不断深化,受水平所限,书中阐述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热烈庆祝《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系列丛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2020年“优秀通俗理论读物出版工程”。
第三节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须遵循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客观规律,把工作重点放到促进城市群发展上,加快形成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多层次的空间形态,开拓城镇化的内生空间,形成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源。
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一)城市群是城镇化中后期的趋势和规律,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支撑体系
从世界城市发展布局看,城市和人口集中在沿海地区是规律。城市群崛起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经验表明,高质量发展的城市群可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带动经济整体发展质量提升。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形势看,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明显。我国已形成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引领,山东半岛、海峡西岸、辽中南、哈长、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竞相发展的格局,成为支撑和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体现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应加大城市群培育发展力度,促进人口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
(二)坚定不移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
城市群既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高级空间组织形式,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区域。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镇化,不仅有助于消除城市病、显著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而且能拓展城镇发展空间,释放城镇发展潜力,大幅提升城镇运行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动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群,推动城市群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共保环境共治、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破除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密切协作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二、分类引导不同地区城市群发展
(一)明确不同地区城市群发展目标和开发方向
我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对我国城市群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定位、统筹安排,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类引导不同地区城市群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地区,要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其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全面提高开放水平,集聚创新要素,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要在城镇体系比较健全、城镇经济比较发达、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明显的重点开发区域,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和人口集聚,培育发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优化全国城镇化战略格局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二)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东部地区城市群主要分布在优化开发区域,面临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压力加大、要素成本快速上升、国际市场竞争加剧等制约,应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空间结构优化、资源永续利用和环境质量提升。中部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西部地区是我国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涵养区。培育发展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群,必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保护水资源,严格控制城市边界无序扩张,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彻底改变粗放低效的发展模式,确保流域生态安全和粮食生产安全。
三、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一)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城镇化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问题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我国城镇布局进一步优化,但在快速推进过程中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城市群布局不尽合理,城市群内部分工协作不够、集群效率不高;部分特大城市主城区人口压力偏大,与综合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剧;中小城市集聚产业和人口不足,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小城镇数量多、规模小、服务功能弱。这些问题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城镇体系优化与城市群发育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城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应坚持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二)科学定位功能与分工,促进各类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推动我国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应深入理解和把握城市发展背后的逻辑和地缘经济关系,在大中小城市间形成具有合理地缘经济关系的城市分工体系。大城市可以给居民提供更高的收入和福利,吸引更多人口聚集,在产业发展多样性和技术进步方面拥有比较优势,应以强化产业协作协同和完善基础设施网络为抓手,充分发挥其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强化对中小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要合理控制城市规模,避免患上大城市病。中小城市可以利用在空间、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产业,与大城市形成具有合理地缘经济关系的产业分工体系,提高产业发展的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率。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末端,虽然规模不大,但功能很强,要按照提高质量、节约用地、体现特色的要求,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
(三)发挥都市圈建设对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19 2”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但城市群内部经济社会联系还比较弱,核心城市和周边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都市圈是城市群的基础形态,是以大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具有紧密人口和经济关联的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一体化地域空间组织,是我国城镇化格局中具有枢纽地位的重要一环。建设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可以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促进城市与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振兴战略联动。要用改革的办法和创新的精神,积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
四、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一)正确理解特色小镇建设的本质特征和功能作用
特色小镇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平台,又是城镇化建设的新空间、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支点,还有望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保护的新载体。特色小镇是空间布局高效、形态比较先进的经济体,有利于经济增长、就业扩大、人民增收、政府财力增加,为缓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提供药方。因此,抓特色小镇建设大有可为,对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客观分析特色小镇发展中的问题,引导规范特色小镇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特色小镇是对的,但有些地方走了样、变了味,要引导其健康发展,切不可一哄而上、拔苗助长。客观地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集聚、宜居宜业、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概念不清、定位不准、急于求成、盲目发展以及市场化不足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存在政府债务风险加剧和房地产化的苗头。特色小镇是新生事物,从浙江向全国推广只有4年左右时间,除浙江已建设一些成熟特色小镇外,其他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总体处于创建培育阶段,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对此,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在建设特色小镇过程中,应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服务支撑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