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65304丛书名: “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名校名家基础学科系列
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学科新的培养计划和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的新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从一般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删去大部分院校不需要的教学内容而编写完成的。本书在面向21世纪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的基础上,对于传统内容进一步加以精选,大大压缩了教材篇幅,以满足48~64学时 “理论力学”或“工程力学”课程理论力学部分的教学要求。
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本书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烦琐的理论推导与数学运算。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工程概念有所加强,引入了大量涉及广泛领域的工程实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例题和习题。
全书除绪论外,共11章,第1~3章为静力学,第4~6章为运动学,第7~9章为动力学,第10章为虚位移原理,第11章为刚体空间运动概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从力学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本书更注重基本概念,而不追求烦琐的理论推导与数学运算。与以往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工程概念有所加强,引入了大量涉及广泛领域的工程实例以及与工程有关的例题和习题。
全书除绪论外,共11章,第1~3章为静力学,第4~6章为运动学,第7~9章为动力学,第10章为虚位移原理,第11章为刚体空间运动概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 录
绪论
0.1力学与工程
0.2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0.3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0.4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第1章静力学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1.1静力学模型概述
1.1.1力的两种效应
1.1.2物体受力的抽象与简化
1.1.3物体的抽象与简化
1.1.4接触与连接方式的抽象与简化——
约束
1.2静力学基本原理
1.2.1二力平衡原理
1.2.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2.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2.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1.2.5刚化原理
1.3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3.1柔性约束
1.3.2刚性约束
1.4受力分析初步
1.5本章小结与讨论
1.5.1本章小结
1.5.2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
1.5.3关于二力构件
1.5.4静力学基本原理的适用性
1.5.5关于约束
习题
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力的投影和汇交力系的简化
2.1.1力的投影的计算
2.1.2汇交力系的简化
2.2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2.2.1力对点之矩
2.2.2力对轴之矩
2.2.3合力之矩定理
2.3力偶及其性质
2.3.1力偶的定义
2.3.2力偶的基本性质
2.3.3力偶系及其合成
2.4力系的简化
2.4.1力系的基本特征量——力系的
主矢与主矩
2.4.2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4.3一般力系的简化
2.4.4平面力系的简化
2.4.5力系简化在固定端约束力分析
中的应用
2.5本章小结与讨论
2.5.1本章小结
2.5.2关于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2.5.3重力系的简化与物体的重心
2.5.4关于力偶性质推论的适用性
习题
第3章力系的平衡
3.1力系的平衡条件
3.2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1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3.2.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3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3单个刚体的平衡问题
3.4简单多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4.1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
3.4.2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
3.5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3.5.1滑动摩擦力库仑定律
3.5.2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3.5.3摩擦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6本章小结与讨论
3.6.1本章小结
3.6.2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6.3关于简单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
讨论
3.6.4正确的直观判断
3.6.5关于桁架分析的讨论
3.6.6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几个
重要概念
习题
第4章点的一般运动与刚体的
基本运动
4.1点的一般运动
4.1.1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
4.1.2描述点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4.1.3描述点运动的弧坐标法
4.2刚体的基本运动
4.2.1刚体的平移
4.2.2刚体的定轴转动
4.3本章小结与讨论
4.3.1本章小结
4.3.2建立点的运动方程与研究点的
运动几何性质
4.3.3点的运动学的两类应用问题
4.3.4描述点的运动的极坐标形式
习题
第5章点的复合运动
5.1绝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
5.1.1两种参考系
5.1.2三种运动
5.1.3三种速度和三种加速度
5.2速度合成定理
5.3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
合成定理
5.4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
定理科氏加速度
5.4.1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
合成定理
5.4.2科氏加速度
5.5本章小结与讨论
5.5.1本章小结
5.5.2正确选择动点和动系,是应用点的
复合运动理论的重要基础
5.5.3牵连运动与牵连速度的概念
5.5.4科氏加速度的概念与正确应用加
速度合成定理的投影式
习题
第6章刚体平面运动
6.1刚体平面运动方程
6.1.1刚体平面运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6.1.2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
6.2平面运动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6.3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
6.3.1基点法
6.3.2速度投影法
6.3.3瞬时速度中心法
6.4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
6.5本章小结与讨论
6.5.1本章小结
6.5.2刚体复合运动
6.5.3平面图形上点的加速度分布也能看
成是绕速度瞬心C*旋转吗?
6.5.4平面图形的角速度ω与相对角
速度ωr
习题
第7章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
7.1动量定理
7.1.1质点系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量
之一:动量的主矢
7.1.2动量定理
7.1.3质心运动定理
7.1.4动量定理与质心运动定理的
投影式与守恒形式
7.1.5动量定理应用于简单刚体系统
7.2动量矩定理
7.2.1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7.2.2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7.2.3质点系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7.3本章小结与讨论
7.3.1本章小结
7.3.2几个有意义的实例
7.3.3质点系矢量动力学的两个矢量系
(外力系与动量系)及其关系
7.3.4突然解除约束问题
7.3.5碰撞与碰撞冲量
习题
第8章动能定理
8.1力的功
8.1.1功的定义
8.1.2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
的功
8.1.3理想约束力的功
8.2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
8.2.1质点系的动能
8.2.2刚体的动能
8.3动能定理
8.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8.3.2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8.4势能的概念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8.4.1有势力和势能
8.4.2机械能守恒定律
8.5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8.6本章小结与讨论
8.6.1本章小结
8.6.2功率方程的概念
8.6.3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时的运动
分析
习题
第9章达朗贝尔原理
9.1惯性力与达朗贝尔原理
9.1.1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9.1.2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9.2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9.2.1惯性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9.2.2刚体平移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9.2.3刚体做定轴转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2.4刚体做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2.5达朗贝尔原理的应用示例
9.3本章小结与讨
0.1力学与工程
0.2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0.3理论力学的研究方法
0.4学习理论力学的目的
第1章静力学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1.1静力学模型概述
1.1.1力的两种效应
1.1.2物体受力的抽象与简化
1.1.3物体的抽象与简化
1.1.4接触与连接方式的抽象与简化——
约束
1.2静力学基本原理
1.2.1二力平衡原理
1.2.2加减平衡力系原理
1.2.3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1.2.4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1.2.5刚化原理
1.3工程常见约束与约束力
1.3.1柔性约束
1.3.2刚性约束
1.4受力分析初步
1.5本章小结与讨论
1.5.1本章小结
1.5.2整体平衡与局部平衡
1.5.3关于二力构件
1.5.4静力学基本原理的适用性
1.5.5关于约束
习题
第2章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2.1力的投影和汇交力系的简化
2.1.1力的投影的计算
2.1.2汇交力系的简化
2.2力矩的概念和计算
2.2.1力对点之矩
2.2.2力对轴之矩
2.2.3合力之矩定理
2.3力偶及其性质
2.3.1力偶的定义
2.3.2力偶的基本性质
2.3.3力偶系及其合成
2.4力系的简化
2.4.1力系的基本特征量——力系的
主矢与主矩
2.4.2力向一点平移定理
2.4.3一般力系的简化
2.4.4平面力系的简化
2.4.5力系简化在固定端约束力分析
中的应用
2.5本章小结与讨论
2.5.1本章小结
2.5.2关于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
2.5.3重力系的简化与物体的重心
2.5.4关于力偶性质推论的适用性
习题
第3章力系的平衡
3.1力系的平衡条件
3.2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1平衡方程的一般形式
3.2.2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方程
3.2.3平面力系平衡方程的其他形式
3.3单个刚体的平衡问题
3.4简单多刚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3.4.1静定和超静定的概念
3.4.2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求解
3.5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3.5.1滑动摩擦力库仑定律
3.5.2摩擦角与自锁现象
3.5.3摩擦平衡条件与平衡方程
3.6本章小结与讨论
3.6.1本章小结
3.6.2受力分析的重要性
3.6.3关于简单刚体系统平衡问题的
讨论
3.6.4正确的直观判断
3.6.5关于桁架分析的讨论
3.6.6考虑摩擦时平衡问题的几个
重要概念
习题
第4章点的一般运动与刚体的
基本运动
4.1点的一般运动
4.1.1描述点运动的矢量法
4.1.2描述点运动的直角坐标法
4.1.3描述点运动的弧坐标法
4.2刚体的基本运动
4.2.1刚体的平移
4.2.2刚体的定轴转动
4.3本章小结与讨论
4.3.1本章小结
4.3.2建立点的运动方程与研究点的
运动几何性质
4.3.3点的运动学的两类应用问题
4.3.4描述点的运动的极坐标形式
习题
第5章点的复合运动
5.1绝对运动、相对运动与牵连运动
5.1.1两种参考系
5.1.2三种运动
5.1.3三种速度和三种加速度
5.2速度合成定理
5.3牵连运动为平移时点的加速度
合成定理
5.4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合成
定理科氏加速度
5.4.1牵连运动为转动时点的加速度
合成定理
5.4.2科氏加速度
5.5本章小结与讨论
5.5.1本章小结
5.5.2正确选择动点和动系,是应用点的
复合运动理论的重要基础
5.5.3牵连运动与牵连速度的概念
5.5.4科氏加速度的概念与正确应用加
速度合成定理的投影式
习题
第6章刚体平面运动
6.1刚体平面运动方程
6.1.1刚体平面运动力学模型的简化
6.1.2刚体平面运动的运动方程
6.2平面运动分解为平移和转动
6.3平面图形上各点的速度分析
6.3.1基点法
6.3.2速度投影法
6.3.3瞬时速度中心法
6.4平面图形上各点的加速度分析
6.5本章小结与讨论
6.5.1本章小结
6.5.2刚体复合运动
6.5.3平面图形上点的加速度分布也能看
成是绕速度瞬心C*旋转吗?
6.5.4平面图形的角速度ω与相对角
速度ωr
习题
第7章动量定理与动量矩定理
7.1动量定理
7.1.1质点系整体运动的基本特征量
之一:动量的主矢
7.1.2动量定理
7.1.3质心运动定理
7.1.4动量定理与质心运动定理的
投影式与守恒形式
7.1.5动量定理应用于简单刚体系统
7.2动量矩定理
7.2.1质点系对定点的动量矩定理
7.2.2刚体定轴转动微分方程
7.2.3质点系对质心的动量矩定理
7.3本章小结与讨论
7.3.1本章小结
7.3.2几个有意义的实例
7.3.3质点系矢量动力学的两个矢量系
(外力系与动量系)及其关系
7.3.4突然解除约束问题
7.3.5碰撞与碰撞冲量
习题
第8章动能定理
8.1力的功
8.1.1功的定义
8.1.2作用在刚体上力的功力偶
的功
8.1.3理想约束力的功
8.2质点系的动能与刚体的动能
8.2.1质点系的动能
8.2.2刚体的动能
8.3动能定理
8.3.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8.3.2动能定理的应用举例
8.4势能的概念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8.4.1有势力和势能
8.4.2机械能守恒定律
8.5动力学普遍定理的综合应用
8.6本章小结与讨论
8.6.1本章小结
8.6.2功率方程的概念
8.6.3应用动力学普遍定理时的运动
分析
习题
第9章达朗贝尔原理
9.1惯性力与达朗贝尔原理
9.1.1质点的达朗贝尔原理
9.1.2质点系的达朗贝尔原理
9.2刚体惯性力系的简化
9.2.1惯性力系的主矢与主矩
9.2.2刚体平移时惯性力系的简化
9.2.3刚体做定轴转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2.4刚体做平面运动时惯性力系的
简化
9.2.5达朗贝尔原理的应用示例
9.3本章小结与讨
前 言
本书第1版自2013年出版以来,一直作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理论力学48学时课程的教材使用,期间得到了任课教师与同学们的真诚关心与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大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修订的基本思路。
修订期间,适逢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了新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编者遵循教育部宏观课程建设标准以及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具体要求,最终形成了本版编写的指导方针。
根据上述修订思路与指导方针,本版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使论述更加严谨规范、文字更加精炼流畅、层次更加分明,具体修订工作如下:
(1)第2章增加了力的投影、平面力矩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重心等概念。
(2)删除了原第7章质点动力学一章。
(3)删除了原第8章碰撞一节,部分保留内容放在了该章小结与讨论部分。
(4)增加了第11章,刚体空间运动概述,主要供航空航天类专业选用,其他专业可以不讲。
(5)更换了部分例题,删减并更换了部分习题。
本版在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之后,全书除绪论外共11章,第1~3章为静力学部分,第4~6章为运动学部分,第7~9章为动力学部分,第10章为虚位移原理,第11章为刚体空间运动概述。本书可供工科院校48~64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考虑到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有关方沟通协商,一致决定:自本版起,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教授担任第一主编。王立峰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版由王立峰教授、刘荣梅副教授和孙伟副教授共同修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优秀教材,并得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和许多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修订期间,适逢中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革,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随后,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19年发布了新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B类)》。编者遵循教育部宏观课程建设标准以及对理论力学课程的具体要求,最终形成了本版编写的指导方针。
根据上述修订思路与指导方针,本版在保持第1版特色的基础上,着重使论述更加严谨规范、文字更加精炼流畅、层次更加分明,具体修订工作如下:
(1)第2章增加了力的投影、平面力矩和空间汇交力系的合成、重心等概念。
(2)删除了原第7章质点动力学一章。
(3)删除了原第8章碰撞一节,部分保留内容放在了该章小结与讨论部分。
(4)增加了第11章,刚体空间运动概述,主要供航空航天类专业选用,其他专业可以不讲。
(5)更换了部分例题,删减并更换了部分习题。
本版在对章节内容进行了局部调整之后,全书除绪论外共11章,第1~3章为静力学部分,第4~6章为运动学部分,第7~9章为动力学部分,第10章为虚位移原理,第11章为刚体空间运动概述。本书可供工科院校48~64学时的理论力学课程教学使用,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考虑到教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经过有关方沟通协商,一致决定:自本版起,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立峰教授担任第一主编。王立峰教授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入选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项目,201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本版由王立峰教授、刘荣梅副教授和孙伟副教授共同修订。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大量国内外优秀教材,并得到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和许多同仁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书中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范钦珊
2020年3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