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818277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内容简介
作为新时代区域发展的中心和人类活动的主体空间,城市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新动向与新问题,城市收缩就是其中重要的体现。在以德国、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国家出现城市收缩的背景下,中国的部分城市也开始呈现出局部收缩的危机,构成新型城镇化面临的挑战,也成为经济地理学者、城市规划学者和城市经济学者所关注的主流和前沿话题。本书稿重点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进行全面分析,在系统性搭建城市收缩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之上,全方位剖析了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与特征,明确出其城市收缩的作用机理和经济发展效应,并通过对伊春这一典型城市的案例解读以及与国内典型区域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提出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应对规划与体系协同策略。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简评
1.4 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1 创新点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第2章 城市收缩的理论分析框架
2.1 城市收缩的相关内涵辨析
2.1.1 城市收缩
2.1.2 城市衰退
2.1.3 “鬼城”
2.1.4 精明增长
2.1.5 精明收缩
2.2 城市收缩的过程机制、表现类型和基本目标
2.2.1 城市收缩的过程机制
2.2.2 城市收缩的表现类型
2.2.3 城市收缩的基本目标
2.3 城市收缩与扩散型城市化
2.3.1 城市化运行的一般规律
2.3.2 城市化的集聚机制
2.3.3 城市化的扩散效应
2.4 中外城市收缩的比较分析
2.4.1 中外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对比
2.4.2 中外城市收缩的特征对比
2.4.3 中外城市收缩的空间模式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与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域
3.1.2 数据来源
3.2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
3.2.1 地级及以上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
3.2.2 市辖区、县收缩的空间格局
3.3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
3.3.1 全域型收缩城市
3.3.2 中心型收缩城市
3.3.3 边缘型收缩城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作用机理分析
4.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
4.2 变量选择与说明
4.3 模型构建
4.3.1 面板回归模型
4.3.2 排序模型
4.4 实证分析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2 实证结果展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5.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经济发展效应理论及分析
5.2 变量选择与理论模型构建
5.2.1 变量选择
5.2.2 理论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实证结果展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典型案例剖析
6.1 伊春市的基本概况
6.1.1 区位与空间地域
6.1.2 城市发展历程
6.1.3 城市交通状况
6.1.4 城市规划背景
6.2 伊春市的城市收缩现状与特征分析
6.2.1 伊春市人口收缩特征
6.2.2 伊春市经济运行特征
6.2.3 伊春市土地拓展特征
6.3 伊春市的城市收缩成因分析
6.3.1 劳动力外流与人口老龄化
6.3.2 资源危困与环境恶化
6.3.3 国家战略转移与规划不当
6.3.4 市场体系不健全
6.3.5 “去工业化”与“逆城市化”
6.4 伊春市城市收缩规划建议
6.4.1 规范城市建设,找准城市定位
6.4.2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化建设
6.4.3 紧凑城市空间布局,弹性规划城市用地
6.4.4 重视林下经济,开发冰雪产业
6.4.5 增强地区文化价值,重视伊春民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内典型区域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1 长江经济带
7.1 .l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
7.1.2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异质性分析
7.1.3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原因分析
7.2 川渝城市群
7.2.1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
7.2.2 成渝城市群收缩城市的特征分析
7.2.3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原因分析
7.3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3.1 东北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3.2 东北地区与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应对规划与体系协同策略
8.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应对规划
8.1.1 弹性规划:精准规划与动态修偏相结合
8.1.2 适应性规划:基于城市收缩的实际面
8.1.3 韧性规划:韧性城市建设的需要
8.2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协同策略
8.2.1 实行精明收缩,关注城市品质而非规模
8.2.2 合理调整区域边界,建立多层级的城市体系
8.2.3 注重城市化区域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8.2.4 强化产城协调,实现虚实联动的均衡城市化格局
8.2.5 制定人口流失策略,抵制新东北现象再现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3.3 国内外文献简评
1.4 创新点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4.1 创新点
1.4.2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第2章 城市收缩的理论分析框架
2.1 城市收缩的相关内涵辨析
2.1.1 城市收缩
2.1.2 城市衰退
2.1.3 “鬼城”
2.1.4 精明增长
2.1.5 精明收缩
2.2 城市收缩的过程机制、表现类型和基本目标
2.2.1 城市收缩的过程机制
2.2.2 城市收缩的表现类型
2.2.3 城市收缩的基本目标
2.3 城市收缩与扩散型城市化
2.3.1 城市化运行的一般规律
2.3.2 城市化的集聚机制
2.3.3 城市化的扩散效应
2.4 中外城市收缩的比较分析
2.4.1 中外城市收缩的动因机制对比
2.4.2 中外城市收缩的特征对比
2.4.3 中外城市收缩的空间模式对比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与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域与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域
3.1.2 数据来源
3.2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结构
3.2.1 地级及以上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
3.2.2 市辖区、县收缩的空间格局
3.3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空间特征
3.3.1 全域型收缩城市
3.3.2 中心型收缩城市
3.3.3 边缘型收缩城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作用机理分析
4.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作用机理的理论分析
4.2 变量选择与说明
4.3 模型构建
4.3.1 面板回归模型
4.3.2 排序模型
4.4 实证分析
4.4.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2 实证结果展示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经济发展效应分析
5.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经济发展效应理论及分析
5.2 变量选择与理论模型构建
5.2.1 变量选择
5.2.2 理论模型构建
5.3 实证分析
5.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3.2 实证结果展示与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典型案例剖析
6.1 伊春市的基本概况
6.1.1 区位与空间地域
6.1.2 城市发展历程
6.1.3 城市交通状况
6.1.4 城市规划背景
6.2 伊春市的城市收缩现状与特征分析
6.2.1 伊春市人口收缩特征
6.2.2 伊春市经济运行特征
6.2.3 伊春市土地拓展特征
6.3 伊春市的城市收缩成因分析
6.3.1 劳动力外流与人口老龄化
6.3.2 资源危困与环境恶化
6.3.3 国家战略转移与规划不当
6.3.4 市场体系不健全
6.3.5 “去工业化”与“逆城市化”
6.4 伊春市城市收缩规划建议
6.4.1 规范城市建设,找准城市定位
6.4.2 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生态化建设
6.4.3 紧凑城市空间布局,弹性规划城市用地
6.4.4 重视林下经济,开发冰雪产业
6.4.5 增强地区文化价值,重视伊春民俗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国内典型区域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1 长江经济带
7.1 .l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空间分布
7.1.2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异质性分析
7.1.3 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原因分析
7.2 川渝城市群
7.2.1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空间格局
7.2.2 成渝城市群收缩城市的特征分析
7.2.3 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原因分析
7.3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3.1 东北地区与长江经济带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3.2 东北地区与成渝城市群城市收缩的对比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应对规划与体系协同策略
8.1 东北地区城市收缩应对规划
8.1.1 弹性规划:精准规划与动态修偏相结合
8.1.2 适应性规划:基于城市收缩的实际面
8.1.3 韧性规划:韧性城市建设的需要
8.2 东北地区城市体系协同策略
8.2.1 实行精明收缩,关注城市品质而非规模
8.2.2 合理调整区域边界,建立多层级的城市体系
8.2.3 注重城市化区域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
8.2.4 强化产城协调,实现虚实联动的均衡城市化格局
8.2.5 制定人口流失策略,抵制新东北现象再现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