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5558244
(1)紧跟新修订,掌握新准则
以新企业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深入解读1项基本准则、41项具体准则的纵向规定,剖析关键业务的操作要求,体现新旧条文的修订变化与重点事项,会计工作者可快速掌握企业会计准则核心要求,做出准确、合理、规范的会计处理。
(2)精解经典案例,实务操作范本
本书精选了200多个实务案例,以案例为载体深入披露企业会计准则的条文规定,呈现会计处理的具体操作过程,生动诠释了企业会计准则在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展示与可落地执行的操作方法,直奔实务。
(3)图文结合,一目了然
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示核心知识点,梳理关键要点,清晰准确地揭示了逻辑节点、会计分录,把体系庞大、内容晦涩的法律条文及相关要求分解成条理清晰的结构导图,并呈现业务处理、会计操作的具体过程,让读者易懂、学透、会用!
(4)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倾力打造,兼顾专业性、实战性
本书集合了众多会计专家、知名行业专家共同编写,打造出一本专业性的指导读本。讲解有深度,拓展有广度,以专业的知识水平与视角解读会计理论,并结合多年的培训实战经验,为读者搭建起准则与实务工作的桥梁,保证读者对准则实务应用的掌握。
企业会计准则是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报告的基本依据,学好企业会计准则,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同时,企业会计准则是一个动态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业务的延伸,其内容也在不断地完善与优化,会计从业人员需要不断地了解新事物,学习新规定,掌握新方法。《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精解 2021版 实务解读 操作要点 典型案例》根据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编写,对会计实务操作案例进行剖析,案例丰富、内容全面、通俗易懂、与时俱进,有较强的实用性,旨在帮助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学好、用好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实务操作精解 2021版 实务解读 操作要点 典型案例》适合企业会计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培训及咨询人员、高校会计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和使用。
第 1章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1.1 总则1
1.1.1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1
1.1.2 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1
1.1.3 会计基本假设1
1.1.4 会计基础2
1.1.5 会计要素2
1.1.6 记账方法2
1.2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2
1.2.1 可靠性2
1.2.2 相关性3
1.2.3 可理解性3
1.2.4 可比性3
1.2.5 实质重于形式3
1.2.6 重要性3
1.2.7 谨慎性3
1.2.8 及时性3
1.3 资产4
1.3.1 资产的定义4
1.3.2 资产的确认条件4
1.3.3 资产的列报4
1.4 负债4
1.4.1 负债的定义4
1.4.2 负债的确认条件4
1.4.3 负债的列报4
1.5 所有者权益5
1.5.1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5
1.5.2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5
1.5.3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5
1.5.4 所有者权益的列报5
1.6 收入5
1.6.1 收入的定义5
1.6.2 收入的确认条件6
1.6.3 收入的列报6
1.7 费用6
1.7.1 费用的定义6
1.7.2 费用的确认条件6
1.7.3 费用的列报6
1.8 利润6
1.8.1 利润的定义6
1.8.2 利润的确认条件6
1.8.3 利润的构成与列报7
1.9 会计计量7
1.9.1 会计计量属性7
1.9.2 计量属性的运用原则7
1.10 财务会计报告8
1.10.1 财务会计报告的定义8
1.10.2 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8
第 2章 存货
2.1 总则9
2.2 存货的确认9
2.2.1 存货的定义9
2.2.2 存货的范围9
2.2.3 存货的确认条件9
2.3 取得存货的计量10
2.3.1 存货的计量原则10
2.3.2 外购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3 加工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4 其他方式取得的存货的成本10
2.3.5 不计入存货成本的相关费用11
2.4 发出存货的计量11
2.4.1 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方法11
2.4.2 存货成本的结转12
2.5 期末存货的计量12
2.5.1 可变现净值的定义及特征12
2.5.2 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考虑的因素
13
2.5.3 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情形13
2.5.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14
2.5.5 存货跌价准备的转回14
2.5.6 存货盘盈的会计处理15
2.5.7 存货盘亏或毁损的会计处理15
2.6 披露15
第3章 长期股权投资
3.1 长期股权投资概述16
3.2 长期股权投资的计量17
3.2.1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7
3.2.2 企业合并以外其他方式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19
3.2.3 特殊情况的会计处理20
3.3 后续计量之成本法22
3.3.1 成本法的适用范围22
3.3.2 成本法核算下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及投资损益的确认23
3.4 后续计量之权益法23
3.4.1 权益法的适用范围23
3.4.2 权益法的核算24
3.5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及处置30
3.5.1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30
3.5.2 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34
3.6 披露35
第4章 投资性房地产
4.1 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36
4.1.1 投资性房地产的定义及范围36
4.1.2 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条件36
4.2 投资性房地产的计量37
4.2.1 初始计量37
4.2.2 后续支出计量38
4.2.3 后续计量39
4.3 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40
4.3.1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形式及转换日40
4.3.2 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41
4.4 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44
4.5 披露45
第5章 固定资产
5.1 固定资产概述46
5.1.1 定义46
5.1.2 确认条件46
5.2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46
5.2.1 外购固定资产46
5.2.2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49
5.2.3 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49
5.2.4 存在弃置义务的固定资产49
5.3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49
5.3.1 固定资产折旧50
5.3.2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51
5.4 固定资产的处置53
5.4.1 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53
5.4.2 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53
5.5 披露54
第6章 生物资产
6.1 生物资产概述55
6.1.1 生物资产概念55
6.1.2 不属于生物资产的特殊规定55
6.2 生物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55
6.2.1 确认的基本原则55
6.2.2 初始计量56
6.2.3 生物资产相关的后续支出58
6.3 后续计量59
6.3.1 折旧59
6.3.2 计提减值59
6.4 收获与处置60
6.4.1 基本原则60
6.4.2 具体运用60
6.5 披露66
第7章 无形资产
7.1 无形资产概述67
7.1.1 无形资产的定义及内容67
7.1.2 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67
7.1.3 无形资产的特征67
7.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68
7.2.1 无形资产分类68
7.2.2 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68
7.3 无形资产后续计量73
7.3.1 无形资产使用寿命73
7.3.2 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处理73
7.4 无形资产处置76
7.4.1 出售76
7.4.2 对外出租77
7.4.3 报废77
7.5 披露78
第8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8.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概述79
8.2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80
8.2.1 确认和计量原则80
8.2.2 商业实质83
8.2.3 涉及多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处理
83
8.3 披露86
第9章 资产减值
9.1 资产减值概述87
9.1.1 资产减值相关概念87
9.1.2 资产减值范围87
9.2 可能发生减值资产的认定88
9.2.1 资产减值情形的判定88
9.2.2 可收回金额的确定88
9.3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89
9.3.1 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89
9.3.2 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89
9.4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及处理90
9.4.1 资产减值损失的确定原则90
9.4.2 资产减值损失确认的账务处理91
9.5 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处理91
9.5.1 资产组的概念91
9.5.2 资产组的认定91
9.5.3 资产组减值的会计处理93
9.6 商誉减值的处理97
9.6.1 资产减值的基本原则97
9.6.2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97
9.7 披露99
第 10章 职工薪酬
10.1 职工薪酬概述101
10.1.1 职工101
10.1.2 职工薪酬概念及分类101
10.1.3 其他相关会计准则101
10.2 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101
10.2.1 货币性短期薪酬101
10.2.2 带薪缺勤103
10.2.3 短期利润分享计划104
10.2.4 非货币性福利105
10.3 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07
10.3.1 设定提存计划107
10.3.2 设定受益计划108
10.4 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09
10.5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的确认与计量111
10.5.1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提存计划111
10.5.2 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中设定受益计划112
10.6 披露113
第 11章 企业年金基金
11.1 企业年金基金概述114
11.1.1 企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基金114
11.1.2 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各方当事人114
11.1.3 企业年金基金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114
11.2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115
11.2.1 企业年金基金缴费及其流程115
11.2.2 企业年金基金收到缴费的账务处理115
11.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116
11.3.1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原则和范围116
11.3.2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流程116
11.3.3 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的账务处理116
11.4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119
11.4.1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构成119
11.4.2 企业年金基金收入的账务处理119
11.5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120
11.5.1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构成120
11.5.2 企业年金基金费用的账务处理120
11.6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企业年金基金净
资产122
11.6.1 企业年金待遇给付及其账务处理122
11.6.2 企业年金基金净资产、净收益及其账务处理123
11.7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124
11.7.1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编报主体124
11.7.2 企业年金基金财务报表构成125
第 12章 股份支付
12.1 股份支付概述126
12.1.1 股份支付的分类126
12.1.2 股份支付的适用范围126
12.1.3 股份支付的特征127
12.1.4 相关概念127
12.1.5 不适用该准则的情形127
12.2 可行权条件127
12.2.1 可行权条件的分类127
12.2.2 可行权条件的修改128
12.3 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29
12.3.1 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29
12.3.2 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的确认和计量原则130
12.3.3 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确认原则130
12.4 股份支付的会计处理130
12.4.1 股份支付会计处理程序130
12.4.2 股份支付的具体会计处理131
12.5 披露135
第 13章 债务重组
13.1 债务重组基础137
13.1.1 债务重组的概念137
13.1.2 债务重组的方式138
13.2 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138
13.2.1 债务人的处理138
13.2.2 债权人的处理138
13.3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具体应用139
13.3.1 以资产清偿债务139
13.3.2 债务转为权益工具140
13.3.3 修改其他债务条件141
13.4 披露142
第 14章 或有事项
14.1 或有事项概述143
14.1.1 或有事项的定义143
14.1.2 或有事项的基本特征144
14.2 确认和计量144
14.2.1 预计负债的确认144
14.2.2 预计负债的计量144
14.2.3 对预计负债账面价值的复核145
14.2.4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145
14.3 披露146
第 15章 收入
15.1 收入概述147
15.1.1 收入的定义147
15.1.2 收入确认的判断标准与流程147
15.2 收入的确认148
15.2.1 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148
15.2.2 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151
15.2.3 确定交易价格152
15.2.4 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156
15.2.5 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158
15.3 合同成本161
15.3.1 合同履约成本161
15.3.2 合同取得成本162
15.3.3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摊销162
15.3.4 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162
15.4 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162
15.4.1 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162
15.4.2 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163
15.4.3 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163
15.4.4 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163
15.4.5 授予知识产权许可164
15.4.6 售后回购164
15.4.7 客户未行使的权利164
15.4.8 无须退回的初始费165
第 16章 政府补助
16.1 政府补助概述166
16.1.1 政府补助的定义166
16.1.2 政府补助的特征166
16.1.3 政府补助的分类167
16.2 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167
16.2.1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168
16.2.2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169
16.2.3 政府补助的退回171
16.3 政府补助的列报172
16.3.1 列报项目172
16.3.2 披露信息172
16.4 衔接规定172
第 17章 借款费用
17.1 借款费用的定义及范畴174
17.1.1 定义174
17.1.2 范畴174
17.2 借款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75
17.2.1 借款费用确认的基本原则175
17.2.2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计量177
17.2.3 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停止181
17.3 披露182
第 18章 所得税
18.1 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183
18.1.1 资产的计税基础183
18.1.2 负债的计税基础186
18.2 暂时性差异188
18.2.1 暂时性差异的概念188
18.2.2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188
18.3 递延所得税负债及递延所得税资产
188
18.3.1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188
18.3.2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89
18.4 所得税费用190
18.5 所得税的列报191
第 19章 外币折算
19.1 记账本位币192
19.1.1 记账本位币的定义192
19.1.2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92
19.1.3 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193
19.1.4 记账本位币的变更193
19.2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194
19.2.1 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近似汇率194
19.2.2 汇兑差额的会计处理194
19.3 外币财务报表的折算195
19.3.1 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原则195
19.3.2 处置境外经营时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核算195
第 20章 企业合并
20.1 企业合并概述196
20.1.1 企业合并的界定196
20.1.2 企业合并的方式196
20.1.3 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197
20.1.4 合并日或购买日的确定197
20.2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98
20.2.1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198
20.2.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198
20.3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199
20.3.1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定义199
20.3.2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
199
20.4 不同合并方式下的会计处理201
20.4.1 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201
20.4.2 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的会计处理202
第 21章 租赁
21.1 租赁概述203
21.1.1 与租赁相关的定义203
21.1.2 租赁的分类204
21.2 承租人的会计处理205
21.2.1 承租人对租赁资产初始确认的会计处理205
21.2.2 承租人对使用权资产的后续计量207
21.2.3 承租人对租赁负债的后续计量208
21.2.4 租赁变更的会计处理209
21.2.5 租赁期届满时的会计处理211
21.3 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11
21.3.1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211
21.3.2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215
21.3.3 租赁期届满时出租人的会计处理216
21.4 特殊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217
21.4.1 生产商或经销商出租人的融资租赁会计处理217
21.4.2 售后租回业务的会计处理219
21.5 租赁的列报和披露222
21.5.1 承租人的列报和披露222
21.5.2 出租人的列报和披露222
第 22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22.1 金融工具概述224
22.2 金融工具的分类226
22.2.1 金融资产的分类227
22.2.2 金融负债的分类231
22.3 嵌入衍生工具232
22.3.1 嵌入衍生工具的定义232
22.3.2 混合合同233
22.4 金融工具的重分类234
22.5 金融工具计量236
22.5.1 初始计量236
22.5.2 后续计量237
22.6 金融工具的减值251
22.6.1 金融工具减值概述251
22.6.2 金融资产信用减值的客观信息252
22.6.3 特殊情况252
22.6.4 预期信用损失253
22.6.5 信用损失259
22.6.6 损失准备确认方法260
22.6.7 判断事项261
22.6.8 其他规定262
22.7 利得和损失263
22.7.1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工具263
22.7.2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工具263
22.7.3 其他规定263
第 23章 金融资产转移
23.1 金融资产转移与终止确认265
23.2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的判断流程265
23.3 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272
23.3.1 满足终止确认条件的金融资产转移272
23.3.2 继续确认被转移金融资产275
23.3.3 继续涉入被转移金融资产275
23.3.4 向转入方提供非现金担保物277
第 24章 套期会计
24.1 套期会计概述278
24.1.1 套期的定义278
24.1.2 套期的分类279
24.1.3 套期会计方法279
24.2 套期工具280
24.2.1 套期工具的定义与范围280
24.2.2 指定套期工具280
24.3 被套期项目281
24.3.1 符合条件的被套期项目281
24.3.2 项目组成部分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281
24.3.3 汇总风险敞口作为被套期项目的规定和要求282
24.3.4 被套期项目的组合283
24.4 套期关系评估与套期会计283
24.4.1 运用套期会计的条件283
24.4.2 套期关系再平衡284
24.4.3 套期关系的终止284
24.5 套期保值的确认与计量285
24.5.1 公允价值套期285
24.5.2 现金流量套期286
24.5.3 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288
24.5.4 一组项目套期289
24.6 关于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291
24.6.1 指定为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291
24.6.2 相关会计处理291
第 25章 原保险合同
25.1 原保险合同概述293
25.1.1 保险合同的定义293
25.1.2 原保险合同的定义294
25.1.3 原保险合同的分类294
25.2 原保险合同收入294
25.2.1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确认条件294
25.2.2 原保险合同收入的计量295
25.2.3 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295
25.3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296
25.3.1 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内容296
25.3.2 保险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298
25.4 原保险合同成本298
25.4.1 原保险合同成本的定义298
25.4.2 计入当期损益的情形298
25.4.3 损余物资298
25.4.4 代位追偿款299
25.5 列报299
25.5.1 资产负债表列示项目299
25.5.2 利润表列示项目299
25.5.3 附注中披露项目299
第 26章 再保险合同
26.1 再保险合同概述300
26.1.1 再保险合同的定义及特征300
26.1.2 再保险合同基本业务300
26.2 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301
26.2.1 基本规定301
26.2.2 应收分保准备金301
26.2.3 分出保费及摊回款项301
26.2.4 赔付成本301
26.2.5 存入分保保证金301
26.2.6 纯益手续费302
26.3 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302
26.3.1 分保费收入的确认302
26.3.2 分保费用302
26.3.3 分保赔付成本303
26.3.4 存出分保保证金304
26.4 列报304
26.4.1 在财务报表中列报事项304
26.4.2 在附注中披露事项304
第 27章 石油天然气开采
27.1 石油天然气核算范围305
27.2 相关定义解释305
27.3 矿区权益的会计处理306
27.3.1 初始计量306
27.3.2 矿区权益的折耗306
27.3.3 矿区权益的减值306
27.3.4 矿区权益的处置307
27.4 油气勘探的会计处理310
27.4.1 基本原则310
27.4.2 会计处理311
27.5 油气开发的会计处理312
27.6 油气生产的会计处理312
27.6.1 定义及核算范围312
27.6.2 井及相关设施的折耗计提312
27.7 弃置义务312
27.8 披露313
第 28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28.1 会计政策及其变更314
28.1.1 会计政策概述314
28.1.2 会计政策变更315
28.1.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315
28.1.4 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318
28.2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319
28.2.1 会计估计与会计估计变更319
28.2.2 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319
28.2.3 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320
28.2.4 会计估计变更的披露320
28.3 前期差错及其更正320
28.3.1 前期差错概述320
28.3.2 前期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321
28.3.3 前期差错更正的披露322
第 29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29.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323
29.1.1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定义323
29.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323
29.1.3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类323
29.2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323
29.2.1 基本处理原则323
29.2.2 具体会计处理324
29.3 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328
29.4 披露329
第30章 财务报表列报
30.1 财务报表概览330
30.1.1 财务报表的定义330
30.1.2 财务报表的构成330
30.2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330
30.2.1 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330
30.2.2 以持续经营为列报基础330
30.2.3 以权责发生制为编制基础330
30.2.4 遵循重要性原则330
30.2.5 保证列报的一致性331
30.2.6 保持披露金额的准确331
30.2.7 遵循可比性原则331
30.2.8 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331
30.2.9 报告期间331
30.3 资产负债表列报331
30.3.1 资产负债表的定义331
30.3.2 资产负债表项目列报分类332
30.3.3 资产负债表列报格式333
30.4 利润表列报343
30.4.1 利润表的定义及项目列报原则和具体适用343
30.4.2 利润表列报总要求344
30.4.3 利润表项目列报344
30.5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351
30.5.1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定义351
30.5.2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的基本原则
351
30.5.3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列报格式及说明
352
30.6 附注358
30.6.1 财务报表附注的定义358
30.6.2 附注应当披露的内容及顺序358
30.6.3 一般企业财务报表附注格式358
第31章 现金流量表
31.1 现金流量表概述380
31.1.1 现金流量表的内容380
31.1.2 现金流量表内容与结构380
31.1.3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程序381
31.2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381
31.2.1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格式381
31.2.2 一般企业现金流量表项目编制382
31.3 披露387
第32章 中期财务报告
32.1 中期财务报告概述388
32.1.1 中期财务报告的定义388
32.1.2 中期财务报告的内容388
32.2 确认和计量388
32.2.1 会计政策388
32.2.2 会计估计388
32.2.3 重要性388
32.2.4 会计计量389
32.2.5 季节性、周期性或者偶然性取得收入的确认和计量390
32.2.6 会计年度中不均匀发生的费用的确认和计量390
32.3 合并财务报表390
32.4 比较财务报表391
32.5 附注392
第33章 合并财务报表
33.1 合并财务报表基础394
33.1.1 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及解释394
33.1.2 合并范围的确定394
33.1.3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396
33.1.4 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前期准备工作396
33.1.5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396
33.1.6 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处理 396
33.2 合并日财务报表的编制397
33.2.1 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397
33.2.2 合并日资产负债表的编制397
33.3 购买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405
33.3.1 合并资产负债表405
33.3.2 合并利润表409
33.3.3 合并现金流量表412
33.3.4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414
33.3.5 案例分析415
33.4 特殊交易的会计处理436
33.4.1 追加投资的会计处理436
33.4.2 处置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处理437
33.4.3 因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增资而稀释母公司拥有的股权比例438
33.4.4 其他特殊交易438
第34章 每股收益
34.1 基本每股收益439
34.1.1 分子的确定439
34.1.2 分母的确定439
34.2 稀释每股收益440
34.2.1 基本计算原则440
34.2.2 可转换公司债券440
34.2.3 认股权证、股份期权441
34.2.4 企业承诺将回购其股份的合同441
34.2.5 多项潜在普通股442
34.2.6 子公司、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发行的潜在普通股443
34.3 每股收益的列报444
34.3.1 重新计算444
34.3.2 列报445
第35章 分部报告
35.1 报告分部的确定447
35.1.1 业务分部447
35.1.2 地区分部447
35.1.3 分部合并的条件447
35.1.4 报告分部的确定449
35.2 分部信息的披露450
35.2.1 分部信息披露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450
35.2.2 主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450
35.2.3 分部信息与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或企业财务报表总额信息的衔接451
35.2.4 次要报告形式下分部信息的披露451
35.2.5 其他披露要求451
第36章 关联方披露
36.1 关联方披露的基本规定453
36.1.1 关联方的认定453
36.1.2 基本规定453
36.2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453
36.2.1 关联方关系认定的一般原则453
36.2.2 关联方关系界定的例外情况455
36.3 关联方交易455
36.3.1 关联方交易的定义455
36.3.2 关联方交易的类型456
36.4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456
第37章 金融工具列报
37.1 金融工具列报概述457
37.1.1 金融工具列报的含义457
37.1.2 金融工具列报准则适用范围457
37.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457
37.2.1 金融工具的分类457
37.2.2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区分457
37.2.3 金融工具的列示465
37.3 特殊金融工具的区分466
37.3.1 可回售工具466
37.3.2 发行方仅在清算时才向另一方按比例交付其净资产的金融工具467
37.3.3 特殊金融工具分类为权益工具的其他条件467
37.4 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之间的重分类
467
37.5 收益和库存股467
37.5.1 发行方对利息、股利、利得或损失的处理467
37.5.2 库存股468
37.5.3 对每股收益计算的影响468
37.6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的抵销列示468
37.6.1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抵销列示的条件468
37.6.2 金融资产与金融负债不得抵销的情形468
37.6.3 总互抵协议469
37.7 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影响的列报469
37.7.1 一般性规定469
37.7.2 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469
37.7.3 利润表中的列示及相关披露471
37.7.4 套期会计相关披露472
37.7.5 公允价值披露473
37.8 与金融工具相关的风险披露474
37.8.1 定性和定量信息474
37.8.2 信用风险披露475
37.8.3 流动性风险披露481
37.8.4 市场风险披露482
37.9 金融资产转移的披露483
37.9.1 金融资产转移信息披露的一般要求483
37.9.2 已转移但未整体终止确认的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484
37.9.3 已整体终止确认但转出方继续涉入已转移金融资产的信息披露484
37.10 衔接规定485
第38章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
38.1 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概述489
38.2 首次执行日的确认与计量489
38.2.1 首次执行日的新旧会计科目余额对照表和期初资产负债表489
38.2.2 首次执行日采用追溯调整法有关项目的处理489
38.2.3 首次执行日采用未来适用法有关项目的处理492
38.3 首次执行日会计列报493
38.3.1 首份年度财务报表493
38.3.2 比较财务报表及披露494
第39章 公允价值计量
39.1 公允价值计量概述495
39.2 相关资产或负债495
39.2.1 资产或负债的特征495
39.2.2 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495
39.3 有序交易和市场495
39.3.1 有序交易495
39.3.2 主要市场和最有利市场495
39.4 市场参与者496
39.4.1 公允价值计量条件496
39.4.2 市场参与者定义496
39.5 公允价值初始计量497
39.5.1 初始计量497
39.5.2 公允价值通常与其交易价格不相等的情况497
39.5.3 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且交易价格与公允价值不相等的利得或损失处理497
39.6 估值技术498
39.6.1 估值技术概述498
39.6.2 估值技术方法498
39.6.3 变更估值技术的情况498
39.7 公允价值层次499
39.8 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499
39.8.1 非金融资产的计量499
39.8.2 非金融资产最佳用途的影响因素499
39.8.3 估值前提的确定499
39.9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计量499
39.9.1 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计量499
39.9.2 计量原则500
39.10 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可抵销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500
39.10.1 计量原则500
39.10.2 计量条件500
39.11 公允价值披露500
39.11.1 公允价值披露要求500
39.11.2 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501
39.11.3 非持续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每组资产和负债的附注披露要求501
第40章 合营安排
40.1 合营安排概述502
40.1.1 合营安排定义502
40.1.2 合营安排参与方502
40.2 合营安排的认定和分类502
40.2.1 合营安排的认定502
40.2.2 合营安排的分类502
40.3 共同经营参与方的会计处理503
40.3.1 共同经营合营方利益份额的确定
503
40.3.2 共同经营投出或出售资产损益的确认503
40.3.3 共同经营购买资产损益中归属于共同经营其他参与方的部分确认503
40.3.4 对共同经营不享有共同控制的参与方损益的确认504
40.4 合营企业参与方的会计处理504
第41章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
41.1 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概述505
41.2 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505
41.2.1 对其他主体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重大判断和假设的披露505
41.2.2 由非投资性主体转变为投资性主体的信息披露505
41.3 在子公司中权益的披露505
41.3.1 在合并财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一般要求505
41.3.2 使用企业集团资产和清偿企业集团债务存在重大限制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3 存在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4 对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所拥有份额发生变化时企业的附注披露要求506
41.3.5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企业的一般披露要求506
41.3.6 作为投资性主体的企业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投资企业的风险披露要求506
41.4 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507
41.4.1 存在重要的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507
41.4.2 重要的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补充信息披露507
41.4.3 企业在单个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不重要的信息披露507
41.4.4 限制性信息披露507
41.4.5 超额亏损的份额确认507
41.4.6 未确认承诺及或有负债的披露507
41.5 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508
41.5.1 对于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企业应当披露的信息508
41.5.2 披露对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提供财务支持或其他支持的意图508
41.5.3 企业是投资性主体的,对受其控制但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的处理508
第42章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
42.1 准则适用范围509
42.2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定义与分类509
42.2.1 持有待售类别的定义509
42.2.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划分条件510
42.3 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的计量512
42.3.1 取得日的计量512
42.3.2 持有待售类别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512
42.3.3 减值准备的转回520
42.3.4 不再满足划分条件时的处理520
42.4 终止经营520
42.5 列报522
42.5.1 资产负债表列报522
42.5.2 利润表列报524
42.5.3 报表附注中的披露525
42.5.4 可比期间信息的披露526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