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28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88642丛书名: 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内容简介
清代文献档案是清史研究的资料宝库,其整理、出版与学术探研构成百年清史研究史的独特单元。辛亥革命以来,王朝属性与皇权色彩褪去,文献档案转变为学术研究的史料来源、客观对象乃至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本书在系统梳理清代文献档案整理、出版与研究的百年历程基础上,深入探析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研究焦点与学术观念的转捩,清史纂修与文化传承的长远需要、科学技术的进步诸因素和清代文献档案的学术价值不断被认识与利用、自身特点与研究空间不断被发掘并凸显之间的学术关联和具体表现,以必要的阶段性学术总结和反思推动当代清史研究和未来学术的发展。
目 录
目录
导论1
第一节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百年学术历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2
第二节追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历程8
第三节追思: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思路11
导论1
第一节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百年学术历程的研究价值与意义2
第二节追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历程8
第三节追思:问题的发现与研究思路11
第一章时代与学术: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17
第一节民国时期19
第二节改革开放前51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71
第二章情感、理智与学术:清史学界文献档案观三要素89
第一节恋清、去清与抢救:反满革命的跨时代影响92
第二节情归于理:学术思潮的影响与冲击118
第三节走向现代:深受史料学影响的清史学界
文献档案观128
第四节新时代的发展与困局139
第三章凸显清代:清代文献档案的独特性150
第一节百年来《清实录》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155
第二节清人日记的整理、出版与清代史事研究的特殊性169
第三节清人全集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183
第四章清史情结与文化传承:清史研究的两个目标206
第一节《清史稿》的整理、出版与清史研究209
第二节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与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221
第三节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以《四库全书》的整理、
出版与后四库系列丛书为例234
第五章技术的双刃:e考据与大数据256
第一节数字化清史文献的发展状况262
第二节数字化清代文献档案与清史研究之互动269
余论百年寻踪:清代文献档案如何寻找自身281
附录档案与清史研究(1912—2013)285
后记306
免费在线读
正如戴逸先生所说:“没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就谈不到科学的研究。清史资料繁多,浩如烟海,如何进行搜集、整理,进行必要的排比、考证和诠释,这是清史研究者必须承担的一项任务。”戴逸.加强对清史的研究.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5):13.清史研究的百年进展,与文献档案的搜集、整理、出版密不可分。清代文献档案工作的百年学术历程,所涵括的研究对象具体包括清代文献与档案两部分 文献与档案的具体概念在学界有一定分歧和争议,在此方面清史研究与其他朝代史研究有所区别。清代以前的历朝,因原始文书罕有存世或存世极为有限,学界也有将以文书为依据编纂形成的二次文献视为档案者。但清代的情况有所不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国家图书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国内外其他馆藏机构均收藏了大量的清代原始档案,因而,学界对清代的文献与档案的概念并无太大分歧。对清史研究者而言,档案往往用于专指具有原始记录性的文书,其他形式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史籍则统一称为文献。但在实际研究和应用过程中,也有部分学者对具体的存世史料有不同意见,如实录、起居注,部分学者认为是文献,而有些学者则称之为档案。为有所区分,本卷所使用的文献概念是指清代形成的以文字为载体的各类史籍,档案则专指在清代政务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原始记录性质的文书。。就概念界定来说,本卷所涉及的百年,指辛亥革命(1911)至今;学术历程则统括清代文献档案在清代史学研究中具体发挥作用的各历史时期;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包含对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出版的历时性考察与对清代文献档案本身的学术史研究两个方面,前者与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历程相依相傍,后者则是清代史学研究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并重,不分伯仲。
清代文献,从原则上说,是指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的总称。但实质上,在清代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亦有部分核心文献?D?D在清史研究中逐渐成为核心史料?D?D产生于清亡之后,因而,单纯以文献学为研究视域固然应该尊重文献所产生和依托的时代,不能超越清亡的时间界限,而就清代史学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则与纯文献学的时间界定有所分别,在此视域之下,学界实际利用的清代文献范畴实质上有所拓宽,为此,有必要对清史文献档案在概念界定和范围界定上予以关注清代文献档案从本质上说,应属于文献学范畴的概念,据此一性质加以定义,应指在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档案的统称,原则上应不包括入关前及清亡以后所形成的文献档案。但在清史研究的百年历程中,对清史史料的理解正如冯尔康先生在《清史史料学》中所言:“清史,作为断代史来讲,始于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的统治,终于宣统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经268年。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洲及反对明朝的开国史,与清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溥仪在辛亥革命后,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以前的历史,也同清史有关。我们说的清史,系指清朝对全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倘若广义言之,就需要包括在东北的开国时期和在故宫的小朝廷时期的历史。因此清史史料学研究的时间范围,亦应同清史的概念相一致。”(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1)从文献的实际生成情况来看,因为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又事实上维持了一段小朝廷时期,故而,实录、起居注的纂修在清亡之后仍在进行。另外,迄今为止,民国时期成书的《清史稿》仍为研究清史所必需的文献,也应在研究的范畴之内。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清帝逊位固然是清代文献档案的节点,但本卷所研究的对象不局限于文献学的范围,而是探究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之中文献档案所发挥的价值和意义,故研究对象随清史范畴的向前与向后伸展而有所拓宽,既涵括入关前所形成的满文文献档案,也包括故宫小朝廷时期仍在形成和编纂的部分文献档案。。比如,受文献编纂方式的影响,以清代皇帝为记述主体的编年体史料长编?D?D实录的编纂整体完成于民国时期实录的编纂,自唐初以后,每一皇帝死后,继嗣之君必敕史臣撰修,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因之,成为定制。。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但《德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到1927年,方正式完成。而《宣统政纪》“是德宗实录馆遗老仿照实录体修撰的一部宣统皇帝溥仪的实录”谢贵安.清实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25.,稿本完成于民国三年(1914)。此外,受易代修史传统的影响,民国时期纂修成稿的《清史稿》也大量利用了清代文献档案,并且在清史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虽成书于民国,亦纳入本卷研究范围《清史稿》并非纂成于清代,但其实际上可被视为清代文献档案第一次系统整理后的史书载体,带动了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工作,迄今仍被认为是研究清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之一,加之学界延续百年的清史纂修情结,故本卷亦将其纳入研究范畴,但更强调其文献档案编纂方面的实际工作以及对此领域的事实上的推动。。
清代文献,从原则上说,是指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的总称。但实质上,在清代史学研究的发展历程中,亦有部分核心文献?D?D在清史研究中逐渐成为核心史料?D?D产生于清亡之后,因而,单纯以文献学为研究视域固然应该尊重文献所产生和依托的时代,不能超越清亡的时间界限,而就清代史学研究的实际状况而言,则与纯文献学的时间界定有所分别,在此视域之下,学界实际利用的清代文献范畴实质上有所拓宽,为此,有必要对清史文献档案在概念界定和范围界定上予以关注清代文献档案从本质上说,应属于文献学范畴的概念,据此一性质加以定义,应指在有清一代所形成的文献档案的统称,原则上应不包括入关前及清亡以后所形成的文献档案。但在清史研究的百年历程中,对清史史料的理解正如冯尔康先生在《清史史料学》中所言:“清史,作为断代史来讲,始于清朝入关建立全国的统治,终于宣统为辛亥革命所推翻,历经268年。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统一满洲及反对明朝的开国史,与清史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溥仪在辛亥革命后,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以前的历史,也同清史有关。我们说的清史,系指清朝对全国统治时期的历史。倘若广义言之,就需要包括在东北的开国时期和在故宫的小朝廷时期的历史。因此清史史料学研究的时间范围,亦应同清史的概念相一致。”(冯尔康.清史史料学.沈阳:沈阳出版社,2004:1)从文献的实际生成情况来看,因为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溥仪宣布退位之后又事实上维持了一段小朝廷时期,故而,实录、起居注的纂修在清亡之后仍在进行。另外,迄今为止,民国时期成书的《清史稿》仍为研究清史所必需的文献,也应在研究的范畴之内。从文献学的角度来说,清帝逊位固然是清代文献档案的节点,但本卷所研究的对象不局限于文献学的范围,而是探究清代史学研究的百年之中文献档案所发挥的价值和意义,故研究对象随清史范畴的向前与向后伸展而有所拓宽,既涵括入关前所形成的满文文献档案,也包括故宫小朝廷时期仍在形成和编纂的部分文献档案。。比如,受文献编纂方式的影响,以清代皇帝为记述主体的编年体史料长编?D?D实录的编纂整体完成于民国时期实录的编纂,自唐初以后,每一皇帝死后,继嗣之君必敕史臣撰修,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因之,成为定制。。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宣告退位,但《德宗实录》的编纂工作仍在进行,到1927年,方正式完成。而《宣统政纪》“是德宗实录馆遗老仿照实录体修撰的一部宣统皇帝溥仪的实录”谢贵安.清实录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225.,稿本完成于民国三年(1914)。此外,受易代修史传统的影响,民国时期纂修成稿的《清史稿》也大量利用了清代文献档案,并且在清史研究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虽成书于民国,亦纳入本卷研究范围《清史稿》并非纂成于清代,但其实际上可被视为清代文献档案第一次系统整理后的史书载体,带动了清代文献档案的整理工作,迄今仍被认为是研究清史必不可少的史料之一,加之学界延续百年的清史纂修情结,故本卷亦将其纳入研究范畴,但更强调其文献档案编纂方面的实际工作以及对此领域的事实上的推动。。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