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47318553
名家写就的心理治疗理论入门书和应用指南;聚焦心理治疗的根本,精选八大核心主题;梳理临床心理学发展脉络,探究心理治疗的科学性;«让诞生于西方的心理治疗在东方扎根的范例;给现代人的心灵处方笺。
1.名家写就的心理治疗理论入门书和应用指南
河合隼雄是日本国宝级心灵导师,他长期致力于临床心理治疗师的培养,在指导理论学习和研修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本书是他晚年的重要著作之一,书中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经毕生实践和思考形成的心理治疗观,循循善诱地启发读者摸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
- 聚焦心理治疗的根本,精选八大核心主题
河合隼雄认为心理治疗的根本在于关联性,结合丰富实例,深入探讨意象、身体、过渡礼仪、故事、因果律、移情和反移情、个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等八大核心主题,使心理治疗的本质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
- 梳理临床心理学发展脉络,探究心理治疗的科学性
河合隼雄在论述心理治疗核心主题的同时,梳理了临床心理学发展的脉络,探究了心理治疗的科学性,介绍了日本心理治疗及相关领域卓越专家的研究动向。引导读者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前人的成果,并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
4.让诞生于西方的心理治疗在东方扎根的范例
作为位在瑞士荣格研究所取得荣格派分析家资格的日本人,河合隼雄在日本开创了临床心理学,他比任何人都更深切地体会到西方学说进入东方的曲折复杂。他对西方与东方的个人、社会以及文化的本质和差异的思考,他的做法及经验,会给我们不少直接的启发。
5.给现代人的心灵处方笺
河合隼雄深刻洞察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指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苦恼的根源,呼吁重视人的存在之整体性。本书不仅是临床心理学相关人士的书,也是所有关注心灵学问和人类生存状态的读者的极佳向导。
6.河合隼雄作品系列的全新力作
东方出版中心精选原著,邀请优秀译者,翻译出版了河合隼雄的一系列力作。已出版的包括:《荣格心理学入门》《心理咨询实务》《生与死的接点》《心理治疗入门》《盛年期的心理学》《河合隼雄的读书人生》《情结》等经典之作。
心理治疗的根本是什么?
本书选取心理治疗中的意象、身体、过渡礼仪、故事、因果律、移情和反移情、个性,以及个人与社会等八大核心主题,结合大量实例展开理论探讨,呈现了作者的心理治疗观及其构想的心理治疗体系。
在河合隼雄看来,心理治疗的根本是关联性;意象和故事占据了心理治疗的中心;心理治疗具有现代过渡礼仪的意义,具有弥补时代精神的性质……
河合隼雄长期致力于培养临床心理治疗师,他在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自己经毕生实践和思考形成的心理治疗思路和方法,循循善诱地启发读者摸索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
本书不仅是一本心理治疗的理论入门书,还是一部应用指南。
本书不仅是一本心理治疗的理论入门书,还是一部应用指南。
前言
章 意象与心理治疗
一、 意象与人的存在·
二、 意象的特性
三、 实际心理治疗中的意象
四、 意象与语言
五、 与意象共生
第二章 心理治疗中的身体
引言
一、 活生生的身体
二、 东方的心理疗法
三、 身心关系
四、 关于灵魂
第三章 过渡礼仪与现代
一、 过渡礼仪的重要性
二、 过渡礼仪的消失
三、 心理治疗与过渡礼仪
四、 心理治疗师的过渡礼仪
五、 现代的过渡礼仪
第四章 “故事”的意义
一、 无意识生成神话的机能
二、 “讲述”与“告诉”
三、 “联结”
四、 故事的危险性
五、 活出自己的故事
第五章 心理现象与因果律
引言
一、 理解的体系
二、 放弃基于因果律的思考
三、 权宜的因果说明
第六章 心理治疗中的移情和反移情
引言
一、 移情和反移情的相互性
二、 移情和反移情中的难题
三、 移情和反移情的深度
第七章 心理治疗中的个性
一、 心理治疗的目标
二、 人的类型和个性
三、 伦理纠葛
四、 身为日本人
五、 治疗者的个性
第八章 个人与社会
引言
一、 家庭的问题
二、 时代精神
三、 心理治疗与道德
四、 个人中的社会
后记
[演讲] 蛰居与梦——现代人的处方笺
解说 心理治疗与他者 河合俊雄
出版后记 河合俊雄
前言
现代社会对心理治疗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在很多场合都对临床心理治疗师抱有很大的期待,例如,向事故、灾害和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指导科学育儿,关怀老年人,等等。临床心理治疗师也不负众望,积极活跃在各种场合,做了很多工作。这些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由英语的psychotherapy一词翻译而来,它不同于医学模式的“治疗”。医学的做法是找出病因,通过药物或手术去除病因(当然,中医和整体医学等有别于此,关于这一点,笔者将在后文详述)。而心理治疗的根本在于依靠来访者自身潜在的可能性,比起“治病”,顺应来访者本来的人生道路的色彩更浓厚一些。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抛弃“心理治疗”之类的说法,采用“心理援助”或“促进成长”之类的说法岂不更合适?实际上心理学家中也不乏持这种观点的人。他们强调自己的工作并非治疗病人,而是帮助“正常”人成长。他们中有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内容比“心理治疗”更“高尚”,也有的人强调自己并不是像弗洛伊德那样光从性的角度分析,而是聚焦于人内心的闪光点。
这些主张确实有一定道理,而且,如果要突显其与医学“治疗”的不同,也许确实不用“心理治疗”这一说法为好。笔者有时也出于各种考虑而不用“心理治疗”一词。这里之所以还用这个词,是因为笔者意识到单从前述角度考虑往往容易把事情想得太简单。
诚然,帮助“正常”人“成长”这种说法更令人愉快,但是只要我们真正投身其中,便会发现正常与异常、成长与退行、善与恶等的区分并非那么简单。正如荣格曾经提到过的,有的来访者“原以为是宗教问题,却发现涉及性方面的问题”,有的来访者“原以为是性方面的问题,却发现不得不面对宗教问题”……实际的心理治疗中经常会遇到这类情况。不历经艰辛战胜重大心理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人格“成长”,这就像一座城市离不开下水道工程。考虑到“心理治疗”这一说法有助于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还是继续保留为好。
本书将讲到,心理治疗与“活着”的人的各方面密切相关。心理治疗师单凭理论上的认知是无法开展心理治疗的,他们必须对人生有深切的“体会”。而真正意义上的“体会”是很难通过书本传达的。为了克服这一点,笔者在写作过程中下了许多功夫。读者可能会注意到本书与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治疗“入门书”迥然不同。笔者希望有志于成为心理治疗师的人,至少把写在这里的内容作为入门学习材料读一读。
当然,心理治疗领域有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方法。还有人在努力寻找更“科学的”方法。要注意的是,正如本书将要论述的,如果无视心理治疗的根本——“关联性”,是不可能找到“科学的”方法的。希望大家在探索时别忽视这一点。心理治疗以活生生的人为对象,而且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单从这一点看,各式各样的心理治疗并存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读者阅读本书后,能根据从本书得到的启发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思路和方法,笔者将深感荣幸。
心理治疗曾在美国风行一时,特别是精神分析,人们一度对其效果寄予了过高期待,后来反而出现了“与其依靠心理治疗不如依靠生理治疗、药物治疗”的观点。大量抗抑郁药物被研发出来,很多人认为对抑郁症患者而言,服用抗抑郁药物比心理治疗效果更显著。但是,近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即使依靠抗抑郁药物实现暂时好转,也往往很快便复发,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双管齐下才能降低复发率。这并不限于抑郁症,身心症之类的病症同样也需要兼用身体治疗和心理治疗才能取得疗效。
在这种背景下,心理与身体的关联越来越受重视。西方近代医学建立在明确区分心理与身体、医生与患者的基础上。但是,人们在实际的医疗中认识到不应该刻意区分这些,而应该注意它们之间的“关联”,人们还看到了整体医学和中医等的疗效。可以说,在实际医疗中,心理治疗的行为塑造法与身体医学同样重要。临床心理治疗师作为医学团队中的一员,其作用将日益凸显。
日本近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是,中年男性自杀事件日益增多。笔者很早就讨论过“中年危机”,眼下经济不景气又使其进一步加剧。中年人是家庭的支柱、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自寻短见所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笔者开始思考能不能向这样的人提供一些心理援助。
当然,要帮助陷入中年危机的人,心理治疗师自身必须具备相当的阅历。说实话,目前能充分做到这一点的临床心理治疗师的数量远不足以满足社会需求。笔者之所以长期致力于临床心理治疗师的培养,也是出于这个原因。临床心理治疗师想要提高心理治疗能力,必须不断学习。本书归根结底只是“入门”读物,希望读者别忘了勤学苦练。
正如本书后一章将要讲到的,个人与社会的关联之密切远远超乎想象。与个人有关的事情,便与社会有关,考虑社会事务的人,如果无视其中涉及的个人,就不可能展开真正有效的思考。
笔者的主要工作是心理治疗,这个工作要求笔者专注地为自己面前的来访者考虑。笔者也以本职工作为基础向社会发声,并承担了一些公共事务相关的工作。这些工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想来,这是因为笔者的方法论没有什么大问题。今后笔者面向社会和国家要做的事情会越来越多,但笔者决不会忘记重视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
本书虽然是心理治疗的入门书,但从上述视角展开的思考,应该不仅对临床心理学的相关人士有所帮助,也对关注人的生存状态的其他各领域人士有所裨益。如果本书能对读者思考人生有所启发,笔者深感荣幸。
解说 心理治疗与他者
河合俊雄
这本书名叫《心理治疗入门》,但翻看目录就会发现它并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入门书。说到入门书,若说作者河合隼雄的研究领域——荣格心理学的入门书,可能这套合集中的《荣格心理学入门》比较合适;若说心理治疗的概论,《心理治疗之路》的论述更成体系。此外,像《心理咨询实务》那样,依据丰富的心理治疗实例,如演讲般介绍心理治疗的书,也有好几本。与这些相比,我认为这本书的特点在于,它论述了心理治疗中各种有趣的主题。与其说是入门书,倒不如说更像应用篇。
这里有必要说说这本书是如何成立的。这本书源于河合隼雄主编八卷本《讲座心理治疗》(2000—2001)时为各卷写的概论。后来,他对这些概论作了修订、增补,加了新的章名,于2002年结成《心理治疗入门》一书。这本书由于是在讲座的框架下写的概论集子,在这个意义上说从中可以看出河合隼雄所构想的心理治疗体系。关于这一点,后文再详述。
原来的讲座中,每一卷的名称都含有“心理治疗与……”,诸如《心理治疗与过渡礼仪》等,这反映出心理治疗总是需要他者。论述心理治疗是相当难的。一不小心便流于缺少广度的寻常东西。河合隼雄的《心理治疗之路》也是从正面介绍心理治疗的著作,少了一些作者其他著作中常见的妙趣。我想这可能与心理治疗面对的“心灵”“灵魂”或“我”等主题都是无实体之物有关。虽然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心理问题来讲,但心灵本身却说不清道不明。说“我就是我”也没用。心灵在他者的映照下才能更好地显现出来,因此心理治疗也离不开他者。这不仅仅指来访者与心理治疗专家实际开展心理治疗的情况,理论的探讨也是如此。
我想,荣格是非常清楚这一点的。正因为如此,他在包括《心理学与炼金术》和《神秘合体》在内的著作中,都试图通过炼金术这个他者,来论述自己的心理学,甚至说后期的荣格潜心于炼金术的研究也不为过。这正是荣格心理学、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入门》也选择了意象、身体、过渡礼仪、故事等各种各样的他者。通过它们的映照,或者说借助它们的视角,心理治疗就更加清晰可见了。
此外,作为概论,这本书引用或参照了讲座中的许多论文。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这本书建立在与他者的对话上。正如作者所提到的,这本书由概论增补、修改而成,完全可以单独阅读,但强烈推荐大家读一读书中引用或提及的论文。讲座各卷还收录了与其他领域的专家的对话,也已经单独成册《心理治疗对话》(2008年)。可以说它全面采用了对话的形式。
从全书看,在河合隼雄看来,“意象”和“故事”占据了心理治疗的中心。荣格很重视心理治疗中包括梦在内的意象。河合隼雄则在此基础上强调“故事”,这可以说是他的特点。这也与心理治疗的讲述直接相关。无论怎样,在心理治疗中,“灵魂”和无意识等超乎自己之外的某些东西作为意象或故事存在着,是很重要的。本书第四章大幅引用的武野俊弥的患者的梦很精彩。这种超乎自己之外的意象和故事在心理治疗中被视为非常关键的东西。而在关于身体的第二章中,作者真正想说的是通过身体浮现出来的“灵魂”的层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通常的心理治疗的理解是以咨访关系为基础,将其作为移情和反移情加以详细述说。这本书也确实专门为此设了一章。但是,这里所说的关系与普通的咨访关系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此外,从重视超越自己之物和灵魂这一点看,河合隼雄的心理治疗模式接近巫术和古代的宗教,这本书也特别详细地论述了过渡礼仪。同时,考虑到这样的仪式正在消失,对于要如何与科学的看法对决,如何应对现代社会,作者分别为基于因果律的思考和现代社会专门开设了一章。作者深知自己的心理疗法并非所谓的科学的方法,却也非常注意避免否定科学时的“随意性”。例如,书中说到即使“勉强用非因果关系的方法思考,一旦……治疗师的干预作用被削弱,治疗便无从展开”(第110页)。字里行间透露着开展心理治疗时的严谨精神。
这本书与其说各章分别从不同视角讨论心理治疗的不同侧面,不如说始终直指心理治疗的本质。其论述结合了大量实例。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心理治疗的个例也带有普遍性,同时,个例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心理治疗中没有什么问题是入门级的,所有的问题都包括从入门到应用的内容,治疗师也不得不反复入门。这本书中也有很多在某个时点看起来已经得出结论了,却在新的案例中被否定的情况。
我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被作者的一种姿态吸引了。例如,关于意象的章中,作者在入门书式地对意象作了解释分析后指出,“意象这种东西,再怎么描述、再怎么解析也是不够的,需要与之共生”(第21页)。关于“故事”,后也说“与故事共生”。我想,这是说心理治疗中无论有多少专业知识都不够,治疗师必须让自己置身其中。在这个意义上,设置第七章“心理治疗中的个性”是理所当然的。心理治疗存在各种各样的学派,而且治疗师有必要让自己置身其中,所以不难想象个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作者后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论。“心理治疗师选择某个学派,就意味着一种自我放弃。他需要在此基础上摸索如何成为独立的心理治疗师。……折中派虽然不断努力摸索自己的方法,却因缺少放弃自己、否定自己的经历,而过于天真。”(第158页)个性啊,参与啊之类的,容易令人想到积极的东西,作者却指出它们还伴随着自我否定,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提醒。而且,作者后面还指出“乍看上去是严格要求自己,但逼迫自己也有使自己走进死胡同的危险”,这要求我们不能停滞不前。
这次出文库本,加入了作者于2006年7月1日在甲南大学做的演讲“蛰居与梦”。这是甲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咨询室主办的公开演讲会的记录,感谢高石恭子允许我们转载会议纪要上的内容。这是河合隼雄病倒并失去意识之前一个半月的演讲。他在演讲中强调了“蛰居”和“梦”的重要性。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它是对过渡礼仪的重新思考。演讲中关于河合隼雄敬仰为师的明惠和圣方济各的内容,也令人印象深刻。演讲的后说到了“慢慢回归”,遗憾的是河合隼雄在近一年的蛰居后,成了不归人。他去往彼世之前为什么需要一年的蛰居?这一年中他梦见了什么?为什么走上了不归的旅途?我抱着这些疑问,结束“河合隼雄心理对话系列”后一册,即这本书的解说。
(节选自《心理治疗入门》“前言”和“解说”。更多精彩内容,请见本书)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