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2535
◆大脑实验研究专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惠康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沙恩·奥马拉的科普代表作。
◆亚马逊2020年度科学类图书,《纽约时报》《卫报》《泰晤士报》《新科学家》推荐!
◆荣获诺贝尔奖的突破性发现——大脑定位系统,颠覆你对行走的根本看法。
◆横跨脊索动物门,从陆地深入海底,以亿年为尺度的行走演化史。
◆用神经科学智慧,解答看似简单的复杂问题:为什么你会迷路?为什么人行走时会愤怒?为什么你可以轻松穿过密集的人群?为什么盲人能和正常人一样行走?为什么让机器人行走那么难?为什么有时候走了很远却感觉很近?为什么城市需要步行空间?为什么哈密顿在行走中构建了四元数? 为什么卢梭、尼采、梭罗都认为行走时的思考才有价值?
宅、外卖、电动车、人工智能的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行走?让热爱走路的神经科学家奥马拉带你寻找答案。
行走起源于数亿年前的海洋,生物是为了运动才演化出大脑。大脑和神经系统赋予人类直立行走的能力,而认知地图让我们找到行走的方向。
行走不仅对我们的肌肉和体态有益,还能保护器官和修复损伤,延缓甚至逆转大脑的衰老。在行走中,我们的感觉变得敏锐,思维充满创造力,焦虑和抑郁得到缓解。
众人一起行走会促进交流、凝聚社会,是整个人类群体生存的关键。一座适于行走的城市,有利于社会交往、经济发展和居民健康。为行走设计和规划城市,会让未来的城市更美好。
奥马拉认为,现代人的生活久坐少动,这严重损害了人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重新开始行走,徒步、爬山、逛公园,走路上学、上班、购物。他提醒我们从座椅上站起来,去发现一个更快乐、更健康、更有创造力的自己。
序言
章 为什么说行走对我们有益
第二章 走出非洲
第三章 如何行走:行走的机制
第四章 如何行走:去哪儿
第五章 城市行走
第六章 治疗身体和大脑
第七章 创造性行走
第八章 社会行走
后记
致谢
注释
前 言
是什么造就了人类?又是什么特质区分了人类与其他生物?语言,往往是先想到的答案。确实,那是人类独有的能力。其他物种的个体之间也彼此交流,而且常常准确、详尽,例如它们能够通过呼号传递食物和危险的信息。但是,没有一个物种的交流像人类的语言那样能承载无穷的意义、内容和文化。
有人回答,人类会使用精巧的工具,并且教授其他同类此项技能,所用的工具还会逐渐改进。其他物种也会用工具,只是工具不像人类的那样种类丰富、有创造性。另一个经常出现的答案是人类烹饪食物。的确,其他物种都不会烹饪。只有经过烹煮,食物中的一些养分才能被人体吸收。但是这个答案又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采集和运输烹饪所用的食物呢?还有一点常被提及,即人类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巨大投入,对后代漫长的抚养和照顾——这样的奉献,其他物种不可能做到。
不过,别忘了还有一个答案——可以说是人类重要的一种适应(有利生存的生物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而且常被大众忽略。它和前文提到的所有答案一样,都是人类的适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个答案就是我们行走的能力,确切地说,是两条腿直立行走的能力。由于产生了这种被称作“直立行走”(bipedalism)的适应行为,我们的双手从爬行中被解放出来,能够去做更多别的事情。而其他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几乎都是四足爬行的。行走看上去简单,其实是一项了不起的技能,不久前机器人还没学会像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流畅地移动。
因为行走,我们的思维也开始活跃起来,这一点其他动物望尘莫及。如今几乎被人遗忘的神经科学家、现象学家埃尔温·施特劳斯(Erwin Straus)早在1952年就敏锐地察觉到行走与人类的特质和经历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他说:“直立的姿态是人类自我保护的必要手段。我们挺立身姿,如此与世界产生连接,并在其中感受自我。”直立的姿态改变了我们同世界的关系,包括后面会提到的我们的社会世界。
人类的近亲黑猩猩,采用直立行走的过渡形式——手脚并用地行走。这种被称为“指关节着地走”(knuckle-walking)的适应行为,并非高效的移动方式。一些鸟类也用双腿在地面前行,但此时它们的脊椎不是直立的。鸟类在行走过程中,脊椎不与地面垂直,头部也不能自由移动。对人类来说,双足直立行走带来了全身的剧变和适应。
那么,双足直立行走究竟带来什么让人类与众不同的改变呢?从演化观点来看,它让人类走出非洲,走向世界——踏上遥远的阿拉斯加冰川和澳大利亚炙热的沙漠。这种独一无二的能力改写了人类历史。
直立行走还让人类拥有其他方面的生理优势。我们的双手被解放,能够搬运食物和武器。双脚负责移动,脊椎和髋部保持身体稳定,这样我们就能投掷石块和梭镖,蹑手蹑脚地靠近敌人,用原始的石斧发起攻击,然后搜集战利品,安静地消失在夜色中。我们还能带着幼儿长途跋涉,只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我们的思想也跟随直立行走的脚步,触碰到地球的遥远角落。
行走不仅促进了人类的演化,同时丰富了我们的思想,增强了我们的体质,改善了我们的社群。行走是全能的,人的一切都因此受益。行走充分调动我们的大脑,打开我们的各种感官,使我们了解世界的各种形态、声音和感觉。大家一起走,可以说是棒的一种行走方式。群体行走——同心协力且目标明确的行进——真的能让社会发生变化。行走太重要了,不管对个人还是集体都是如此,这一点在我们的生活规划和社会构建中有所体现。行走让人性更加突显,公共决策时要充分考虑这背后的原因,并将其纳入城乡规划中。我期待有一天,全球的医生将行走作为主要治疗手段,来提升个人的健康与幸福。实际上,设得兰群岛的家庭医生已经给病人开出沙滩散步的处方,用于预防各种生理和心理疾病。
整本书都在讲述人类行走的方方面面。我们将回到时间深处探寻行走的起源,研究大脑和身体如何施展行走的魔力,了解行走如何解放我们的思想,后展示行走的社会功能——不管是一场高尔夫四人四球赛、一次乡间漫步,还是一场试图改变社会的游行。在此过程中,我为大家总结值得借鉴的经验,将行走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逐一呈现。这些经验易于应用,而且适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本书还会向大家展示人类因为行走变成社会性动物的过程:行走解放我们的双手以使用工具,通过各种姿势传情达意。因为行走,我们可以握住爱人的手,传递只属于彼此的浪漫;因为行走,我们能够相互依靠。独裁者上台后会首先下令禁止集会游行,因为游行示威是公民政治自由的标志。行走有利身心,造福社会。
但是,反之亦然。现代人缺乏运动,不管是因为有限的居住环境、糟糕的办公场所,还是生性懒散、不爱运动,人们都会为此付出代价。我想通过本书让大家意识到要重新开始行走的紧迫性。我们的大脑和身体都会因此变得更好;我们的情绪、想法和创造力,以及我们同社会、城市和自然的关系,都将获得改善。行走是我们需要的良药,简单易行,并且适合每个人。
新兴的科学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定期行走带给个人和社会的益处,影响深远。本书中既有行走的科学知识,也有惬意的散步带来的纯粹快乐。我想强调的是,一个行为上的改变看似简单,却是身心健康的关键。这是一项几乎所有人都能参与的活动,而且对我们来说自然而然。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构造已经适应日常生活中的运动,不管身处自然或人工环境,都是如此。除了让身体更健康,规律的运动会以某种方式改变我们的思想、感情,提升创造力。
是时候起身,走向更好的生活了——用我们人类独有的方式,去看看世界原本的样子吧。
令我感兴趣的不是生理层面,而是难以捉摸的东西——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
——戴维·L.乌林(David L. Ulin),《纽约时报》
这本书展示了我们漫步时大脑的后台活动。行走让我们更健康、快乐、聪明……这不只是作者个人的经验,而是有可靠的数据支持。
——埃米·弗莱明(Amy Fleming),《卫报》
引人入胜……奥马拉认为行走与我们的身体、大脑乃至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生存方式息息相关。
——汤姆·惠普尔(Tom Whipple),《泰晤士报》
信息量和说服力足以唤醒狂热的“沙发土豆”。
——乔纳森·基茨(Jonathon Keats),《新科学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