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1369447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人宾客共同撰著的一部著作,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景帝时代(前156—前141年),距今已经二千多年。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既保存了先秦以来的许多思想材料,又有汉初思想综合的时代风貌,显示了其作者试图“牢笼天地”的雄心。
导 读
一、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 ( 1 )
二、《淮南子》其书 ( 5 )
三、《淮南子》的思想 ( 13 )
四、淮南子思想矛盾的时代原因 ( 26 )
五、《淮南子》的版本及流传 ( 28 )
六、本书的编注原则 ( 32 )
淮南子
卷一 原道训 ( 37 )
卷二 俶真训 ( 81 )
卷三 天文训 (108)
卷四 地形训 (122)
卷五 时则训 (138)
卷六 览冥训 (152)
卷七 精神训 (171)
卷八 本经训 (186)
卷九 主术训 (203)
卷十 缪称训 (219)
卷十一 齐俗训 (234)
卷十二 道应训 (251)
卷十三 泛论训 (261)
卷十四 诠言训 (273)
卷十五 兵略训 (290)
卷十六 说山训 (309)
卷十七 说林训 (315)
卷十八 人间训 (321)
卷十九 修务训 (340)
卷二十 泰族训 (361)
卷二十一 要略 (378)
主要参考文献 (417)
导读:
《淮南子》是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人宾客共同撰著的一部著作,成书于西汉初期的景帝时代(前156—前141年),距今已经二千多年。这是一部内容丰富的著作,既保存了先秦以来的许多思想材料,又有汉初思想综合的时代风貌,显示了其作者试图“牢笼天地”的雄心。但是由于雄心太大,也由于时代转型和作者众多的缘故,《淮南子》的整体风格显得芜杂,充满了思想矛盾,所以历代的图书著录,都把它归于“杂家”。这部丰富而芜杂的著作之所以在两千多年后仍然值得阅读,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遥远的转型时代,并对我们理解当下的社会变化发展有所启发。
一、淮南王刘安与《淮南子》
《汉书·艺文志》著录《淮南子》为“淮南内”,著者为“王安”。洋洋大观的《淮南子》当然不可能完全出自刘安笔下,但是,这部在刘安主持下成书的著作,反映的应当是刘安的思想立场和思想眼界。知人论世是阅读中国古书的一种方法,对于《淮南子》,这样的背景尤其需要。只有懂了淮南王在汉初政治格局中的尴尬处境,它的一些思想矛盾才好解释。因为淮南王关怀天下的普遍性论说与他作为封王的身份之间,确实有扞格之处。
淮南王刘安是汉高祖的孙子,汉武帝的叔父,在汉初大一统政治建立的过程中,他尊贵的“王”位,也是他陷入悲剧结局的原因。研究汉代思想大有成绩的徐复观说,刘安家族在汉皇室中是“两世(高祖、文帝)含冤的一系”,指的是刘安的祖母在汉高祖时代自杀身亡,他的父亲老淮南王刘长在汉文帝时代以谋反的罪名死在流放蜀地的途中。刘安承受家族的命运,也死于谋反的罪名。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刘安在朝廷大军压境的讨伐中自杀身亡,“列侯、二千石、豪桀数千人,皆以罪轻重受诛”,“坐死者数万人”,“党与死者数万人”,“王后荼、太子迁诸所与谋反者皆族。……国除为九江郡”。
这是一个大悲剧。一个“坐死者数万人”的事件,即使过去了二千多年,仍然让人心惊。问题是,为什么尊贵的王难逃死路?这个问题的解答与秦汉之际的制度转型有关。在先秦,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形态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封国和封邑。春秋以后,周天子日益丧失影响,诸侯们凭借实力进行兼并,经过数百年的相互征战,终是秦国胜出。秦始皇在公元前332年统一中国,开启了中国的大一统政治时代。
秦王朝废分封而立郡县,分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由朝廷派官员统一管理。这个制度被称为“郡县制”,延续了二千多年,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才在制度上被废除了,而其实际影响,则至今不绝。
秦王朝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仅仅存在了15年。但是“汉承秦制”,大一统的政治方向并没有因为改朝换代而改变,汉王朝走的仍然是大一统的政治之路。不过新旧制度的更替总有一个新旧杂混的过渡,汉初还是有许多封王的。开初是汉高祖在楚汉相争中为了笼络各路英雄裂地而封,分封了许多异姓王。后来因为异姓王反叛,汉高祖又剪除异姓王,改封刘氏家族成员取而代之,称同姓王。刘邦还与大臣立“非刘氏不王”的白马盟誓,希望以一姓掌权来安定天下。但是,皇权与王权本身是矛盾的,这一矛盾并不会因为姓氏的异同而改变,所以封王与朝廷的矛盾很快就在刘氏家族内部展露出来。文帝时代有济北王的反叛,汉文帝诛杀了自己的侄子济北王刘兴居;老淮南王刘长是文帝的兄弟,也死于谋反的罪名。景帝时代有七国之乱,汉景帝杀死了叔伯弟兄楚王刘戊、赵王刘遂等人,也杀死了叔父吴王刘濞。淮南王刘安是以谋反罪死在了侄子汉武帝刘彻的手中。这里只是举其大者,汉初的谋反事件并不止这些。
因此,汉初的政治格局有两个基本矛盾。一个是新建的大一统政治制度与沿袭的分封制度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矛盾:大一统政治制度所具有的集权本性,必定压迫封王收缩势力或者分散权力;而封王势力的膨胀,必定威胁大一统政治制度的稳定。汉初政治格局的另一个矛盾是朝廷的权力归属于谁的矛盾,虽然“非刘氏不王”,但姓刘的不止一个,谁有资格入主朝廷,在汉初是非常微妙的。皇位的争夺是你死我活的,无论谁当皇帝,都要排斥其他的所有人,父子兄弟概莫能外。在汉初,制度之争和权力之争往往纠缠在一起,具体表现为皇权与王权的冲突。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