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00041
对于成长,妈妈必定胜过老师;对于成才,老师当然胜过妈妈。
《牛娃养成宝典》——新父母入门手册,爱心父母必修课程。
本书借助现代化教育模式,向读者展示全新的幼教方法,帮助0-6岁孩子的家长更好的育儿,强化父母的以身作则,放手强化孩子的自主成长,为孩子的进一步成长铺垫,真正做到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目录
章 自我成长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
一、自我成长教育的背景与使命 003
二、自我成长教育基本原理 008
三、自我成长教育的原则 018
四、婴幼儿阶段自我成长教育方法 024
五、自我成长教育的禁忌与伤害规避 031
六、自我成长模式 037
第二章 成长规则铺垫与敏感期成长
一、成长规则铺垫 043
二、成长敏感期 046
三、婴幼儿阶段成长的心理特征 052
第三章 婴幼儿阶段素养的初始养成
一、素养的成长促进 061
二、安全感 064
三、自信 070
四、爱心善良 077
五、主动热情与礼貌尊重 081
六、性格脾气与耐心 085
七、积极上进与勇敢坚强 090
八、诚信自律与遵规守诺 095
九、严谨认真与谦虚 099
十、责任担当与勤劳吃苦 104
十一、恒心毅力 108
十二、 专心专注 112
十三、条理思维 117
第四章 婴幼儿阶段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习惯的分类及与素养的关系 125
二、吃的习惯 129
三、睡的习惯 137
四、玩的习惯 144
五、说的习惯 153
六、行的习惯 160
七、处的习惯 165
八、读的习惯 171
九、思的习惯 177
十、学的习惯 182
十一、劳的习惯 187
第五章 婴幼儿阶段成长动力铺垫
一、成长动力分类 197
二、归属感追求塑造的成长动力 198
三、自尊与面子塑造的成长动力 200
四、兴趣特长塑造的成长动力 201
五、理想、梦想塑造的成长动力 203
六、关注和奖罚塑造的成长动力 205
七、自我实现塑造的成长动力 207
第六章 婴幼儿阶段成长问题的规避
一、避免不听话与过于听话 211
二、避免过度依赖 214
三、避免逆反心理的滋生 216
四、避免暴脾气 219
五、避免和弱化电子产品成瘾 221
六、避免懒惰不爱动 223
七、避免畏难情绪的滋生225
八、避免“输不起”的心态 227
九、避免撒谎 229
十、避免捣蛋不守规矩的习气 231
十- -、避免磨蹭不守时的毛病 233
十二、避免小胖墩的形成 235
十三、避免无情无义 236
第七章 父母责任与家园共育
一、父母应具有的理念与责任 243
二、父母的自我成长教育手段 247
三、幼儿园阶段的家园共育 253
四、幼小衔接与未来综合学习能力铺垫 257
五、早教与兴趣特长 260
第八章 婴幼儿阶段特殊家庭自我成长教育
一、忙碌型家庭的成长教育 265
二、隔代教育 267
三、留守儿童的自我成长教育 270
四、单亲家庭的自我成长教育 272
五、独生子女与多孩家庭的自我成长教育273
六、残疾儿童的自我成长教育 275
七、富裕家庭教育 276
八、贫困家庭教育277
后记 279
序言
成长没有彩排,教育无法从头再来
对孩子的教育该从什么时候开始?
是从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开始教?
从懂事开始教,还是从出生天起就开始教?
安全感与自信是孩子成长的基础,安全感从什么时候开始铺垫?怎么铺垫?
自信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怎样培养?上小学之前的教育,是提前认更多的字、背诵更多的东西,还是做好幼小衔接的知识储备,抑或铺垫良好的综合素质基础与素养习惯?
对于少不更事的孩子怎么教育?是等他们逐步懂事了,讲道理来教,是制定规矩严格实施来教,还是用爱呵护良好的安全感与自信?
父母在做各种熏陶引导中是否应该逐渐放手?
孩子的优秀能否定制?
孩子的出色能否规划?
孩子的卓越能否早培?
综合能力强与各方表现优秀的牛娃能否培养?
一对于以上这些涉及孩子成长与教育的基本、迫切的问题,父母若有了正确答案,并做好了充足的应对准备,那么,孩子一般有可能成为各方面素养都不错的“牛娃”,相对更易拥有卓越而成功的一生。
而对于更多准备不足的父母来说,他们]恐怕很难抓住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比如0~3岁内在素养习惯的铺垫期、3~6岁素养习惯的强化期等,往往到孩子在小学阶段专注力不足、成绩不理想时才开始重视,甚至到了中学阶段才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而此时已经错过的培养期,孩子已经越来越难以改变,各种不良的成长现象层出不穷,父母除了失望、懊悔与麻木,只能听天由命了。
如果父母帮孩子从0岁起铺垫良好的安全感与自信,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性情、思维等方面进行良好的熏陶引导,配以足够的关注与奖罚制度,孩子往往能够比较容易拥有良好的素养,形成良好的习惯,积蓄足够的成长动力。
一如瓜果种植,经验丰富的农夫与一知半解的农夫,二者在秋天的收获必定差别很大。更何况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耗时十余年,成功与否绝非先天遗传决定那么简单。
我们并非刻意追求让孩子成为卓越的牛娃,但我们致力于打造建立在良好综合索质基础上的健康成长。遵循自我成长的教育理念,不难发现:用心的父母在无意间就轻松培养出了他人眼中综合素养良好、各方面能力突出的牛娃。
教育并非强求孩子实现优秀与卓越,但教育的底线是尽可能规避成长中的问题,大到违法犯罪、自残自杀等,小到注意力缺失、行为举止失度等。每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心怀“教育质量终身责任制”的成长无法彩排,教育无法再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贵存在,为人父母者必须远远超越农夫知晓瓜果成长规律那样懂得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做好成长铺垫、杜绝成长伤害,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尽的努力。
我们认为,理想的状态应该是教师需在高考优选后进入大学,经数年专业学习及一系列专业培训才能上岗;机构的新员工需要在通过考核后进行严格培训才能上班;而对于传承人类未来全部希望的新生命,面对尚未得以特别重视但又极其重要的儿童启蒙教育,比盲目瓜农经验更少的新手父母任重而道远。
有鉴于此,我们几位从事教育学、心理学或其他相关专业的为人父母者,根据多年对众多孩子的成长观察,综合众多自我奋斗成功人士的。心路历程,结合诸多优秀父母、普通父母,以及失败父母的经验与教训,参考国内外相关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撰写了一套具有实操指导意义的“自我成长教育”系列丛书。
“自我成长教育”主要致力于孩子0~18岁素养习惯与综合素质的养成铺垫,与目前其他素质教育的区别在于更多强调素养习惯与素质的养成教育,以及建立在成长养成理论基础上的成长强化与纠偏。
“自我成长教育”课题组通过大量的孩子成长调研发现,按照自我成长理念培养的孩子更加容易获得良好的安全感与自信,能够更好地实现自主独立与思维、阅读等综合习惯与能力的铺垫,按照自我成长教育优性循环培养出的孩子能够比较容易地成为他人眼中各方面出色的牛娃。有鉴于此,我们把研究成果分为“牛娃养成”“牛娃强化”“牛娃发展”三个不同成长阶段进行阐述。
课题组提出了“自我成长”“0岁教育”“安全感敏感期”“自信敏感期”“成长优性循环”等概念,并对家庭熏陶引导对成长的作用,成长规则、成长动力的铺垫以及成长养成、强化与纠偏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对家教理论与实操指导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书为“自我成长家庭教育”系列丛书的部《牛娃养成宝典——0~6岁婴幼儿自我成长初步养成与问题规避》,后续的《牛娃强化宝典——小学阶段自我成长强化与问题纠偏》《牛娃发展宝典——中学阶段自我成长与发展》等分册将陆续推出。
但愿,我们这套自我成长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能够给万千父母带来福音,助力孩子们实现自我成长,助力卓越宝贝的炼成。
本书适合为人父母者以及家中长辈结合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随时翻阅参考,亦适合准父母提前学习。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书中所涉理念与方法难免因一己之见而存在不足,我们诚挚地期待您的宝贵意见,为自我成长教育理念的丰富与提升群策群力,以便造福更多孩子,造福更多家庭。
——谨此,献给全天下深爱孩子的父母、家长与老师们。
“自我成长教育”课题组
2020年11月2日于湖南师范大学静心书斋
1.中国家庭教育的卓越与现实迷惘
从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至20世纪初的清王朝结束,中国教育体系都是以私塾教育为主,即以家庭式教育为主要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在中国源远流长。
从《论语》开始,到之后的《孝经》《三字经》《弟子规》《二十四孝》《庞氏家训》等,中国历朝历代涉及家庭教育方面的学说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可以说,整个封建王朝时代,人们基本都是依照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孩子进行教育,强调从小就开始进行孝道、德育的塑造。虽说儒家思想中难免存有君臣父子、重男轻女这样相对落后的等级和性别歧视观念,但相比于同期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理念已是相当卓越了一这正是孔子在国际教育界备受尊崇的原因所在。
进入20世纪,旧有家庭教育体制被摒弃,但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体系一直未能得以完备,与此同时,国外教育学、心理学发展则突飞猛进,中国家庭教育理念与世界主流学说已有较大的差距。
在陈旧观念逐渐退出而新理念尚未完全构建的大背景下,当今中国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已明显淡化。伴随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急功近利的教育乱象愈发严重,“育能”成为教育的主体,“育心”已被明显弱化。尤其在独生子女纷纷为人父母的时代,由于传统文化的断层与淡化,使得传统素质教育已弱化到了历史新低。要不要强化家庭教育、怎么摆正家庭教育与学分教育的关系、怎么做好家庭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等问题,已成为众多家长与教育工作者们为关注又颇为迷惘的问题。
2.父母教育与成长教育缺失的代价
与教师需要进行系统学习与严格考核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孩子成长教育初实施人的父母,关于“养”与“育”的技能与相关知识几乎都是靠零星的经验拼凑起来的,有的甚至完全处于空白状态。父母对孩子该怎么“养”尚可依据现代营养学、医学理论进行操作,但对于该怎么“育”的问题则缺乏专业系统的依据,太多父母把“将孩子喂养长大 文明礼貌 智力提升”视作家庭教育的全部,而对于0岁起必须为孩子铺垫好的安全感、自信与综合素养等理念毫无认知,甚至将教育的权杖全部交由学校或教学机构,自己反而成了甩手掌柜,导致孩子错失了诸多成长的良机。
现实生活中,因早期素养教育缺失而导致的成长问题越来越多,家长往往只注重孩子在学业方面的成才,而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价值观构建缺失,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变得越发叛逆,抗打击能力偏差,往往细小的挫折就可导致他们自暴自弃,甚至走向自我了断的绝路,令人无限唏噓。因成长教育缺失或不足导致的后果很可能是无法补救的。
3.从“不教而教”到“自我成长教育”
《吕氏春秋·君守》云“不教之教,无言之诏”,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凡为教,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可见,教育的境界在于激发个人自我潜能,通过自主努力而实现自我成长教育。
通过良好熏陶和引导,帮助孩子铺垫自我成长机制并激发其自我成长的能力,才是实现了真正的成长教育。与此同时,自我激励、自主成长、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我上进等,无不是自我成长教育的精髓之所在。
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伟人、名人、成功人士通过自我努力、自我激励、自我学习实现自我成长、自主成才的案例数不胜数,莎士比亚、孔子、老子到恩格斯、爱迪生、诺贝尔、达·芬奇、丘吉尔……据统计,杰出的科学家只有10%是老师教出来的,其余90%都是自学的。我们走访过很多北大、清华的优秀学子,调研了不少卓越学者与成功人士的成长过程与背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也是通过自我努力、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主导、自我成长而成就人生的。
自我成长教育,是顺应成长心理、符合成长规律、反映成长真谛的教育。对应的成才教育与成功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成长教育基础上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主体核心。
4.人生三部曲:成长-成才-成功
一般来说(特别是对当今的中国教育),成长是内在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必须做好的成长铺垫;成才是知识技能积累与智力提升,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成功是走入社会后自我努力实现并达到的目标。
而当下的现实是,成功已成为众多家长培养、教育孩子的直接目标。从幼儿园小学化到小学的课外培训班、强化班,再到中学单独辟出重点班、培优班,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阶段就被绑在了考分的战车上,进行着长达十几年毫不松懈的努力;而对于素质、素养与其他兴趣爱好的培养,家长们大多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认为体育锻炼都是浪费时间,更不要提让孩子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常识。可以这样讲,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几乎到了漠视的程度。
于是,是否成长为学霸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为了考分而昏天暗地补课的孩子比比皆是,“无班一身轻”的学生则被视为不求上进的反面典型。家长们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三观建设、体能素质、意志品德等素养方面的培养几乎视而不见,导致越来越多的问题青少年涌现,人间惨剧层出不穷,越发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发展的痛点。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幼。婴幼儿阶段没有得到良好的成长便难有学龄时代的茁壮,更谈不上日后成为栋梁之材。人生三部曲应该按部就班:婴幼儿阶段的成长(家庭)、学生阶段的成才(学校)、成年后的成功(社会)。
孩子的素养炼成与身心成长在婴幼儿阶段(6岁前)已基本形成,可见,家庭教育在该时期的重要性,几乎决定了孩子身心素养的基础;而学龄时期学校教师的功能主要是向孩子传授灌输知识与学问,不可能将过多的精力投放在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方面,若指望到那时由老师去引导孩子成长,显然已错过了成长期。事实上,学校教师几乎很难给予孩子在学识和身心两方面同等的关注和指导,对于在心理、情商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他们几乎是束手无策的。
众所周知,在身心方面缺乏良好素养的人到了成年阶段几乎很难成功,这样的个案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成功的前提是成长+成才,但决定成功的首要因素毫无疑问是良好的成长。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为孩子的成长做足铺垫。倘若无视婴幼儿阶段的成长,日后再想弥补难度极大;好比一座摩天大楼,若不搭好打牢地基,再宏伟的外形也是豆腐渣工程,难以经历时间和风雨的考验。
没有成长,难以成才;没有成长,无法成功!
5.0岁起的逐步自主
婴幼儿是否需要自主?婴幼儿是否能够自主?
孩子从出生的一刻即开启了对应能力下的自主,如口自主吮奶(不放手吮奶不利于心肺功能、口嘴功能等方面的发展)、次独自躺在小床上睡觉(父母抱睡易造成过度依赖)等。与能力对应的自主行为是与生俱来的,为人父母者应该善加利用这些行为,并予以正确引导。
从呱呱落地后的自主吮吸,1—2月龄的自主吮吸,半岁迫切地要求自己吃饭,1岁强烈地要求独立行走,2~3岁强烈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5~6岁能独自做事时一定要独立完成,到青春期因自主被干扰而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发自内心地追求自主。自主是人类的本性追求。
为数不少的为人父母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孩子要到初、高中阶段才开始形成独立意识,届时可以逐步尊重孩子的意愿,而在此之前需要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控。正是这种不放手、难放心的心态和做法,造就了孩子内心深处的逆反与消极,导致原本自然的成长路径遭到破坏。
从3—6月龄能表达自己的意愿起,若遇父母不尊重他们的意愿,孩子便会通过情绪强烈地表示自己的不满。此时,父母切勿急于打断并阻止孩子,而应该搞清他们情绪波动的原因,尽量尊重孩子的自主本性。无论玩耍还是做事,无论听故事还是静心看书,无论整理玩具还是帮妈妈做家务,对孩子来说,正面、积极、主动的内动力无疑是大有裨益的——这就是尊重孩子自主成长的效果。
充分自主的孩子,不仅自我意识、自主能力会大幅提升,也会很主动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在理念上必定会与父母的逐渐吻合,会更愿意亲近、信任父母,并与之交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化解自己的心结或苦恼,成长过程中形成叛逆的机会和程度会大幅下降,使成长之路变得更为平坦。
此外,自主性会促进孩子独立思维的形成。所以,身为父母应该学会放手,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尊重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孩子自主,鼓励孩子自主,帮助孩子蓄积足够的自我成长动力,这是自我成长教育的核心所在。
6.用自我成长教育打造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从0岁起为铺垫孩子良好的素养与习惯,在抚养的同时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鼓励并引导孩子独立自主,是自我成长教育的根本,也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新时代下,用自我成长教育打造家庭教育新模式,将造福万户千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