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1417764
阐释高效率的本质;
颠覆你对效率的认知;
涵盖计划管理、时间管理、任务管理、高效写作等多个实用领域;
帮你塑造高效工作、学习、生活的习惯;
精心剖析效率软件的优缺点并教你快速上手;
打造高质量读者群,大咖不定期分享,让你的效率不断提升;
这是一本教你提升效率的图书。少数派根据提升效率的几个重要的方面,精心挑选了平台内的优质文章,从效率的本质、制订计划、时间管理、任务管理、高效写作等方面入手,力求帮助读者弄清楚效率的方方面面,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全面提升读者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效率。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图书,本书特别搭建了读者交流群,不仅帮助读者交流学习,还会安排作者不定期答疑解惑,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努力成为读者身边的信息管理知识库。
篇 效率的本质:高效工作,享受品质生活 1
第1章 什么是效率 3
1.1 理解效率的本质 3
1.2 找到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6
1.3 提升效率的基本功 6
1.4 工作与生活中的效率 12
1.5 典型的高效率工作流 13
1.6 效率工具清单 16
1.7 小结 17
第2章 高效的核心:极简 18
2.1 前言 18
2.2 一款改变生活的软件 19
2.3 极简体系 20
2.4 从 Notion 出发 21
2.5 从上至下,逐级细化,化整为零 22
2.6 由下而上,及时归档,定期清零 28
2.7 优化中间环节,提高行事效率 34
2.8 体系之外 41
2.9 小结 44
第3章 用UNIX的哲学选择效率工具 45
3.1 哲学?听起来好像很无聊 45
3.2 理念一:一个应用尽可能只关注一个目标 47
3.3 理念二:尽可能让多个应用互相协调、组合 48
3.4 理念三:一切皆文件 49
3.5 小结 50
第4章 对比Windows与macOS的生产力 51
4.1 一次失败的“叛逃”经历——使用macOS和Windows双平台办公 51
4.2 “一切程序都是过滤器”——对生产力软件的重新思考 60
4.3 如何“自动化”别人——自动化的局限 62
4.4 小结 65
第二篇 计划管理:主宰自己的人生 67
第5章 制订计划 69
5.1 制订年度计划的起因 69
5.2 制订年度计划的步骤 70
5.3 小结 74
第6章 实现计划 75
6.1 效率工具(印象笔记 / 滴答清单 / 小目标) 75
6.2 落地思路 76
6.3 小结 85
第7章 如何让自律变得简单 87
7.1 引言 87
7.2 方法一:目标替换——从“我不想”到“我可以” 87
7.3 方法二:任务分解——把大象装进冰箱要几步 89
7.4 方法三:构建沉浸式环境 90
7.5 方法四:量化自我——积累成就值 93
7.6 方法五:设定奖励机制——对自己好一些 96
7.7 小结 97
第三篇 时间管理:战胜拖延症 99
第8章 要管理时间,先管理心态 101
8.1 时间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 101
8.2 时间管理的目标 102
8.3 时间管理在“保障完成目标”上是有效的 102
8.4 时间管理在追求“不负人生”上是无效的 103
8.5 无效工具的集合 104
8.6 什么才有效 105
8.7 小结 107
第9章 用GTD应对“996”时代 109
9.1 个人存在与时间 109
9.2 “加速社会”的“铁笼” 112
9.3 对抗异化,保卫日常生活 114
9.4 小结 116
第10章 掌握SET法则:过好每一天 117
10.1 为什么现有的时间管理工具失败了 118
10.2 如何用SET法则规划一天 122
10.3 有效践行SET法则的秘诀 128
10.4 时间管理的起点与终点 130
10.5 小结 130
第四篇 任务管理:腾出精力提升自己 133
第11章 学会使用“收集”,重新认识任务管理 135
11.1 好的收集让任务管理成功了一半 135
11.2 在macOS中收集动作 139
11.3 在iOS中收集动作 140
11.4 其他收集动作的方式 144
11.5 小结 149
第12章 用Notion打造任务管理系统 150
12.1 多种视图模式 151
12.2 我的任务管理技巧和心得 154
12.3 小结 156
第五篇 高效写作:让你的文字快速穿透人心 157
第13章 新手写作心得 159
13.1 开始写作前必须解决的事 159
13.2 我的写作SOP及常用工具 161
13.3 有助于提升写作体验的硬件和软件 178
13.4 关于写作的几条建议 180
13.5 小结 181
第14章 实践卡片式写作 182
14.1 疑问 182
14.2 方向 183
14.3 卡片 184
14.4 拼接卡片 188
14.5 网络 189
14.6 小结 191
第15章 打造写作机器 192
15.1 以Ulysses为核心的写作工具 192
15.2 以文石Max 2为核心的构思和写作过程 193
15.3 工作流的变化 195
15.4 缺少的一环 196
15.5 打造一台写作机器 196
15.6 小结 199
第六篇 高效工作实践课 201
第16章 远程办公快速上手指南 203
16.1 远程办公:一种越来越流行的工作方式 203
16.2 如何保持常规沟通的高效、稳定 204
16.3 如何围绕文档充分交流 212
16.4 如何用异步协同提升协作体验 218
16.5 小结 222
第17章 用Trello进行远程协作 223
17.1 根据需求找工具 223
17.2 为什么选择Trello 223
17.3 快速上手Trello 224
17.4 可以用Trello做什么 229
17.5 提高使用效率 230
17.6 团队使用免费版本的注意事项 232
17.7 小结 234
我很庆幸,小学时写下的篇作文获得了语文老师的赞赏,这个不起眼的鼓励让我对记录、写作产生了好感,并一直坚持。尽管因为很多意外的原因,我并没有真正进入与写作相关的行业从业,但这个习惯却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人生轨迹。
二十年前,我从东北小城横跨四千多里来到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先在服务行业卧薪尝胆,又到销售行业千锤百炼,在此过程中我就是通过逻辑清晰的工作总结不断获得晋升机会的。后来,我也因为在个人博客分享经验才有机会跨入互联网内容行业。虽然整个转行经历一波三折,但写作习惯却一直贯穿始终,在帮助自己成长的同时也间接影响了身边的人。
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让我遇见了职场上的伯乐,说服了合伙人和投资人,帮助我建立了自己的个网络社区,并因此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在早期,作为科技爱好者的我,清楚社区分享是知识传递的重要工具,质的知识源于人的实践心得,但只有同时输出优质且专业的内容才能获得用户的欣赏,而传统科技媒体和传统社区的产品形态都只能满足其一,难以持续。
于是,我在2012年建立了少数派的内容共创模式,寻找和吸纳科技产品实践者,通过写作能力晋升体系让他们用业余时间成为专业作者,同时提供了一个高效率的内容价值转化平台。通过这种简单、原始的方式,我们积累了五百多名出版级别的创作者,沉淀了两万余篇高质量的数字科技知识内容,每年供数千万人查阅和学习。现在,我们终于有能力从线上回到线下,对优质内容进行结集出版,帮助更多人优化数字生活。
对于数字生活,少数派用了十年时间去见证这种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在 PDA 产品进入国内伊始,享受基于数字设备的高效工作方式基本只是小众精英人群的专属权利,这些设备不仅有价格门槛,还有使用门槛,甚至需要专业人士上手指导,少数派的前身煮机社区就是这样的爱好者聚集地,大家相互帮助,无私分享,享受折腾工具的乐趣和成就感。
随后,iPhone的诞生和普及让这些高门槛的数字工具变成了定价几元到几十元的付费应用,在那个盗版横行的年代,少数派不仅提供知识和方法,也成了为正版应用付费的倡导者,让大量互联网用户产生为产品和内容付费的意识。
随着应用生态的不断完善,我们渐渐发现手机应用变成了数字生活的入口,衔接了智能硬件、线下服务、影音内容等服务和内容,于是,少数派开始扩展成了用户的数字生活指南。那时,我们开始帮助用户筛选那些真正用心和有价值的产品,通过还原产品的使用场景,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再后来,智能家居、智能汽车、万物互联的时代开启,我们开始深度思考数字生活的真正意义,通过研讨、创作、整编、传播,让少数人的经验得到分享,开始帮助更多人努力高效工作、享受品质生活,我们彻底明白这才是少数派的长期使命,也是优质社区的长期价值,而数字化只是这个时代的切入点而已。
也是直到这时我们才发现少数派错过了太多时代的风口,不管是科技媒体的崛起风潮还是微博的兴起,不管是微信公众号的红利还是抖音视频的崛起,我们一直安静地坚守分享的价值和内容的本质,蓦然回首,我们竟然聚合了大量的长尾作者和优质内容,成为中文内容领域的一股力量。
在少数派,你看不到成功学理论,却可以看到一套完整的效率工具教程;你看不到行业评论,却可以跟随从业者的角度,看到真实的幕后故事;你看不到高谈阔论,却可以从普通人的思考中得到深度共鸣……在践行少数派的理念的过程中,我们已经自成一派。
希望少数派的存在能让那些忠于兴趣、坚持钻研、乐于分享的普通人获得他们应有的赞赏和回报,希望我们能提供一个良性的科技内容创作、分享、阅读环境,为科技行业的创新创造产生助力。
这是我们本结集出版的年度精选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不一样的角度和价值。就在写下这篇序言的一周之后,我将从深圳启程,自驾前往西藏和新疆,开始环绕中国的创作之旅,对于我和少数派来说,这样的旅程从未停止。
少数派创始人 老麦
2021年4月22日午后于深圳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