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020156023
愈看破愈执迷,愈热闹愈寂寞,愈快乐愈乏味
中产人群和都市零余者,只在一念之差
每个人都可能体味过的瞬间,每个人都不可能看透的生活。
继《给大壮的信》之后,苗师傅再以长篇小说与成年人通信,聊聊城市,聊聊婚姻,聊聊善和恶,以及我们失去的和曾经以为会拥有的。
文艺是一种生活态度。
这是一串繁华背后的伤心故事,也是当代都市男女的精神图鉴。消费时代,都市中产的生活光怪陆离:电台主持人、编剧、心理医生、大学教授、公司老板、律所合伙人……每位主人公都有钱有闲有文化有品位,外表光鲜亮丽,然而灵魂背面那些躁动与不安,那些精神痼疾或怪癖、脆弱的身体或生命力、摇摇晃晃的情感关系,以及可能瞬间归零的身份地位,似乎又是他们难以摆脱的命运。
他们早已忘记了什么?
他们还在坚持着什么?
苗炜身上有很典型的90年代文学趣味烙印,在美国作家中他喜欢马克·吐温与海明威,东欧作家中喜欢恰佩克与米兰·昆德拉,他喜欢简单中机智的俏皮,不喜欢那种阅读起来累赘的沉重。由此,“好玩”成了趣味的一个代言词。俏皮与幽默,原是中国文学中稀缺的东西。——媒体人 朱伟 苗炜的小说,总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气息,这种别开生面又是从日常生活里来的。能为读者提供另一双看待生活的眼睛,是这个时代作家的可贵贡献。
——作家 石一枫
像所有写字的人一样,苗炜起于要让自己爽一下,但是看得出,苗炜不止于让自己爽一下。——作家 冯唐
刘棣和唐娟相识,频繁约会,聊天,一支接一支抽烟,看刘别谦的老电影,看夜色中的钟鼓楼。这两个人照料不好自己的一条狗,但在爱情的盲目与冲动下,他们暗暗发誓要彼此照料。唐娟买了一台熊猫牌收音机,每天晚上11点到12点,收听刘棣主持的音乐节目,听他在音乐的间隙说上几句话。他在节目中说,世界上安静的地方不是零分贝,而是负九分贝,那是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一间地下实验室,主人是音响行业的一位老板,吉尼斯纪录认定那里是世界上安静的地方,如果有人能在负九分贝的实验室中待上四十分钟,就能获得一箱健力士黑啤酒。刘棣说,很多人都渴望安静,但未必能忍受寂静中流动的血液如潮汐澎湃,他想去印第安纳波利斯试一试,看自己能否赢得一箱黑啤酒。
刘棣每天戴着一个巨大的耳机出门,有时会戴着一个巨大的耳机入睡,那是他的工具,用于对付各式各样的噪音,早上的车流、喇叭,晨练者身上的巴哈便携式扩音器,城市建设发出的巨大噪音,商场里滥用的音乐,电梯里说话的男人,装修的噪音,看电视的邻居,吵闹的孩子。那也是一个道具,借以表明,他要和喧闹的人群隔离开。城里的噪音是金钱在嗡嗡作响,人们投入生活时热气腾腾的兴奋和心底冷冰冰的欲望相互激荡,刘棣被那些声音惊扰,他在夜幕降临时出门,在午夜来临时一首接一首地放音乐。与那些聒噪的主持人相比,刘棣很安静,他会讲一下负九分贝这样的趣闻,也会讲近有什么演出。认识唐娟之后,他会没头没脑地发两句感慨,比如,极恶者热情高涨,善良者也就信心尽失。唐娟听了就笑,这是头天晚上,唐娟给他讲的叶芝的诗。唐娟兴之所至,能出口成章,像说出一大段台词,可刘棣只能记住其中关键的两句,回头在电台里说:“每个流行的词汇,每种流行的理想,都是一个托词,都是要回避何者为善这个问题。”他在两首歌之间发表这些高妙的言论,没有上下文,没有解释,也不给出处,好像只是说给唐娟听的。刘棣说,其实他很想办一档听众点歌的节目,守着一部电话,坐在直播间,电话打进来,他就放一首歌,如果没有人打电话来,他就默不作声,不说一句话,让听众跟他一起在沉默中等待。
……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