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软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8086717
梵高是一位传奇画家,其死去几年后的作品才渐渐被人接受和推崇,关于他的谜团太多了,他带给世人的惊喜也同样多,这位年仅37岁的绘画天才争议也不少。本书以时间为线索,结合梵高的私人书信、朋友圈、人生足迹、人生阶段、草图及绘画作品等,将其生活状态和艺术创作结合一起,系统地、生动地还原了梵高的艺术人生,通过本书读者将深刻地阅读到梵高绘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背后传奇故事。
本书本书采用特种纸印刷,设计制作精美,是一本值得永久收藏精品艺术图书。
本书按时间线索、多个角度、立体地解读了文森特·梵高的6个人生阶段,再现了其10年艺术的。书中精选其37封书信,带领读者走进梵高真实的私人世界;从世界著名博物馆中精选了150幅高清画作和50幅手绘草图,展现了梵高的绘画创作艺术。该书图文并茂,生动地呈现了这位天才画家仅37年的生命足迹,见证了19世纪末群星璀璨的欧洲艺术世界。
为了便于读者的研究和学习,该书还配套有100张9色色谱,使读者临摹画作更为方便;让设计师、学者参考梵高的作品更为准确、快捷。
章 序幕——敏感古怪的青年
成为艺术家之前 10
1853—1880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16
早期业余的涂鸦 26
第二章 孤苦而狂热的绘画学徒
执着的自学绘画之路 34
1880—1886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40
荷兰时期的作品:质朴的黑白艺术 50
第三章 现代城市的艺术家
与新艺术的邂逅 80
1886—1888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84
巴黎时期的作品:由暗转明的变化 94
第四章 在幻觉中挣扎的画家
个人艺术风格的绽放 118
1888—1889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124
阿尔勒时期的作品:燃烧的色彩 134
第五章 自我囚禁的精神病人
与世隔绝的修道院 170
1889—1890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176
圣雷米时期的作品:记忆的复写 186
第六章 落幕——不朽的艺术灵魂
人生后的时光 208
1890 年的梵高书信节选 212
奥维尔时期的作品:纯粹明亮的风景 222
成为艺术家之前
1853 年 3 月 30 日,荷兰南部北布拉班特省津德尔特村庄,在市集中央的牧师公馆中,文森特·威廉·梵高(后文简称梵高)出世了。他是荷兰新教牧师提奥多洛斯·梵高(Theodorus van Gogh,1822—1885) 和 妻 子 安 娜· 科 妮 莉 娅· 卡 本 特 斯(Anna Cornelia Carbentus,1817—1907)的长子,之后,夫妇俩还孕育了两个男孩和三个女孩。在小梵高眼中,父亲提奥多洛斯是权威不容挑战的传统严父,也是循循善诱的亲切父亲。他教育孩子学会独立,以播种者般的辛勤获得世俗成功,让家庭荣耀。母亲安娜以严格的纪律和教规引导孩子:定时散步,规律用餐,晚餐后全家围坐大声朗读。每年节假期间,尤其在圣诞节,梵高一家都会团聚在一起开心庆祝。身为业余画家的安娜还鼓励孩子们学习绘画,提高自身修养,与当地上流圈子的孩子社交,维系这个中产牧师家庭的好名声。
4 年后,弟弟提奥出生。提奥与梵高从小感情亲密,合住在二楼小卧室中,有时还会同床共枕地聊天。小提奥对似乎无所不能的哥哥非常崇拜。梵高教他打弹弓、堆沙塔、玩雪橇、下棋和跳沟壕,甚至为哄弟弟而自创游戏。成年后,提奥持续资助连连失败的梵高进行绘画创作,多次帮助哥哥渡过生活难关。
童年的梵高是所有孩子中叛逆的一个。他人前害羞拘谨,私下却非常情绪化。他好斗,蔑视牧师公馆里的规矩,如不理母亲组织的拜访镇上有钱人的出行,而是选择与仆人们待在一起。他埋头誊写诗歌,苦心研习绘画,有时带上铅笔和画板走出门外,试着勾勒眼中的世界。这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怪男孩,还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观察力。自记事起,他时常四处游荡,独自跨过麦田的尽头,走进荒野,连续几小时观察大自然里的各种小生命。回到家,就躲在阁楼彻夜研究自己收集的野花和鸟类巢穴。
7 岁时,梵高在津德尔特市集对面的公立学校接受教育,但顽劣的他经常冲撞校长,终于在 1861 年 10 月底被退学。无奈之下,父母高薪聘请了一位女家庭教师在家教育梵高,由父亲提奥多洛斯设定儿子每天的学习课程。每天固定时间段,梵高都得在父亲的阁楼书房,学习当时几乎已在荷兰教育中消失的宗教诗歌。
到了 11 岁,梵高被父母驾着马车送到泽文伯根镇的普罗维利私人寄宿学校,学习法语、英语和德语,并在此完成了他人生中张素描。对于性格敏感的梵高来说,这是父母对他的抛弃。在学校里,脾气暴躁、行为怪异的梵高一直与同学、老师格格不入。被孤立的他极其思念津德尔特的家人,经常写一些歇斯底里和忧伤抑郁的思乡信,并要求退学回家。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