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9639134
《为什么是中国》:
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金一南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完整呈现金一南历史观 解读中国道路·书写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自信 直击中美贸易之战·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作者牛·视野大·思考深·有干货 直击热点·解惑答疑·全球视野·核心材料
《苦难辉煌》:
未能面世的数万字内容此次得以全面呈现!增补数十处罕见历史细节 ?当下,为什么还要再度阅读《苦难辉煌》?以史为鉴,在新形势下,《苦难辉煌》所提供的历史信息,依然可以为今天的新难题提供丰富的启示。本书不仅是了解真实的中共早期党史书,更是了解中国的当下和未来的书。 ?众多高层领导争相阅读大力的历史巨著;中组部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重点图书;2011年1月14日,《苦难辉煌》荣获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 ?名家: 看似写历史,实则写现在;看似问过去,实则问将来 ——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空军上将刘亚洲评价《苦难辉煌》
《为什么是中国》:
金一南将军全新著作。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一代一代人铸就的中华之魂。深刻解读新中国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力量,倾心讲述中华民族重要历史进程中的中国故事,回答“为什么是中国”这一历史之问,为党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激励。
全书以甲午中日战争至21世纪世界新格局形成之间的历史事件为研究材料,深入剖析近现代初期破碎山河中的世道人心,回顾岐路惶恐间的挣扎徘徊,阐释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解读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钩沉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历数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瞻望世界格局的未来走向。以广阔全面的视野、一以贯之的犀利文笔、磅礴激昂的气势,向读者生动客观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道路。
《苦难辉煌》:
20世纪在世界东方,激动人心与震撼人心的,莫过于中华民族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这一历史命运的大落大起。在这一命运形成过程中,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联共(布)与共产国际、日本昭和军阀集团这四大力量,以中国大地为舞台,发生了猛烈碰撞。震撼世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只有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走过的历程,才能深刻理解胜利的必然性。本书全景式的揭示和剖析了在错综复杂的政治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死攸关之际通过万里长征的炼狱,通过严酷的围堵、不尽的跋涉、惊人的牺牲、无情的叛变形成的地狱之火,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革命浴火重生。中国共产党人以义无反顾的顽强、前仆后继的牺牲、不屈不挠的坚韧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从苦难走向辉煌。
《为什么是中国》:
引言
章散沙——山河破碎时的世道人心
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
看似强大的军队不敌歌舞升平的侵蚀
“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第二章变局——歧路惶恐间的挣扎与徘徊
因为灾难,眼光日渐清醒
无尽探索,不断以失败告终
谁能担当民族救亡之责?
第三章星火——共产党人的伟大历史自觉
……
第四章重生——抗战胜利的能量密码
第五章醒狮——朝鲜战争的鸟瞰钩沉
第六章利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第七章制胜——改革强军的挑战与机遇
第八章大势——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为什么是中国》:
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金一南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 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完整呈现金一南历史观 解读中国道路·书写中国力量·彰显中国自信 直击中美贸易之战·揭示中国经济发展之谜 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世界格局走向的理性瞻望 作者牛·视野大·思考深·有干货 直击热点·解惑答疑·全球视野·核心材料
《为什么是中国》:
敢于宣战的朝廷无奈难以为继的帝国 其实,鸦片战争以来,清廷先后发布过四份宣战诏书: 1841年1月27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五),道光皇帝对英国宣战。 1860年9月12日(咸丰十年七月二十七日),咸丰皇帝对英法宣战。 1894年8月1日(光绪二十年七月初一),光绪皇帝对日本宣战。 1900年6月21日(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对诸国宣战。后这次宣战的“诸国”,包括英、俄、德、法、美、奥、意、日、荷、比、西,共十一国。 如果以简单的敢不敢说“不”来诠释历史,该怎么解释呢? 先说中国近代史上个大声说“不”的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上台后,看到朝风颓败,民风颓败,力图重整朝纲。他当时规定“宫中岁人,不得超过二十万”,他节约开支,就是要支援前方的禁烟,要备战,要和英国人打一仗。 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多数人以为敢对洋鬼子说“不”的只有林则徐,事实并非如此。在1838年那场由28名督抚大员参加的禁烟大讨论中,有20名大员反对严禁,主张弛禁。但道光皇帝力排众议,坚决主张严禁,支持并起用林则徐。如果少数服从多数,禁烟之事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两年就泡汤了。身在虎门的林则徐看到道光皇帝的朱批时,当场感动得涕泪横流,道光皇帝写道:“若能合力同心除中国大患之源,不但卿等能膺懋赏,即垂诸史册,朕之光辉,岂浅显哉!而生民之福,政治之善,又非浅显。谅卿等亦不烦谆谆告诫也。勉之,勉之!朕拭目待之!” 对林则徐采取的种种禁烟措施,道光皇帝不但给予有力支持,甚至比林则徐走得更远。清军与英国人在海上交火后,道光皇帝颁旨,命令与英国停止贸易,对所有英国船只,尽行驱逐出口。林则徐认为不妥,复奏道光皇帝,主张区别对待,不要一律驱逐。但道光皇帝不同意,坚决断绝与英国的全部贸易。 1841年1月27日,道光皇帝正式下诏对英宣战,要求“官民人等,人思敌忾,志切同仇,迅赞肤功,懋膺上赏”。 然而,次鸦片战争,以大声说“不”始,却以屈辱称“是”结束。1841年1月27日的激昂宣战诏书,演变成了1842年8月29日无奈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五口通商,赔款白银2,100万两。从此,开近代中国割地赔款之先河。 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也是历史的残酷性之所在:历史不记过程,只记结果。穿带补丁裤子的道光皇帝勤俭节约、励精图治,但个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他签的,中国近代史耻辱柱上的人就是他。 但道光皇帝的失败并没有阻止后来者说“不”。突出的是他的第四子,即继承其皇位的咸丰皇帝。 咸丰皇帝登基时刚刚20岁,血气方刚,立志为父报仇,给父亲雪耻。他上台后件事就是把道光年间的主和派全部撤职,重新起用主战派,林则徐等人全部被重新起用,但是后来林则徐由于身体不好,病死在赴任途中。 咸丰皇帝上台以后也是学他父亲的做法,励精图治,希望重整朝纲,树直言进谏的倭仁为官场榜样,把太仆寺少卿徐继畲上疏中的“防三渐”作为座右铭:“防土木之渐”,即防止大兴土木,挥霍无数;第二“防宴安之渐”,即防止歌舞升平,吃喝无度;第三“防壅蔽之渐”。即防止言论堵塞,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达。 一时间,朝野人心大快,“人人颂祷圣德英武,迈古腾今”。 咸丰皇帝不但敢撤投降派的职,而且敢向洋人开炮。1859年6月25日,英法舰队向大沽口炮台进攻,清军还击,激战一昼夜。13艘英法军舰中,4沉6伤,官兵伤亡500余人,舰队司令何伯的腿也被炸断,联军竖白旗狼狈而退。 敢向洋人开炮的咸丰皇帝,还敢扣押洋特使。1860年9月9日,巴夏礼代表英法联军在通州与清政府谈判。咸丰皇帝恨透了巴夏礼,认为一切坏事皆由其策划,遂下令将巴夏礼扣留在通州,传谕各海口一律闭关,断绝贸易,准备决战。 1860年9月12日,清廷对英法宣战,声称“若再事含容,其何以对天下”,要求“整顿师旅,调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 咸丰皇帝在北京一直坚持到英法联军即将兵临城下,然而坚持不住时跑起来又比谁都快,眼见“禁兵不足恃,京城不可守”,便不顾臣下的劝阻,天不亮就从圆明园仓皇出逃了。 在大沽口出过一口恶气的咸丰,一年零四个月后不得不吞下“恶果”——签订了《北京条约》,落到比他父亲更加狼狈的境地,不但导致了更大面积的割地和更多的赔款,而且英法联军将150年间用无数能工巧匠的辛苦血汗建造起来的圆明园洗劫一空,付之一炬。 龟缩于热河的咸丰皇帝在那里连发数道谕旨调兵遣将,只为保卫他的身家性命。待英法联军签约退兵后,他大大松了一口气,说:“从此永息干戈,共敦和好,彼此相安以信,各无猜疑。” 那个当年大声说“不”,又是扣人又是宣战的皇帝,已经无踪无影,终命丧热河。 之后,光绪皇帝的宣战诏书,同样演变成了后来的《马关条约》,更是空前地割地赔款: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增开沙市、重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