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轻型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69941852
你会说,孩子才会听
不吼不叫不发飙的47个引导方法
日本私塾名师楠本佳子 20年教学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法×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脑科学
果妈阅读创始人 李璇 作序推荐
☆日本亚马逊读者四星推荐,日本知名私塾创办人和主理人楠本佳子作品
日本“儿童未来私塾”主理人楠本佳子作品,教养出就读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的高材生儿女,15年家庭教师和5年补习班老师经历,本书是她观察过无数的家庭所获得的种种启示。
☆你是引导孩子,还是在控制孩子?如何引导孩子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20年一线教学经验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帮父母成为更好的引导者,引导孩子主动、快乐地去完成。
什么话语会摧毁孩子的学习动力?
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去念书?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即使是日常生活的简短对话、责备时的遣词用字,希望你常常思考该怎么做对孩子才有效。这正是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捷径。当孩子想要自己学习时,他的内心会得到满足。当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想要知道多一些,他会爱上学习,主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他的智力、技能和知识将长久持续提升。
日本私塾名师楠本佳子传授帮助孩子自主学习之道;以蒙台梭利教育法为依据,融合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脑科学等的研究成果,以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学生为对象,提出特别具体有用的建议。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还有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都曾公开表示:他们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受益人。
☆ 47个引导方法:帮助你足够了解你的孩子,觉察孩子每个阶段的需求和困境,灵活多变
自主学习习惯——终生受益,未来美好
更亲密的亲子关系——看见孩子,看见自己。平等对话,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是真正教育的根本,所以家长要持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认知,引导并激发孩子的潜能。
学习这件事不是用“快做快做”强迫孩子完成,而是有效引导孩子主动、快乐地去完成。
7-12岁,尤其1-3年级是孩子自主学习习惯重要养成期,楠木佳子提出了47个引导孩子自主学习的方法,如:向孩子演示学习是件愉快又有用的事;学习不主动,其实是自信出了问题,关键是找到孩子兴趣所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设定学习目标;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不以兴趣之名填满所有时间;你会说,孩子才会听,妈妈要改掉发号施令的习惯;与其限制玩游戏,不如好好立下规矩……
家庭教育是真正教育的根本。家长要持续提高自身修养,掌握的认知科学,了解发展心理学,学习历史、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丰富和加深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做个快乐的、热爱学习的、终身学习的人。
推荐序 自主学习,决定未来 李璇
自序 正确引导,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楠本佳子
章 12岁前是关键期,这样引导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1 12岁之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习惯
2 如果孩子问你“为什么必须学习?”
3 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点
4 尊重意愿,设定目标,学习要这样双管齐下
5 填鸭式学习不可取,给孩子自由的时间
6 孩子学习有困难?教材辅导书来帮忙
7 分析,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
8 父母的学习方法未必可取
9 用妈妈的声音让孩子爱上英语
10 “考到80分就好”是禁忌
11 拉开孩子之间差距的,是父母的观念
12 睡眠充足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自信心
13 不强迫孩子熬夜学习
14 早起型?夜猫子?调整学习模式
15 好妈妈的习惯,不吼不叫不命令
16 爸妈提供多种选择,让孩子自主决定
第二章 自信是孩子主动学习的推动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7 自信,让孩子和父母的人生更充实
18 学习不主动,其实是自信出了问题
19 你是在引导孩子,还是在控制孩子
20 养育不能极左或极右,要恰到好处
21 倾听孩子,让孩子更自信
22 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思考力、生存力
23 智慧的表达,引导孩子自我选择
24 日常谈话也能启发孩子思考
25 自信,从把背挺直开始
第三章 父母有教养格局,才能引导孩子的未来
26 教养有格局,才能培养优于父母的孩子
27 别让“别人家的小孩”成为摧毁孩子动力的武器
28 远离对孩子有负面影响的教养方式
29 拒绝唠叨,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亲子环境
30 和优秀的人交往,给孩子正向的人际关系示范
31 做了妈妈,也要有自己的爱好
32 妈妈也要为自己的人生而活
33 妈妈做的饭菜里,满满都是幸福的味道
34 做一个自信的妈妈,也没那么难
35 如果不希望孩子和某些人交往,要与孩子说明理由
36 有主见的妈妈,看见更辽阔的世界
第四章 良好的亲子沟通,造就良善的亲子关系
37 教育有差别,男孩女孩大不同
38 规矩破坏之时正是和孩子聊聊的好机会
39 抓住“有效的时机”沟通
40 说出真实的想法,更能深入孩子内心
41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42 孩子的教育需要父母分工合作
43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坏话
44 家有二孩,要用不同的关注方式
45 孩子手机上瘾?因为妈妈先违规
46 与其限制玩游戏,不如和孩子一起订规矩
47 和孩子制订规则,做自己的“设备管家”
后记
推荐序 自主学习,觉得未来
——李璇(果妈阅读创始人&CEO)
似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像现在的父母一样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之高,因此我们也产生更大的焦虑,但这也推动了父母的成长,很多的父母开始觉醒,开始在努力学习如何做引导的、智慧型的父母。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这个情况在我家是不存在的,为什么我在作业这件事情上不焦虑,因为很多东西,是底层逻辑思维,当你想明白了,活得透彻了,有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法了,自然就会不焦虑了。
翻开楠木佳子的书稿,我很欣喜,因为这本书直接面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父母的焦虑来源:学习。作为一名教过幼儿园到高中的家庭老师,作为当地知名的“儿童未来私塾”的主理人,她在工作中接触到了大量的孩子,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同时作为一对儿女的母亲,她也深深懂得母亲的心理状态。她以自己教育和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完成了这本书《引导:帮助孩子自主学习的47个方法》。
从书中,我看到有这样两个问题潜藏在表面冲突的背后,如果解决了这两个问题,面对孩子的学习和作业,你将可以从容淡定地面对。
个问题:学习是谁的事儿?
阿德勒说: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所以,当你面对因孩子的学习鸡飞狗跳的时刻,停下来,想一想,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你会发现,其实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学习帮助他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是为他自己的未来在铺路,作为父母,如果过多地强制孩子学习,就给了孩子不负责任的空间。以爱的名义包办孩子的一切选择,孩子就失去了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负责任的能力。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就从这里开始了。
看到这儿,可能你会质疑说,学习是孩子的事儿,没错,可是他那么小,我不管他,放任他不学习吗?那他考不上大学,没工作,啃老,不是我还要一直养着他吗?
没错,课题分离之后,不是我们放任不管,不是我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人父母的责任,是看见孩子的生命本质,引导孩子学习,让孩子为自己的决定和行为负责任,并且给予他们犯错误的权利。
在书中,楠木佳子列举了非常多的方法可以让我们做到课题分离,比如:带孩子加入俱乐部,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掌控孩子,尊重他的意愿,并设定学习的目标;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思考力;智慧的表达,引导孩子自我选择;抓住“有效的时机”沟通……
第二个问题:拥有什么样的能力才能面对学习这件事儿?
哲学家、学者周国平说:我心目中的好学生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快乐学习的能力,能从学习本身获得莫大快乐;二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学习。
我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的工作中,我不断地告诉父母们,你面对学习的态度和行动是孩子好的榜样,你如果觉得“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年寒窗无人问”,学习就是苦难,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那孩子能从心底里爱上学习吗?
每个孩子天生都是爱学习的,他们生下来就在探索这个世界,不断地认知自我。父母需要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做好孩子的引导人,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让他们爱上学习,做知识的恋人。
同时孩子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因为一切教育在本质上都是自我教育,自己会教育自己,自己会安排学习,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有出息。不论孩子在什么样的学校,能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重要的。关键的是,孩子自己能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因为一个人是要一辈子学习的,唯有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未来社会。
在这本书中,楠木佳子通过她多年的教学和养育的经验,面对学习中父母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都给出了特别具体、有用、落地的建议,值得每位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深入阅读、思考,根据你的孩子的特质,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养育之道。
我也希望有更多的父母可以通过这本书,提升自己对于学习这件事情的看法。父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真正有效地引导孩子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才是面向未来不确定的社会,我们给孩子好的成长礼物,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未来。
蒙台梭利教育培养孩子的自我驱动能力,让他们能够始终保持着对事物的好奇心,并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主动完成。蒙台梭利教育让孩子愉快而高效地学习,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学习的终生热爱—— 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还有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比尔·盖茨等如此评价蒙台梭利教育
12岁以前,孩子处于儿童时期,这一阶段孩子,处于人类大脑发育快速的关键期,同时也是通过干预手段进行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洪兰(台湾著名教育家、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
孩子学习问题的核心是学习习惯,解决时期是小学阶段,尤其在孩子三年级之前。三年级是孩子学习的关键转折期,过了三年级再想去调整就相对比较困难,因为习惯已经养成了,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学习。——葛建忠《从每天盯作业,到真正管学习》
自序 正确引导,才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
——楠本佳子
为人父母的,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生活无忧、幸福美满。正因为如此,父母们才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勤于教育,对孩子严加管教。
父母是孩子一切行为的引导人。但是,如果父母为了孩子一厢情愿地付出,就可能变成操控孩子,使孩子丧失自主成长的空间,失去学习的动力,不会再进步。
如果孩子凡事都能在父母的引导下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出决定,并为此拼尽全力,那么即便后失败了,他也会反躬自省,到底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还是做了不可为之事;而且还会从中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再次迎接新的挑战吧!
但是,当父母操控孩子,让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某件事时,孩子一旦遭遇了失败,就会把所有的责任归咎到父母身上,把自己撇得一干二净。因为那是父母的决定,自己只是遵循了父母的决定而已。
孩子从小经历类似的事情越多,成年后越会习惯于将事事归责于父母和他人,而不反省自己,以致毫无长进。
开办补习学校二十余年,我遇见过很多在学习上不是出于自我意愿的小孩。当父母插手管教太多,孩子就会失去自动自发的学习状态。
这里,我想分享两个被父母操控、无处可逃的孩子的案例。
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个男孩的。在他10岁的时候,我曾给他做过一段时间的家教。考高中的时候,他本来有自己很想去的学校,可他的父母却强迫他去考另一所。虽然,当时成绩优异的他顺利通过了那所学校的考试,但自那以后人却变得动力全无,像被抽干的空壳一般。人也越来越粗暴,她妈妈来找我商量的时候,我曾建议她和孩子聊聊,但男孩的妈妈却以“不可以使用强力逼迫孩子谈,还是算了”为由回绝了我。不过,她说跟孩子说起我的时候,孩子还是很乐意跟我聊聊的。后来我去见了那男孩,想看看他到底待人粗暴到了什么程度,却发现他一边开朗地笑,一边和我聊天,看起来再正常不过。只是,当我给他上课时,却感觉不到他10岁时候的那股聪明劲了,更多了一份迟钝。他虽然耳朵听着我的课,却没有进到脑子里,那种心不在焉、难以投入的状态着实让我吃惊。
还有一个案例是关于一位女孩的。因为她的妈妈觉得她会喜欢那所学校,所以女孩就顺从妈妈的意思进了一所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女子高中。她一直这样被父母控制,以致连自己是否适合那里也察觉不了。孩子没有自己特别想去的学校,而被迫去了一所妈妈喜欢的学校,这难道不就是事实?显然,她已经被父母操控到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地步了。可想而知,她进了那所高中后,就和学校格格不入,成绩也一落千丈。她告诉我,她还被比自己成绩差很多的初中同学讽刺挖苦说,“初中时多优秀啊,现在这是怎么了?完全废了嘛。”
在上述两个案例中,父母都没有和孩子深入对话,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还完全没有询问孩子的意见。但是,孩子的未来是属于他自己的。孩子不想做的事是不会想去实施的。
操控型父母的特点,就是想要立马出结果。而引导和培养孩子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操控,不能说出自己的内心想法,心智就会逐渐遭到破坏。操控型父母通常不能及早地自我察觉。有时,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为时过晚。
在这方面做得好的父母会引导孩子去考自己想去的学校。
相比操控型父母,引导型父母的做法是,在对自己孩子的喜好了然于胸的前提下,深入了解有意向的学校,希望孩子去考那所学校,就会早早地告诉孩子那所学校好在哪里,讲一些孩子可能喜欢的地方,引导孩子从内心喜欢上那所学校。孩子有不同想法,父母也是耐心倾听沟通,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事事遇事自己做决定,在学习上会满怀自信地全力以赴,即便受到了挫折也能够重新振作。
教育是一个很细节化的行为,有高深理论的存在,但是对于教育实践来讲,父母更需要的是深入的、有实操性的引导方法,而正确的引导,可以帮助孩子自主学习,激发他的内在动力。
本书针对的都是关于学习的细节问题,看似一个很小的问题,如果父母的引导走入误区,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感受。一旦孩子获得了不好的感受,就很难听进父母的话,产生逆反情绪。
对你的孩子而言,怎样做好?
什么话语会摧毁孩子的学习动力?
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愿意主动去念书?
该怎么做,才能激发孩子的潜能?
请你不辞辛劳地寻找对你的孩子好的正确答案。即使是日常生活的简短对话、责备时的遣词用字,希望你常常思考该怎么做对孩子才有效。不要直接复制别处、别人的正确答案,一定有只属于你孩子的正确答案。
这正是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捷径,你自己也会变轻松,因为不用无端生气或瞎操心。当孩子想要自己学习时,他的内心会得到满足。当孩子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想要知道多一些,他会爱上学习,主动做一个终身学习者,他的智力、技能和知识将长久持续提升。
希望本书能够帮到你们,助你们一臂之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