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5751118
从古巴比伦时代的债务纠葛到封建中国的经济变革
从古罗马广场上的股票交易到永不停歇的全球货币结算体系
从殖民时代的血腥掠夺到现代跨国集团的基本入侵
……
这是一趟穿越5000年的人类文明之旅,
带你纵览资本市场的诞生、成长、毁灭和再生。
从公元前3000年到21世纪,从一块泥板上的债务记录到制霸全球的金融巨兽,资本影响和左右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书中,作者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耗散结构”两大理论基础上,阐述了资本是如何积累、如何形成的,又投向了什么地方、塑造过哪些文明和霸权:古希腊时期的虚拟金融概念、十字军东征催生了近代银行系统、殖民贸易让欧洲商队遍布全球、战争资本主义护卫英国重组全球产业分工、金融资本如何打造一个个巨型企业、外币结算体系促成全球资本合作、以硅谷为代表的创新资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技奇迹……
但是,资本无限增殖的内在需求及其周期规律又导致人类不断陷入危机:古罗马资本文明的陨落、南宋复杂社会的崩溃、老牌资本主义国家间的霸权更迭、全球金融危机频发、穷国和富国间壁垒高筑……在日益成熟的全球化体系中,资本既是建设者,又是毁灭者。
那么,如何建立起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破除“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本书将帮你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逻辑。
自序 资本的历史进程
序章 相信未来
货币的第六种职能
明天会更好
资本边际收益递减
耗散结构体系
上篇 发现时间的价值
……从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欧洲、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经济增长总是周期性的崩溃,人类社会大多数时候都陷在无序的内卷、内缠之中……
章 “债在西元前”
在 3000 年前(公元前 1000 年前)的两河流域,资本主要投向农业领域。农业社会利息的合理性来自谷物、牲畜的自然增殖。那些用芦苇刻下的楔形文字,并非什么诗和远方,而是干巴巴的契约,是枯燥无味的生意,是债,是平民的悲歌。
发现时间
利息的产生
平民的悲歌
商人贾米勒
乌尔利基巷
砸碎泥板
灰犀牛
第二章 地中海资本兴衰
古希腊适应自身地理禀赋,建立了以工商为导向的城邦国家,培育了一种全新的贸易资本。而罗马把从希腊现学的资本工具,充分运用到了他们的掠夺事业中……
文明分叉
从王权到资本
讼词里的金融
特拉佩基塔
希腊式耗散
罗马崛起
股票市场
恺撒的债务
征服边际递减
走向基督
第三章 上帝惠赐的利润
在商业革命背景下,不仅勤劳朴实的农民在借贷,商人在借贷,甚至国王、国家和教堂也在借贷……为了逃离地狱的诅咒,他们亟切需要一场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解放。
沮丧的开端
农民波多
带血的资本积累
圣殿金融
国王的借款
威尼斯债券
达蒂尼集团
第七层地狱
永生的机会
中世纪的衰落
第四章 中国:皇权的钟罩
从公元 500 年到 1500 年,商业资本是全球性现象,而不是欧洲独有……中国工商资本则更多处在中央集权和官僚体系的“钟罩”内,随着社会复杂化而备受挤压,并日益萎缩、崩溃消失。
利出一孔
曹禄善诉李少津
琉璃巴巴
简陋的政府融资
中国式变法
隐藏的密码
刀锋上的商业革命
复杂社会的崩溃
中篇 资本秩序的崛起
……从 18 世纪开始,在战争资本主义的保护和支持下,英国开始重组全球产业和劳动分工。新的利润空间点燃了阿克莱特、瓦特、博尔顿等一批年轻企业家、发明家的想象力。终,资本和技术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了持续而且广阔的经济增长。此后的世界,不断表现出新的特质……
第五章 掠夺资本的复兴
1492 年,哥伦布在美洲登陆,这一旅程引发了世界上规模的财富掠夺。为了支持这些掠夺机器的运转,欧洲许多地区的金融复杂程度不断加深……
结束也是开始 深海炼狱
被切开的血管
美第奇的黄昏
热那亚时代
蝗虫和蜜蜂
斟满毒酒的金杯
为什么没有崩溃?
第六章 风险打造的世界
通过不断健全的公司机制、股票市场、衍生品交易,以荷兰为代表的西欧发展出了一种全新的风险回报机制。在这些有计划的赌博中,很多公司都失败了,但生存下来的公司却将改变世界,为个人和国家带来大量财富,甚至缔造一个新帝国。
全球贸易的旋转木马
聚天下之货
有计划的赌博
一家新公司
发现价格
生于泡沫
香料时代及其终结
国家的认同
第七章 战争资本主义
在以英格兰银行为代表的国债体系的支持下,英国赢得了海外霸权,通过大量的特许公司,英国强力主导全球贸易网络,调度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的经济过程。
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是通向工业革命的步。
凛冬过后
国家的信用
像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
投机时代
两次大危机的比较
重商帝国
第八章 持续增长的起源
在战争资本主义的保护和支持下,英国开始重组全球产业和劳动分工。新的利润空间点燃了阿克莱特、瓦特、博尔顿等一批年轻企业家、发明家的想象力。终,资本和技术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了持续而且广阔的经济增长。
普利高津的世界
来了就是英国人
工业革命故事的核心
正确的创业姿势
瓦特的天使投资人
千里长河一旦开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第九章 资本逻辑大获全胜
这是资本主义的全盛时代,这是启蒙和理性的时代,富者纵欲狂欢,贫者苦遭折磨,旧制度与新制度、希望和停滞交相辉映。这是好的时代,也是坏的时代。
在喧哗和骚动、变革和扩张中,欧洲走向现代世界权力的中心……
饕餮盛宴
从等级到阶级
资本来到人间
公司的解放
融资工具的变迁
十年轮回
自由的枷锁
工业是瘟神
第十章 中国:大清的资本迷途
在一个周而复始的贫困陷阱中,必须建立一个开放的体系,必须具备临界小资本积累的条件,必须形成一种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实现创新与生产活动相结合,否则无法打破贫困均衡陷阱,实现边际收益递增。
两个怡和
风起长江
“求富”歧途
办个银行有多难
失控的昭信
李约瑟难题
下篇 金融资本的幽灵
……从革命到战争,资本重塑权力结构,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秩序进行扫荡。从一个产业到另一个产业,资本不断尝试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推动新技术、新企业家崛起。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资本建立了一个全球体系,使盛世更兴旺,使乱世更动荡。资本也塑造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金融帝国……
第十一章 革命的本钱
革命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秩序进行扫荡,为以后社会发展和进步开辟了道路。就像工业需要资本支持,革命也需要资本无微不至的哺育。但是,革命有价,这种代价不仅包括经济成本,还有生命成本。
榜样的力量
生于独立革命
成于南北战争
货币大革命
小拿破仑的社会主义
贫困的革命家
金与铁
革命有价
第十二章 竞逐产业领袖
趁着欧洲秩序的混乱,美国资本悄然成长,并在恰当的时候担当起领导资本主义体系重建的任务。金融资本打造了一个个巨型企业,也点亮了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周期,使得新企业家崛起,但边际收益递减夹裹着金融危机仍如约而至。
资本积累的周期
退场赞美诗
魂断凡尔赛
升起的新星
资本去哪儿
巨型企业兴起
资本点亮电灯
人民的银行家
咆哮的 20 年代
拯救边际递减
第十三章 全球资本主义
在利润的指挥下,跨国资本推动建立了一个全球金融体系,它们在全球范围迅速流动,使盛世更兴旺,使乱世更动荡。当前,美国主导的这个体系成为恶棍的避难所,就像一个米诺陶诺斯怪兽,不断吸收着别国人民的劳动剩余和资金。
凭什么环游世界
金镣铐
布雷顿森林货币战
打开潘多拉之盒
失去国籍的企业
恶棍的避难所
国际赌金者
米诺陶诺斯怪兽
危险的三合一
通向富有的屏障
第十四章 金融帝国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资本涌向金融资产。广义的金融部门已经取代铁路、钢铁和汽车制造的位置,塑造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金融帝国。在这个新的金融帝国中,金融成了目的本身,而不是社会经济的助力。
纽约,纽约……
沸腾岁月
货币托拉斯
资本积累金融化
理论是灰色的
交易所里没有诗人
大到不能倒
乡下人的悲歌
大债危机
第十五章 创新资本形成
全球科技创新角逐的背后,本质是各国创新资本形成效率的竞争。在经济领域,只有新技术创造的新经济才能满足资本永不停歇、源源不竭的贪婪。资本是技术创新的发动机,也是创新扩散的播种机,资本既是起因,又是结果。
从曼彻斯特到硅谷
经营风险的生意
商业银行能干什么?
大象的华尔兹
技术英雄站上舞台
纳斯达克崛起
大浪淘沙
公司的未来
创新的资本逻辑
赢者通吃
第十六章 中国:繁荣的求索
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为了反抗压迫、争夺政权、发展经济,进行了史无前例的资本动员。他们上下求索,也曾透支过整个社会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时间价值被重新发现,资本和科技的紧密融合,终于带来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革命路上没钱不行
信交风潮
黄金十年?
烧钱的抗战
红色证券
解放总动员
继续革命
重新发现时间的价值
深南大道 2012 号
尾章 未来之路
在技术周期的黄昏时节,会有两种力量同时聚集。一方面,长久建立的产业面临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痛苦,并伴随经济社会政治的困境。另一方面,当传统技术范式所开拓的利润耗竭,资本会变得越来越愿意尝试新出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
至暗时刻
走向边际递增
不畏将来
参考文献
中 著
译 著
外 著
自序
资金不等于资本。资金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支付,或是一种价值储存和交换媒介。而资本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剩余价值。现实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增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资本形成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资产转化为生产性投资的过程。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上,资本形成被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内涵,通常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亚当·斯密提出,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成正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人进一步认为,资本形成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些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贫困,主要原因在于资本形成不足。而强大的资本形成能力,不仅促进物质资本积累,更会带来技术创新,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那么,在人类的历史上,资本形成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本书试图站在“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理论基础上,构建资本形成史的分析框架。与国家、宗教、货币类似,资本也是一种人类想象出来的合作秩序。货币让人相信现在,而资本则建立在相信未来的基础上。对未来的信任构建出了一种令人惊异的合作秩序。资本不仅是一种物质资料,还成为一种控制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逐渐形成了一个总体化的控制框架,其他事物开始适应这种控制结构。但是,资本不管投向何方,总是不可避免遭遇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那么,在人类发展史上,资本是怎么积累的,资本如何形成,资本又投向了什么地方,遭遇过怎样的边际收益递减,人类又是怎么走向边际收益递增?
本书共分三篇,时间跨度为公元前 3000 前至公元 2020 年。
篇为“发现时间的价值”。
约为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 1500 年。在这个阶段,人类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发现了时间的价值,并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资本形成工具,但资本秩序处于宗教、王权、军事的“钟罩”之下,总是难以施展拳脚。资本无论投向原始农业、商业、贸易、征服战争还是官僚体系,总是经历短暂繁华,漫长萧条,轰然倒塌,然后又在废墟上重新起步。从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到中世纪的欧洲、古代中国的封建王朝,无论世界哪个角落,经济增长总是周期性地崩溃。人类社会大多数时候都陷在无序的内卷之中,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螺旋式演进和上升。
第二篇为“资本秩序的崛起”。约为公元 1500 年至 1870 年。
当中国、印度等其他地区日益封闭时,借由美洲的白银资本,欧洲主导了世界贸易秩序,建立了一个以西欧为中心的耗散结构体系。从 18 世纪开始,在战争资本主义的保护和支持下,英国开始重组全球产业和劳动分工。新的利润空间点燃了阿克莱特、瓦特、博尔顿等一批年轻企业家、发明家的想象力。终,资本和技术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推动了持续而且广阔的经济增长。此后的世界,不断表现出新的特质。同时,资本秩序开始崛起,资本不但控制人的身体,也开始控制人的思想,终超越宗教、国家,成为支配当代社会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为“金融资本的幽灵”,约为 1870 年至今。
在利润的指挥下,金融化使得资本更具流动性和灵活性。从革命到战争,资本重塑权力结构,对阻碍社会发展的旧秩序进行扫荡。从一个产业到另一个产业,资本不断尝试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推动新技术、新企业家崛起。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资本建立了一个全球体系,使盛世更兴旺,使乱世更动荡。资本也塑造了一个令人恐惧的金融帝国,金融成了目的本身,而不是社会经济的助力。然而,只有新技术创造的新经济才能满足资本永不停歇、源源不竭的贪婪。全球科技创新角逐的背后,本质是各国创新资本形成效率的竞争。
尾章 未来之路
在技术周期的黄昏时节,会有两种力量同时聚集。一方面,长久建立的产业面临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痛苦,并伴随经济社会政治的困境。另一方面,当传统技术范式所开拓的利润耗竭,资本会变得越来越愿意尝试新出现的富有吸引力的事物,并愿意去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这将推动新一轮技术高潮涌现。
至暗时刻
2020 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这是 1918 年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防控难度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紧接着,美联储两次紧急降息至零利率,推出前所未有的 2 万亿美元大规模 QE 计划。在全球范围内,交通运输、住宿旅游、文化娱乐等行业几乎停摆,整个工业供应链体系几近断裂,金融危机来势汹汹,新一轮经济萧条几乎扑面而来。
这是全球经济金融的至暗时刻。
但疫情只是导火索,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技术周期已经接近尾部,新的增长点还没有找到,资本形成正再次遭遇边际收益递减魔咒。一位叫作卢娜的作者说,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停滞的困境远超我们的想象。
2011 年,美国经济学家泰勒·科文在《大停滞》中断言,人们已经摘完“所有低垂的果实”。这些果实,包括数百年来廉价的土地资源和巨大的人口教育红利,同样包括科技创新。二战后,抗生素、电视机、电脑、核电站、航空航天、互联网等相继面世,那些定义了现代世界的东西,大部分都已经完成。
2013 年,《自然》发表了一篇悲观的文章《爱因斯坦之后,科学天才灭绝》,“天才就像命运多舛的渡渡鸟一样灭绝了。”新理论越来越难提出,伟大创新寥若晨星。近 60 年来,再无获得共识的伟大化学、物理学理论问世,再无激动人心的科学理论得到验证,再无发明创造可用“灯塔”来形容。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也没有一个突破性产品诞生,那些被人鼓吹的大数据,更像商业手段。
2016 年,美国经济学戈登提到,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的技术革命已接近尾声。“曾经我们想要能飞的汽车,今天我们得到的只是能输入 140 个字母的推特。”一切只是消费主义的表面繁华,信息大爆炸后,人类的命运打了个结。互联网科技龙头盘踞各大交易所市值前 10 名位置,但这些高科技公司也相继出现创造力枯竭的迹象,越来越难以找到获利丰厚的投资项目。
半导体领域,受摩尔定律影响,技术改进难度加大,但预期收益却在下降,2019 年销售额同比下降 12.1%。在通信领域,随着 4G 用户渗透率上升,通信市场饱和,我国电信业务收入同比只增长 0.8%,美国为 3.8%。在消费电子领域,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出货量已连续多年下滑,2019 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下滑约 7.5%。在互联网领域,2019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同比仅增长 3.36%。
与此同时,企业实际利润开始原地踏步。天风证券宋雪涛认为:美国企业总利润停留在 2014 年的水平,企业利润占 GDP 比例停留在 2005 年的水平。
许多科技企业只好投向金融化,通过回购推高自己的股票价格。
肆虐的风雨之后,科技的停滞远超想象,我们正冲入一段幽暗的隧道。
直到新冠疫情拉开了债务周期和经济周期的大幕。
走向边际递增
1986 年,罗默曾在《政治经济学》上发表文章《收益递增和长期增长》。
从亚当·斯密开始,李嘉图、马克思、凯恩斯、熊彼特、哈罗德、索罗……一代代经济学人都一致认为,技术是重要因素。可他们都将技术视为外生变量,即认为技术进步是一个完全由经济系统外部确定并输入系统的变量,它只对系统产生影响而不受系统的影响。这些经济学家也从不同角度认识到,资本投入的增加引起了产出的增长,但他们也承认,资本的边际收益是递减的。
但罗默引入了“规模报酬递增”的概念来对持续的增长进行解释。他认为,不同于资本、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规模报酬递减性,“知识”作为一种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当这种要素投入生产时,就会产生强大的正外部性,从而导致规模报酬递增的出现。在罗默的视野中,技术进步是内生的,也就是说,存在资本和技术进步相互促进的机制,国家必须以对设备投资的同样方式对待知识投资,构建资本投资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罗默的理论颠覆了传统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他站在了凯恩斯肩膀上。
2018 年,罗默因为该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回顾 5000 年人类的资本形成史,从凯恩斯到罗默,结合当下技术周期的演化,避免边际收益递减后崩溃的根本方法,是打造一个开放的耗散结构体系。不断有新的资本累积起来,不断优化资本形成渠道,不断推动新的增长点迭代出现,让人们相信世界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个耗散结构体系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 建立边际递减思维。资本无论投向何方,不管是农业、商业,还是军队征服、革命战争、远航贸易,抑或某种技术范式,都逃离不了边际收益递减的魔咒。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一劳永逸,必须时刻树立边际递减的忧患意识。
(2)开放的意义重大。以开放的姿态承认并接受不确定性,通过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是耗散结构体系从无序到有序的步。许多创新只有通过外国的直接投资或对外国人的开放才能获得,许多知识缘于自由获取和利用。从荷兰、英国,到美国,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体系,是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边际收益递增的重要基础,而其中,移民往往是创新力的群体。
(3)资本的原始积累十分重要。许多穷国常年忙于战乱、复仇,或者只进行低水平的农业劳动,或者闭关锁国,或者对资本流动采取严格的政治管束,那么,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就不可能有资本积累起来,也就不可能有足够资本投入到经济生产领域。没有投入,物质资本中蕴涵的先进技术也不能实现,就业机会减少,终导致经济的长期停滞甚至崩溃。
(4)资本形成的核心机制是价格发现。从荷兰阿姆斯特丹,到后来的伦敦、纽约,敏锐的价格发现机制是这些世界金融中心的基础。判断资本市场功能是否完善,不是看股指涨跌,更不能看交易量和换手率,而是风险定价的准确、有效和专业。只有定价准确、合理,资本才能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
(5)警惕复杂化,提高治理能力。对复杂化的投资,总是会在达到一个边界后,不可避免地产生边际收益递减,并进入一个崩溃性日渐增强的阶段。复杂化曾让金融巨头能够随心所欲获取大量利益,但也带来信息不对称、决策失误、道德风险,产生系统性风险,终让整个经济社会付出沉重代价。警惕复杂化的另一层含义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经济调控的灵活和精准程度。
(6)引导资本投向科技进步、教育研发、产业升级。无论是蒸汽机的发明和铁路的推广运用,还是电气技术的崛起,以及原子能、航天技术、生物工程、互联网等的快速发展,每一项科技成果的大规模运用,都离不开资本的先导和催化。科技进步是迭代递进的,效率呈指数上升。当一种类型的科技产业出现边际递减,另一种迭代科技又会推生新的超额利润区域。
不畏将来
2020 年初,在逐渐显现的衰退威胁中,全球经济迎来“黑暗开局”。
技术周期、金融周期尾部叠加,“黑天鹅”乱飞,“灰犀牛”乱撞。
至暗时刻,全球大变局快速演变的特征更趋明显。
熊彼特认为,当经济周期从景气循环到谷底的同时,也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以求生存的时候。
因此,每一次萧条都孕育着新技术革新的可能。
经济技术周期的黄昏时节,按照佩蕾丝的观点,会有两种力量同时聚集。
一方面,在某些以往增长快、获利颇高的部门,资本边际收益开始达到增长极限。越来越多的资本从景况不佳的经济中流出,却发现市场能够获得丰厚回报的机会日益减少,从而成为“闲置资金”。长久建立的产业面临资本边际收益递减的痛苦,并伴随经济社会政治的困境。
另一方面,当传统技术范式所开拓的利润耗竭,金融资本受到压力并开始寻求其他有利可图的或是令人兴奋的事物,并且愿意去承担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这不仅包括投向遥远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投向重大技术创新。前者可能会产生债务危机,而后者则将推动新一轮技术高潮的涌现。
20 世纪 90年代的时候,比尔·盖茨写了一本书叫《未来之路》。
在这本书中,盖茨试图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他认为未来之路不是由沙、石、泥土等构成,而是由信息构成。正如盖茨所预见的,信息数据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生产要素。
今天,人们又在想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未来之路”。有人总结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的 26 项代表性技术,大部分(11 项)还处于实验阶段,比如人造器官、超导材料等;部分(6 项)进入中试阶段(正式投产前的试验);还有部分(9 项)则已进入早期应用阶段,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在一些人看来,未来似乎已经触手可及,但这些道路将由什么铺就,通向何方,又能走多远,没有人知道。
全球科技创新的角逐,本质是创新资本形成效率的竞争。近年,为了适应科技企业的发展,满足多样化投融资需求,各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层次、产品服务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成熟市场都在积极利用技术成果,纷纷通过建立股权众筹、社交交易、双重股权、直接上市、私人市场、设立多套上市标准等方式,提高对科创企业的包容度,提升创新资本形成效率。适应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和需求,资本组织形式必将发生巨变。
互联网金融热潮已过,当年疯狂的 P2P 现在死了,留下一地鸡毛。
数字货币来势汹汹,有人把它当成新的共识和信仰,有人却认为这只不过是个骗局。
挂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名词的金融科技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其中有创新,也有泡沫。
但正如熊彼特所认为的,“泡沫通常发生在新产业或新技术出现的初期”。过去 10 年,世界上的所有政府和银行,都在疯狂地印钞票,盼望科学家和工程师能够在经济泡沫破灭之前,设法想出能够力挽狂澜的创世发明或重大发现。如果实验室的脚步跟不上泡沫破灭的速度,经济前景就会令人十分担忧。
这是我们有生之年亲历的惊险一幕,也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伏尔泰说:“不确定让人不舒服,可确定又是荒谬的。”
至暗时刻,就像英国诗人狄兰·托马斯的诗句所述:请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应当在日暮时燃烧咆哮。即使压力如影如魅,也要怒斥,也要在抗争中憧憬黎明。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