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大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锁线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27517
夏目漱石的《心》版本众多,为什么爱书人纷纷选择作家榜版?8大入手理由——
★ 日语直译,原汁原味: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奖得主金海曙,根据1914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的《心》初版翻译,传神还原夏目漱石文学特色!
★ 全新封面,颜值爆表:新锐设计师联合作家榜设计团队打造全新封面,内外双封,典雅独特,值得阅读收藏送人。
★ 全新插图,赏心悦目:特别新增29张全新手绘插图,再现小说经典场景。日式美学呈现,丰富阅读体验。
★ 全新导读,讲透精髓:新增译者金海曙精彩解读,带您轻轻松松读懂《心》的精髓。
★ 全新年表,完整收录:带您快速了解夏目漱石的成长细节和创作生涯,深入了解作品背景。
★ 全新惊喜,免费赠送:随书附赠夏目漱石手绘版画藏书票、封面同款精美手绘书签各1张。
★ 全新版式,疏朗美观:字体、字号、行距精致考究,全书印刷精美,适宜阅读,不费眼睛。
★ 口碑爆棚,销量逆袭:此译本一经上市,好评如潮!迅速登陆新书热卖榜!开始紧急加印!
★ “本书(《心》)献给所有追寻自我内心的人,你们终将如愿以偿。”——《心》作者 夏目漱石”
《心》:大学二年级时,我在一次旅游途中偶遇特立独行的先生,我们成为忘年交。那时我正处在迷茫之中,找不到人生方向,特别想从先生那儿汲取人生智慧和精神力量。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先生是个游手好闲的人,而且十分神秘,时常说自己是一个孤独的人。
大学毕业不久,父亲突然病危,我告别先生回老家照顾父亲,就在这时,我意外地收到了先生的一封长信,他给我述说了一个深藏于心的惊人秘密……
先生和我001
父母和我091
先生和遗书139
夏目漱石年表271
日式青春手绘291
★ 献给所有追寻自我内心的人,你们终将如愿以偿。——本书作者 夏目漱石
★ 任何时候有机会重读漱石的作品,我都会震惊于其作品的出色。——村上春树
★ 我十分喜欢的日本历史人物是夏目漱石。——坂本龙一
★ 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发起“一千年来日本至受欢迎的作家”调查,夏目漱石高居首位;超过了《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界面新闻
★ “读者想传给后代的夏目漱石作品”,《心》位列第三。——朝日新闻
★ “读者喜欢的岩波文库”榜首。——岩波书店
★ 亚洲二十世纪“塑造时代的5本书”榜首。——时代杂志
★ 新潮文库累计发行量首位的小说。——日本经济新闻
《日式青春手绘》
一
夏目漱石本名为夏目金之助,笔名漱石。1867年2月9日出生于江户的牛込马场下横町(现为东京都新宿区的喜久井町),水瓶座人。夏目漱石的父亲叫小兵卫直克,是个小吏,生了八个孩子。夏目漱石小,自幼被送给一个叫盐原昌之助的做养子。户口本上,夏目漱石被登记为盐原家的长子。在他7岁时,养父盐原昌之助出轨寡妇日根里胜,导致养父母反目,夏目漱石随养母搬回自己亲生父母家住,后来一度与养母单独生活。养父母离婚后,夏目漱石又与养父和日根里胜及其女儿阿莲住到了一起。夏目漱石的亲生父亲和几个哥哥都与他关系平平,并对他的文学志向有鄙夷之意,而亲生母亲在他14岁那年便因病去世。直到他21岁,夏目漱石才回归原籍,恢复了夏目的姓氏。这段复杂的人物关系,对夏目漱石内心成长显然有重大影响,在他日后的作品中也多有反映。
纵观夏目漱石一生,虽然夏目漱石出生于一个极为动荡的年代,日本整个社会正处于革故鼎新的关键时期,但他本人的人生履历却总体波澜不兴。自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文学院英文科毕业,当过高中和大学的讲师,33岁时被选为公派留学生赴伦敦,35岁回国。除此之外,就是勤奋地写作。夏目漱石体弱多病,曾饱受腹膜炎、胃溃疡、肺结核和神经衰弱的困扰,还有许多小毛病,也一度曾有过发疯的传闻。49岁夏目漱石死于糖尿病、胃溃疡和腹腔大出血。死后他的大脑和胃捐给了东京帝大医学部,他的大脑迄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
夏目漱石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享有尊崇地位,被誉为“国民作家”,著作颇丰。年轻时热衷于俳句、汉诗和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曾立志以汉文出道。后结交俳句大家正冈子规为友,并以汉诗体创作游记《木屑录》,在俳坛上小有名气。夏目漱石为正冈子规《七草集》评论时落款“漱石妄批”,后《木屑录》出版,署名“漱石顽夫”,首次正式使用了“漱石”为笔名。“漱石”本是子规雅号之一,后转给夏目使用,“漱石”二字出自《世说新语•排调》:“孙子荆少年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后来夏目漱石另有机缘,目光投向西方,并立志于小说创作。1899年4月,他于《子规》杂志发表《英国文人与新闻杂志》,8月发表《评小说》,其文学才华由此声名鹊起。这年夏目漱石32岁。1905年,夏目漱石发表小说处女作《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一再连载。夏目漱石深受鼓舞,因而凝聚了创作动力。这年夏目漱石38岁。此后10年成为他创作的高峰期,接连创作了《三四郎》《后来的事》《门》《春分之后》《行人》和《心》等等一系列作品,有所谓“爱情三部曲”和“后爱情三部曲”之说。其写作风格对个人心理的描写精确细腻,开启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门下出过不少名家,另一小说大家芥川龙之介也出自他门下。夏目漱石在日本文学史上是一位开创性人物,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了面值1000的日元钞票上(2004年改为医学家野口英世),整整20年间,夏目漱石占据了日本全体国民的日常生活。
二
《心》发表于1914年4月,是所谓“后爱情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作者后期代表作之一。夏目漱石长期受胃溃疡折磨,1910年在伊豆半岛疗养期间,病情急转直下引起胃痉挛,呕血不止,陷入不省人事的“死亡30分钟”。这次经历使他一改游戏式的创作风格,从正面探求人生,开始剖析明治时代知识分子孤独的内心世界。据有关资料载,“《心》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作品,至今仍跻身于日本中学生喜欢读的十部作品之列。它是一部利己主义者的忏悔录,深刻揭露了利己之心与道义之心的冲突”,其中所言“日本中学生喜欢读的十部作品”待考。但不管怎样,《心》的确可以看成是日本百年前的一部青春小说。
这部小说在叙事结构上,分为上、中、下三个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的故事。
小说上篇题目为“先生和我”,其中的“我”可视同小说男主,二十来岁。从大二写起,写到男主毕业结束。“我”是从偏远乡下到东京读书的学生,家庭条件属于衣食无忧,但旅游还差点钱的这种。男主向往都市生活的繁华,对乡下的沉闷陈旧充满厌倦。男主在旅游景点偶然遇上了一个叫“先生”的人,两人结为挚友,男主非常想从先生那儿汲取精神力量和人生智慧。交往过程中,先生是个游手好闲之辈,成天什么事都不做,只是各种思考,显得十分神秘,欲言又止。整个小说的上篇渐渐埋下“钱很重要”和“爱情是罪恶的”两处伏笔,也渐渐将叙事聚焦到了“先生”其人,这是重点。
小说中篇题目是“父母和我”,这一段是旁枝逸出。小说男主毕业回了老家,主观上男主似乎要在东京找份工作,但还没找到,一般的也看不上,人生规划不甚清晰。此时他父亲重病濒死,一套家长里短。在这里作者的笔触相当细腻,写出了城市快速发展和乡下人物情感难以兼容的社会风俗,有如展开了一幅日本明治时代的手绘风俗画卷,读起来轻松畅快。夏目漱石笔下不经意流露出的“人味儿”,也让译者觉得盛名之下,确无虚士。然后,在男主的父亲即将死去的后几个时辰,男主终于收到了一封先生的长信,这封信里讲的是先生自己的故事。写完这封信,先生就自杀了。男主大惊之下,抛下濒死的父亲,跳上了重返东京的列车。读到此处,译者不禁掩卷长思。夏目漱石为何要在小说中部,夹上一段和“先生”并无关联的乡土叙事呢?就一部小说结构而言,此中篇的存在无疑增加了小说的纵深和空间感,但再深入一想,夏目漱石先生或许另有深意存焉。
小说下篇题目是“先生和遗书”,完整揭秘了先生的故事,叙事长度也几乎占了上、中篇之和。下篇通过一封遗书的形式,展开了《心》这部小说的叙事重点。先生是个真正的富二代,少年时父母俱丧,被托付给了叔父照管,他一心东京求学,便把家业委托给叔父全权打理。叔父却将他的家产有计划地转移到自己名下,还想把女儿也嫁给他,以达到合理合法完全占有其家产的目的。先生识破奸谋,家庭决裂,亲情无存,但终于挽回了部分财产损失。先生携巨款只身来到东京,租了民宿住下,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女儿,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先生却因叔父欺诈在先,对他人存有深刻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意。其间,他又为帮助陷入困境的好朋友、好兄弟K,将K也请到民宿里一起居住。结果K也爱上了房东的女儿,并向先生坦白了自己的心迹。这让先生措手不及,认为这是K为了堵住他的口而先手摊牌的伎俩。说起来,这些都是老套路。但作者的力量也就在这里。先生和K亲如兄弟,彼此都是屡遭背叛、将对方视同自己信任的人,结果他们迎头撞上了爱情。
先生对K开始了猜忌、试探并布下陷阱,他批评K“不求上进”,折磨得信奉真宗教、人生必须“精进”的K痛不欲生。然后先生利用K的性格弱点,寻隙而进,悄悄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捷足先登,抱得美人归。知道了真相后,K在绝望中自杀,同时也给先生留下了一生的精神枷锁。不安和自责始终追随着先生,让他的幸福生活永远笼罩在自私和背叛的阴影下。先生始终不敢将K自杀的真相告诉妻子,生活得无望而又孤独。在邂逅了本书男主的“我”之后,先生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这段经历一吐为快,自杀向兄弟谢罪解脱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