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0297354丛书名: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系列丛书
本书运用了海量的实例来演示收集资料的方法。在详细解释各类实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资料收集的相关概念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证案例源自美国、南非、英国、印度等国家。资料收集的核心概念适用于各种定性研究、调查、问卷调查、深度定量研究、混合方法的综合研究、解释研究以及个案研究。
本书的特殊之处在于避开了方法论中不同流派之间长久以来的纷争,尤其是质疑了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分割为两大阵营的合理性。本书中各章节的安排有助于为这两大阵营架起联结的桥梁。
第1章 资料收集:研究实践导论
1.1 研究与资料的收集
1.2 研究发现
1.3 资料
1.4 原因
1.5 抽样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2章 质性资料的收集
2.1 访谈
2.2 记录
2.3 编码
2.4 意义
2.5 解释
2.6 观察者偏见
2.7 表述
2.8 焦点小组
2.9 文献分析
2.10 准确性
2.11 伦理审查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3章 参与式研究及相关方法
3.1 参与式研究
3.2 从实践出发
3.3 行动研究
3.4 观察方法
3.5 网络资料收集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4章 实验及系统化的资料收集
4.1 问卷设计
4.2 实验数据的处理
4.3 志愿者伦理
4.4 市场调研方法
4.5 个案研究的系统化资料生成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5章 用于资料收集的调查方法
5.1 操作化
5.2 测量
5.3 因果关系
5.4 数据清理
5.5 数据提取
5.6 奇异值
5.7 创建子数据集
5.8 调查数据的加权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6章 资料收集中的个案研究法
6.1 个案研究
6.2 比较研究
6.3 配置
6.4 偶然性
6.5 因果机制
本章的延伸阅读
第7章 资料收集相关概念的总结与建议
7.1 事实
7.2 现实
7.3 回溯
本章的延伸阅读
附 录
参考文献
索 引
译后记
导论
阅读本书时,你或许希望了解经济又快捷的资料收集法、精准而复杂的资料收集法、访谈或人类学的资料收集方法,以及资料收集中的混合方法应用。所有这些资料的收集方法都存在着互通性,在实践中能够轻松实现。阅读本书的时机是研究伊始,不过,即使是在研究后期,也可以它为指南来回顾整个研究过程,使研究主题更加清晰完善、重点突出。第1章描述了何谓好的研究:研究结果的检验以及如何发现重要的选题。核心概念包括:研究与资料的收集(1.1)、资料(1.3)和研究发现(1.2)。正是基于这些概念,我们采取不同的策略来收集资料。
第2章探讨了质性资料的收集方法,包括网络资料的收集和基于文本的文档收集。第3章介绍了观察及有关的资料收集方法,包括访谈(2.1)、表述(2.7)、参与式研究(3.1)和网络资料收集(3.5)。这里我要强调的是,研究并不一定要严格地按“阶段”进行。相反,即使在分析阶段,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料,我们也可以重新去收集资料。由于编码的用途将影响资料采集的组织形式,故仔细琢磨资料的编码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还要高效地管理项目以确保留有充足的时间重返调研现场,而不至于耽误整体的时间安排。本书有助于读者从芜杂的资料中找到真正需要的资料,这些资料的代表性高、见解独到,并且转录正确、蕴含着真知灼见。
第4章涉及实验数据和随机对照试验。第5章则是关于调查与二手资料。这里的资料收集包括问卷设计、数据清理(5.4)或者从更大规模的公共数据资源中选取部分调查数据[数据提取(5.5)]。出于设计问卷、生成调查数据的考虑,我还介绍了一些核心概念,如操作化(5.1)和测量(5.2)。而数据提取(5.5)、创建子数据集(5.7)和调查数据的加权(5.8)等专题的讨论,则有助于我们对大规模数据集进行反复应用。
由于这些数据集大多数是免费的,所以研究者只需利用诸如NESSTAR这样的便捷方式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小数据集,并从中生成准确的图表和表格。就此而言,资料“收集”还包括了二手调查资料的再次应用。
第6章介绍了个案研究(6.1)和比较研究(6.2)方法。鉴于运用混合方法进行研究时均要收集资料,所以本书重点对混合方法下各种研究设计的策略进行了审视。选择混合方法的研究者通过阅读全书,可以重新选择并完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所以,本书并未设置专门的一节来讨论混合方法。
第7章对研究项目的具体实践给出了一些建议来作为全书的总结,譬如田野笔记在研究中的运用。这里,从实践的角度深层次地探讨了事实(7.1)与科学的问题。全书涉及伦理的方方面面,其中设有专门的章节讨论研究伦理[第2章的伦理审查(2.11)]。
不同的研究者皆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无论是评估专家、市场研究专员、正在做项目的学生、博士生、管理研究者,还是那些希望研发教育网站或分析考试成绩的教育工作者,均能从中汲取养分。
鉴于本书在现实中的方法论基础跟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法相一致,它跟健康研究和心理学研究亦存在着特殊的关联性。第1章对此进行了详细解释。可喜的是,健康的社会模型与疾病的生物学模型可以被用于同一项目的研究之中。
在我看来,旨在发现事实的自然科学和旨在意义探索的社会科学并非水火不容。二者都根植于人类世界和自然现实,均提出了可被检验的陈述。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很多结论都是由于个人对错误论断的固执己见或是在不符合伦理的研究框架下而得出的,因此,不同的立场观点(即使真的存在)也可以彼此调和、相互包容。立场和呈现是第2章的核心话题。跟许多现实主义者一样,我也坚持以伦理为导向来确定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祝你的研究之旅愉快!
温迪·奥尔森
2011年于曼彻斯特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