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铜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90494
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紧贴医患共同关心的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结局
本书引进自世界知名的Springer出版社,由意大利泌尿科及泌尿妇科专家 Vincenzo Li Marzi 和 Maurizio Serati 共同编写,主要阐述了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存在争议的热点话题,不仅涵盖了盆底的功能解剖、盆腔器官脱垂的病因、评估及治疗等话题,还对盆腔器官脱垂诊治中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文献回顾及分析。书中所述均从临床实际应用出发,紧贴医患共同关心的盆腔器官脱垂治疗结局,对现存争议话题试图探索出较优结论,启发读者进一步理解及思考,非常适合泌尿科及泌尿妇科相关医师参考阅读。
篇 总 论
第 1 章 盆底重建手术外科解剖学
一、概述
二、盆底功能解剖学
三、尿道支撑结构
第 2 章 盆腔器官脱垂的病理生理学和流行病学
一、POP 的患病率和发病率
二、POP 的病理生理学
三、分娩
四、妊娠
五、产科因素
六、肥胖
七、年龄
八、遗传与基因因素
九、种族和民族
十、结缔组织疾病
十一、便秘
十二、既往手术史
第 3 章 泌尿生殖器官脱垂伴发的功能障碍
一、泌尿生殖器官脱垂伴发的功能障碍
二、一般考虑
三、膀胱过度活动症概述
四、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
五、逼尿肌无力
六、尿动力检查的作用
七、性交尿失禁
八、性功能障碍症状
九、下尿路疼痛和(或)其他盆腔痛
十、下尿路感染
第二篇 检查与诊断
第 4 章 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评估及诊断方法
一、家族史
二、既往史
三、现病史
四、体格检查及 POP-Q 评分
五、影像学与辅助检查
第 5 章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尿动力学评估的时机及指征
一、概述
二、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
三、POP 与尿急 / 急迫性尿失禁 / 排尿功能障碍
第三篇 治 疗
第 6 章 盆底肌锻炼与脱垂:预防还是治疗
一、脱垂与康复的理论基础
二、从康复学角度评估脱垂
三、POP 康复证据
第 7 章 子宫托:需要重新认识的治疗方法
一、子宫托应用发展史
二、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子宫托
三、疗效
四、患者特点与子宫托的选择
五、管理
六、并发症
第 8 章 盆腔器官脱垂的筋膜修复手术
一、概述
二、支持修复
三、前盆腔修复术
四、后盆腔修复术
第 9 章 骶骨固定术:传统腹腔镜手术与机器人辅助手术
一、骶骨固定术手术指征
二、手术步骤
三、开腹手术与微创骶骨固定术效果评价及并发症的文献综述
第 10 章 盆腔器官脱垂的经阴道网片修复:迈向新时代
一、阴道网片植入术的介绍和历史
二、为什么要使用阴道网片进行 POP 修复
三、为什么不应该使用阴道网片进行 POP 修复
四、何时使用阴道网片进行 POP 修补术
五、何时使用生物补片
六、结语
第 11 章 阴道后壁修补术的手术方式评估
第 12 章 子宫切除术在泌尿生殖系统脱垂中的作用
一、子宫脱垂
二、无子宫脱垂的盆腔器官脱垂
第四篇 疗效及随访
第 13 章 脱垂手术疗效评估方法
一、概述
二、患者主观疗效评估:生活质量
三、患者主观疗效评估:症状
四、个人问卷表
五、客观结局评估:解剖学
六、客观结局评估:再次手术率
七、手术成功的定义
第 14 章 盆腔器官脱垂术后泌尿、肠道及性功能症状
一、概述
二、泌尿症状
三、肠道症状
四、性功能
盆腔器官脱垂不仅是器官的解剖学下移,同时还伴有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及治疗效果等的影响因素众多,许多方面尚无共识,且存在争议,使得泌尿妇科领域充满挑战,但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就像本书原书前言中引用 Te Linde 所说的话,没有哪位医生对他治疗过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远期效果充满的信心。
本书围绕盆腔器官脱垂临床诊治中的困惑及有争议的问题,在回顾文献的同时,结合作者自身的经验,进行了客观的剖析和阐述。书中所述涵盖盆底功能解剖、流行病学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疾病评估及治疗等诸多方面。尽管多数热点问题未能给出肯定的答案,但足以引起读者的重视与思考,并有助于在临床实践中避免不良结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基于以上特点,本书更适合有较丰富临床经验的泌尿妇科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中遇到困惑时拿出来查阅相关内容,反复琢磨,定有裨益。
在本书翻译过程中,我本人对原本临床中的很多困惑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深感获益。相信本书对泌尿妇科医生都会有帮助。
感谢王建六教授在百忙之中审阅译稿,并在诸多方面给予指导。感谢苗娅莉教授和吴桂珠教授承担了本书的大量译校工作,感谢本书的学术秘书王世言医生的细致组织协调,感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在本书引进及出版方面给予的帮助,感谢所有译者的辛勤努力。
尽管我们在翻译过程中,竭力忠于原著,但由于译者较多,各自翻译风格有所不同,加之中外术语规范及语言表述习惯有所差异,中文翻译版中可能存在一定的疏漏及欠妥之处,敬请各位同道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秀丽
盆底器官脱垂(POP)是一种发生率很高、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命质量的疾病,对其临床诊治不断进步,也存在一些争议的问题,如POP对膀胱功能的影响、POP与与压力性尿失禁是否同期手术修复等问题。本书通过大量的文献总结,结合作者的临床实践经验,在系统阐述POP的诊治原则和方法的同时,对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体现了百家争鸣、以病人为中心和实事求是的临床作风,相信本书中文版必将对我国的泌尿外科和妇产科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产生重要的指导作用。——廖利民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博爱医院泌尿外科及神经泌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常委兼尿控学组组长
第 8 章 盆腔器官脱垂的筋膜修复手术
Fascial Surgical Repair for Prolapse
Michele Meschia 著
宋佼洋 孙秀丽 译
一、概述
本章的重点是经阴道途径筋膜重建手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身体的正常支持结构,同时将脱垂器官恢复到正常的解剖位置,减轻或改善脱垂症状。
根据脱垂的程度和位置,手术通常涉及对阴道、阴道前后壁和会阴部的整体修复。因此,根据不同的腔室对脱垂进行分类是武断的,因为阴道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一个腔室的脱垂往往与另一个腔室的脱垂有关。
脱垂修复手术有很多种术式。这表明对于手术方法,目前仍缺乏共识。
传统的子宫阴道脱垂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即使子宫没有病变;然而,同时行子宫切除术是否为脱垂手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尚不清楚,而且几乎没有随机临床试验对行子宫切除术与不行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只有在想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保留子宫。但近这种做法受到了质疑,因为许多国家的妇科医生和患者不倾向于切除子宫。而且由于许多其他原因,包括性生活需求、身体形象以及个人和文化偏好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女性要求保留子宫。60% 的女性表示一旦有同样有效的不需子宫切除的脱垂修复手术出现,她们会拒绝子宫切除术 [1]。
大多数旨在悬吊阴道顶部的手术在有无子宫切除的情况下均可以进行,尽管有时需要一些重要的技术调整。Gutman 和 Maher [2] 通过回顾性研究得出结论,对于要求保留子宫的女性,子宫脱垂修复的同时保留子宫是可行的。虽然脱垂女性合并无症状的子宫病变风险很低 [3],但对于有宫颈病变、异常子宫出血和绝经后出血病史的女性或子宫恶性肿瘤高危的女性,不建议保留子宫。
二、支持修复
顶段支持是盆腔器官支持的基石。无论子宫是否存在,必须评估的支撑性。如果没有良好的子宫悬吊或子宫切除术后的阴道断端悬吊,阴道前后壁会在腹腔内压力作用下向下脱垂。由于对阴道前壁的重要性,如果修复不够,即使阴道前后壁修复很好仍可能会失败 [4, 5]。缺陷的识别是评估盆腔支持缺陷的难题之一。针对缺陷的手术有很多种术式,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一)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
1957 年,McCall [6] 描述了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时关闭后穹窿以防止肠疝形成的技巧。此后一些外科医生对该术式进行改良,即同时进行子宫骶韧带缝合来加固支持。这是常用的闭合阴道断端的技巧,特别适用于中度盆底器官脱垂修复手术行子宫切除术时。
改良的 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是用一条或两条延迟可吸收缝线,先缝合一侧子宫骶韧带,至 Douglas 窝和阴道断端,再缝合对侧的子宫骶韧带 [7]。不可吸收缝合线是否能提供更高的治愈率尚不确定,但它确实会更多地导致缝合线侵蚀 [8]。许多权威学者主张使用此步骤作为每个阴道子宫切除术的一部分,即使在没有脱垂的情况下,以尽量减少因术后支持不够导致的穹窿脱垂(图 8-1)。
尽管改良的 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的应用很广泛,但有关其结果的文献报道却很少。一项小规模的回顾性研究(每组 n=62)比较了 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与骶棘韧带悬吊术,发现在手术后 9 年内复发率(15%)没有差异 [9]。梅奥诊所的一项较大规模的回顾性研究(n=693)显示患者满意度为 82%,再手术率 5.2% [10]。
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的风险包括输尿管梗阻或损伤。建议术中行膀胱镜检查,静脉注射靛蓝胭脂红或亚甲蓝,以确认输尿管是否通畅。
近发表了一项大型回顾性研究,比较了改良的 McCall 后穹窿成形术与高位子宫骶韧带阴道穹窿悬吊术(USL)的效果 [11]。共对 339 例患者进行了平均 26 个月的随访评估。任何部位的脱垂复发和再手术率方面两种术式没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 20.9% vs. 1.4%,15.3% vs. 1.6%)。在 McCall 和 USL 中输尿管损伤率均较低(分别为 1.9% 和 0.8%)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