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1153101
《孔子家语》,现存十卷四十四篇,是一部详细记录孔子与其弟子之间问答行事的典籍,保留了大量《论语》未曾收录的文献,具有极大的史料参考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孔子研究书”(杨朝明语)。此次推出的《孔子家语校注》,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同文书局本、玉海堂本、《四库全书》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为校本,除了将王肃注全部吸收外,还对一些重要人物、历史事件、疑难字词等予以简要注释。书末附有几篇重要的序跋,供读者参考。
前言
孔子家语卷
相鲁
始诛第二
王言解第三
大婚解第四
儒行解第五
问礼第六
五仪解第七
孔子家语卷第二
致思第八
三恕第九
好生第十
孔子家语卷第三
观周第十一
弟子行第十二
贤君第十三
辩政第十四
孔子家语卷第四
六本第十五
辩物第十六
哀公问政第十七
孔子家语卷第五
颜回第十八
子路初见第十九
在厄第二十
入官第二十一
困誓第二十二
五帝德第二十三
孔子家语卷第六
五帝第二十四
执辔第二十五
本命解第二十六
论礼第二十七
孔子家语卷第七
观乡射第二十八
郊问第二十九
五刑解第三十
刑政第三十一
礼运第三十二
孔子家语卷第八
冠颂第三十三
庙制第三十四
辩乐解第三十五
问玉第三十六
屈节解第三十七
孔子家语卷第九
七十二弟子解第三十八
本姓解第三十九
终记解第四十
正论解第四十一
孔子家语卷第十
曲礼子贡问第四十二
曲礼子夏问第四十三
曲礼公西赤问第四十四
附録
孔子家语后序
孔子家语后孔安国序
孔子家语序
孔子家语后序
毛晋题识
何孟春题识
刘世珩题识
《孔子家语》一书,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行的重要典籍。此书命运多舛,长期被认为是伪书(如宋王柏《家语考》、清姚际恒《古今伪书考》、范家相《家语证伪》、孙志祖《家语疏证》等),备受批评。随着出土文献的陆续面世,证实该书不伪:一九七三年,河北定县八角廊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儒家者言》,内容与今本《家语》相近;一九七七年,安徽阜阳双古堆西汉墓也出土了篇题与《儒家者言》相类的简牍,内容同样和《家语》近似。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今本《孔子家语》是有来历的,早在西汉即已有原型存在和流传,并非伪书。
关于《家语》的编者与成书,孔子后裔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如是说:“《孔子家语》者,皆当时公卿士大夫及七十二弟子之所咨访交相对问言语也。既而诸弟子各记其所问焉,与《论语》、《孝经》并时。弟子取其正实而切事者,别出为《论语》,其余则都录之,名之曰《孔子家语》。”据此,《孔子家语》也同《论语》一样,出自孔子弟子之手。杨朝明在《孔子家语的成书与可靠性研究》一文中如此描述:“他们(孔子弟子)便聚汇孔子言论,集中孔子学说,终在孔子裔孙子思的主持下,共同编辑了《孔子家语》。”子思主持编辑的这部书,当时书名为何,篇卷多少,不得详知。孔安国《孔子家语后序》曰:“当秦昭王时,荀卿入秦,昭王从之问儒术,荀卿以孔子之语及诸国事、七十二弟子之言凡百余篇与之,由此秦悉有焉。始皇之世,李斯焚书,而《孔子家语》与诸子同列,故不见灭。高祖克秦,悉敛得之,皆载于二尺竹简,多有古文字。及吕氏专汉,取归藏之,其后被诛亡,而《孔子家语》乃散在人间。好事者或各以意增损其言,故使同是一事而辄异辞。孝景皇帝末年,募求天下遗书,于时士大夫皆送官,得吕氏之所传《孔子家语》,而与诸国事及七十二子辞妄相错杂,不可得知,以付掌书,与《曲礼》众篇乱简合,而藏之秘府。元封之时,吾仕京师,窃惧先人之典辞将遂泯灭,于是因诸公卿士大夫,私以人事,募求其副,悉得之,乃以事类相次,撰集为四十四篇。”据孔安国所说,可粗知《家语》早期的大概流传情况,也知今传四十四篇本为孔安国所整理。
此次整理,所据底本为《四部丛刊》本,所用校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玉海堂本、同文书局本、《四部备要》本、《百子全书》本。各版本具体情况简述如下:
《四部丛刊》本,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吴郡黄鲁曾刊本,民国间商务印书馆辑入《四部丛刊初编》,书首题“上海涵芬楼借江南图书馆臧明飜宋本景印”。前有王肃《孔子家语序》,后有黄鲁曾《孔子家语后序》。宁镇疆《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评价曰:“黄鲁曾刊本虽偶有残缺,但其源出甚早,版本学特征也较纯粹,故佳处往往出诸本上。”所谓“偶有残缺”,大概是指卷九、卷十某些篇节有些材料残缺或错乱。
《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据明崇祯毛晋汲古阁刊本钞。《四库提要》曰:“此本则毛晋所校刊,较之坊刻,犹为近古者也。”崔富章在为齐鲁书社版《景宋蜀本孔子家语》撰写的前言中说:“两本(黄鲁曾刊本、毛晋汲古阁刊本)比较,毛本稍优,主要是九、十两卷,黄本篇节支离错乱,而毛本秩然不紊。不过,毛本自有缺陷。天启末崇祯初(1627),毛晋购得宋刊本,缺卷一、卷二(十六叶以前),毛氏‘亟付剞劂’,只有采用明本补足底本,而替补本讹误颇多,遗传汲古阁刊本,造成先天不足。”《四库》本前有乾隆帝御题、王肃《家语序》,后有孔安国《后序》、毛晋《识》、何孟春《识》。
玉海堂本,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刘世珩玉海堂影宋本,据毛晋旧藏宋蜀大字本影刻,首题“玉海堂景宋丛书之一光绪二十有四年太岁在戊戌二月贵池刘世珩以家臧汲古合旧本付刻于武昌黄冈陶子霖镌”。齐鲁书社二○一四年影印发行,书名为《景宋蜀本孔子家语》,线装四册。书前有崔富章《前言》、王肃《孔子家语序》;书后有孔安国《后序》、刘世珩《孔子家语札记》、明毛晋《识》、明毛扆《识》。崔富章《前言》评价此本:“既能订正嘉靖黄本卷九、卷十之支离错乱,又足以弥补毛氏汲古阁刊本卷一、卷二诸多讹误,后来居上,是名副其实的《孔子家语》传世善本。”宁镇疆《今传宋本孔子家语源流考略》评价曰:“刘氏玉海堂本与汲古阁刊本虽同出毛氏旧藏,但亦不尽相同:刘本前半多将后人之校语或按语误成王肃注文,而汲古阁刊本则多有据他书校改正文者。”
同文书局本,简称“同文本”,上海同文书局据内府藏本石印。此本每叶九行,行十七字。廖名春、邹新明曾以此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本、玉海堂本为参校本进行校勘标点,纳入《新世纪万有文库》,辽宁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出版。
《四部备要》本,简称“《备要》本”,据毛晋汲古阁本校刊,前有王肃《孔子家语序》,后有黄鲁曾《孔子家语后序》,附录孔安国《后序》。中华书局一九八九年出版。就文字来看,此本与《四部丛刊》本差异小。
《百子全书》本,简称“《百子》本”,扫叶山房一九一九年石印本。在文字方面,该本与他本多有不同,大概是据他书校改所致,且有妄改之嫌。在篇卷次序方面,卷一至卷八各篇与他本一致,卷九、卷十改变了篇目次序:他本卷九为《七十二弟子解》、《本姓解》、《终记解》、《正论解》,卷十为《曲礼子贡问》、《曲礼子夏问》、《曲礼公西赤问》,而该本卷九为《正论解》、《曲礼子贡问》、《曲礼子夏问》、《曲礼公西赤问》,卷十为《本姓解》、《终记解》、《七十二弟子解》。浙江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据扫叶山房石印本影印发行。
另外,在校勘或注释方面,我们还参考了以下整理本:
张树业、王秀江点校《孔子家语》,以黄鲁曾覆宋刊本为底本,以玉海堂本、《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参校本,收入《儒藏》精华编八○册,北京大学出版社二○一四年出版。
张涛《孔子家语译注》,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四库全书》本、同文书局本、玉海堂本、《四部备要》本、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为参校本,对《家语》进行注译,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出版。后又进行补益完善,二○一七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杨朝明、宋立林《孔子家语通解》,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以《四部备要》本、《四库全书》本、同文书局本、玉海堂本、陈士珂《孔子家语疏证》为参校本,对《家语》进行校正、注释和通解,齐鲁书社二○○九年出版。
王国轩、王秀梅《孔子家语》(译注),以《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四部丛刊》本为参校本,对《家语》进行译注。中华书局将其纳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于二○一一年出版。
底本原有之王肃注,今亦全部吸收,置于段后“校注”中,以供参考。
李学勤先生在给《孔子家语通解》写的序言中曾说:“《家语》缺少精校佳注,不利于进一步工作的进行。”我们把李先生“精校佳注”的要求作为努力的目标,虽然主观上始终朝着这个目标尽心去做,但由于水平所限,难以达到李先生期待的高度。书中定存不少错误,祈方家不吝教正。
高尚举 写于二○二○年九月十日教师节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