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1734133
一、自主学习力话题普适性强,孩子没有学习动力、写作业磨蹭、沉迷游戏等现象普遍存在,家长花钱、耗时、费力,却没有任何效果,解决这类问题的市场需求大。适逢开学季,话题点契合。
二、作者创新性提出“五顶学习帽”概念,逐一分析自主学习的五大支撑力:学习内驱力、情绪自控力、习惯自控力、学习竞争力、学习抗逆力。结合前沿学习理论和个人咨询案例经验,内容方法贴近现实环境。
三、本书提供从方法到做法的落地操作,25个章节各配有家庭练习,边学边练,实操性强。
四、作者付立平在孩子自主学习领域从事相关工作、研究近20年,也是樊登读书新父母大学五大导师之一,在该领域有知名度。
五、作者女儿现就读于人大附中,是年全国十大读书人物获得者,此次为妈妈的书撰写推荐序,内容颇具感染力。
六、全书双色印刷,配有插图说明,阅读体验好。
帮助孩子提升学习成绩为什么这么难?
其实你只是用错了方法
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付立平老师
教你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
带领孩子发现并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有的孩子没有学习意愿,不爱学习;有的孩子学习不得法,很努力但依然成绩不理想,家长绞尽脑汁依然无计可施。但也有些孩子自觉主动,甚至能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且并不觉得累。本书旨在帮助读者带领孩子发现并享受学习和探索的乐趣,为读者提供可以实际应用的科学培养方法。作者创新性地提出“五维学习力”,全方位助力解决孩子的学习难题,消除厌学情绪,激发学习意愿与热情,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他律”变“自律”。
推荐序
序言
部分 白色学习帽:学习内驱力
第1章 成长型思维:强调努力而非天赋
第2章 激发内驱力: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第3章 建立目标感:收获达成目标的喜悦
第4章 积累胜任感:在鼓励中成长
第5章 收获价值感:持续学习的热情源泉
第二部分 红色学习帽:情绪自控力
第6章 敏锐识别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第7章 学会情绪暂停:不要在情绪中处理问题
第8章 减少无效说教:从“家长多说”到“孩子多说”
第9章 破解行为密码:找到孩子不当行为的目的
第10章 充分利用犯错: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第三部分 黄色学习帽:习惯自控力
第11章 自理:在家务中养成
第12章 自律:源自责任感
第13章 专注:变“被动注意”为“主动注意”
第14章 高效:看到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第15章 独立: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 蓝色学习帽:学习竞争力
第16章 问题驱动,激发孩子自主体验
第17章 利用笔记,学习事半功倍
第18章 高效记忆,利用知识留存工具
第19章 深度阅读,既有兴趣又有方法
第20章 思维训练,看到思考的路径
第五部分 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第21章 培养逆商,迎难而上
第22章 反脆弱,告别玻璃心
第23章 抗虚拟感,丰富现实体验
第24章 告别低效勤奋,掌握学习金字塔
第25章 无条件接纳,给孩子安全基地
结语
第14章 高效:看到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显示,3~15岁儿童平均校外生活时间分配,花费时间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他作业),用时87.85分钟(近一个半小时)。该报告发布后便引起广泛关注,除对作业多、负担重的讨论外,很多家长也反映,实际上孩子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写作业拖延。孩子写作业拖延几乎已成为大部分家长的“心头之痛”之一。本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孩子写作业拖延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以及可以怎样解决。
孩子拖延背后的原因
孩子写作业拖延的问题,几乎每天都在这些家庭的生活中上演。在访谈过近万名家长、剖析过数千份案例后,我们发现,孩子写作业拖延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儿童注意力稳定性持续时间不长
孩子学习时似乎总有忙不完的小动作,没进入学习状态。如前文所述,儿童注意力的稳定性持续时间有限。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力持续时长也会增长,但平均而言,孩子到1_2_岁,才能保持专注达3_0_分钟,而孩子一次性完成各科作业,通常需要1_~2_个小时,所以孩子常常会出现做十几分钟作业后就会被别的东西吸引的状态。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相信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专注力会逐渐提高,写作业拖延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孩子基础弱,学习困难
很多孩子在学习中容易发生“一听全会,一做全废”的现象,老师讲课时感觉都懂,可一看到题目就发懵,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作业根本不会做。家长苦口婆心催促了半天,作业不仅没有丝毫进展,孩子的感觉也会愈加糟糕。学习基础薄弱导致孩子享受不到征服作业的成就感和乐趣,完成功课变成了每日的头痛事项。
如果孩子属于这一类型,那么家长就不要将关注点放在拖延症上,而是应当重点解决孩子的学习问题,思考该如何辅导孩子,帮助他巩固学习内容,提升知识应用的能力,让完成作业不再是一件难事。
孩子条理性差,没有学会安排和管理时间
如果把人的大脑想象成一个柜子,那些思维混乱、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在处理事情时,就会将所有东西乱放一通,或者干脆堆在一处不加分类。孩子缺乏时间规划的能力,就不能合理地安排学习顺序,往往是一会儿写几道语文题,一会儿又跑去做数学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本来一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往往要花两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面对这类孩子,首先要让他们了解所做事情的流程以及可能花费的时间,让孩子形成一个关于条理和计划的概念,然后再讨论后续的具体规划。
亲子关系出问题,孩子因逆反心理故意拖延
有些父母抱着“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将打骂当作教育的法宝;有些父母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又无法匀出时间和精力与孩子好好沟通;有些父母只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开口就是“你这次考试排名第几,是进步了还是后退了”……孩子和父母话不投机,无法融洽交流。孩子不敢反抗,于是只能通过写作业拖延向父母表达抗议。与前面的客观原因不同,孩子出于逆反心理的故意拖延是一种主观选择,这就更加需要父母的关注和沟通。
这种情形下,父母要多从自身找问题,看到亲子关系中存在的裂缝,尽快弥补,不要让它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
治疗拖延三步法
针对导致孩子写作业磨蹭的四种原因,我们都可以实施“治疗拖延三步法”:
步:解码孩子学习拖延的根本原因和有效的解决方法(利用前面讲过的“错误行为目的表”)
第二步:有效支持(支持而不是代劳)
第三步:日常惯例表(跟孩子一起制作,让日常惯例表代替说教和责备)
下面我们通过三个案例详细分析上述步骤如何完成。
案例一:亲子关系紧张导致孩子写作业磨蹭
如果孩子做其他事情都很快,唯独写作业拖拉,很有可能是亲子关系出了问题。我家邻居有一对夫妻都是名校毕业的学霸,他们的孩子各方面习惯都培养得很好。孩子每天都能非常顺利地完成作业,而且还能额外完成妈妈布置的其他学习任务。可是一个多月前,妈妈发现孩子晚上写作业不再让她省心了,经常快到睡觉时间了,还有很多作业没写,更不要说超额完成任务了。父母心里很焦急,一直催促,然而孩子却跟他们顶嘴:“成绩好有什么用?人生难道就只有考重点大学一个选择吗?我就不想写作业,你们管我呢!”
在这个案例中,父母和孩子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呢?首先,拿出“错误行为目的表”。这位妈妈从表格第二列找到了自己的感受:“被激怒”“被击败”。以此为线索,她从表格中找到了孩子行为背后的
原因,原来孩子是想用这种方式寻求权利,告诉妈妈“我不想做,你强迫不了我”。
孩子为什么不想写作业呢?通过跟孩子交谈,妈妈才知道,孩子希望完成作业后,自己可以有自由时间放松一下。但是每次孩子越快完成作业,妈妈就会布置更多的额外任务让他完成。孩子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只能拖延时间,晚点儿完成作业。
在明白了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后,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制订新的时间规划。如果孩子能够高效地完成作业,并额外多做一份妈妈出的试题,那么睡觉前的那段时间,可以交给孩子自由支配。当孩子的需求被满足后,他的问题行为也就随之消失了。
案例二:孩子基础薄弱,导致写作业磨蹭
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上,有个妈妈给我印象很深,她说她们家孩子每次写作业,都是全家总动员,爸爸帮着写数学,妈妈帮着写语文,孩子自己搞英语。我问她:“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完成呢?”这个妈妈回答道:“没办法呀,我家孩子写作业特别拖拉,写到第二天也完不成。要完成作业,就得牺牲睡眠、牺牲健康,我们也是苦恼得不得了。”
很多家长可能会像那位妈妈一样,为了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也为了避免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而选择帮孩子完成作业。但很显然,家长的这种支援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对孩子的学习来说完全无效。想要让孩子在保证睡眠的前提下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家长首先需要确认的问题是“怎样做才是给予孩子有效的支持”。有效支持关键的一点就是心态。家长圈里有个关于成语“远交近攻”的趣说——家长陪孩子写作业时,如果距离远,还
可以简单交流;如果靠得近,就会忍不住攻击孩子。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保持良好心态,给孩子有效支持,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要学会有效支持孩子,我建议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时,做到以下三点:
,记得初衷。家长的陪伴是为了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建立对学习的信心,保护他的学习兴趣,而不仅仅追求完成作业。在讲解题目时,如果这个解释行不通,就换个角度;如果这个难度孩子理解不了,就降低一点儿难度看看。当孩子总是“不开窍”时,家长不妨想想自己在处理工作不得要领的时候,或许就能代入理解孩子的感受了。
第二,冷处理。如果一道题讲了三遍,孩子还不明白,家长可以先停下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能会出现烦躁的情绪,孩子也会处于紧张的状态中。紧张和害怕会让孩子陷入封闭,他的所有身心反应都会用来防御自己假想的危险,根本就没有余力来思考眼前的题目。有些孩子一旦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完全放空,“理智脑”全盘下线。这时讲解题目,孩子根本不能吸收领会。
第三,目标拆分,及时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做一道大题,如果孩子没办法把全部步骤做对,那就耐心地带着孩子一步步地来,只要孩子做对一小步,就给予孩子及时的鼓励,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许多案例表明,当孩子得到来自父母的有效支持时,他就能够积蓄力量逐步攻克难关,改变写作业拖延的现象。
案例三:孩子不会管理时间导致低效学习
“孩子每天写作业都像只无头苍蝇,一会儿拿数学书,一会儿翻语文书,没写完一张卷子又惦记另外一张,写着写着又苦着脸,说作业太多了,感觉自己怎么也写不完……”遇到这种情况,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特别实用的方法,叫作日常惯例表。
我女儿从进小学开始,就一直自己制作日常惯例表。她自己会安排写作业、练书法、画画、学英语和西班牙语、阅读等各种事项。这张日常惯例表让她不仅每天能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规划,还让她感觉对自己的事情很有自主权。当然,她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自己制作日常惯例表,而是在我们的引导下慢慢地摸索,终才逐渐完成这个复杂任务的。我辅导女儿制定日常惯例的流程一般是这样的:
妈妈: 宝贝,从放学后到睡觉前,这一段时间怎么安排,你愿意跟妈妈一起来讨论吗?妈妈想听一下你的安排。
孩子: 好啊。
妈妈: (用挂纸画出一张表格)你5_点半能到家,晚上我们9_点睡觉,在睡觉前,我们都有哪些事情要完成呢?你告诉妈妈,妈妈帮你记录下来。
孩子: 吃饭,写家庭作业,去楼下跟豆豆他们滑轮滑,还有刷牙、洗脸、睡觉……
妈妈:家庭作业有语文和数学两项对不对?
孩子:是的。
妈妈:好像还忘记了练琴。
孩子:是的,差点儿忘记练琴了。
首先,父母把每件要做的事情写到惯例表上后,问孩子“件要做什么,然后再做什么”,直到把所有事项都按主次顺序编号排好,并写上对应的时间点。然后,再问孩子是否愿意根据每件事画一幅画,或者在他做每件事情的时候给他拍张照片,然后将这些画或者照片贴在惯例表上。后,把惯例表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
为了确保计划契合实际,我们的日常惯例表要综合考虑很多因素:
1. 让孩子主导计划。孩子要参与计划的制订,家长要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没有必要通过拖延来向家长表示抗争。
2. 头脑风暴。跟孩子一起头脑风暴,列出在睡觉之前要完成的事情,做好从放学之后到睡觉之前的时间规划。
3. 留下纪念。拍下孩子做事时的照片,或者画出来(年纪大一些的孩子可以自己来写)。
4. 及时提醒。孩子平时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按照日常惯例表的安排去做。家长平时只需及时地提醒孩子“你的日常惯例的下一项是什么”。
5. 仪式感。不要加入奖励,因为奖励会带走成就感。但是可以给孩子一些仪式感,比如坚持一定时间后,可以做一些事情为孩子庆祝。
6. 时间管理。学习与娱乐均衡搭配,将娱乐、学习、生活统一进行时间分配,别让日常惯例表变成学习计划表。
让孩子参与计划的制订,这一点特别重要,因为相比家长的硬性安排,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提出的计划。惯例表做好以后,并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要留一段时间缓冲和调整,让孩子逐渐适应惯例表的安排,或者调整表格使其适应孩子的作息习惯。比如虽然规定早上6_点半起床,但有时候会发现,孩子没有睡够,根本起不来,或者孩子起来了但感觉不舒服。又或者计划晚上7_点开始写作业,但孩子每日的动画片播放时间在晚上6_点5_0_分,让孩子看一半突然关掉电视机,孩子心里不情愿,也不可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当惯例表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类似情况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新讨论调整惯例表,灵活更新规划。
这三个案例分别向大家介绍了错误行为目的表、有效支持、日常惯例表的实际操作。利用这三个方法让孩子告别拖延,这不仅仅是我的经验总结,在实践中它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的确行之有效。高效做事其实没有那么难,从下定决心改变拖延开始,一点点提升行为能力,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孩子的表现与原来已大不同。
本章重要工具
治疗拖延三步法:
1_ _错误行为目的表:通过两条线索解码孩子学习拖延的根本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
2_ _有效支持:支持而不是代劳
3_ _日常惯例表:跟孩子一起制作,让日常惯例表代替唠叨和责备
使用场景:孩子写作业拖拉磨蹭,喜欢搞小动作。做作业没有条理,一会儿看看语文,一会儿看看数学,什么都写不下去。运用治疗拖延三步法,搞定孩子的磨蹭和拖延。
注意:孩子写作业拖拉的背后有四个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灵活运用错误行为目的表,通过两条线索解码孩子学习拖延的根本原因,以及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避免孩子为了对抗而故意拖延。
能让孩子学到什么:在家长的指导下,让孩子自己制作日常惯例表,学会管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杜绝拖延和磨蹭。
本章小练习
让孩子学会自己制定日常惯例表
在家长的指引下,让孩子自己制作自己的日常惯例表。让他学会自己安排自己每天的作业、书法、绘画、英语、篮球、阅读、动画片、整理书包、整理玩具、整理房间等事项。制定日常惯例,孩子是主导,家长做助攻,家长要尊重孩子的意见。日常惯例表制作后有一个缓冲和调整期。可以让孩子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和事情变化来调整日常惯例表。当孩子忽视了日常惯例表的进度时,家长可以及时提醒,但是要注意方式。当孩子能够持续一段时间完成日常惯例表的内容时,可以安排一些事情作为庆祝,增强孩子的仪式感。切记不要加入奖励,否则会带走孩子的成就感。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