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656707
《修订丛稿》是陈增杰教授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集。全书论述集中,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汉大》修订艰辛进程的一个具体见证。陈增杰教授曾出版专著《汉语大词典论集》,这是他结合《汉语大词典》编纂工作而撰写的学术论文的汇集。而《修订丛稿》可说是该书的续编。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可说是陈增杰教授八年来从事《汉大》二版修订工作的一个见证。不仅能感受到著者投注之力、辗转思考之过程和期期眷顾之心,亦可略见《汉大》二版修纂细致而艰辛的过程。
本书作者为《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三册)分册主编陈增杰教授。《修订丛稿》不仅总结了著者参加《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三册修订定稿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而且对《汉大》二版编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书按内容编排为三个部分:*部分7篇,为参编二版之建议意见及初稿审阅;第二部分9篇,是主板块,专就二版第三册主编定稿作论,包括收词、释义、注音、引例诸环节之筹划处理和经验体会;第三部分2篇,是为《汉大》他册修订提供的部分语资。
序 蒋绍愚/1
《汉语大词典》修订献议篇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贡议/3
对《〈汉语大词典〉(第二版)2014年次编委扩大会议纪要》的意见和建议/12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编纂之扬长补短/14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册审稿小记/19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二册审订举例/26
典语释义及其他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三册初稿审记/37
加强初稿的修订力度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四册初稿审记/43
《汉语大词典》修订定稿思考篇
也谈“停灯、停烛”/57
“使君与操”补收说明/60
全面细致的审订、充实和提升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定稿略记/63
《第三册多字条目注音提示》处理意见/101
释义深化的途径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定稿思考之一/116
让书例的引证更臻完善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定稿思考之二/142
收词务求更多更富广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修订定稿思考之三/165
语料加判断细入兼审慎
——在《汉语大词典》(第二版)2019年度分册主编会议的发言/19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三册定稿余记/199
《汉语大词典》修订语料篇
《李孝光集校注(增订本)》提供的增补语料/239
事物别称及方言俗语资料/322
后记/332
序
陈增杰教授的《〈汉语大词典〉修订丛稿》即将出版,我感到非常高兴。
陈增杰教授在中国古典诗学和古籍整理方面有很多专著,但他把很多精力投入了词典编纂工作,他说自己和词典编纂结下了不解之缘。确实如此。从1977年起,他就参加了《汉语大词典》(以下简称《汉大》)的编纂工作,是、三、四卷的主要编纂人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又担任《汉语大词典简编》的编委。2001年,专著《汉语大词典论集》出版,这是他结合《汉大》编纂工作而撰写的学术论文的汇集。2012年《汉大》修订工作启动后,他又一次参加编纂工作,成为《汉大》二版编委,同时也是第三分册的分册主编之一。这本《〈汉语大词典〉修订丛稿》是他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汇集。
《〈汉语大词典〉修订丛稿》不仅总结了著者参加第三分册修订定稿的工作实践和心得体会,而且对《汉大》二版编纂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书论述集中,内容十分丰富,可以说是《汉大》修订艰辛进程的一个具体见证。所以,本书的出版,对于《汉大》后续各分册的定稿工作和二版修订编纂之研究以至词典编纂学的探索,都具有启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于辞书的义项,作者说:“依据纷繁的书例,提炼和概括词义,恰当地确立和区分义项,既求罗致周全,包举无遗;又要做到义界清晰,条理明达,这是大型详解词典见功力显特色的方面,同时也是词典编纂者感困难费斟酌的地方。”他认为辞书不宜随文立义,应该具有概括、归纳和编排的功能;如果破读书例立目或立义,更是不应有的硬伤。
关于辞书的释义,作者说:“释义是衡量一部辞书质量高低和修纂水准重要也是显著的标志。”本书中《释义深化的途径》一文是有关释义的专题研究,就准确诠释词义、细致分析词义和全面揭示词义进行举证阐述,十分透辟。文中所论,我认为对整个修订工作都具有借鉴意义。“释义的深化,需要有博广富足的语料,更要具备甄别判断的能力”,需要依靠编纂者“细致的作风、审慎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依靠工作实践的磨练、切磋和不断累积”。这是深中肯綮之言。
书证是辞书的重要内容,是释义的重要依据。作者说:“一些词条(特别是复词)单义独例,过于薄弱,未能全面揭概词义,故而广泛搜采、深入挖掘以作增补充实,应视为修订之重头戏。”作者指出,《汉大》引证上的不足还是相当明显的,存在的疏误亦时时见,需要进行认真仔细的校订、甄别、调整和大量增补;提出选用书证须注意的一些问题,如认为书例溯源应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要努力反映词语使用的历史渊源,二是要尽量运用原始的手语料。这些意见都很切实,值得重视。
《汉大》的修订是一项要求极严格的艰巨工作,每一分册都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数百万字的审订、斟改和充实,分册主编都在超负荷地工作,陈增杰教授更是如此。他在做分册主编时已年逾古稀,中间又患急病,疾病稍愈就立即投入后续工作,高质量地如期完成修订定稿任务。这种敬业精神和强烈的责任心让人钦佩。
《丛稿》中《语料加判断细入兼审慎》一文,谈到定稿工作的体会时说:“修订工作要做好,必须拥有富广丰足的语料,这是根本的条件。增补固需大量语料,订误也须博览相关的资料,只有在比较对照中才能鉴别原释原引是否妥当准确……具备资料之后,简择取舍和审订斟改就倚仗于定稿者甄别判断的能力了。”在修订的实际工作中,查找语料,判断鉴别,都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而更需要的是认真负责的精神。文中说到几个事例:在修订【來思】这个条目时,经过和编辑室同仁的商磋和反复查证思考,改正原释的疏失和不足,确定该词目应分列两个义项,重作释义引证,终于把该条妥善处理好。在做【來體】这个条目时,原引《后汉书》孤证,增补一条书例“又况瀛博未反于故乡,薪火不传于来体”(明陈孝逸《祭壶山兄文》),为了确定“瀛博”二字下要不要分别加专名线,也是经过反复切磋和细致查证,找到出典,弄清楚意思才终于解决该问题,一点都不马虎。我在读到这些事例时确实很感动:我们的分册主编和编辑中心的同仁真是为《汉大》第二版的修订一丝不苟,尽心尽力!
《汉语大词典》的修订正在进行中,任务还很艰巨。但我读了陈增杰教授的《〈汉语大词典〉修订丛稿》,对修订编纂任务的顺利完成充满信心!
蒋绍愚2020年6月于北大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