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200151428
张子高先生在清华大学长期辛勤的化学教学工作,培养了几代化学和化工专家,为我国化学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还是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早在20年代初,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他曾和张江树一道,依据我国明代科学巨著《本草纲目》上的记载,进行了氯化汞制备的实验,取得了成果。这种结合文献记载进行实验重演的化学史的研究方法是张子高一再提倡的,对今天的科学史研究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作者张子高,中国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中国化学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化学史的研究工作中,倡导文献记载和实验重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书即体现这一化学史研究思路。按照不同历史时期搜集文献,以大量文献记载为依据,并加入对考古发现的现代检测,使本书历史内容翔实,条理清晰。本文还力图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具有较鲜明的时代精神。
章 原始社会时期
节 火的利用…………………………………………… 002
第二节 陶器的出现和发展………………………………… 007
一、仰韶文化的陶器…………………………………… 009
二、龙山文化的陶器…………………………………… 013
第三节 红铜器的出现……………………………………… 016
第四节 酿酒………………………………………………… 019
第五节 小结………………………………………………… 023
第二章 奴隶社会时期
节 陶器………………………………………………… 026
一、关于窑的结构方面的发展………………………… 026
二、关于陶器质量的提高……………………………… 027
第二节 青铜器……………………………………………… 033
一、对金属的一般认识………………………………… 033
二、冶炼………………………………………………… 034
三、铸造………………………………………………… 039
四、配制合金…………………………………………… 042
第三节 酿酒………………………………………………… 051
第四节 染色………………………………………………… 054
第五节 小结………………………………………………… 058
第三章 封建社会前期(战国—南北朝)
节 铁器的广泛使用和炼铁技术的发展……………… 062
一、古代铁器的出土情况及古籍中有关冶铁技术的记载 … 064
二、古代铁器的科学考察……………………………… 069
三、封建社会前期冶铁技术的几项成就……………… 077
第二节 青铜器的演变……………………………………… 082
一、货币………………………………………………… 083
二、铜镜的发展………………………………………… 095
三、六齐规则的意义…………………………………… 107
第三节 铝铜合金的出现…………………………………… 113
第四节 物质变化的理论和物质构成的概念……………… 117
一、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及其意义…………………… 117
二、构成物质的颗粒性概念…………………………… 126
第五节 炼丹术的产生与发展……………………………… 129
一、概述………………………………………………… 129
二、炼丹术对化学的贡献……………………………… 141
三、炼丹术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149
四、炼金术与炼丹术的关系…………………………… 159
五、炼丹术与医药学的关系…………………………… 170
第六节 由陶器到瓷器的过渡……………………………… 173
一、两汉制陶的发展和成就…………………………… 173
二、魏晋的青瓷,由陶向瓷的过渡…………………… 176
第七节 造纸术的发明与革新……………………………… 179
一、西汉用纸的情况及造纸方法……………………… 179
二、蔡伦在造纸术上的伟大贡献……………………… 182
三、两晋南北朝造纸技术的发展……………………… 186
第四章 封建社会后期(隋唐至鸦片战争)
节 钢铁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194
一、炼铁遗址和炼铁技术……………………………… 196
二、炼钢技术的发展…………………………………… 203
三、金属加工工艺……………………………………… 208
第二节 胆铜法、金属锌及有色合金的冶炼……………… 211
一、胆水浸铜法………………………………………… 212
二、黄铜及金属锌……………………………………… 216004 005
三、镍铜合金的白铜…………………………………… 227
第三节 炼丹术进一步的发展……………………………… 233
第四节 本草学的发展——从《唐本草》到《本草纲目》 … 241
第五节 火药的发明和应用………………………………… 252
第六节 瓷器的发展及其高度成就………………………… 262
一、隋唐真正瓷器的出现及青瓷……………………… 263
二、宋元烧瓷技术的发展和成熟……………………… 266
三、明代烧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 270
四、烧瓷技术达到高峰时期的清代…………………… 273
第七节 造纸术进一步的发展……………………………… 277
一、隋唐时藤纸和麻纸的广泛应用…………………… 277
二、两宋造藤纸和竹纸的技术………………………… 284
三、明清的造纸术及宣纸……………………………… 292
第八节 食盐的采集和煎制………………………………… 299
一、海盐的煎制技术…………………………………… 300
二、盐井的开凿及井盐的制取………………………… 308
第九节 中国古代化学的成就对西方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314
一、东西交通的历史情况……………………………… 315
二、瓷器………………………………………………… 322
三、造纸………………………………………………… 327
四、火药与火器(参看本章第五节末尾的附注) …… 331
五、炼丹术……………………………………………… 339
附录
鸦片战争以前西方化学传入中国的情况………… 347
编写说明
中国化学史的编写,是1959年初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
究室倡导下开始进行的。当时并邀请了南开大学王祖陶(参与
全书指导思想的讨论)、江苏医学院曹元宇(起草炼丹术
部分,本书采用了其封建社会后期的一节)、北京师范大学俞
崇智(起草“本草学的发展”一节)诸同志参与部分工作。初
稿于1959年年底完成,以油印本形式分发京内外专家,同时并
举行了几次座谈会,各专家提出了许多的宝贵意见。在这一基
础上进行了局部的修改,于1961年以铅印本形式印出了古代之
部(初稿),然仍仅作提意见、供讨论之用。之后,对此又作
了较全面的调整和补充,现在把它出版,以就正于广大读者。
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首先解决了我国化学史分期这一
原则性问题。按照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
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个时
期。这样分期是以我国社会发展整个历史的具体情况为出发
点,来探索有关化学的某些重要项目在我国发展的过程。这样
做,才能从它本身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发现事物的本质
及其发展的规律;才有可能对我国化学史领域中存在已久的某
002 003
些关键性问题,找出一个明显的线索和符合客观实际的答案。
通过本书编写和修订的实践,自始至今,对这个分期原则,越
来越明确,越来越肯定。
其次是体裁问题。作为一门科学技术的专史来说,它可以
有两种体裁:一是纪事本末体,一是分代编年体。本书所采取
的,可说是两者兼而有之,即以时期为经,而以事项为纬。古
代之部包括前三个时期。那时之末,作为一门独立的自然科
学的近代化学在我国还未出现,化学及其工艺是交织在一起
的。不宜强为分别何者属之科学史(化学史),何者属之技术
史(化学工艺史)。但是,在这三个时期中,每个时期各有共
在生产发展上的化学特征:原始社会以陶器,奴隶社会以青铜
器,封建社会以铁器。三者之间虽有区别,又有不可分割的联
系。如在原始社会末期就有小型的红铜器出现,在奴隶社会晚
期也有少数的铁器出现。就主流方面说是这样,其他与主流相
关联的另些方面,也择要地加以阐述,但只好是择要的。如酿
酒只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里谈到;染色只在奴隶社会里谈
到。主要理由是,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时期中所取得有关
化学的辉煌成就,如造纸术、瓷器、火药等,尤其是炼丹术,
需要更多的篇幅来加以适当的处理。遗憾的是,在修改的阶段
中有些项目,例如炼丹术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有关材料,本拟加
入,现在也还未及整理收录进去。
总之,我们的理论和业务修养水平,与工作所要求的水平,
差距很大。因此,谬误之点必然会随处出现。希望读者多予批
评,俾得作进一步的修订。
后,在整个编写和修订过程中,清华大学化学教研组杨根
同志进行了许多协助工作,理合声明。
张子高
1963年7月于清华园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