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56708260
★你想知道我们的未来会面临何种挑战吗?想知道地球生命共同体又如何从细菌开始,进化出人类,进而发展至今天的科技时代的吗?从微观原理到宏观大势,这些内容你可以一起打包带走。
★40亿年全图景生命史,铺陈出整个文明脉络。甲虫、细菌、人类;农业-工业-科技-未来;环环相扣,互为因果。看懂这其中复杂的交互机制,你才能懂得作为一个人类的意义。
★我们善于仰望苍穹,但不能不知生物原理。为什么有些细胞不遵守规则?为什么大海中没有昆虫?人类为什么会在生物界中崛起,而不是鱼或者大象,是哪些因素和力量在起作用?如果你想全面理解整个生物世界,本书提供了必要的关键性知识。
★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植物馆馆长荣耀作品,用人文视角讲科普。争斗、繁衍、生死、兴衰,世界越来越复杂的原理,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通过边引导,边提问的方式一次说完。
谁是陆地上的生物家族?
为什么大海中没有昆虫?
细菌也分物种吗?
为什么岛屿上的动物会比大陆上的动物弱?
为什么有些细胞不遵守规则?
病毒会让人进化吗?
《生命大趋势》从昆虫世界讲起,再转到细菌、新物种、全球物种生存与分布规律、人类为什么会在生物界中崛起并占据主导地位,追溯生命千差万别的根本原理。以雄辩的逻辑为你讲述生命世界里的争斗、繁衍、兴衰、合作与共生。生物史上已经发生了5次大灭绝,第6次会来吗?如果你想彻底理解整个生物世界,本书提供了的关键性知识。
序章:当讨论生物多样性时,我们首先要谈些什么
章:以昆虫为例:为什么它们的种类和数量都这么多
第二章:从细菌、真核细胞到有性生殖:生命的巨大进步
第三章:推动新物种形成的原因
第四章:物种丰富度的全球地理格局
第五章:生物在地球上分布的一般规律
第六章:区域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机制
第七章:穿越回地球生物多样性发展的起点
第八章:生物多样性和复杂性随时间提高的原动力
第九章:生物复杂性的巨大成就:人类思维
第十章:复杂程度的新层次:人类文化的发展
第十一章:40 亿年的史诗
第十二章:数万亿根晶体管:人类不确定的未来
本书为我们阐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我们的地球变得越来越复杂了,地质环境、生命形态以及人类技术都在不断朝着更加多样的方向变化。在这本书中,我们将探索在过去40 亿年的时光里,到底是什么力量将这部多样性的传奇史诗一直书写下去。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球生物多样性,我们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在章,我们会先去探索昆虫世界,看看它们为什么能在生存竞争中取得如此的成功。在第二章,我们要来解答细菌的相关问题,包括它们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由此展开,看看有细胞核的真核生物的出现为什么是生命史上的一大进步。这些问题看起来可能有点儿深奥,但生命本身就是复杂难解的,为了判明生命进化的动力,我们必须了解这些基本的历史。在第三章,我们将讨论推动新物种形成的原因。接下来的第四章和第五章,我们会去调查全球不同区域的物种数量,寻找一般规律,尝试理解为什么在某些地区某些生物群的数量会异常多。在第六章,我们会解答一个疑问:如此众多的物种是如何生活在一起的。
从第七章开始,我们的视线将从当代生态学转到古生物学,探寻过去60 亿年间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的发展历程。在第八章,我们会讨论驱使生物多样性发展的原因。在第九章,我们来看看人脑这个自然界复杂的器官。人类有了大脑,后来又和某些动植物形成了互惠的关系,于是就产生了文化的启蒙和进步。第十章将揭示人类在安顿下来,形成聚落后,是如何发展技术的。第十一章将回顾过去40 亿年中人类逐渐称霸的历史。在本书后一章,我们将探究人类技术的发展和人口数量的暴增是如何影响生物圈的。
威廉·C.伯格把所有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研究生物多样性上,他用非学术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生物万千变化的方式和过程,并把同生命起源、灭绝有关的事物都呈现出来了,进而让我们理解为什么地球已经进入了新的地质年代——“人类世”。
——布鲁斯·D.帕特森,菲尔德自然博物馆动物学家
这是一本写得特别有价值、信息量又很大的书。伯格完整地讲述了我们星球的历史,以及构成它的生物。他把为我们自己和我们的生命共同体需要解决的全球问题,推到了每个人的面前。
——彼得·H.拉文,圣路易斯密苏里植物园名誉主席
他将几十年的研究经验都倾注在这本关于复杂世界如何形成的这本书里,可读性非常强。是什么引领我们进入了21世纪,以及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这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银杏》作者彼得·克兰
细菌真的能区分不同物种吗?
对高等动植物来说,生物种的概念是这样的:“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但与其他生物不能进行基因的交换。”换句话说,一个物种应该与其他与其关系较近的动物或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这种隔离可以由远距离产生,也可以由无法交配或交配后无法生育后代而产生。不论原因为何,其结果都是一致的,即不同物种之间无法进行基因的交换。在理想状况下,物种是动物或植物的集合,它们会完全独立地随时间演化,在进化树上不断靠自己进行发展。来自物种之外的基因无法进入这个物种,无法影响这个物种的个体外貌,也无法改变这个物种的发展道路。从哲学角度来看,生物种的概念完美无缺,也一直适用于大部分动植物。但不幸的是,这一概念放在细菌的世界里似乎就不那么合适了。细菌可以在不同种类之间进行基因的交换,就连人类常见的大肠杆菌,也有大约25%的基因来自其他物种。
所以很遗憾,我们无法使用大家普遍已经接受的生物种概念来给细菌分类。如果你能广泛地获取基因,那你就拥有了无限的潜力,可以去做新的有趣的事情。但在你获取这些基因后,你就可能突然与自己的祖先完全分道扬镳了。细菌似乎没有进化树,没有亲缘关系,它们有的,仿佛只是穿越时间的能力,它们的进化模型也更像一张连接紧密的网。不过,细菌
很重要,它们是生物世界一个重要的家族,如果我们想要了解它们,就必须找到有效的办法来对它们进行分类。
细菌能引发人类疾病这一事实的发现,也促使医学界不得不寻找方法对细菌进行鉴别和分类。在医疗环境下,能否正确鉴定细菌很可能事关生死。有些细菌仅凭形状和颜色就很好区分,比如螺旋状的螺旋体、小球状的球菌,或者细丝状的蓝细菌。但绝大部分细菌其实都是小杆状的,在外观上几乎没有什么不同。在鉴别细菌时,一项重要的测试就是细菌对特定染色剂的反应。通过观察细菌细胞壁的染色情况,我们能轻易鉴别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另外,一些生化实验和营养实验也是鉴别细菌的常用方法。将未知细菌培养在装有不同培养基的培养皿中,你就能判断出它的类别。这些手段可能无法让你画出清晰的进化树模型,但已经足够对细菌进行鉴别分类了。如今,通过实验积累所得的DNA 数据,我们还能探寻基因的来源,研究基因中那些不易变化的特征。这些研究也许还不足以让我们给不同物种的细菌下一个清晰的定义,但人类终会为它们找到更合适的分类方法。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研究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重大的惊喜——所谓的细菌家族,其实包括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