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08071514
本书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多年来开设的党史课程中选出十二个专题,由中央党校八位授课名家详细解析。
十二个专题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其实践,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这十二讲突出叙述中共百年所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重要节点的历程。
八位作者的叙述各具特色,有的偏理论、有的重史料;共同特色为以学术研究为根基、翔实合理的史料选择、历史与理论相结合,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所应涵盖的内容。尤其一些讲述中共政党建制的话题,以大量生动有趣的史料与伟人的智慧语言来阐述,真正做到高深理论通俗化,令人读后难忘。
为广大党史干部提供了学习“四史”、坚守初心使命的生动党史读本,亦可作为一般读者的党史普及读物。
本书由中央党校副校长谢春涛领衔主写、主编。他与罗平汉、高中华、卢毅、刘宝东、张旭东、李庆刚、沈传亮共八位党史、党建领域的专家讲了十二个专题,分别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其实践,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与历史性变革。
这十二讲突出叙述中共百年所走过的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的重要节点的历程。八位作者的叙述各具特色,有的偏理论、有的重史料;共同特色为以学术研究为根基、翔实合理的史料选择、历史与理论相结合,以生动的历史细节、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阐述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所应涵盖的内容。
尤其一些讲述中共政党建制的话题,以大量生动有趣的史料与伟人的智慧语言来阐述,真正做到高深理论通俗化,令人读后难忘,如卢毅讲述延安整风时,用了许多*当年的文章里或报告中的原话,这些原话特别生动有趣且一针见血,展示了一代伟人的智慧;又如张旭东讲中共政治制度,举了*对民主人士敬重的例子:早几个小时就到火车站紧张等候宋庆龄、穿补丁衣服迎接张澜等轶事。
全书稿课程体系完整、授课专家权威、史料丰富翔实、理论观点扎实、叙述生动精彩,是一部难得的中共党史专题的学术普及读本、一部“四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可作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党史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用书。
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谢春涛 1
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建立新中国 1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10
三、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过严重错误还能得到人民支持18
四、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取得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27
第二讲 朱毛红军与古田会议 罗平汉 40
一、朱毛红军的由来与红四军出击赣南闽西 41
二、关于临时军委的不同意见与中共红四军七大 58
三、“中央九月来信”与古田会议的召开 69
第三讲 遵义会议与长征胜利 高中华 79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79
二、遵义会议的召开 89
三、维护遵义会议决议与长征胜利 102
第四讲 国共两党与抗日战争 卢 毅 110
一、国民党在全国抗战中的表现 110
二、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贡献 118
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132
第五讲 延安整风与党的团结统一 卢 毅 136
一、延安整风的历史背景 136
二、延安整风的基本过程 148
三、延安整风的深远影响 155
第六讲 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刘宝东 161
一、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汇聚了广大的民心和民力 162
二、强大的军事领导力实现了战场局势的惊天逆转 173
三、强大的自身建设力保障了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182
第七讲 建立新中国的构想及实践 张旭东 193
一、“新中国”的源与流 193
二、新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形成和确立 202
三、新中国形象的塑造和接受 219
第八讲 抗美援朝的决策及其影响 李庆刚 224
一、反复权衡作决策 225
二、战场上的较量 246
三、影响与启示 254
第九讲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罗平汉 26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62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77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及其评价 283
第十讲 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李庆刚 297
一、探索的良好开端 298
二、探索出现曲折 307
三、经济调整与“左”倾错误重现 316
四、总结与启示 322
第十一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伟大历史转折 沈传亮 330
一、走向历史转折 331
二、决定命运的 41 天 338
三、实现历史转折的原因 352
第十二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沈传亮 358
一、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背景 359
二、全面把握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369
三、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的原因与经验 384
后 记 387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和壮大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到底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国内国际各种因素的“偶然”?百年来党走过的道路及其曲折历程,对当下及未来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有哪些启示?数百年来,社会主义经历了几个“版本”?为什么只有中国道路有如此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
——金冲及(历史学家,中共党史专家)
近代以来,在中国和世界舞台上,政党繁多,难以数计。但是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成立百年,连续执政70 多年,引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这样的政党还很难找到第二个。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应该从历史中找寻答案。
——谢春涛(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讲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谢春涛
中国共产党就同广大农民形成了血肉联系、鱼水关系。在这里,我想讲 一个我的老家山东沂蒙老区的故事。我的老家有一个知名的沂蒙 母亲王焕于,当年她的家里住过徐向前,住过罗荣桓。沂蒙母亲 和她的家人及乡亲们为八路军养孩子,包括指挥员的孩子,也包 括烈士留下的遗孤,多的时候同时养了几十个。她的儿媳妇刚 生孩子不久,她就关照儿媳妇,奶水先紧着烈士的遗孤喂。她 说,咱们的孩子万一饿死了以后再生,而烈士的遗孤如果饿死了,烈士就绝后了。在当年的山东农民眼里头,一个人如果绝后 了,这事儿太严重了。为了养八路军的孩子,沂蒙母亲的孙子孙女先后饿死了四个。这事今天听来就像天方夜谭一样,但是当年 就真实地发生了。老太太活到了 101 岁,1989 年去世。在她生前, 有人问过她,为什么能干出这样的事?在老太太看来很平常,就应该这么干。八路军这些外乡人,当年主要是南方人,到山东打 鬼子,有人连命都送掉了,人家留下的遗孤你能不照顾好吗?如 果照顾不好,良心上过得去吗?显然,她就是这么想的。老百姓 为什么支持共产党、八路军?蒋介石不是看不清楚,后来他也做 过这方面的总结。但是,共产党能做到的事他就做不到。因为地 主阶级是他的统治基础,他显然不会下手,也下不了手。
当年的普选,我们今天想来似乎不具备条件,因为一个村都不见得能找出几个识字的老百姓,怎么画选票?共产党当年发明了原始的选举方式——投豆法。我们在老照片上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候选人背 对着选民而坐,屁股后头放一只碗,或者帽子摘下来口朝上,工作人员给选民发黄豆粒,你愿意投谁把这颗豆放在谁屁股后头的碗里就完了。方式肯定是原始的,但是,没有任何人能说它不民主。共产党当年还提出实行“三三制”,就是共产党人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人员组成中只占 1/3,另两个 1/3,一个是左派进步分子,一个是中间人士。陕甘宁边区选上的共产党人一度超过了 1/3,多出部分辞职,就保留 1/3。当年,根据地的政权得到了各阶层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国统区很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都往延安跑,历经千辛万苦。但是,很少有人往重庆跑,人心所向,清清楚楚。
国民党逃往台湾的时候,试图动员知名知识分子跟他们一起去,但是绝大部分知名知识分子没有去。当年国民党人看重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届院士一共才八十几个人,这个时候已经有两位院士去世了,有 12 位 滞留在国外没回来,跟着国民党去台湾的只有九位,剩下的接近 60 位都留在了大陆。这些人为什么留下来?不是因为他们对共产党人有多少好感,他们长期生活在国统区,对共产党没有多少了解,甚至有人因为受了国民党长期歪曲宣传的影响,对共产党人还有一些误解。他们之所以不去,是因为对国民党太了解了,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过了 20 多年,这个党怎么样,彻底领教了。所以有些没去的院士在日记、在私人通信中做出这样的判断:共产党怎么样不知道,有待于了解,但是哪怕共产党再坏,也坏不过国民党。所以,这些人毫不犹豫地留在了大陆。
后来做过北大副校长的傅鹰教授,他也是从美国回来的。他为什么回来?他就讲到这么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那就是 1949年的 4 月,解放大军要渡长江的时候,在南京附近的江面上,有几艘英国军舰在试图阻止解放军的进攻,解放军警告他们开走,他们没有开走,解放军就开炮,把军舰击伤了,而且还打死了一些人。这还了得?英国人抗议,要求我们赔偿。凭什么要赔偿呢?长江是中国的内河,谁允许你开进来了?国共两党内战,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你外人有什么资格干预?我事先警告你开走,你不开走,我才开的炮。根本不存在什么赔偿问题。后来,英国人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傅鹰教授在美国知道了这件事,激动得泪流满面,近代以来哪有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共产党人之前,谁能干出这样硬气的事呢?就这一件事,傅鹰教授对中国共产党人充满了好感。就这一件事,促使他毫不犹豫地下决心回国。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中苏之间有个重要的遗留问题,那就是国民党政府同苏联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国民 党政府把东北的一些权益给了苏联,换取苏联对支持国民党政府 统一中国的承诺。所以,当年苏联红军从东北撤走的时候,大城 市基本上交给了国民党的部队,没交给解放军。当年就面 临着这样的问题,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不久,他就率团访苏。 打的旗号是为斯大林祝寿,但是祝寿活动一结束,他就提出了废除旧条约、订立新条约的要求。结果,斯大林一口回绝。在斯大林看来,同国民党政府订立的条约是“二战”的产物,这个不能动,动了会产生连锁反应。比如说,他们占据的所谓日本的北方四岛,那是不是也要还回去?当然不愿意还,至今不也没还嘛。 就被晾在一边去了,没有事情干,但是,也没有回国。过了一段时间,英国人传出说法,说被斯大林软禁 了。斯大林压力很大,派人问为什么不回去。讲, 就是要解决这个条约问题,如果不解决他就不回去,逼着斯大林不得不同意谈判这个问题。经过艰苦谈判,旧条约废除,新条约订立。苏联人承诺,迟不迟于 1952 年底,把东北的权益还给中国人。后来,这一条是 1954 年兑现的,比预定时间晚了两年。 晚这两年不是苏联人赖着不走,而是因为我们感觉到朝鲜战争期间,苏联在中国领土上一定程度的军事存在对美国人有威慑作用,我们没着急让他走。1953 年 7 月朝鲜停战,1954 年这个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大跃进”之后,我们有三年困难时期。但这个困难,绝不仅仅是老百姓困难,我们的领 导干部,我们的领袖,包括同志本人也困难。同志 8 个月不吃红烧肉就是这个时期,我觉得不是不爱吃,也不是吃不起。为什么不吃?就是表达同老百姓同甘共苦的这么一种精 神状态。还有,等领导同志带头降工资,原来是一级工资,一个月 600 块钱,他降到了 404 块 8 毛钱。不光降,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都降。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邓小平访问过日本, 访问过新加坡,他深受刺激,深受震撼。在日本访问期间,他坐了新干线列车,人家问他什么感受。他说快,有催人快跑的感 觉,中国现在就需要跑。参观日本一些企业的时候感慨,知道 什么叫现代化了。去新加坡访问,也是深受刺激。因为他赴法国 勤工俭学的时候,途经新加坡停留过,58 年以后新加坡发生了巨 变。所以,邓小平讲,要改革要开放,否则死路一条。我觉得这 样的认识,对他而言是刻骨铭心的。这样的认识,就在随后召开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变成了我们整个领导层的共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