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29297329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
1.百岁老人历尽风雨的人生智慧,文化大师跨越时代的生命箴言。写给每一个为当下所困的灵魂,告诉我们如何在这个不安的世界从容地活。
2.季羡林散文为读书类综艺节目之选(《榜样阅读》中蔡徐坤《不完满才是人生》;《朗读者》中赵文瑄诵读《老猫》,宗庆后读《八十抒怀》)。季羡林更是、人民日报作家。在所有名家作品中,季羡林被选入教材的作品数量居首;季式散文,是语文中高考选篇的重要来源。一书在手,阅尽季羡林散文代表作。
3.随书附赠精美磁性书签。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俞平伯散文精选集》
◆白话美文之典范。俞平伯旧学功底扎实,””其学可及,其才难及””,同时积极参与白话文运动,其散文既有名士的洒脱、古典的趣味,又为现代汉语树立了标杆。
◆不可不读的中国现代白话散文名篇。《雪晚归船》《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陶然亭的雪》等经典之作,极见功力,带你领略汉语之美、旧时意趣。
◆在惊涛骇浪里兀自宠辱不惊,尽情随性。””我们既离不了现在,能够怎样活着就怎样好了””,在一波波的时代剧变中,坚持本心,积蓄力量,重获美好、希望、勇气,本书将给我们安顿内心的启迪。
◆精美内外封设计,随书附赠精致、实用的书签。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朱光潜散文精选集》
◆一本书尽享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先生的散文成就,哲学思辨和美文欣赏的凝萃。
◆美,让我们真正驻留在这个世界中,让我们超越此刻现实的束缚,让我们焦虑的灵魂得以安顿,只有美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于””此时、此生、此地””,像草木虫鱼一样,顺着自然所给的本性生活。真正的美极为柔弱,却不可征服。
◆精美内外封设计,随书附赠精致、实用的书签。
《瓦屋纸窗,清泉绿茶:周作人散文精选集》
◆大师中的大师。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杂文成就不输鲁迅,徐志摩、郁达夫、金庸、巴金、朱光潜、冯唐、林语堂等30多位文学名家盛赞的散文经典。
◆中国现代白话散文的座高峰。在现代汉语的幼年时期,周氏散文横空出世,平和冲淡、自成一派,既有汉语之美,又有灵性、意趣,为现代散文树立了标杆,用汉语者不可不读。
◆.人生的脚步可以慢一点,再慢一点。没关系,不用赶,我们可以走得更缓慢。作为深谙生活艺术的作家,周作人以其空灵淡雅的文风和自然意趣的笔触,让我们从脚步匆忙的现代生活中停下来、慢下来,重新感悟内心的清明自在,抵达生活之美。
◆精美内外封设计,随书附赠精致、实用的书签。
《在人生的风浪里,击节而歌:老舍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老舍先生对故土、异乡、战事、日常、世态炎凉、文学艺术、婚姻家庭、人生理想等方方面面的所感所悟。既有诙谐幽默,令人忍俊不禁的段落,也有让人潸然泪下,悲从中来的篇章。阅读本书,即探向极具中国文化色彩的老舍先生的内心世界,于汇集千万个中国人的长卷群像中寻觅并观照那个真真实实,砥砺而行的自己。
★爱花、爱猫、爱北平的秋景、爱青岛的夏意……颠沛流离中笔耕不辍,洋洋洒洒硕果颇丰,可谓高度自律、高效利用时间的典范。论家庭、论婚姻、论生儿育女……敞开心扉拉家常,平凡视角话文章,和时下万千读者直接对话。
★巴金、茅盾、冰心、朱光潜、季羡林、王朔、勒克莱齐奥、司格林等名家跨时代、文化、语种联合力荐。美文。既有经典的,已选入中学课本或作为考题来源的名篇,也有新增文章。
★内、外封设计精美,随书附赠书签精致且实用。
《晴窗坐对,百味人间:汪曾祺散文精选集》
★本书囊括汪曾祺对美食、故乡、生活、人生的感悟精粹。
阅读汪曾祺,即重新找回生活所需的美感与诗意。
★麦家、冯唐、贾平凹等名家极力推崇,与鲁迅共撑中学课本“江山”的大家。文本篇目均经汪曾祺后人亲自审定。
★分辑针对不同类型的读者而设。
“八卦挖坟”党、联大民国控、鸡汤君、吃货界、文艺青年均可在本书中找到自己的所属章节。
★内、外封设计精美,随书附赠书签精致且实用。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
共分三辑,《月是故乡明》《永远的哥廷根》《做真实的自己》,全面地体现了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轨迹、学术道路和散文成就,突出展现了其面对生活的挫折与外部的动荡之时,如何安顿自我的心灵,在不安的世界里从容生活。本书所选皆为季羡林散文代表作,将季羡林先生经历过的困惑、烦恼、欢乐、痛苦,对人生和社会的思索等呈现给读者,希望借大师的人间体悟让我们在生活的忧思中得到一丝慰藉,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俞平伯散文精选集》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晚归船,夜掌灯……生活的趣味,在重温一场一场江南的往事,在“冬天生炉子、夏天扇扇子”,在“人到中年,不过如此”。
俞平伯先生幼承家学,旧学功底少有人及,又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倡导白话新诗和散文创作,引一时风气之先。其文偏于性灵,注意雅趣,是名士的超脱之姿。
“大喜不喜,大怒不怒”,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纷繁复杂的世事,让生命从容。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朱光潜散文精选集》
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朱光潜先生的散文风格独树一帜,既有文学韵致,又有哲学思辨。其文本身便是可资美学探讨的艺术范本。
本文从《谈美》《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欣慨室随笔集》中精选三十篇常读常新的经典之作,在全面展现作者文学与美学成就的同时,给我们以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的启迪。
”
《瓦屋纸窗,清泉绿茶:周作人散文精选集》
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为小孩子的哭闹驻足玩味……周作人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用平和的心,触摸大千世界的喧闹,在缓慢悠然的节奏中从容地生活,体悟生命本真的美。
其散文将思想家的深刻与对生活艺术的捕捉融为一体,既有经纬,又有意趣与灵性,形成了“冲淡朴讷,从容平和”的文风。字里行间,是闲适之心、从容之姿,让我们的心慢下来、静下来。
”
《在人生的风浪里,击节而歌:老舍散文精选集》
本书精心收录老舍先生极具代表性的散文近五十篇,故乡山川、异国风物、家中亲故、莫逆之交、烽火战事、日常生活、市井百态、文艺理论的笔墨均浓缩于本书之中。
本书共分四辑。“重洋远渡,从容游历”展现老舍先生作为代“海归”的对西方文明的精辟又风趣的调侃与夸赞;“烽火乡关,彩云琉璃”尽呈老舍先生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中抒发的家国情怀与美好理想;“诗酒花茶,漫谈文艺”描摹“写家”身份下的老舍先生的对生活与文学艺术的细枝末节的体察;“人生如海,我自泛舟”凝萃老舍先生作为“人民艺术家”以普通而平凡的视角对芸芸众生的细致刻画与温柔关照,以及对自身因饱经忧患而澄澈温厚的内心世界的诠释。
”
《晴窗坐对,百味人间:汪曾祺散文精选集》
本书以汪曾祺人生经历为脉络,精心收录其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四十篇,有喜有忧,有肥有瘦。童年趣事,青春岁月,四方食事,人间草木……均在书中淋漓呈现。
本书共分五辑:
辑一 “我从何处来”让我们沿着汪曾祺的成长足迹了解并洞悉其人生智慧的由来;
辑二 “青春自由,天地俊秀”尽呈汪曾祺的青春岁月与非常境况下的达观精神;
辑三 “愿时光待你以温柔”体现汪曾祺细致入微的人文情怀与人文关照;
辑四 “汤汤水水,有灵而美”展现汪曾祺在天南地北的美食面前保持来者不拒的乐活姿态;
辑五 “生活如此,亦足以畅叙幽情”如汪曾祺为年轻人熬制的关于眼下生活及未来人生的实操指南。
《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了:季羡林散文精选集》
《桨声灯影,雪后湖山:俞平伯散文精选集》
《美,在此时,此身,此地:朱光潜散文精选集》
《瓦屋纸窗,清泉绿茶:周作人散文精选集》
《在人生的风浪里,击节而歌:老舍散文精选集》
《晴窗坐对,百味人间:汪曾祺散文精选集》
跑警报
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须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班上有个女同学,笔记记得详细,一句话不落。雷先生有一次问她:“我上一课后说的是什么?”这位女同学打开笔记来,看了看,说:“您上次后说‘现在已经有空袭警报,我们下课’。”
这个故事说明昆明警报之多。我刚到昆明的头二年,1939 年、1940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时几乎说不上有空防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来。有时竟至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二十七架飞机来昆明轰炸。日本的空军指挥部还真言而有信,说来准来!
一有警报,别无他法,大家就都往郊外跑,叫作“跑警报”。“跑”和“警报”联在一起,构成一个语词,细想一下,是有些奇特的,因为所跑的并不是警报。这不像“跑马”“跑生意”那样通顺。但是大家就这么叫了,谁都懂,而且觉得很合适。也有叫“逃警报”或“躲警报”的,都不如“跑警报”准确。“躲”,太消极;“逃”又太狼狈。唯有这个“跑”字于紧张中透出从容,有风度,也能表达丰富生动的内容。
有一个姓马的同学善于跑警报。他早起看天,只要是万里无云,不管有无警报,他就背了一壶水,带点吃的,夹着一卷温飞卿或李商隐的诗,向郊外走去。直到太阳偏西,估计日本飞机不会来了,才慢慢地回来。这样的人不多。
警报有三种。如果在四十多年前向人介绍警报有几种,会被认为有“神经病”,这是谁都知道的。然而对今天的青年,却是一项新的课题。一曰“预行警报”。
联大有一个姓侯的同学,原系航校学生,因为反应迟钝,被淘汰下来,读了联大的哲学心理系。此人对于航空旧情不忘,曾用黄色的“标语纸”贴出巨幅“广告”,举行学术报告,题曰《防空常识》。他不知道为什么对“警报”特别敏感。他正在听课,忽然跑了出去,站在“新校舍”的南北通道上,扯起嗓子大声喊叫:“现在有预行警报,五华山挂了三个红球!”可不!抬头望南一看,五华山果然挂起了三个很大的红球。五华山是昆明的制高点,红球挂出,全市皆见。我们一直很奇怪:他在教室里,正在听讲,怎么会“感觉”到五华山挂了红球呢?——教室的门窗并不都正对五华山。
一有预行警报,市里的人就开始向郊外移动。住在翠湖迤北的,多半出北门或大西门,出大西门的似尤多。大西门外,越过联大新校门前的公路,有一条由南向北的用浑圆的石块铺成的宽可五六尺的小路。这条路据说是古驿道,一直可以通到滇西。路在山沟里。平常走的人不多。常见的是驮着盐巴、碗糖或其他货物的马帮走过。赶马的马锅头侧身坐在木鞍上,从齿缝里咝咝地吹出口哨(马锅头吹口哨都是这种吹法,没有撮唇而吹的),或低声唱着呈贡“调子”:
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放呀放放牛,
妹那个在至花园那个梳那个梳梳头。
哥那个在至高山那个招呀招招手,
妹那个在至花园点那个点点头。
这些走长道的马锅头有他们的特殊装束。他们的短褂外部套了一件白色的羊皮背心,脑后挂着漆布的凉帽,脚下是一双厚牛皮底的草鞋状的凉鞋,鞋帮上大多绣了花,还钉着亮晶晶的“鬼眨眼”亮片。——这种鞋似只有马锅头穿,我没见从事别种行业的人穿过。马锅头押着马帮,从这条斜阳古道上走过,马项铃哗棱哗棱地响,很有点浪漫主义的味道,有时会引起远客的游子一点淡淡的乡愁……
有了预行警报,这条古驿道就热闹起来了。从不同方向来的人都涌向这里,形成了一条人河。走出一截,离市较远了,就分散到古道两旁的山野,各自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待下来,心平气和地等着,——等空袭警报。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