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7712176
本书分为总论篇和专题篇,共20章,包括区域协调发展中若干共性与重点问题的调研报告、优化治理体系,促进城市群发展的调研报告、城市群一体化治理机制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发展研究报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专题、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环渤海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以及京津冀构建区域高效协同治理体系,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健康发展调研报告等内容。
目 录
总论篇
章 区域协调发展中若干共性与重点问题的调研报告…………2
第二章 优化治理体系,促进城市群发展的调研报告……………22
第三章 城市群一体化治理机制共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43
专题篇
第四章 粤港澳大湾区健康发展研究报告…………………………56
第五章 广州提高中心城市能级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研究报告…73
第六章 深圳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圈发展研究报告…………………84
第七章 京津冀构建区域高效协同治理体系,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健康发展调研报告……99
第八章 新动能推进天津城市高质量深化发展研究………………116
第九章 河北省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研究报告………………130
第十章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专题………………………………143
第十一章.以G60科创走廊为载体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专题……………………………179
第十二章.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及资源优化配置研究……224
第十三章.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健康发展的探讨…………………237
第十四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247
第十五章.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高质量建设亟须加快破题………259
第十六章.关于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存在问题和建议的调研报告…………………274
第十七章.深化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兰西城市群发展的研究报告………………………………289
第十八章.关于从国家战略层面推进环渤海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300
第十九章.“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研究………………317
第二十章.浙南闽北赣东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328
章
区域协调发展中若干共性与重点问题的调研报告
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课题组
2019年4月,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分别赴华东、华南三省,中部、西部、东北18个省区市考察区域经济发展的进步和问题,重点考察了数字经济、制造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课题组还考察了全国自贸区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以及海南、雄安地区的基础设施发展。课题组还走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农村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务院参事室等政府部门,召开了十余次座谈会。
此次调研是系统梳理“十三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落实情况和问题,围绕事关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重大问题,对“十四五”规划区域协调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课题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提出调研报告如下。
一、区域协调发展的成绩与经验
(一)“十三五”规划中区域协调取得的成绩
“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深化,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新气象,加快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按不变价格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分别为7.2%、8.2%、8.5%和6.1%,中西部地区发展速度领先于东部地区,形成了地区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从区域发展来看,2019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67756元、42404元和25665元,5年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8%、8.2%和8.9%。三地经济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水平日益提高,发展动能加快转换,为实现高质量区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长江经济带地区以占全国约1/5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国2/5以上的经济总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支撑带。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为45.78万亿元,占全国的46.40%,比2015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3年年均增长7.8%。
双向开放方面,“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一大批重大合作项目落地生根。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增航线1239条,占新开通国际航线总量的69.1%。中欧班列已连通亚欧大陆16个国家的108个城市,累计开行1.3万列。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直接投资900亿美元。
“十三五”规划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对于保持经济整体持续稳定增长、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区域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区域发展改革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二)“十三五”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实践
“十三五”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若干顶层设计和理论指导,不仅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区域发展提供了依据,更为我国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新实践比较突出地反映在以下一些方面:
,强化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划分政策单元,对重点开发地区、生态脆弱地区、能源资源地区等制定差异化政策,分类精准施策,推动形成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国土开发有序的空间发展格局。由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特点和发展阶段不同,各地区在新发展格局中所承担的功能定位和发挥的作用具有较大差异,其发展导向也将会有所差别,不可能采取整齐划一的“一刀切”模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这是针对国家整体而言的,并不排除某些有条件的地区继续发展外向型经济。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国内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形成的外向型经济将面临转型和分化,有的地区将转向以满足内需为主,有的地区将由“两头在外”转向内外兼修,还有的地区将继续以外向型为主,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各地区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采取符合实情的多元化模式。
第二,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消除歧视性、隐蔽性的区域市场准入限制,深入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消除区域市场壁垒,打破行政性垄断,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a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利于商品和要素资源实现跨区域自由流动,更好地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降低要素市场扭曲。同时,健全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还有利于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区域之间的企业分工与合作、技术传播与扩散,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
第三,完善多元化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b,按照区际公平、权责对等、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的原则,不断完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生态受益地区与生态保护地区、流域下游与流域上游通过资金补偿、对口协作、产业转移、人才培训、共建园区等方式建立横向补偿关系。支持在具备重要饮用水功能及生态服务价值、受益主体明确、上下游补偿意愿强烈的跨省流域开展省际横向生态补偿。
第四,建立区域均衡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根据地区间财力差异状况,调整完善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办法,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在充分考虑地区间支出成本因素、切实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将常住人口人均财政支出差异控制在合理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中央财政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省级政府通过调整收入划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省以下政府区域协调发展经费保障能力。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