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1315477丛书名: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本书是部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翻译理论经过“作者、文本、读者、解构、文化、生态”等转向之后亦已出现“认知”转向,认知翻译学应运而生,虽有国外学者提及,但尚未建成系统的、连贯的学科。作者努力打通语言学与翻译学、后现代哲学(含体验哲学)、认知科学等之间的通道,尝试将国外的认知语言学本土化为“体认语言学”,拟构我国的“认知翻译学”,率先用“体认原则”来统一解释翻译中的诸多现象,用“体”来解释翻译中的“同”,用“认(十数种认知方式)来解释翻译中的“异”。这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体认语言学拓宽了视野,算是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体认翻译学(下)》是部提出语言的“体认原则”,且将其运用于认知翻译学研究的著作,将后现代哲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等观点与译学研究紧密结合,用有限的十数种认识方式统一解释语言和翻译现象,既为我国译学界输送了一个全新理论,也为认知语言学拓宽了视野,对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方向。
目录
序一谢天振1
序二潘文国7
前言11
第十一章识解与翻译(上)
节概述
第二节识解研究与翻译过程
第三节突显
第四节结语
第十二章识解与翻译(下)
节描写翻译学
第二节体验性识解观与主客二性
第三节体验性识解观与《枫》40篇英译文
第四节结语
第十三章ECM和顺序像似性与翻译实践
节ECM(事件域认知模型)
第二节顺序像似性
第三节ECM和顺序像似性在翻译中的应用
第四节ECM 结合 PTS 汉译长句
第五节结语
第十四章体认观视野下的汉语成语英译
节引言
第二节成语形成的体认观简析
第三节成语翻译的三层次观
第四节《红楼梦》中的成语英译
第五节结语
第十五章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上)
节概述
第二节隐喻认知理论
第三节“理解”和“中介”支隐喻机制
第四节“婚姻”支隐喻机制
第五节“模仿”支隐喻机制
第六节“游戏”支隐喻机制
第七节“变异”支隐喻机制
第八节结语
第十六章翻译隐喻观的体认分析(下)
节“耗损”支隐喻机制
第二节“征服”支隐喻机制
第三节“约束”支隐喻机制
第四节“开启”支隐喻机制
第五节“吃”支隐喻机制
第六节我国古代学者论翻译隐喻观
第七节结语
第十七章“译可译,非常译”之转喻修辞机制
节引言
第二节语符两面性与“道不可言”
第三节转喻体认方式
第四节译“道”之转喻本质
第五节结语
第十八章翻译体认研究的实证方法
节概述
第二节翻译过程和翻译能力
第三节翻译过程和能力的实证方法
第四节结语
附录1术语翻译背后的理论思考
节序言
第二节Embodiment的汉译名
第三节 Symbolic Unit
附录2《枫桥夜泊》40篇英语译文
附录3《红楼梦》成语300条
附录4西方翻译简史表
附录5中国翻译简史表
附录6本书主要国外人名汉译对照表
附录7本书主要英语术语汉译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跋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