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特种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22384768
1.2018中国好书《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笔记》姊妹篇!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资助项目。
2.作者本身是位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博物学者,十年实地科学考察,三年执着写作,才成就了本书!
3.本书既是一本原创科普书,也是一部自然文学作品,图文并茂,妙趣横生,即便是小学生也能读懂爱看!也可作为南极旅行者的“科学导游”!
4.以作者亲历、亲见、亲闻的科考笔记为基础而创作的原创科普书,国内第yi本南极地方博物学图书,了解南极自然生态和景观地貌的好书,一书在手,“南极全看见”!
5.本书文字优美有趣,图片真实震撼,更有二维码视频生动呈现,以丰富的阅读体验带领读者走进南极,“身临其境”地感受丰富多彩的南极博物世界。
6.本书附有作者工笔彩墨手绘的南极海鸟谱、南极海兽谱(含拉丁学名、中文名、分布情况、何处观赏等),国内完整呈现南极海鸟、海兽的出版物!
7.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装帧设计奖、“中国美的书”获得者尹琳琳精雕细琢,匠心独运,用设计呈现南极自然之美,用新型材料、印装工艺塑造书籍之美!
本书以作者多年来在东、西两个半球南极洲科考记录为基础,以博物学者、极地探险者的视角和科普作家的客观笔触,对南极洲的多个生物栖息地、地质调查点、历史人文遗迹、自然风光资源集中区域进行科学描述与人文解读,通过详细生动的文字、真实精美的照片、亲手绘制的插画、与作者同视角的纪录影片,全方位介绍南极洲的景观、物种、遗留物、自然现象等。
本书既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原创科普著作,也是一部充满生命情怀和探索精神的自然文学作品。
章风与海的隔绝1
晕船时间开始了 2
西风带的咆哮 5
南大洋的由来 12
南极地区的范围 18
第二章天涯小屋和它的主人23
人类的次南极越冬地初探 24
卡斯滕和他在罗斯海上的考察 26
第三章探访伟大旅程的起点41
斯科特南极点冲刺的起点 42
斯科特留下了什么 64
第四章干谷谜情69
泰勒干谷 70
直升机上的观察 76
走在干谷的尽头 79
第五章企鹅传93
企鹅前传 94
白眉企鹅 105
帽带企鹅 126
阿德利企鹅 133
帝企鹅 142
第六章海兽传149
南极的兽类都姓“海” 150
锯齿海豹 153
威德尔海豹 168
豹形海豹 178
南象海豹 182
罗斯海豹 186
南极海狗 188
虎鲸 195
大翅鲸 206
第七章飞鸟传215
鹱形目鸟类的乐园 216
花斑鹱 221
南极鹱 224
雪鹱 226
银灰暴风鹱 229
鸽锯鹱 231
黄蹼洋海燕 233
南方巨鹱和北方巨鹱 235
黑眉信天翁 239
南方皇信天翁和漂泊信天翁 243
灰头信天翁和灰背信天翁 247
棕贼鸥与灰贼鸥 249
白鞘嘴鸥 258
黑背鸥 264
南极燕鸥 267
南极鸬鹚 271
第八章自然人文风景与冰雪奇观277
南极半岛地区
弗因港 279
尼克港 282
库弗维尔岛 285
丹科岛 287
天堂湾和布朗上将站 289
拉克罗港 295
勒梅尔水道 299
佩诺拉海峡 302
加林德斯岛及乌克兰维尔纳茨基站、英国沃迪小屋 305
欺骗岛 312
半月岛 318
埃特绍群岛 321
中国南极长城站 324
罗斯海地区
阿代尔角和罗伯逊湾 331
哈利特角 334
普尔赛斯申群岛 336
特拉诺瓦湾 341
墨尔本山 347
埃文斯角和风信山 349
富兰克林岛 351
克罗泽角和罗斯冰架 354
埃里伯斯火山 357
发现号小屋 361
美国麦克默多站 367
观察山 371
发现山 372
彼得一世岛 375
附录381
南极海鸟谱 382
南极海兽谱 388
她,谜一样的存在,是那么的不可想象:在南半球陆地稀少的“水世界”里,在浩瀚无比的南大洋上,在咆哮西风与极地东风的层层包裹之下,岿然伫立在水的中央。她不与任何大陆牵手,处处特立独行。她,冰肌玉骨,粉妆玉扮容貌;她,冷峻傲岸,凝固世间一切;她,宽厚仁爱,庇护亿万生灵。她是集美丽、冷酷、仁慈于一身的女神,所有涉足她境域的生灵都会向她俯身朝拜。
说句实话,给南极洲这样一片广大到接近一个半中国面积的冰大洲去作一番博物学的描述,我的内心是极其惶恐的。尽管那里是我开始从事极地工作的地方,尽管我在七年间,陆续到那里几十个地点从事博物学考察、探险、自然影视作品或科学节目的制作,并且这些地点跨越了东西两个半球的南极大陆;然而,这些工作积累,距离能够“将整个南极洲的自然世界作一番宏观描述”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场“十分浅薄的游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关于极地的主要工作都放在了与人类文明世界紧密相连的北极地区—拉普兰苔原、北大西洋至北冰洋沿岸、斯瓦尔巴群岛和夏季浮冰区……诚然,地球的两个极地在自然带分布、物种进化、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确有着众多相似的地方,研究起来可以相互促进,然而对于我来说,南极洲犹如心头的一片净土,让我始终不敢轻易踏足,但又时时魂牵梦萦,因此总是想方设法地找一些只有在那儿才能完成的工作,不时地回到那里,以解我对她的日夜思念。南极工作所能带给我的,已远远不止享受探索和发现的乐趣那样简单和直接;徜徉在冰大洲上,每向前走一步,都是对大自然创造力的由衷赞叹。
探索自然世界,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祖先从走出森林的那一刻起,为了有食果腹、有衣蔽体,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在大自然中寻寻觅觅的脚步,身边的家园,更远的山川、河湖、大海,都是我们探索的对象。通过探索自然,我们得到了生存所需的物质保障;通过探索自然,我们的精神世界有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源泉,继而促进了我们的肢体、大脑、思想、智慧、工具、技术、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进步。进入文明世纪以来,我们探索自然的能力又有了质的飞跃,使探索更加遥远的陆地海洋、深空宇宙成为可能。从相信“地圆说”的亚里士多德提出“未知的南方大陆”假说,到库克船长真的指挥船队在浩瀚的南大洋上穿越极圈;从斯科特等人拖曳着沉重的雪橇从南极点走向生命的后一刻,到秦大河等人成功横穿冰洲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从阿代尔角人类的个南极越冬地,到目前30个国家建立的70多个科学考察站:人类对南极洲的认知已经从蒙昧走向逐渐了解。然而,那真理的海洋仍神秘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困扰我们的问题还很多,迄今为止,我们仍然不知道干谷的成因,不知道厚厚冰盖的下面是一片什么样的世界,不知道罗斯海豹冬天里的生活,不知道企鹅的直接远祖是谁,不知道冰架和海冰的日益崩解、消融所影响的气候变化将带我们去向何处……人类目前对于深海、地底和南极洲的了解还十分肤浅,甚至比不上对月球或者火星的认知。
对南极洲的探索关乎人类未来的生存,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好在我们如今已经意识到这些探索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并有义务竭尽全力保持她本该具有的荒原容貌。这需要有更多的人拥有客观的知识来认识她、对待她、保护她,让她继续保持美丽、冷酷和仁慈的丰姿。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或正在准备前往那里,人类活动对她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的数据显示,在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的南极旅游季中,已有超过56000人前往过南极,比2014—2015年旅游季上涨了53%,其中从中国赴南极的旅行者已超过8000人次,在12年间增长了近百倍。现在,我把我所了解的南极洲和我认为相对客观的已有知识,结合实际的考察经历整理成书,希望人们在前往那个异常脆弱的环境之前,对她有一个客观的了解,让她得到应有的敬畏与呵护。
本书在撰写期间得到了与博物学相关的各学科专家的亲切指导,特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丁林先生,博物学文化倡导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先生,自然资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先生等诸公。感谢多年来陪伴我多次进出极地的同事、战友和支持我的家人。感谢自然与历史影片制作机构NHCC为本书提供卓越、丰富且具“作者视角”的珍贵极地影像。感谢本书姊妹篇《斯瓦尔巴密码:段煦北极博物笔记》一众读者朋友们强烈而热情的督促,在你们日以继夜的“鞭策”下,驱使我将本书早日完成。虽然近年来在各界帮助下我对本书文稿进行了无数次的修改,但其中错漏之处仍在所难免,那“真理的大海仍还在眼前……”,如发现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以便今后印刷和再版时更正、补充。
段煦
2021年7月25日于北京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