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是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32785070
作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恐怖伊恩”时期深刻体察人性曲折幽微、描摹人性畸形可怖一面, 到进入新世纪的探索转型,逐渐拥抱科技、法律、宗教等社会性题材,麦克尤恩的创作风格经历了一轮显著转型,其作品从原先关注问题的尖锐性,变成更关注问题的复杂性。本文集中更是不乏获奖佳作——《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初的爱情,后的仪式》获毛姆文学奖,《赎罪》获全美书评人协会奖。《麦克尤恩作品集》全十七册,几乎收录了作家创作生涯全部的长篇和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完整感受麦克尤恩的华丽文学蜕变,充分享受一场文学感官盛宴。
从1975年部《初的爱情,后的仪式》至2019年新作《我这样的机器》,作为英国文坛的常青树,麦克尤恩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恐怖伊恩”时期,深刻体察人性曲折幽微、描摹人性畸形可怖的一面, 到进入新世纪的探索转型期,逐渐拥抱科技、法律、宗教、人文等更广泛的社会性题材,麦克尤恩的创作风格经历了一轮显著转型。《麦克尤恩作品集》共17部作品,几乎收录了作家创作生涯全部的长篇和短篇小说,读者可以完整感受麦克尤恩的华丽文学蜕变,充分享受一次文学感官盛宴。
《初的爱情,后的仪式》
八段情节各异却又情绪共通的故事,或恐怖或暴烈,或残酷或变态,或荒唐或魔幻,同时却既温柔又感伤;“恐怖伊恩”的名号由此诞生。
《床笫之间》
7个短篇,精巧、尖锐而阴郁。描写了畸零者在世界面前的孤独,变态者对人生的茫然,扭曲者对世界的报复,不可思议却异常勇敢,愈发逼近人拒绝观看的真相。“恐怖伊恩”不折不扣的代表作。
《水泥花园》
麦克尤恩的小型杰作,四个孩子在父母去世后被困在水泥花园里,相依为命。一段超越伦常,“惊世骇俗”却又合乎情理的故事。
《只爱陌生人》
“恐怖伊恩”时期代表作,探索人性欲望的无限可能,讲述了一个关于美的追求者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如何将美的对象摧残致死的故事。
《无辜者》
一段冷战时期的罗曼史、一场二战之后的间谍战、一部惊悚的犯罪心理小说;麦克尤恩转型时期代表作。
《黑犬》
典型的麦氏黑色,在幽灵黑犬作祟的舞台,暴力,真爱,邪恶,救赎,演绎了一则有关我们时代的惊悚寓言。
《梦想家彼得》
麦克尤恩的部儿童小说,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精美插图阐释彼得的七个“白日梦”。
《爱无可忍》
风景如画的伦敦郊野,五个陌生人一道赶去救助一起热气球事故,但或许只是一瞬间的犹疑、自私,一个大活人就在眼前殒命。生命的脆弱易逝点燃了主人公疯狂而执着的爱,由此也导致了另两人的世界彻底混乱失序。
《阿姆斯特丹》
麦克尤恩布克奖获奖作品,一部精妙无比的“黑色喜剧”。两位好友的一场死亡协议,精妙的对称结构。
《赎罪》
全美书评人协会奖作品;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当代经典,一场终结于敦刻尔克战火中的爱情悲剧。金球奖剧情片同名原著小说。
《星期六》
继《阿姆斯特丹》获布克奖后,麦克尤恩展示出更加纯熟的小说技巧和丰富内容,讲述了一个名叫亨利•贝罗安的神经外科医生如何度过他的休息日。英国中产版的《尤利西斯》。
《在切瑟尔海滩上》
麦克尤恩通过性爱观念这个独特视角回顾青葱岁月的温情小品,细腻温婉却劲道十足,牵惹情思又回味悠长。电影版由西尔莎•罗南、比利•霍尔等主演,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热门影片。
《追日》
麦克尤恩备受争议的作品,一部注入“全球视角”、关注“气候变化”话题的小说。
《甜牙》
《甜牙》是麦克尤恩罕见的谍战题材小说。政治与文学、间谍与作家、读者与作者、欺骗与爱情——这些关键词都将在小说中被反转赋予新的意义。
《儿童法案》
:麦克尤恩盛誉之作,展现文明社会中道德与法律困境,直击人性的懦弱、犹疑、自私与偏执。 2017年同名电影由艾玛•汤普森、菲恩•怀特海德等主演,共同演绎一场“少年法内情”。
《坚果壳》
小说以一个未出生婴儿的视角,讲述了一个现代版哈姆雷特的故事。幽默睿智的语言,新颖独特的视角,麦克尤恩又一次呈献给读者一个黑色的现代寓言。
《我这样的机器》
伊恩•麦克尤恩2019年再度突破个人写作的舒适领域,强势涉足人工智能前沿科技,创作了一部带有鲜明麦氏标签、兼具浓厚科幻色彩——“一部真正思考人类未来困境”的小说。
【目录】:
《初的爱情,后的仪式》
《床笫之间》
《水泥花园》
《只爱陌生人》
《无辜者》
《黑犬》
《梦想家彼得》
《爱无可忍》
《阿姆斯特丹》
《赎罪》
《星期六》
《在切瑟尔海滩上》
《追日》
《甜牙》
《儿童法案》
《坚果壳》
《我这样的机器》
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余华
我次听到伊恩 •麦克尤恩的名字是在十多年前,好像在德国,也可能在法国或者意大利,人们在谈论这位生机勃勃的英国作家时,表情和语气里洋溢着尊敬,仿佛是在谈论某位步履蹒跚的经典作家。那时候我三十多岁,麦克尤恩也就是四十多岁,还不到五十。我心想这家伙是谁呀?这个年纪就享受起了祖父级的荣耀。
然后开始在中国的媒体上零星地看到有关他的报道:“伊恩 •麦克尤恩出版了新书 ”,“伊恩 •麦克尤恩见到了他失散多年的兄弟 ”,“伊恩 •麦克尤恩的《赎罪》改编成了电影 ”……这几年中国的出版界兴致盎然地推出了伊恩 •麦克尤恩的著名小说,《水泥花园》、《阿姆斯特丹》、《时间中的孩子》和《赎罪》。可是中国的文学界和读者们以奇怪的沉默迎接了这位文学巨人。我不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也许麦克尤恩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让中国读者了解
他。现在麦克尤恩的部书《初的爱情,后的仪式》正式出版,我想他的小说在中国的命运可以趁机轮回了。从头开始,再来一次。
这是一部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的书,在麦克尤恩二十七岁的时候首次出版。根据介绍,这部书在英国出版后引起巨大轰动。可以想象当初英国的读者是如何惊愕,时隔三十多年之后,我,一个遥远的中国读者,在阅读了这些故事之后仍然惊愕。麦克尤恩的这些短篇小说犹如锋利的刀片,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我曾经用一种医学的标准来衡量一个作家是否杰出,那就是在阅读了这个作家的作品之后,是否留下了阅读后遗症。回想起十多年前次听到麦克尤恩名字时的情景,我明白了当初坐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 ”患者。
我感到这八个独立的故事之间存在着一份关于叙述的内部协议,于是《初的爱情,后的仪式》一书更像是一首完整的组曲,一首拥有八个乐章的组曲。就像麦克尤恩自己所说的:“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很多都是边缘人、孤独不合群的人、怪人,他们都和我有相似之处。我想,他们是对我在社会上的孤独感和对社会的无知感,深刻的无知感的一种戏剧化表达。 ”然后麦克尤恩在《立体几何》凝聚了神奇和智慧,当然也凝聚了生活的烦躁,而且烦躁是那么的生机勃勃;让《家庭制造》粗俗不堪,让这个乱伦的故事拥有了触目惊心的天真;《夏日里的后一天》可能是这本书中为温暖的故事,可是故事结束以后,忧伤的情绪从此细水长流;《舞台上的柯克尔》的叙述夸张风趣,指桑骂槐。麦克尤恩让一群赤裸的男女在舞台上表演性交,还有一个人物是导演,导演要求小伙子们在表演前先自己手淫,导演说:“如果给我见到勃起,就滚蛋,这可是一场体面的演出 ”;《蝴蝶》里男孩的犯罪心理和情感过程冷静得令人心碎;《与橱中人对话》看似荒诞,其实讲述的是我们人人皆有的悲哀,如同故事结尾时所表达的一样,我们人人都会在心里突然升起回到一岁的愿望;《初的爱情,后的仪式》是没有爱情的爱情,没有仪式的仪式,还有随波逐流的时光。麦克尤恩给这些无所事事的时光涂上夕阳的余辉,有些温暖,也有些失落;《化装》是在品尝畸形成长的人生,可是正常人生的感受在这里俯拾即是。
这就是伊恩 •麦克尤恩,他的叙述似乎永远行走在边界上,那些分隔了希望和失望、恐怖和安慰、寒冷和温暖、荒诞和逼真、暴力和柔弱、理智和情感等等的边界上,然后他的叙述两者皆有。就像国王拥有幅员辽阔的疆土一样,麦克尤恩的边界叙述让他拥有了广袤的生活感受,他在写下希望的时候也写下了失望,写下恐怖的时候也写下了安慰,写下寒冷的时候也写下了温暖,写下荒诞的时候也写下了逼真,写下暴力的时候也写下了柔弱,写下理智冷静的时候也写下了情感冲动。
麦克尤恩在写作这些故事的时候,正在经历他的年轻时光。二十二岁从苏塞克斯大学毕业后,去了东英吉利大学的写作研究生班,开始学写短篇小说。个短篇小说发表后,立刻用稿费去阿富汗游玩。多年之后麦克尤恩接受采访,回顾了写作这些短篇小说时所处的境况:“我二十出头,正在寻找自己的声音。 ”当时他反感英国文学传统里社会档案式的写作,他想表达一种个人生存的翻版,他说“早期的那些小故事都是倒映我自己生存的一种梦境。虽
然只有很少的自传性内容,但它们的构造就像梦境一样反映了我的生存 ”。麦克尤恩二十一岁开始读卡夫卡、弗洛伊德和托马斯 •曼,并且感到“他们似乎打开了某种自由空间 ”。
然后“我试写各种短篇小说,就像试穿不同的衣服。短篇小说形式成了我的写作百衲衣,这对一个起步阶段的作者来说很有用 ”。麦克尤恩毫不掩饰其他作家对自己的影响,他说“你可以花五到六个星期模仿一下菲利普 •罗斯,如果结果并不是很糟糕,那么你就知道接下
来还可以扮扮纳博科夫 ”。而且还努力为自己当时写下的每一个短篇小说寻找源头,“比方说,《家庭制造》,是我在读过《北回归线》之后写的一个轻松滑稽的故事。我感谢亨利 •米勒,并同时用一个滑稽的做爱故事取笑了他一把。这个故事也借用了一点罗斯的《波特诺的怨诉》。《化装》刚效法了一点安格斯 •威尔逊的《山莓果酱》。我不记得每篇故事的渊源,但我肯定巡视了别人的领地,夹带回来一点什么,借此开始创作属于我自己的东西。”
我在很多年前的一篇文章里,专门讨论了作家之间的相互影响,我用过这样一个比喻:一个作家的写作影响另一个作家的写作,如同阳光影响了植物的生长,重要的是植物在接受阳光照耀而生长的时候,并不是以阳光的方式在生长,而始终是以植物自己的方式在生长。我意思是说,文学中的影响只会让一个作家越来越像他自己,而不会像其他任何人。
麦克尤恩的写作经历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立体几何》里关于神奇的叙述与生动的生活场景合二为一,可以让我们联想到纳博科夫的某些段落;《夏日里的后一天》和《初的爱情,后的仪式》会让我们联想到托马斯 •曼的叙述风格,从容不迫,并且深入人心;《与橱中人对话》和《化装》或许与卡夫卡的那些奇怪的人生故事异曲同工;《舞台上的柯克尔》似乎是与荒诞派话剧杂交而成的;《蝴蝶》里的少年犯罪心理曾经是戈尔丁的拿手好戏,可是到了麦克尤恩笔下也是毫不示弱。
我想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自己的阅读经历出发,为麦克尤恩的这些故事找到另外的文学源头,找到麦克尤恩未曾阅读甚至是未曾听闻的文学源头。而且同样可以轻而易举地为卡夫卡、托马斯 •曼、菲利普 •罗斯、亨利 •米勒、安格斯 •威尔逊、纳博科夫、戈尔丁他们找到文学源头。为什么?很简单,因为这就是文学。 我喜欢引用这样两个例子,两个都是笑话。个是法国人嘲笑比利时人的笑话:有一个卡车司机满载着货物行驶在比利时的土地上,由于货物堆得太高,无法通过一个城门,就在司机发愁的时候,当地的比利时人自作聪明地向司机建议,将卡车的四个轮子取下来,降低高度后就可以经过城门。第二个来自中国古代的笑话:有一个人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要过城门,他将竹竿竖起来过不去,横过来也过不去,这人不知所措之时,一位白发白须的老人走过来,称自己虽然不是圣人,也是见多识广,他建议将竹竿从中间锯断,就可以通过城门了。
这两个笑话究竟是谁影响了谁?这样的考证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也是没有结果的。我举出这样两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各民族的精神历史和现实生活存在着太多的相似性,而文学所要表达的就是这样的相似性。如同殊途同归,伟大的作家都以自己独特的姿态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道路,然后汇集到了爱与恨、生与死、战争与和平等等这些人类共同的主题之上。所以文学的存在不是为了让人们彼此陌生,而是为了让人们相互熟悉。我曾经说过,如果文学里真的存在某些神秘的力量,那就是让读者在属于不同时代、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作品里,读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感受,就像在属于别人的镜子里也能看清楚自己的形象一样。
我相信麦克尤恩在阅读了纳博科夫、亨利 •米勒和菲利普 •罗斯等人的作品之后,肯定是在别人的镜子里看清楚了自己的形象,然后写下了地道的伊恩 •麦克尤恩的作品。这家伙二十多岁就找到了自己的声音,读一读《初的爱情,后的仪式》这本书,就可以看到一个天才是如何诞生的。
麦克尤恩在这些初出茅庐的故事里,轻而易举地显示出了独特的才能,他的叙述有时候极其锋利,有时候又是极其温和;有时候极其优雅,有时候又是极其粗俗;有时候极其强壮,有时候又是极其柔弱 ……这家伙在叙述的时候,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恰到好处。与此同时,麦克尤恩又通过自己独特的文学,展示出了普遍的文学,或者说是让古已有之的情感和源远流长的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继续。什么是文学天才?那就是让读者在阅读自己的作品时,从独特出发,抵达普遍。麦克尤恩就是这样,阅读他作品的时候,可以让读者去感受很多不同作者的作品,然后落叶归根,终让读者不断地发现自己。我曾经说过,文学就像是道路一样,两端都是方向。人们的阅读之旅在经过伊恩 •麦克尤恩之后,来到了纳博科夫、亨利 •米勒和菲利普 •罗斯等人的车站;反过来,经过了纳博科夫、亨利 •米勒和菲利普 •罗斯等人,同样也能抵达伊恩 •麦克尤恩的车站。这就是为什么伊恩 •麦克尤恩的叙述会让我们的阅读百感交集。
我的意思是说,当读者们开始为麦克尤恩的作品寻找文学源头的时候,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现实处境寻找一幅又一幅的自画像。读者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在阅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唤醒自己过去阅读里所有相似的感受,然后又让自己与此相似的人生感受粉墨登场,如此周而复始的联想和联想之后的激动,就会让儿歌般的单纯阅读变成了交响乐般的丰富阅读。 什么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这就是。
2008年 4月 5日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抚摸刀刃的过程,而且是用神经和情感去抚摸,然后发现自己的神经和情感上留下了永久的划痕……回想起十多年前次听到麦克尤恩名字时的情景,我明白了当初坐在我身边的这些人都是‘伊恩•麦克尤恩后遗症’患者。”
——余华
“书中的八篇小说,在几个月中,我反复读了好几遍。重读,并不仅仅因为喜爱,而是不能确信抓住了小说中想要表达的东西。它们非常隐约,细微,像春天里和着花粉的尘埃。我必须一再诵读,这些收信人不明的情书。”
——张悦然
“麦克尤恩不仅是当今在世的雅的作家之一,更是一位擅长在日常生活戏剧性场面中刻画道德困境……”
——《华盛顿邮报》
“麦克尤恩的虚构世界融合了德•基里科的城市画面荒凉迷梦般的特质和巴尔蒂斯油画中奇异的情欲色彩。文字的垄沟中时有卧虎潜藏,诡异之事就那么若无其事,那么沉着地走出来。”
——《纽约时报》
“他的作品精确,细腻,风趣,妖异,扰人。”
——《时代周刊》
“一位真正具有想象力的天才。”
——朱利安•巴恩斯
《我这样的机器》(节选): 动身去执行那无望的任务之前一个星期,个真正可用的、由工厂生产出来的人类,在市场上发售,智力和长相都过得去,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变化也真实可信。亚当售价八万六千英镑。我租了一辆小货车,将他运到我位于北克拉彭那套令人生厌的公寓里。我这个决定做得草率,但听说战争英雄、引领数字时代的天才艾伦·图灵爵士也买了同款,我便受到了鼓舞。他很可能打算让实验室把机器人拆开,好好研究一下其内部构造。
批机器人中,十二个名为亚当,十三个名为夏娃。平淡无奇,每个人都这么说,但符合商业需求。生物学意义上的种族观念,在科学上受人诟病,所以这二十五个设计成了多个种族的样子。先有传闻,后来变成了正式投诉,说那个阿拉伯人模型和犹太人没什么区别。随机编程以及实际经验,能够满足所有人在性爱上的不同喜好。个星期内,所有的夏娃都卖完了。粗看之下,我也许会误以为我的亚当是个土耳其人或希腊人。他体重一百七十磅,所以我只好请我楼上的邻居米兰达帮忙,一起用附赠的一次性担架将亚当抬上楼。
亚当的电池在充电,我给我们俩倒了咖啡,然后翻看长达四百七十页的在线产品手册。语言总体上还是清晰准确的。但是,亚当的制造牵涉很多不同的地点和部门,所以手册读起来有废话诗那样的趣味。“遮住B347k护罩上部,可使主板输出获取快乐情绪图标,减弱情绪波动半暗带。” 《初的爱情,后的仪式》(节选):1875年在梅尔顿 ·莫布雷举办的“异趣珍宝 ”拍卖会上,我的曾祖父在他的朋友 M陪同下,拍得了尼科尔斯船长的阳具,这位船长 1873年死于马贩巷监狱。它被盛在一座十二英寸高的玻璃樽里,按我曾祖父于当晚的日记中所记述,“保存精美 ”。同时被拍卖的还有“已故巴里摩尔小姐的讳名部位。被山姆 ·伊斯莱尔斯以五十几尼拍得 ”。我的曾祖父很想将这两件物品作为一对收藏,但被M劝阻。这极佳地诠释了他们的友谊。我的曾祖父是个心血来潮的空想家,而 M则是一位懂得适时竞价的实干派。
我的曾祖父在世六十九年,其中的四十五年里,在每晚睡觉之前,他坐下来将自己的思想写成日记。这些日记如今就摆在我的桌上,整整四十五卷,以小牛皮装订。日记左边,尼科尔斯船长静坐在玻璃樽里。我的曾祖父靠他父亲发明的一种女性胸衣手扣的专利收入生活,直到次世界大战爆发。他爱好清谈、数字和理论;也喜爱烟草,上等的波尔图葡萄酒,煨兔肉,以及偶而为之的鸦片。他喜欢以数学家自居,尽管他既未有过教职,也未曾发表过专著。他一辈子从不旅行,也没有上过《时代》杂志。 1869年他和托比 ·沙德威尔牧师的独生女爱丽丝结婚,牧师是一本名不见经传的英国野生花卉专著的合著者。我深信我的曾祖父是一位杰出的日记作者,一旦我编完他的日记并得以发表,我敢肯定他将重新获得应有的认识。而我在工作结束之后将休一段长假,去某个清冷无树的地方旅行,比如冰岛或者俄罗斯草原。我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可能的话,在那一切结束之后我将试着与妻子梅茜离婚,不过现在已无此必要。 《赎罪》(节选): 这个剧本,是布里奥妮在两天时间里一气呵成的。那两天,她奋笔疾书,为此错过了一顿午饭和晚饭。她还设计了海报、节目单和戏票,又把一块可折叠的隔板沿着墙壁斜立起来,作为售票亭;后,她用红色皱纹纸做了募捐箱的衬里。这一切准备工作就绪以后,她惟一可做的,就是再三琢磨已经完成的脚本,等待远在北方的表姐表弟们的到来。排练时间只有一天。再过一天,她哥哥就要回来了。这部戏让人时而冒冷汗,时而又痛楚绝望的戏,讲的是一个心灵的故事。在台词押韵的序幕中,故事的旨意得到了传达:不以理智为基础的爱情是注定要失败的。故事的女主角阿拉贝拉对一个邪恶的外国伯爵不顾后果的爱情遭到了厄运的惩罚——她和意中人一时兴起,私奔到了一个海滨小镇,途中她感染了霍乱。而当她病倒在一个小阁楼上的时候,几乎所有人,包括她的爱人,都抛弃了她,就在这时,她却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了一丝幽默感。与此同时,命运又给了她第二次机会。她遇到了一位贫穷的医生——而他事实上却是一位王子。他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专门帮助穷苦人。他治好了她的病。这回,阿拉贝拉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并得到了命运的回,报——她与家人重归于好,并在一个“微风习习和阳光和煦的春日”与她那位医生王子喜结良缘。
塔利斯太太在她卧室的化妆桌边读了七页长的《阿拉贝拉的磨难》,整个过程当中,作者的手臂一直环绕着她的肩膀。布里奥妮仔细地琢磨着母亲的脸,想要捕捉每一丝转瞬即逝的表情。艾米莉·塔利斯时而紧张,时而窃笑,读完全剧之后,则露出了令人欣慰的笑容,并会意地点头表示肯定。随后,她把女儿抱起来,放到自己的腿上——啊,这个温软的小身体,自打它一出生,她就记得它,直到现在,它还没有完全离开母亲,还没有呢——艾米莉说这个剧本太“了不起”了,并马上对着女儿绷紧的小耳朵细声低语,说在那张要贴在剧场入13处的售票亭旁的黑板架上的海报里,她同意引用“了不起”这个词。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