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32开纸 张: 纯质纸包 装: 精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4617757
- 120幅精美插图,图文并茂,感受艺术之美:古今大师们跨越时空的心灵交流与融合呈现,文是画的映衬,画是文的视现。古今中外绘画大师们绘画中的理想生活,汇聚一书,融于一册,形成独具特色易懂易现的美学之书,帮助读者理解内容。画精心选自中国不同时期极具艺术审美力的画作,以及古籍书影、珍贵照片,选用跨度达1000年。跨越2000年的美学传承。
- 精装呈现,四色印刷。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 专色印刷,艺术感和美感皆具备的装帧:封面选用中国传统色 专色印刷,艺术感和美感皆具。封面着色:紫苑,荔挺出之承色、意寻。张含《怀用修仁甫》“紫菀丹丘曾有约,赤松黄石肯相携。”美之为寻,相守为约。相伴一生的人生诗意。宗白华的艺术人生,紫苑为约。
- 找寻艺术美、诗画美:我国传统艺术美善于营造空灵的意境美,含蓄而隽永,就像盛唐的诗境、宋代的山水画,总给人意犹未尽之感,在诗与画外,意境绵延不断,让人回味无穷。本书将带你发现“中国美”,为您讲述艺术美的正确打开方式,随宗白华去发现美。在人潮汹涌中感受山水诗意的交融,让都市中漂泊的灵魂归家。将美学态度落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读者审美和生活、人生态度。
- 一书读懂宗白华的美学方式,在浮躁一地鸡毛的生活里寻美,实现精神阶层的跃迁:生活美,不应该是暴发户式的物质人,而是从物质到精神实现阶层的跃迁。宗白华带你欣赏艺术,回归山水意境、诗画交融之美。
- 名家推荐:冯友兰、朱光潜、李泽厚、蒋勋、刘小枫一致推荐的美学大师著作。
《何处寻美》收集了宗白华先生一生主要的美学文章,总共18篇。可分为四个部分:部分,人文之美,主要讲述美学的一般原理。第二部分,艺术之美,欣赏艺术的境界、虚实、空灵之美。第三部分,书画之美,探寻书画的美学精神及中西绘画的区别。第四部分,音乐、建筑之美,讲述中国古代音乐的美学思想与建筑艺术的美学理念。
宗白华先生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通过中西比较,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境界、空灵、虚实等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书中抒情的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着读者去感受中国艺术家的心灵之美,品味艺术精神之美。
人文之美
002/ 美从何处寻(节选)
008/ 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
013/ 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
041/ 先秦工艺美术和中国古代哲学、
文学中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艺术之美
050/ 艺术与中国社会
056/ 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067/ 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增订稿)
099/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106/ 中国艺术的写实精神——为第三次全国美展写
书画之美
112/ 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
149/ 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
174/ 中国古代的绘画美学思想
187/ 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200/ 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
233/ 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的绘画
音乐、建筑之美
242/ 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
250/ 中国古代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275/ 中国园林建筑艺术所表现的美学思想
冯友兰: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
李泽厚: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情思,从早年到暮年,宗先生独特地一直保持了下来,并构成了宗先生这些美学篇章中的鲜明特色。
刘小枫: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美从何处寻(节选)
啊,诗从何处寻?
在细雨下,点碎落花声;
在微风里,飘来流水音;
在蓝空天末,摇摇欲坠的孤星!
此为宗白华作《流云小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据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此诗是某尼悟道诗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
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绪波动,思维起伏,你就越能够“漱涤万物,牢笼百态”,你就会像一面镜子,像托尔斯泰那样,照见了一个世界,丰富了自己,也丰富了文化。人们会感谢你的。
◎齐白石 《梅花》
那么,你在自己的心里就找不到美了吗?我说,如果我们的心灵起伏万变,经常碰到情感的波涛,思想的矛盾,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未必是美。只有莎士比亚或巴尔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现在文艺里,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欢乐表现在舞蹈的形象里,或把你的忧郁歌咏在有节奏的诗歌里,甚至于在你的平日的行动里、语言里。一句话,就是你的心要具体地表现在形象里,那时旁人会看见你的心灵的美,你自己也才真正地切实地具体地发现你的心里的美。除此以外,恐怕不容易吧!你的心可以发现美的对象(人生的、社会的、自然的),这“美”对于你是客观的存在,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你的意志只能指使你的眼睛去看她,或不去看她,而不能改变她。你能训练你的眼睛深一层地去认识她,却不能动摇她。希腊伟大的艺术不因中古时代而减少它的光辉。)
宋朝某尼虽然似乎悟道,然而她的觉悟不够深、不够高,她不能发现整个宇宙已经盎然有春意,假使梅花枝上已经春满十分了。她在踏遍陇头云时是苦闷的、失望的。她把自己关在狭窄的心的圈子里了。只在自己的心里去找寻美的踪迹是不够的,是大有问题的。王羲之在《兰亭序》里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是东晋大书法家在寻找美的踪迹。他的书法传达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视。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