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22503110
本书作者以晚清至五四时期中国报章之兴为主线,梳理与考察两代新文化人在西学东渐、思想启蒙、文学革命等社会文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历史接力和历史合力,完成了近代中国文体的古今之变,并着重探究了白话文运动与中国文学的言文合一之路,细致梳理这一时期走改良白话路径的近代中国报章文体的时代特征与演变轨迹,对于探究五四一代新文学作家如何实现由文言到白话语体的现代转型这一重大学术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 言
上 编 报章之兴与政论文学之演进
章 救亡启蒙思潮与政论报章的兴起
节 西方传教士与早期近代中文报章
第二节 维新运动与政论报章的勃兴
第三节 梁启超与晚清政论报章的成熟
第四节 晚清革命思潮与政论报章的辉煌
第五节 报章政论文学鼎盛的时代
第二章 西学东渐与十九世纪后期报章政论文
节 香港《循环日报》与王韬政论文
第二节 上海《万国公报》与传教士政论文
第三节 《时务报》与梁启超“时务文体”
第四节 长沙《湘报》与唐才常等的政论文
第三章 康有为和严复:维新派报章政论先驱
节 康有为:藉学论政与文体革新
第二节 天津《直报》与严复政论文
第三节 雅俗观与严复的读者定位
第四章 梁启超《新民丛报》等报章政论文
节 西学东来与“东瀛文体”
第二节 《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期的政论文
第三节 宣民之际:从《政论》到《大中华》
第五章 晚清革命书刊与革命派政论文学
节 革命前驱欧榘甲的《新广东》
第二节 湖南之湖南人杨毓麟《新湖南》
第三节 革命文豪章太炎的政论文章
第四节 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革命军》
第五节 刘光汉骈俪化的政论文章
第六节 《民报》政论家汪兆铭的政论文
第七节 各省留东学子所办革命期刊论说文
第六章 章士钊的政论文与“甲寅文体”
节 《苏报》与章士钊早期政论文
第二节 革命小册子《孙逸仙》《沈荩》
第三节 《甲寅》杂志与“甲寅文体”
第四节 《甲寅》与黄远生的新文学思想
中 编 报章新文体与文界革命之实绩
引 言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西学东渐、启蒙救亡的社会背景下,近代中文报章蓬勃兴起,中国文学与思想的传播媒介和读者接受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一个以报刊为中心的文学和思想变革时代悄然来临。1901 年底,梁启超主持的《清议报》终刊号曾发文指出:“自报章兴,吾国之文体,为之一变,汪洋恣肆,畅所欲言,所谓宗派家法,无复问者。”二十多年后,胡适在给高一涵等人的公开信中,将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新民运动时期的《新民丛报》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新青年》,视为“代表三个时代”乃至“创造了三个新时代”的一代名刊。前者指出了世纪之交报章之兴之于文体之变的重大影响;后者道出了报刊传播媒介在引领国民思想启蒙和语言文体变革的时代思潮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晚清至五四时期,中文报章(包括白话报刊)之兴与散文(包括应用文)文体新变,形成了近代中国言论思想界和文坛波澜壮阔、众声喧哗的热闹景观,构成了中国语言文体古今演变史上极为重要的环节。
20 世纪的个年头,清光绪二十六年,岁在庚子,孟春时节,寓居日本的政治流亡者梁启超在清政府愈禁而流布愈广的横滨《清议报》上,发表了自檀香山寄来的《汗漫录》一文,首次提出“文界革命”问题,并以日本政论家德富苏峰“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的报章政论文为师法的榜样。两年后,随着风靡一世的《新民丛报》的创刊与流行,以近代报刊和洋装书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文界革命”,已经发展成为一股浩荡的时代潮流,而“为时流所日日昌言”。20 世纪初年,以日本和上海为策源地,以近代中文报章为主阵地,以留东学子为作家主体,晚清一代新型知识分子广泛参与其中的“文界革命”,创作出一批批门类众多、实绩显著、时代反响巨大、历史影响深远的新体文章,“开文章之新体,激民气之暗潮”,其流布由东南沿海口岸城市迅速蔓延到大江南北,并随着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而侵入全国教育界,致使万千士子趋之若鹜,八股文遭到灭顶之灾。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一代新文化人倡导“文界革命”的根本动因,在于限度地实现“播文明思想于国民”的启蒙目标,造就一代具有近代民族国家思想的新型国民,为创建一个能够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新中国”奠下基石。晚清“文界革命”的范围,是旨在“播文明思想于国民”的著译之业,其作家主体为有别于传统士大夫文人的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包括以留东学子为主体的革命派知识分子),其语体是一种向欧化和白话开放的改良文言,其文体具有创新性、试验性与探索性,其大方向符合言文合一的语文革新趋势。晚清的白话报潮流和白话文运动,则在改良白话语体文体方面做出了多向度探索。晚清时期的“文界革命”和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