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10473333
☆儿童视角
很多大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对于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的儿童来说,可能都是儿童认知里的一个大跃进。哪怕是东西南北、高山河流、大洋大洲这些基本的概念,都需要很长一段的学习过程才能够明白和掌握。习惯了用大人的眼睛和头脑去看、去理解世界,儿童视角对于孩子孩子就尤其重要和珍贵。如何用儿童视角去给儿童科普地理概念,是这本书的亮点之一。
☆ 趣味
各种类型的游戏,是这本书的展现方式。找一找、画一画、连线、推理,在地理的世界里,去探险、去游戏,没有生硬、枯燥的灌输,而是充满了趣味和游戏感。故事里还有那么多有趣的小主角们,带着小朋友去探索这个本就非常有趣的世界。
☆ 启蒙
透过地理的视角,从脚下、街区、城市看向更广阔的世界,地理不止于此,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这本书的帮助下无限探索地理的边界。
古代的人眼中的大地是什么形状,什么迹象帮助他们掌握地球的宏观面貌?
麦哲伦环球航行能证明大地是个圆球吗?
地球由哪几层构成,是大陆在漂移还是板块在移动?促使陆海改变的动力是什么?
火山一定要有山的形状吗?它们的分布和板块有什么关系?火山是不是个坏家伙?
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如何看懂地震图?为什么有海啸预警,但很难预报地震?
遇到地震、火山等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
从地球的整体形状、构造,到由大地的整体循环去认识板块的变化、大洲大洋,再到火山、地震、海啸那些不为人知的“脾气”和“秘密”……以由远及近的视角,用提问、趣味练习的方式,在讲述地理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趣味的同时,帮助孩子掌握并学会应用地理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掌握躲避灾难的技能。
大地的形状和模型 1
大地的形状 2
环球航行能证明大地是球形吗? 6
什么是上,什么是下? 8
地球的模型 10
经线和纬线 11
地球的粗腰 14
会骗人的地图 16
充满谜团的地球内部 25
假如剖开地球 26
地球的外壳 30
地壳上的陆地和海洋 35
伟大的拼图者 38
分分合合的陆地 41
琢磨不透的地幔 46
地球的“心脏” ——地核 49
火神的作坊——火山 55
不同寻常的山 56
有嘴巴、食道和胃的山 59
没有火,也没有山! 62
爱发脾气的火山 64
火山的分布 69
火山的危害88
遇到火山爆发怎么办? 89
火山是个坏家伙吗? 91
大地的波动95
地震很远吗? 96
海神的愤怒98
石头中的波纹100
解读大地的语言104
地震的量尺108
突然遭遇地震,怎么办? 116
地震的后遗症118
变化的海啸121
海啸的预警124
海啸的力量128
准备灾难急救包130
答案132
地球的外壳
如果把地球半径(6371千米)缩小为一把30厘米长的尺子,那么地壳还不到1毫米呢,还没有鸡蛋壳厚。这样看来,地壳好像薄得一捅就破。真是这样吗?据测量,地壳平均约17千米厚,如果每层楼3米高,那它差不多有5666层楼那么高呢。 从一楼仰望的话,根本看不到顶,你还觉得它薄吗?
……
分分合合的陆地
大陆不是恒定不变的,它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又分散开来,魏格纳把大陆的这种水平移动称为“大陆漂移”。可大陆是漂在什么上呢?难道大陆像船一样漂在海面?或是在海底滑动?还是漂浮在我们看不到的岩浆层上呢?
根据上面这幅图,你一定发现了,不论是大块的陆地、孤单的小岛,还是看不见的海底,都是相连的,属于地壳的一部分。
厚厚的地壳,并不是完整一体的,而是由很多碎块组成的,这些碎块叫“板块”。表面上看是大陆在漂移,实际上是板块驮着大陆和海洋在移动。板块的碰撞、挤压,会改变地壳的形态。大部分板块上,有大陆和海洋。有些板块,几乎全被海洋覆盖。
你还记得地球的结构吗?地壳下面那层叫地幔,它不仅是岩浆的发源地,也是它在支撑着板块,并使板块运动的。到底怎么回事儿呢?
烧水时,靠近火苗的地方温度高,水受热会向上翻滚,远离火苗的地方比较凉,水会向下沉降,这样就形成了对流,循环往复,全部的水就被烧开了。地幔像受热的水一样也会形成一个个对流,加热它的就是地核——那里的放射性物质能产生巨大的热量。地幔对流既能将板块拽入地幔,重新回收;也能撕开板块,生成新的板块。
琢磨不透的地幔
似乎哪里不对劲,地幔里不是固态的岩石吗,为什么能流动呢?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曾在1927年开始了一项持续近百年的沥青滴落实验。这个实验发现,坚硬的沥青块,在常温下放置十年时间,就 能滴落一滴。看来,物质的性质不是看上去那样简单、,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一些固态物质也能缓慢地流动。地幔就是这样。
地幔的温度能达到3000°C呢,按理说那里的 岩石早该熔化成液体了。不过,高压使它像橡皮泥那样,既保持固体的形态,又可以变形。一旦地幔 物质找到地壳的裂缝,压力会使它们喷涌出来,形成火山喷发。
你一定想不到,科学家发现,在炽热的地幔里真的有很多水,但水在这里以另一种形态存在。高温高压把水分子锁在地幔岩石的矿物结构中,和岩石融为一体,好比人体内看起来干燥、坚硬的骨头,也含有31%的水,只不过这些水都躲在细胞里罢了。等到火山喷发时,温度、压力发生变化,岩石里的水会变成水蒸气回到地面。
地表的水大概有14亿立方千米,差不多有两个太平洋那么大。那么地幔里大概有多少水呢?据推测,地幔的水量比地表水量的5倍还多。科学家探测到,在中国的东北部包含北京的区域,地下700~1400米处,就藏着一片地下海洋,它的储水量和北冰洋相当呢。
没有火也没有山
如果火山是餐馆里的一道菜,你可以这样点: “老板,来盘火山,不要火,也不要山!”
别被火山的名字误导了,火山其实并不喷火,它喷出的是地下熔化的岩石,也就是岩浆。岩浆像炼钢炉里的铁水,又烫又黏,温度常有 900~1200°C呢。沸腾的水,也才 100°C而已,要是不小心落入岩浆中,那就大事不妙啦。
岩浆也不都是红色的。比如,非洲东部的伦盖火山,喷出的是像石油一样黑的岩浆。因为这种岩浆温度只有普通岩浆的一半,没有能量发出白天可见的红光。人们只能在晚上看到它的暗红色。
除了常见的圆锥形,火山还有盾牌形的、塔状的,有时像个破碗,有时连山体都没有,就只是地上一条长长的裂缝……火山的不同身形,多半和岩浆的温度、黏稠度有关。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7c8dc5f0f22475083aa39d_821458.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7c8dcbf0f22475083aa39e_821459.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07f0f22475083b2010_821462.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0cf0f22475083b2011_821464.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12f0f22475083b2012_821465.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19f0f22475083b2013_821466.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20f0f22475083b2014_821467.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28f0f22475083b2015_821468.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2ef0f22475083b2016_821470.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35f0f22475083b2017_821472.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3df0f22475083b2018_821474.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43f0f22475083b2019_821476.jpg)
![插图](https://static.easterneast.com/file/easternspree/img/61936b48f0f22475083b201a_821478.jpg)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