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302579922
市场上的类似书籍大缺少敦煌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藻井图案进行的针对性研究,因此本书可以填补市场空白。
本书探析并研究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艺术风格的起源、传播路径和时代发展,评估莫高窟图案艺术在中国佛教美术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全书通过分期、分类、分式的方法梳理历史过程中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的继承和变化,让大家了解这一时期藻井图案艺术的绘制规律。本书还从整体空间角度考量藻井图案与窟内其他艺术形式的互动关系,了解藻井艺术在其立体石窟存在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对敦煌藻井艺术有兴趣的相关人员阅读。
第1章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 1
1.1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所在的覆斗形石窟分期 1
1.2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装饰纹样分类 2
1.2.1 藻井忍冬装饰纹样类型分析 2
1.2.2 藻井莲花纹装饰纹样类型分析 10
1.2.3 藻井飞天纹装饰纹样类型分析 15
1.2.4 藻井其他装饰纹样类型分析 17
第2章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的起源 24
2.1 植物装饰纹样 24
2.1.1 莲花纹 24
2.1.2 忍冬纹 29
2.2 飞天装饰纹样 33
2.3 动物装饰纹样——龙纹 36
2.4 其他装饰纹样 38
2.4.1 联珠纹 38
2.4.2 水纹 39
2.4.3 云纹 42
2.4.4 三角垂帐 44
2.4.5 垂鳞纹 46
2.4.6 摩尼宝 47
第3章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图案线造型 49
3.1 敦煌莫高窟北朝藻井图案线造型 49
3.1.1 敦煌莫高窟北朝藻井图案线造型的地域风格 49
3.1.2 敦煌莫高窟北朝藻井图案线造型的时代风格 59
3.2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图案线造型 67
3.2.1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纹样的线造型风格来源 67
3.2.2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纹样线造型的时代风格 72
第4章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图案色彩造型 87
4.1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图案色彩造型的研究前提 87
4.2 敦煌莫高窟北朝藻井图案的色彩造型 92
4.2.1 北朝时期敦煌莫高窟藻井色彩风格的背景 92
4.2.2 敦煌莫高窟北朝时期藻井色彩的时代风格 94
4.3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的色彩造型 98
4.4 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案例的色彩启示 103
4.4.1 对比色和调和色的关系 104
4.4.2 关于色调结构和色彩结果 105
第5章 敦煌莫高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07
5.1 敦煌莫高窟北朝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07
5.1.1 敦煌莫高窟北朝一期272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07
5.1.2 敦煌莫高窟北朝三期285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08
5.1.3 敦煌莫高窟北朝四期296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11
5.2 敦煌莫高窟隋代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12
5.2.1 敦煌莫高窟隋代二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12
5.2.2 敦煌莫高窟隋代三期藻井与石窟立体结构关系 114
参考文献 117
后记 119
致谢 120
在研读敦煌壁?艺术史?典著作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敦煌莫高窟早期藻井图案艺术是在中?和西域两种风格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梳理其发展脉络,不但对艺术学研究,而且对历史、宗教、中外交流史的研究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艺术的研究已?呈现出多层面、多角度的发展趋势,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对全盛时期图案的研究多于对早期图案的研究。北朝藻井图案在西域、中?、本土风格的影响下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隋代藻井图案在继承北朝遗风后是如何探索和创新的,这些还有待挖掘。其次,概括的分类多于具体的分析。北朝时期中国佛教洞窟的纹样分类较为笼统,没有将敦煌莫高窟藻井落实到具体的洞窟进行分期,只是以分类、分式、排比的方法研究藻井纹样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再次,局部分析多于整体考量。藻井纹样类型来源研究多于传播路径的整体考虑,其在传播路径中是如何吸收当地的艺术特色并终进入敦煌的,还有待挖掘。后,图像陈列多于对藻井与立体窟之间关系的研究。藻井纹样、线造型风格、色彩结构与立体窟之间的相互关系还有待挖掘。
基于以上的问题,本书将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艺术的研究划分为五部分,并通过以下章节来组织研究材料。
第1章介绍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的类型。以北朝洞窟四个分期、隋代洞窟三个分期为依据,尝试将藻井所在的覆斗形石窟落实到具体的分期,并在此基础之上梳理北朝至隋代藻井中植物纹样、飞天纹样、其他装饰纹样包含的纹样种类,并将每种纹样分类、分式归纳比较,梳理出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历史过程中的形态继承和变化。
第2章介绍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的起源、传播和发展,探讨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的起源和传播路径,即新纹样的导入、传播以及发展过程。古代西方数量众多的纹样在向世界各地传播,其中传播至中国的这些纹样带有独特的样式特征,与中国文化传统以及当时的思想、哲学相结合,实现了新的发展,并与中?的纹样结合,再绘制在敦煌藻井中。这些西方的纹样与中?的纹样在传入莫高窟的过程中,涉及的地区非常多,如何研究并确定这些纹样的传播路径,并通过纹样的起源把握其象征意义,是需要探讨的问题。
第3章介绍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线条的造型风格,探讨北朝至隋代藻井纹样线条的绘制、造型技法的来源和特点,以及在时代的变迁下线条造型的发展规律。北朝时期,政权转移,民族迁徙,丝绸之路上风云变幻,这一时期的藻井艺术有的贯穿各时代的地域风格,也有的反映不同时代的精神和风格。隋代结束了两晋以后中国三百多年的混战局面,多元的美术风格在大一统的背景下融会贯通,在北朝多民族美术风格综合沉淀的基础上,隋代的藻井线条造型又从各种艺术门类吸取营养,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新形式。因此,在历史背景下及文化发展中,探寻藻井线条的绘制、造型等方法的来源,并研究藻井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独特样貌,是十分有积极意义的。
第4章介绍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的色彩风格。在中国传统绘?用色观念、传统装饰艺术配色的基础上,尝试还?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变色前的色彩,探索这一时期藻井色彩风格的来源和时代特征。尝试将敦煌莫高窟使用的颜料按照中国传统绘?“五色说”的色系归类,在此基础上分析每个色系所使用的单色或者混合色的颜料种类,推断出哪些颜料单独或者混合使用导致色系的变色,以便还?北朝至隋代藻井变色前的色彩视觉。在许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再通过研究中国绘?的色彩观念、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配色本质、西域的色彩绘制技法,找出这一时期藻井色彩风格的艺术来源和时代发展规律。
第5章介绍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藻井图案与立体窟的关系,探讨这一时期藻井与相对应石窟内容、艺术结构之间的关系。按照时代分期,通过藻井以及相对应石窟的个案研究,分析石窟四壁、四坡壁?的内容,以及雕塑的分布和数量,从而进一步探讨石窟内容与藻井图案的对照关系,探讨藻井线条造型呈现的艺术结构与石窟的对照关系,探讨藻井色彩结构与石窟色彩布置规律的对应关系。
本书的研究价值如下:,本书首次将北朝至隋代的藻井图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对其艺术风格的渊源和嬗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挖掘和整理。因此,本书将藻井图案置于历史背景下及整体文化发展中的研究,既是对以往莫高窟壁?艺术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学习,同时又是对敦煌艺术研究领域全方位地开拓和突破,对继续深入研究敦煌艺术史,重新认识文化发展中的美术史研究,将奠定一个崭新的较为系统的学术基础。第二,以浩繁的美术史料和立体多元的研究视角,发掘和构建敦煌莫高窟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藻井图案艺术,以小见大地反应敦煌艺术的渊源及其嬗变,系统地展示其对中华民族美术史的发展所做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所以,对北朝至隋代藻井图案的学术性探讨,其成果对于敦煌学、中国美术史或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都将具有积极影响。
本书为浙?传媒学院国家动?教学研究基地研究成果,浙?传媒学院动?国家一流专业教学成果。
著 者
2021年2月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