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111680499
★认识数字化转型的shou选图书!如果你在众多关于数字化转型的书籍及新闻中不得要领,请先看这本书!
★稳居亚马逊数字技术畅销榜前列,作者为全球技术权威、硅谷技术先驱托马斯•西贝尔!
★波士顿咨询董事总经理陈果推荐引进中国,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谷歌前CEO施密特、KKR联合董事长罗伯茨、普林斯顿大学校长艾斯格鲁伯、麻省理工学院副校长怀兹、霍尼韦尔董事会前主席科特等推荐。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革命,会造成大量企业的灭绝和新兴企业的繁荣,是企业抓住下一波发展机遇的关键。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四种深刻的破坏性技术,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聚合。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领域在于重塑核心业务,获得新竞争优势。
诚如间断平衡理论所述,生物的进化并非持续进行,而是由一系列突发的进化性变革推进的。我们也正在见证一场进化性变革的爆发——一大批公司被淘汰,新一批公司开始茁壮成长。大繁荣总是伴随着大灭绝同时出现,而数字化转型正是推动这场商业革命的原因。
作为硅谷充满远见的企业家,托马斯·西贝尔在本书中展示了数字化转型的本质,它的定义、起源,以及对全球产业的影响。西贝尔认为,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四种破坏性技术即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的聚合。在讲述这些重要技术如何推动数字化转型,以及企业和政府怎样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时,西贝尔深入浅出的描述令读者茅塞顿开。书中囊括了很多企业和政府机构对这些技术的成功应用案例,其中包括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3M、皇家壳牌石油公司、美国国防部等。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重重危机,本书为每一位企业和政府管理者指明了生存和发展之路。
赞誉
推荐序一(康多莉扎·赖斯)
推荐序二(陈果)
前言
章 间断平衡 / 1
第二章 数字化转型 / 11
第三章 信息时代加速 / 34
第四章 云计算 / 55
第五章 大数据 / 70
第六章 人工智能的复兴 / 89
第七章 物联网 / 119
第八章 数字化企业 / 145
第九章 新技术栈 / 161
第十章 管理者行动方案 / 180
致谢 / 206
作者介绍 / 209
资料来源 / 211
后工业社会
1980年,我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读研究生,有一天我在联合书店看到一本麻省理工学院刚刚出版的图书,书名是《微电子革命:新技术指南及其对社会的影响》(The Microelectronics Revolution: The Complete Guide to the New Technology and Its Impact on Society)。1这
本书倒数第二章标题是“信息社会的社会框架”,作者是丹尼尔·贝尔。
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我正在学习运筹学和信息系统课程,这个课程需要我经常去计算机实验室接触与早期大型机计算相关的信息技术,如控制数据公司的网络计算机、FORTRAN语言、穿孔卡片计算机和批处理运算等。对于我来说,这一切都很新鲜,我迫切希望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我尤其感兴趣的是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的作品《后工业社会的来临》(The Coming Post-Industrial Society)中首次提出的宏大观点。2
贝尔的份工作是新闻记者,他在1960年凭借个人已经发表的图书荣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于1962年成为该校教授。3 1969年,贝尔转到哈佛大学任教,直至去世。贝尔是一位高产作家,出版过14本著作,发表过数百篇学术文章,其中为知名的成就是其首次提出“后工业社会”这一概念。
贝尔是20世纪非常有影响力的美国知识分子。在1974年一份对美国杂志期刊发表影响力排名前70位的知识分子所做的调查中,贝尔排在前十位。4
贝尔教授研究了在经济趋势和不断发展的信息通信技术背景下人类经济结构的发展历史,以及隐藏在这些结构之下的哲学思想的演化过程。
贝尔提出了后工业社会概念,并预测了人类经济和社会互动结构的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会对工业革命所形成的社会秩序造成影响,进入他所称的“信息时代”。
贝尔对信息技术推动的社会新秩序的形成予以理论化,认为它会显著改变社会经济互动的方式。受此影响,知识传播和获取的方式、人类的沟通方式、娱乐方式,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加工、交付和消费方式,甚至于人类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
后工业社会概念的提出
贝尔在构思这一概念时,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电子邮件、图形化用户界面都还没有出现。他预测,到21世纪会出现以新的通信方式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框架,进而改变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改变知识创造和传播的方式,改变劳动力的性质和结构。5
这个观点引起了我的共鸣。直觉告诉我,这个观点十分中肯,和我的世界观不谋而合。
后工业社会这个表达,描述的是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出现的与工业革命同等重要的一系列宏观经济和社会变化。贝尔以经济文明史为背景提出这一理论,它包括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
前工业社会
贝尔认为前工业社会是人类和自然的斗争史。在这个社会阶段,人类用自身的力量征服自然,主要从事采掘垦殖业,如渔业、矿业、农业和林业。此时的生产过程完全由人来完成,但人力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文明高度依赖大自然,风云雨露都会对生产活动造成影响。当时主要的社会组成单元是大家族。前工业社会大多是以传统家族制为特征的农业型社会,生产率非常低下。6
在前工业社会,控制稀缺资源的人占据统治地位,当时的稀缺资源主要是土地,统治阶级的主要代表是地主和军人。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农场和种植园。权力的表现形式是直接掌握武力,权力的获取主要依靠世袭、军事侵略和武装夺取。7
工业社会
贝尔认为以产品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社会是一部人类对自然的加工史。他写道:“机器主宰一切。人类的生活节奏完全被机械化,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时间,有条不紊,无比精确……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市场,一切都按照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做了井井有条的配置。”8
在这种社会模式下,游戏规则是“积累资金,兴建制造企业,然后利用能源把自然产物转变成技术产物”。9
在工业社会,为稀缺的资源是获得各种形式的资本(尤其是机器资本)的途径。企业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构成单位,占主导地位的角色是企业管理者,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完成,权力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的直接影响力。贝尔认为这个阶段组织机构的作用,是要满足不同职务的需求,而不是个人的需求。权力大小取决于财产所有权多少、政治地位高低和技术实力强弱。权力的获取主要依靠继承、资助和教育。10
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重要的标志是服务交付。服务交付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其推动力源自信息,而不是人力或机械力。“如果说工业社会的标志是提供正常生活所需的足够数量的产品,那么后工业社会的标志则是保障由各种服务和福利所衡量的生活品质,如健康、教育、休闲和艺术等人人都可以享受的服务的品质。”11在这个社会阶段,职业工作者是核心的构成要素,他们拥有推动后工业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背景和培训经历。12这个时代意味着精英知识分子,即知识型工作者的崛起。大学的重要性开始凸显,一个国家的实力取决于其科研能力。13
在后工业社会,知识是主要的资源,数据开始成为通用货币。数据越多—体量越大、内容越精确、反馈越及时,所产生的价值和力量就越大。大学成为国之重器,研究人员和科学家(包括计算机方面的科学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地位取决于个人的技术水平和教育程度,教育成为获取权力的途径。14
贝尔以此为依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划分,个阶段是截至1900年的前工业农耕社会,第二个阶段是截至20世纪中叶的工业社会,第三个阶段是截至1970年的后工业社会。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他对美国同期的劳动力构成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从1900年至1970年,农业劳动者和工人在总劳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50%锐减到9.3%。与此同时,美国白领工作者的比例从17.6%增长到了46.7%。15此外,调查数据还表明,从1860年至1980年,美国信息工作者的比例从7%增长到了51.3%。16
贝尔认为知识和数据是后工业时代的重要价值。他写道:
我所说的信息是指广义层面的数据处理。数据的存储、检索和处理成为支撑一切经济和社会交换活动为重要的资源。其中包括:
1.各种历史记录的数据处理:如工资、政府福利(社保信息等)、银行账务等。各种计划信息的数据处理:如航班预订、生产安排、库存分析、产品组合信息等。
2.数据库:各种人口信息的特征处理,如人口普查数据、市场调研、观点调查、选票数据等。17
信息时代
在后来的写作中,贝尔提出了信息时代兴起的概念,这是一个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全新精英阶层统治的时代。他预测在这个时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将会取代资产阶级成为新的统治阶级。
贝尔对信息时代的预见并没有夸大其词。他这样写道:“如果说工具技术是人类体力的延伸,那么通信技术作为感受和知识的延伸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意识范围。”18
贝尔预见到,是技术的聚合开创了信息时代。在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图书、报纸、期刊和图书馆,到20世纪下半叶,信息传播的途径变成了收音机、电视机和电报,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加密传输信息。正是这些技术的聚合以及20世纪下半叶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时代的到来点亮了启明灯。19
贝尔认为以下五种结构性变化推动了信息时代的到来:20
1.电话和计算机通信聚合为同一媒体。
2.电子通信取代印刷媒体,使电子银行、电子邮件、电子文件传输以及远程电子新闻等服务成为可能。
3.有线通信极大丰富了电视内容的发展,使千家万户都能便利即时地收看一整套专业频道提供的各种节目内容。
4.计算机数据库的出现成功聚集了来自全球的知识和信息,使人们可以在家中、图书馆和办公室里实现互动式远程小组研究和即时个人访问。
5.计算机辅助教育极大丰富了教育系统的内容,使全球用户都能即刻远程访问任何学习资料。
从1970年展望未来,贝尔的预言可谓相当精准。除了互联网、电子邮件、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搜索引擎和数据库技术,他甚至预测到企业应用软件行业的出现,并对其发展有十分清晰的描述。例如,他是这样假设信息时代的预订服务行业的:“它会通过计算机化的数据网络向航空公司、酒店、火车站、影剧院、租车公司销售服务……如果某个公司建立了高效的预订网络……它就能向上述所有行业进行销售。”21
如果从我们所处的当今时代回望贝尔当年的那些预言,这一切似乎不足为奇,但是置身于半个世纪之前那个经济滞胀且充满战争和动荡的年代,能做出如此预测的确令人感到惊讶。那时主导美国经济的是通用汽车、埃克森石油、福特汽车和通用电气等老牌公司。那时,埃克森石油的收入只有今天的十分之一。英特尔4004处理器也才刚刚问世,它的出现令电子计算器能够自动处理加减等较为简单的数学运算。曾经推动个人计算机问世的传奇团体霍姆布鲁计算机俱乐部(The Home Brew Computer Club),直到贝尔的作品出版两年之后才首次举办活动。那时闻名天下的运算企业如控制数据(Control Data)、数据通用(Data General)和雷明顿兰德(Remingto Rand)等公司如今早已销声匿迹。对于信息技术这个新兴行业来说,贝尔的预测非常有远见。
多年来,我接受的教育、从事的职业,以及参加的社会活动大多都和贝尔的理念相关。我的目标就是要了解、发展他的理念,并努力推动他的理念的实现。可以说这一理念是我人生的拐点,是它促使我攻读伊利诺伊大学工程学院的研究生课程,并终获得了计算机硕士学位。
熟悉工程语言和信息技术之后,我开始从事这些领域的教育工作。后来我离开校园来到硅谷,开始创建、管理自己的公司并进行融资。除了在企业和大学担任顾问,我还在工程学院和商学院授课,出过书、参加过演讲、成立过公司。
我的目标是想在个人高度认同的这个课题领域有所建树。纵观1980年至今,贝尔的很多预言都已经得到了证实。信息技术行业的产值从1980年的约500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的3.8万亿美元,22 2022年预计会达到4.5万亿美元。23
我从事这个课题的研究已有四十多年,在此过程中有幸和很多业内重要人物进行过沟通,其中包括戈登·摩尔、史蒂夫·乔布斯、比尔·盖茨、拉里·埃里森、郭士纳、萨提亚·纳德拉、安迪·杰西等人。
能够成为数据库行业、企业应用软件行业和互联网计算行业的创新者和积极参与者,这让我感到非常荣幸。
随着人类迈进21世纪,我越发清晰地意识到丹尼尔·贝尔预见到的技术发展趋势正在逐渐加速。如今正在发生的技术聚合包括了弹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这种聚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25年前无法理解的应用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开发预测引擎,这才是数字化转型的真正秘密,这才是未来时代的乐趣所在。
托马斯·西贝尔的这部作品为所有首席执行官和政府领导人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重视技术革新带来的威胁和机遇。这本书是企业和政府管理者的之作。
—美国前国防部长 罗伯特·盖茨
西贝尔在书中解释了商业进化加速的原因,引领读者进入实时数据分析预测的新时代。本书是企业管理者了解相关领域内容的*之作。
—《福布斯》杂志出版人、未来主义者 里奇·卡尔加德
数字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世界,在这部案例丰富、观点深刻的作品中,托马斯·西贝尔为管理者提供了正确引导组织所需的建议。
—普林斯顿大学校长 克里斯托弗·艾斯格鲁伯
面对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聚合,托马斯·西贝尔以行家里手的身份向读者介绍了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机遇。无论对于政府部门还是私营机构,这本书都是决策者不可多得的前瞻性作品,它能有效帮助管理者应对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各种挑战。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院院长 阿南沙·钱德拉卡杉
托马斯·西贝尔在本书中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颠覆性创新技术如何推动国家、行业和企业实现重大变革。作者在书中为变革管理者提供了货真价实的行动建议。
—芝加哥大学校长 罗伯特·齐默
托马斯·西贝尔通过翔实的案例,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本书文笔朴实生动,即使对商业和技术领域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阅读。简而言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预测未来趋势的佳作。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助理教授 齐科·科特勒
托马斯·西贝尔在书中对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对这些技术给企业和政府带来的颠覆性影响进行了清晰准确的描述。可以说,本书为未来的企业和政府管理者正确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明确的行动路线图。
—耶鲁大学第22任校长 理查德·莱文
本书观点鲜明、陈述翔实,对于希望了解划时代技术如何改变人类世界的读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 卡罗尔·克里斯特
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先锋,托马斯·西贝尔通过其C3.ai公司向我们展示了未来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深远影响。作者令人信服地指出,在保证安全性、隐私性和伦理性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必将极大地促进人类的安全和健康事业的发展。
—普林斯顿大学工程学院院长 艾米丽·卡特
西贝尔在这本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将为未来世界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由此证明划时代的变革必将到来。
—麻省理工学院副校长 伊恩·怀兹
托马斯·西贝尔这部作品的标题颇有欺骗性,它实际上讨论的是人类预测未来的能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沉迷于对个人未来的分析,或许这才是本书令人爱不释手的原因。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首席执行官 弗朗西斯科·斯塔莱斯
作为引领行业40多年的意见领袖和成功企业家,托马斯·西贝尔在书中分享了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必须关注的数字技术发展趋势,特别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法能能源公司首席执行官 伊莎贝拉·高珊
本书为首席执行官了解数字技术趋势的之作。作者在个人技术领域的成就及其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管理经验,使得本书成为企业管理者不可多得的研究佳作。
—霍尼韦尔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戴夫·科特
本书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管理领域值得研究的重要作品,为希望改善人类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有识之士提供了行动纲领。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副校长兼教务长
安德烈亚斯·坎格拉利斯
本书对于那些不甚了解技术行业但希望重塑企业和行业格局的读者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作者丰富的行业经历和管理生涯极好地佐证了书中的观点。
—Eversource能源公司副总裁 提拉克·苏布拉曼宁
作为硅谷知名创业家和领导者,托马斯·西贝尔在书中对当今引发变革的重大信息技术进行了开创性的描述,这些技术为思想灵活、行动力强的企业家和领导者提供了非凡的机遇。
—布雷耶资本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吉姆·布雷耶
托马斯·西贝尔笔下的数字化世界读来既让人心惊胆战又激动人心。他不但分析了未来要面对的挑战,同时也提出了化危机为机遇的行动方案。
—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ICT基础设施和
网络解决方案中心主任 法比奥·委罗内塞
这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托马斯·西贝尔向我们展示了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一直到当代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发展过程。正是通过审视历史长河,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行业是如何推动人类世界迈入21世纪的。
—法能能源公司首席数字官兼集团首席技术官
伊夫·勒·热拉尔
这是一部精彩纷呈、描述严谨且充满预见性的作品,它对后工业时代数字化转型的深度和颠覆性影响力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托马斯·西贝尔拥有非凡的智慧和经验,对当代技术转型期要面对的主要挑战有准确的观察和描述。
—意大利驻美使馆科技参赞、
都灵理工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院长兼教授 马科·吉里
托马斯·西贝尔的这本书是当下急需的优秀作品。作者对课题的历史化阐述以及对下一代数字化技术的深入了解造就了本书的成功。
—伊利诺伊大学校长 蒂姆·基林
阅读本书会促使你思考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的影响,令人茅塞顿开。
—摩根大通技术投资银行服务部副总裁 克里斯蒂娜·摩根
作者出色地考察了正在起作用的结构性力量,令人信服地向企业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表达了这一紧迫性—必须适应这一新的现实,否则就会走向灭绝。
—伊利诺伊州商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布莱恩·希恩
尽管人人都在谈论数字化转型,可唯有这本书不但说清楚了问题,而且指明了行动方向。
—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首席信息官 杰伊·科罗茨
在托马斯·西贝尔眼中,当今世界风险和机遇并存,技术转型对世界的改变既是自由选择也是被迫之举。这本书既是启发思考之作,也是警醒世人之钟。简而言之,这本书一定不可错过。
—《哈珀斯》杂志前主编、《拉帕姆季刊》主编
刘易斯·拉帕姆
很少有人能像本书作者一样游刃有余地把商业、技术和历史观点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呈现给读者。对于希望拨开迷雾,了解当代技术变革趋势的企业管理者来说,这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微软全球商用业务执行副总裁 贾德森·阿尔托夫
托马斯·西贝尔在书中不仅提供了信息时代组织机构的生存法则,更为可贵的是他还明确指出了政府和企业管理者及其团队在动荡转型期应如何应对挑战,从而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安全和更大的价值。
—美国前海军中将 丹尼斯·麦克金
面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时代,管理者该如何规避风险、发现机遇,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找到答案。
—斯坦福商学院讲师 罗伯特·西格尔
21世纪的商业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数字化转型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正所谓兴亡只在一瞬间,企业的成败决定于能否成功转变组织结构,从而更好地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对此,本书为管理者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帮助他们从信息技术、运营、文化和商业模式等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重塑。
—Box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亚伦·列维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