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胶订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6366069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其形有书法美,讲造形布局;其音通音乐美,有韵律节奏;其义富哲理美,蕴思想内涵。
《读字》这本书,老师学生都应该读一读。就学术性而言,它比许慎的《说文解字》更科学;就可读性而言,它比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更有趣。
《读字》不仅可供中小学生识字认字、家长教师辅导教学之用;亦可供文字、文化爱好者、工作者了解文字、研究文化之用;还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正确书写古体字(甲金篆隶繁体字)的重要工具书。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把中国汉字的构形奥妙、汉字意味及与特定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作了一个趣味别致的梳理。
两位作者不仅是汉字研究学者,他们还是艺术家、书法家,又是用文字去创作的诗人,他们甚至还是古琴演奏家。他们用艺术的天性、特定的专业技巧和独特的专业角度,去探索一个本来非艺术的纯学术领域,得到的成果,居然使一个纯学术容易枯燥的工作变成了一个兴意盎然的艺术的研究。
他们别具创意地把中国文字的结构与中国人仰观俯察、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观察现实的方式相联系,匠心独具地从汉字的复杂结构和构形要素出发,把汉字系统确定为二百四十个字根。再按照与字根对应的事物对字根进行分类,形成五个大类二十四个中类一百二十个小类,以囊括天地人万事万物。同时再配以生动具体的大量文字字形图例,让人对汉字的起源、发展与演变有一个生动直观的印象。同时,他们再把汉字与相关的汉文化相联系,文中穿插了若干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优美耐读的经典诗词以及中西文化对比的内容,使全书文化艺术信息含量较大,可读性、趣味性增强,是别具蹊径的文字学研究专著,又是难得一见的普及性文字学大众读物。
别具蹊径的汉字研究
林 木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作者把中国汉字的构形奥妙、汉字意味及与特定汉字相关的历史故事作了一个趣味别致的梳理。
汉字的历史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关。从汉字的历史看,从那些五六千年前仰韶文化彩陶的刻划符号中开始的中国文字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先辈们就以六种不同的思路和角度,以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方式,逐步地创造出今天还在使用的复杂的汉字系统。其中还包括文字创立和发展中的许多历史故事。这就是生动而真实的汉字的历史。
在20世纪中国全盘反传统及全盘西化的历史中,汉字是首当其冲要被革除其命的。20世纪初几乎所有的思想家、革命家都把汉字当成敌人,欲革除汉字而后快。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杂志4月号发表文章《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认为:“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废孔学,尤不可不废汉文;欲驱逐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顽固的思想,又不可不先废汉文。”陈独秀赞成“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大学者胡适亦“极赞成”此种观点。著名史学家傅斯年主张“汉字应当用拼音字母替代,汉语能用拼音字母表达”。蔡元培也赞成采用拉丁字母代汉字。被誉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旗手”的鲁迅来得更激烈:“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他还说,“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1933年,由在苏联学习工作的瞿秋白倡导的中国文字拉丁化运动在中国出现。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新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宣布新文字与汉字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同年,在延安出版的《Sin Wenz Bao》(《新文字报》)期上,发表了的题字:“切实推行,愈广愈好。”新中国成立后,再次为文字改革定调:“文字必须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有着数千年历史而至今还在使用的汉字,在这一个又一个的20世纪思想家、革命家乃至国家领导人的一致挞伐下似乎要遭灭顶之灾!直到今天,汉字的改革,汉字的繁简,仍然是人大提案乃至海峡两岸争议的大事。
然而,文字,作为一个流传数千年约定俗成的稳定的民族文化的符号体系,作为思想文化的直接载体,它自有其超越政治、超越党派、超越思想、超越时代的特定性质。汉字中包涵着中华民族的习俗、智慧、思想及习惯,自有其不可取代的超稳定的性质和极为坚强的历史文化力量。这就是何以连上述那些在中国现代史上呼风唤雨的重要人物想废汉字也办不到的真正原因。而在今天电脑时代,多种汉字输入法的灵巧运用,为古老的汉字再次带来勃勃生机。本来,汉字的影响,除中国自身外,在整个东亚地区,在越南、朝鲜、韩国、日本至今不绝。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大崛起,数百所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的出现,汉语汉字的学习又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现象。
引 言
一、文化之根在文字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表现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文化更凝固于传统著作、经史子集。清以前历代文献就超过两万余种(而精选文献组成的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79309卷,存目书籍6793种、93551卷,分装36000余册,约10亿字),要读完实非易事。因此,庄子两千多年前就感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典册、书籍之物质载体是竹木简牍,是笔墨纸砚,而其内容载体则是文字。因此,我们认为,由文字入手,读其音,解其形,悟其义,品读中国文化,实为一条捷径。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其形有书法美,讲造形布局;其音通音乐美,有韵律节奏;其义富哲理美,蕴思想内涵。国学大师陈寅恪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
从文字入手也不容易。中国汉字数量超过九万个,能够全部认识九万汉字的人可能没有,哪怕是博学鸿儒。因此,老师叫不出学生的名字,播音员读白字,大可不必惊诧万分。但是,通过汉字使用频率统计,历代常用字却在三千至六千字之间。通过对这些汉字进行分解,我们发现,汉字是由一百六十个左右的基本部件组合而成。每个部件就是一个独立的象形字,我们称它为字根。由于文字演进、变化,字根增减、变形,字根数量有所增加。本书经过分析比较,确定字根为二百四十个。按照字根对应的事物进行分类,形成五个大类二十四个中类一百二十个小类,囊括天地人事物,包含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及五百个古汉语常用字。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表意的方式又分为三种,即形意(象形字)、会意(会意、指事)、音意(形声字,既表意又表音)。本书从图象起步,从甲骨文、金文、篆、隶、楷五种书体,按顺序梳理文字发展变化脉络,对于简化字还提示其来源,涉及古代简化字、俗体字和行草书。
本书可供中小学生识字认字、家长教师辅导教学之用;亦可供文字、文化爱好者、工作者了解文字、研究文化之用;还是书法家、书法爱好者正确书写古体字(甲金篆隶繁体字)的重要工具书。
二、文字之根在象形
书画同源。这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早的文字用图画来表示,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象形字。古人看见一个动物,把动物的图形画下来,读者就知道这是何种动物,为这个动物命名就产生了抽象概念,这个动物的图画就表示这个动物的名称、概念,这就是书画同源。将图形抽象化、轮廓化、线条化,从而书写的“字”与绘图的“画”区别开来。
汉字虽然有九万多个,但千变万化,都是由二百四十个象形字演变来的。二百四十个象形字两两组合,就可以合成240×240,即57600个汉字。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计算。实际上,不是任何两个字根都能组合成字,也不是两个字根只能组合成一个字(如日和木两个字根,可以组成杲、果、東、杳等字;口和木两个字根,可以组合成呆、束、杏、困等字)。此外,还有三个以上字根组合成字,如想、爨等。
三、两百字根涵万事
古人造字,仰观于天,俯察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古人认为世界的演化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三分为人、社会、自然。个人包括个人的身体和生活,社会包括经济活动和上层建筑。因此万事万物就可以分为五大类,即人的身体、人的生活、社会经济、社会政治、自然界。为便于“读字”,本书将这五大类各分五个类(其中自然界分为四类),即为二十四个中类。二十四个中类各分五个类,即成一百二十小类。
1.人的身体
人的身体首先是一个整体概念,即身。第二类是与身相对的首,常说身首异处,首即是头部。身首之外,还有四肢,即手和脚;还有身体的内脏器官,即心血骨肉。因此,人的身体包括五类:身、首、手、足、心。
2.人的生活
生就是人类两性结合,繁衍生育后代,人从出生到成长、生病、死亡,即两性结合到人生老病死的全过程。活则是指人要存活必不可少的活动,即衣食住行。因此,人的生活分为生、衣、食、住、行五类。
3.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经济基础)
人类从猿到人进化,由天生天养、被动适应大自然,到逐渐地自给自足、主动改造生存环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经济活动的相关内容,表现为财产的积累和增长。人类获得财产的手段首先是狩猎,利用天罗地网捕捉野兽。其次是畜牧业的发展。人类狩猎活捉的动物,就先喂养在田地里,需要时再杀掉。在饲养过程中,一些动物逐渐失去野性,成为人类的家畜,这即是过去所说的六畜,即马牛羊鸡犬猪。在此过程中,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人寿年丰、家庭幸福的主要标志。后发展起来的是手工业,并从家庭手工业发展到手工作坊,再到现代工厂、工业化大生产。因此,经济活动的相关内容,包括财产、狩猎业、畜牧业、种植业(农)、手工业五类。
4.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上层建筑)
《左传》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在国家没有出现之前,氏族或部落主要就是这两件大事。祀很复杂,有严格的程序和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叫礼。古人在重大活动如祭祀、庆典时,常常载歌载舞。同时,歌舞也是向异性求爱的主要途径。动物发情,一般就会叫,如猫叫思春、蛙鸣求偶等;而人类亦如是,现在很多少数民族仍有歌舞示爱的习俗。古代文化,音乐很发达,因此,礼乐常常并称。随着文字的出现,或刻于骨、或写于玉、或铸于鼎,文化得以代代传承。因为财产的积累,私有制的产生,国家出现,国王、皇帝出现,政治更为重要。国家伴随着军事和法律的强化。因此,社会的上层建筑相关内容重点谈五个方面,即礼、乐、文化、政法、军事。
5.自然界
自然界就是人类社会以外的天地万物。天有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地有山石水土、动物植物。因此,我们将自然界分为天、地、植物、动物四类来讲。
以上二十四类,还可细分为一百二十小类。每小类包含一个以上、十个以内数量不等的字根,合计二百四十字根。当然,每一类字根的多少,也表明古人在这方面认识的精细程度,字根越多,表明区分越细致,认识越深刻。比如,食、住、农业、音乐、军事五类的字根特别多,反映了古人民以食为天、有家才能安、精耕细作、知足常乐、保家卫国的思想十分突出。
评论
还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