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开 本: 16开纸 张: 胶版纸包 装: 平装是否套装: 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 9787504690807丛书名: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智库成果系列丛书
本书作者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中国的创业与就业实践,打破了传统就业理论的藩篱,试图建立在经济学框架下建立创业带动就业的理论。本书的框架设计与统稿由曾红颖研究员负责,她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从事宏观政策研究多年,主要研究方向创业带动就业、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该书具有新意,对理解创业带动就业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就业总量与结构是宏观经济真实状态根本指标,稳就业、保民生是当前宏观政策首要目标之一。自2015年全国范围内大力创新创业政策推广以来,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明显。但西方经典就业理论与实践维度对此缺乏有效解释工具。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创业带动就业理论与实践”课题组是国家双创政策重要支撑智库之一,在连续五年的政策促进与中国实践中,深入基层,深刻理解中国实践的伟大意义,对创业带动就业机制进行了新的理论探索,提出了创业作为宏观环境角度对就业产生4个方面的积极影响;平台企业通过双向授信,优化就业市场结构,形成就业跃迁机制;创业对就业市场形成三级传导机制等新的理论。这些研究和探索对创新、创业、创造和就业民生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解释维度。
章 总论
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创业带动就业的微观机制
第三节 创业带动就业的宏观因素分析
第四节 政策建议
第二章 创业者的风险与收益理论回顾
节 就业者就业选择的影响分析
第二节.创业者行为选择分析
第三节 创业是否真能带动就业
第三章 国外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做法及经验
节 典型国家创业带动就业的做法及成效
第二节.国外创业带动就业的做法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章 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与趋势分析
节.创业带动就业的机制
第二节 创业的基本现状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供需预测
第五章 创业群体调查分析
节 样本基本情况
第二节.主要特点
第三节 面临的主要困难
第四节 政策启示
第六章 创业带动就业案例分析
节 区域示范
第二节.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
第三节 企业示范
第四节 其他典型性企业
第七章 创业带动就业相关政策
节 创业带动就业政策
第二节.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评价
第八章 创业带动就业的趋势展望
节 大数据视野下的就业形势
第二节.“双创”带动就业和公平
第三节 创业带动就业的整体形势
第四节 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趋势
第九章 进一步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建议
节 强化创新创造对创业的引领作用
第二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创业教育水平
第三节 促进大中小微和初创企业融通发展
第四节 优化营商环境以促进与加大稳就业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前 言
创业带动就业吗?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如何?自 2015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在中国的全面落地以来,经过 5年的全面实践观察与跟踪研究,课题组认为:创业促进就业,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是明确的。
但从国外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来看,创业对就业的影响作用不大。一些学者认为创业对就业影响分阶段,初创期和 10年后无影响,中间的 3~10年创业存在挤出就业和创造就业两种作用,总体来说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不确定。
如何解决中国创业带动就业实践和原有理论之间的矛盾问题?这需要回到经典就业理论的主战场。经典就业理论是从研究失业问题着手的。失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流派观点,一个是经典的周期学派,一个是内生的市场结构缺陷学派。周期学派认为有效需求决定了就业水平,有效需求不足时产生失业。失业主要有 3种类型: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自愿失业属于个人的选择权利,只有摩擦性失业和非自愿性失业才是社会问题。应对后两种失业的政策观点是经济周期决定就业周期,扩大总需求是应对失业的关键对策。还有很多学者认为失业是劳动力市场结构缺陷导致的,主要从市场分层、个人选择差异和企业选择不同的角度解释失业存在的微观机制。就业市场结构理论认为失业是客观存在的,没有充分就业,只有均衡市场,在信息不完备的市场环境下 ,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是寻找满足劳动力供求双方个体理性和利益相容的交易模式 ,因此,政策也就相应地变成:①解释。以劳动力市场动态属性和信息流动不完全性为基础解释摩擦性失业。其基本思想是 ,劳动力供求双方为完成匹配 ,不得不为市场摩擦付出搜寻、雇用、培训等成本 ,这些成本决定了均衡失业水平。②安抚。市场摩擦是工资分散的显著影响因素 ,技能差异可以很好地解释高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差异 ,但对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没有解释力。③预期。探讨工资的决定机制 ,如对集体谈判、双层工资、内部人—外部人、效率工资等。④政策。降低搜寻匹配成本,讨论其微观基础及其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 ,并以经验数据估计匹配函数的具体形式和参数值。综上,西方就业理论一是把就业问题和经济周期绑定,二是研究就业市场结构优化机制问题。从严格意义上讲西方没有创业就业理论。
如何在经济学框架内推进中国实践的理论化?一是拓展宏观研究维度,注意政策改变创业环境带来的外部效应;二是厘清劳动力市场中创业带动就业的微观机制。本课题从创业者市场参与主体角度和宏观创业环境角度展开研究。一方面,创业者作为就业市场的参与主体,从其创业动机看,没有带动就业的意愿,甚至从控制成本的角度更倾向于技术取代人工,以及建立价值共同体团队,但维持自身人力资源合适规模的客观需要使其通过第三方劳务派遣公司、合作企业直接带动了就业,同时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带动也拉动了社会就业,形成创业企业对就业的三级传导机制(三只松鼠案例)。平台创业企业是我们这个时代突出特征。课题组分析了平台创业企业就业影响机制。平台企业通过数据和网络设施,完成了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双向授信机制,使就业市场二元结构中的低技能、单一技能、低收入群体获得了平等、自由、灵活、饱满的就业渠道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使就业市场结构,特别是底部发生了整体的、系统性的抬升,我们把这种现象定义为跃迁机制。另一方面,从创业作为宏观环境角度看,其对就业的影响包括:①释放体制内优质人力资源扩大创业者队伍;②为各群体提供创业便利,如归国留学人员、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
使创业生态异常丰富;③鼓励创业教育,为创业创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④创业专业服务空前活跃,独角兽企业跃居世界。
本书是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的资助下完成研究并出版,属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智库成果中的创新创业创造系列丛书。本课题组成员主要来自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和国家信息中心。在丛书编委会主任任福君和赵立新两位院长的关怀和指导下,2019年,课题组对区域、企业、高校及市场服务机构共 16家单位进行了深度调研,研究了不同类型双创主体创业带动就业的微观机制,并和行业及宏观情况相互印证,形成一个系统的创业带动就业从实践到理论的解释。
本书是在课题研究报告基础上形成的,是集体科研成果的结晶。曾红颖设计了全书架构并统稿。本书各章分工如下:章由曾红颖执笔,第二章由刘方执笔,第三章由张明慎执笔,第四章、第五章由田帆执笔,第六章由于杰和李蹊执笔,第七章由赵宇、邓元慧、顾梦琛执笔,第八章由魏国学执笔,第九章由张铭慎、刘雅琦、高宇执笔。
评论
还没有评论。